1、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1.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现状 1.1*市杏扁发展历程 杏扁是肉用杏与西伯利亚杏(山杏)的自然杂交后代。主产于太行山、燕山北端,属于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十分适宜在北方生长。*市是国内最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是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目前最好的杏扁品种的主产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就以“龙皇大杏仁”出口,是传统的出口创汇特产品种。1968年,*市发起了“万亩杏扁万亩桑”工程,开始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市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在*市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杏扁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亩产100kg以上杏仁的高标准示范园,经济效益突出,起到了
2、良好的示范作用。据统计,2005年全国杏扁面积和产量为417.万亩和2222.5万kg,XX省分别为205.3万亩和855.2万kg,而*市杏扁基地面积达168万亩,杏扁产量473万kg,分别占全国40.3%和21.3%。2007年,全市杏扁基地面积达到177.6万亩,产量617万公斤,产业产值近3亿元。增加坝下丘陵区林木覆盖率4.86%,成为国内最大的杏扁基地。其中,XX县区60万亩,占33.8%,产量280万kg;XX县区40.5万亩,占23.1%,产量43.2万kg。两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杏扁)之乡。 1.2杏扁产业建设情况 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的作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五
3、个方面。 一是落实和实施了激励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杏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市委、市政府把杏扁产业列为全市八大农村支柱产业,市和重点县都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门班子,负责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连续多年紧抓不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保证基地建设投入”、“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对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在贷款、税收上给予优惠”、“保证农工贸一体化组织有充足的原料”“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集中各种建设项目资金,扶持龙型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市利用
4、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杏扁和山杏林,进一步壮大了基地规模。在基地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加大资金投入。计委、财政、金融、开发、扶贫、水利、林业等各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共同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小流域治理、海河平原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程、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都向杏扁基地建设倾斜。XX县区每年把建设任务列入主要领导的考核目标,同领导者的政绩挂勾,县人大还通过决议,以法律形式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杏扁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我市杏扁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杏扁基地已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000多个村。其中,万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40多个,五千亩以上
5、的基地乡达到3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村达到300多个。2001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50%以上的退耕地种植杏扁和山杏林。杏扁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基地建设确立了严格的工程标准。把最佳区域确定在温度、积温和海拔适宜的浅山丘陵区,把全市35个乡镇确定为优势产区。在年平均温7.5以上地区,基地主要发展了“龙王帽”品种,辅之以丰产性较强,可做授粉品种的“一窝蜂”;在年平均温度67.5,“倒春寒”较为严重的地区,重点发展“优一”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优一”品种,同时引进了国家杏李种质资源圃的“国仁”、“丰仁”两个品种试种。产区基本实现了
6、区域化种植。 三是依靠科技,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强化管理。 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总结杏扁生产技术,实施示范工程。林果科技人员,坚持在生产一线总结栽培经验,推广管理技术,引导果农不断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 为了取得较高的的经济效益,在杏扁基地的管理上,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技术规程,强化管理措施,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市实际,总结了杏扁“一三五”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花期管理,增施肥水、改造树形等技术措施,试验园实现一年定植、三至四年结果,五到七年丰产。据此,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提出了管理指标。引导果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XX县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条例,对
7、规范杏扁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是实行典型引路,引导群众加强管理。有一部分杏扁园,由于建园时立地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管理,造成了缺苗断垄,甚至四、五年还园貌不齐,适龄不结果。涿鹿、XX县区等重点县通过建立高产优质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大投入,加强幼树和低产园的管理。对当地杏扁管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对资源较多的县,引进选育了粒大、丰产、质优的优系进行推广,并从辽宁国家杏李资源圃、承德等地引进优系繁育。四是注重提高杏仁质量。除栽种优良品种外,重点进行了肥水管理和采后分级,提高杏仁的商品价值。五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各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
8、杏扁抗寒单系选优和杂交育种,抗寒药剂筛选,自动防霜器试验、煤炉加热等抗寒措施,抗霜防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四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随着杏扁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杏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加工、销售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部分果农开始走出家门,闯市场。各级政府组织有能力开拓市场的120多家果农协会,400多名经纪人,开始为杏扁销售闯路子。XX县区矾山镇、赵家蓬区的杏扁贩运队伍已达几百人。有几十个经纪人出去闯市场,向外地销售杏扁、杏核几千吨,也从外地低价购进产品,使当地逐步成为国内杏扁产销集散地。 为配合杏扁产业发展,拓展产品销路,我市积极扶持发展杏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共建设杏扁加工
9、企业16家,个体加工户3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两家,市级7家。年加工杏扁、杏核、杏肉能力8000多吨,2007年加工开口杏核、脱衣杏仁、果酱、果脯、活性炭等产品近5000吨。年加工产值2.6亿元。产品平均增值5倍以上,成为果品增值的有效途径。涿鹿果仁公司,信仁公司,神鹿公司等杏扁精包装厂,通过对杏扁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加工,产品已打入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10多个大中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XX县区以杏核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碳行销全国各地;XX县区成立了杏扁经销总公司开发出开口杏核等12个熟食品种,建成了杏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多t。怀来、XX县区、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十几
10、个果品加工厂以杏肉为原料生产果脯、果丹皮、果酱等产品,销往京津等大城市,部分出口国外。 五是杏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效果显著。 据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水浇地杏扁园,45年可进入丰产期,57年生园亩产可达66.7100kg,每亩产值达20673000元;管理较好的旱地成龄园每亩产值也可达到930155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35倍。目前,全市杏扁产业总产值已近3亿元,基地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3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杏扁专业乡、村人均杏扁收入达8001000元。 位于小五台山脚下的XX县区常宁乡,年平均温度只有6.5,他们把发展杏扁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杏扁近3万
11、亩,人均近3亩,人均杏扁收入超千元,成为杏扁生产专业乡。常宁乡安庄村的3亩杏扁示范园,曾创造了亩产172.5kg、亩产值5000多元的全国最高纪录。 大面积杏扁基地、劳动密集型管理,决定了杏扁业对提高我市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安定的重要地位。其社会效益不言面喻。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杏扁基地建设的生态效益也得到充分发挥。坝下丘陵山区通过发展大杏扁,森林覆被率增加了4.86%,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功效。有效地防护了500多万亩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杏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全国果品产业发展形势的影响,我市杏扁产业中,管理、加工、流通各环节的问题逐
12、步显现。果农收入不稳定且有明显降低趋势;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甚至放弃管理。流通环节竞争力不强,杏扁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等。杏扁花期冻害、品种等技术问题、龙头企业发展问题、杏扁科研、生产投入等问题制约着杏扁产业发展。杏扁业到了是发展还是萎缩、是变强还是弱化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对全市杏扁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2.1杏扁生产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杏扁冻花冻果问题是当前杏扁生产的主要障碍。*市自1997年来的10年内,因冻花冻果减产50%以上的重灾年份有3年,因花期沙尘暴影响重灾有1年,减产20%50%的年份有4年,杏扁产量正常的年份只有2年。有的乡镇连续3年受重灾,严重影响
13、果农发展和管理杏扁的积极性。 杏扁品种培育和更新较慢。从目前栽培的品种看,基本上还是以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品种为主,现有杏扁园同一品种单株差异大,表现良莠不齐。新引进的“国仁”、“优仁”等品种并没有大面积推开。随着开口杏核产品的畅销,加工急需薄壳、大粒品种,而基地没有适宜的品种资源。适合*市栽培的极抗霜冻或能躲过霜冻的极晚花品种更没有培育。 2.2果园立地条件差,投入较低,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杏扁基地绝大多数建立在干旱丘陵区,没有浇灌条件,加之当地降雨量少,杏扁园只能实施旱作技术,追肥等技术措施难以实行,造成树体衰弱,冻花、冻果加重,座果率降低,全市多年平均产量只有每亩1015kg,影响正常生
14、长结果和发挥生产潜力。由于立地条件差,在旱作条件下经营难以得到较高的回报,也影响了果农的生产投入,许多山杏园也得不到及时嫁接,造成杏扁产业整体效益偏低。 2.3科研和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力量分散。 目前省、市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推广部门都有关于杏扁的课题,从理论到相关产品都有研究,但每项课题资金十分有限,对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这一根本因素,基本没进行;对防冻、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研究进展不大。而且,各单位各自为政,许多内容重复,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由于机制和人员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80%以上杏扁生产乡没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设高效示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得不到推广,技术培
15、训、技术指导严重缺失。 2.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品牌不响。 我市杏扁加工销售企业虽然具有一定数量,但企业规模都较小,加工企业品牌知名度太小。全市杏扁加工企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力不强。除各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实际加工产品不足1000吨,市场开发能力、生产水平还不能适应基地发展需要,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资金不足,金融支持不足,影响了收购和正常运转,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企业活力,不能有效地带动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联结关系,更没有产生公司农户的紧密实体,企业与果农互信机制难以建立,形成售价好时果农违约,市
16、场不好时企业压级压价,靠低价购进、低价出售维持运转,限制了企业实力扩张。 品牌没有影响力。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以技术含量很低的分级包装、开口杏核、果脯等为主,初级加工品、大包装的形式销售占主导地位。有的只生产半成品,贴牌销售。目前,全市还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杏扁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造成很大影响。XX县区杏扁公司、涿鹿果仁公司等虽然开发了十几种杏扁深加工产品,但由于市场原因,没有能大批量商品化生产。 2.5龙头企业营销实力薄弱。 我市是最大的杏扁生产、加工基地,在全国杏扁产业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杏扁的销售市场中应该最有话语权。但是,由于杏扁的销售环节存在较大
17、的问题,杏扁销售市场出现渠道不稳,价格大起大落,时有恶性竞争等现象。杏扁经济合作组织不发达,果农没有有效的组织起来,分散经营。杏扁仍然主要靠在家门口坐等客商收购。龙头企业销售实力薄弱,品牌知名度小,许多企业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国内国际市场没有相应的影响力。因此,企业和果农都没有市场价格话语权,有时企业之间甚至互相压价,影响杏扁销售和市场开发,产业整体受到损害。 2.6一些地方的领导和果农对杏扁产业重视程度下降。 杏扁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一些地方的领导和农民,并没有把杏扁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而是眼睛盯在工程投资上,或者只局限在取得栽树的成果上,重栽轻管。特别是面对杏扁生产效益下滑的局面,增产增收
18、、扶持龙头、拓展销路等措施不力,有的甚至听之任之,造成一些本来立地条件较好的果园管理粗放,产量和质量下降,形成“减产粗放管理树势变弱减产”的恶性循环,甚至放弃管理。去冬今春,非重点产区放弃管理的面积高达1/3以上。 3.杏扁产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分析 我市的杏扁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我们认为,近年来出现的市场不稳,效益下滑,甚至部分果农放弃管理的问题,对杏扁产业今后的发展十分关键,如果不认真对待,及时加以解决,很可能造成产业大的倒退。但是,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抓住关键,发挥优势,这些问题又可以在杏扁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 首先,我市有品种优势。杏扁耐旱、耐寒,
19、相对于其他树种,生长表现好,生态和经济效益高。特别是对于*市干旱的浅山丘陵区,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目前还没有一个生长发育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兼顾的树种可以替代杏扁。目前,在*市,品种资源较为齐全,栽培时间较长,果农有较深的认识。而且杏扁果干、杏核容易保存,适宜分期销售,有利于保证农民稳定的收入。其次,我市有项目优势。随着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市相继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投入空前增加,为*市发展杏扁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投入机遇。第三,我市有市场优势。目前,我国杏扁产量还很低,全国年产量只有2222.5万kg,全国人均不足24粒。杏扁消费还不十分普及
20、。资料介绍,全国杏扁最高年出口量只有1095吨,出口的传统市场是东南亚、港澳地区,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有消费。随着杏扁保健功能和独特风味被世人所认识,打开欧美及其它市场,扩大国内城乡市场,发展以小食品和餐桌菜肴为主的加工产品的潜力巨大。虽然以冀、陕、辽三省区为主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已发展杏扁面积近420多万亩,但是,由于栽培技术及区域适应性的影响,杏扁成园情况较差,产量上升缓慢。*市仍是全国最重要的杏扁产业基地,也是全国杏扁产品经营的集散地,有着明显的市场优势。第四,我市有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市现有的177万亩杏扁全部进入盛果期,平均亩产按25kg计算,杏扁产量可以达到4425万kg,产值
21、可以达到13-15亿元,产区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000元以上。加之有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发展的150多万亩山杏园可供嫁接杏扁,可利用资源丰富。另外,我市农村劳力资源充足,有近万名熟悉杏扁管理的果农,发展杏扁产业前景广阔。 因此,我们认为,我市的杏扁产业已进入了以嫁接改造稳定增加面积、以调整结构、精细管理和发展深加工提高效益、以产品质量开拓市场、以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促进产业全面升级的新阶段。按照把杏扁产业培植成强市富民的龙型经济的思路,以产业做强为目标,从目前的“规模做大”向“产业做强”转变,基地管理从“广种薄收、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方向转变,龙头企业要从低成本、低附加值的大众产品向科技含量高的精深
22、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品牌产品方向转变,产品营销要从单打独斗向强强联合、企业农户一体方向转变。按照“规模经营、强化管理、强壮龙头、开拓市场”的原则,把杏扁产业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坝下丘陵山区稳定的致富渠道。 4.杏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建议 4.1以嫁接改造为重点,稳步扩大杏扁基地规模。 发展杏扁产业是丘陵旱地农村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市坝下广大浅山丘陵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而退耕还林补助延长的政策,为*市进一步加快杏扁基地建设,壮大杏扁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可以说,*市杏扁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利用这一机遇,采取“政府强力推动,财政大力支持,以果农为主筹集资金,乡镇组织
23、实施,林业部门协调指导”的方法,市县财政每亩补助510元嫁接资金,用退耕发展的山杏及时嫁接成杏扁,有利于国家生态改善,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提高果农收入。 4.2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 由政府部门整合杏扁科技资源,组织省内外专门的科研力量进行联合技术攻关。以选育高效益品种、解决冻花冻果为目标,培育、选择耐晚霜品种,研发或引进大型增温防冻设备,研究优化种植区域、加强综合管理的成套抗霜措施;研究推广节水抗旱丰产栽培;开发适销对路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产品等。 4.3扶持果农改善基地生产条件。 把支持杏扁产业发展列为省级财政支出计划,作为扶持贫困地区的重要举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24、实施杏扁园配水、节水工程,针对不同情况,扶持果农为杏扁园引水、打井、配电、渠系配套、膜下浇灌,改善杏扁基地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效益。 4.4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提高基地管理水平。 以示范区形式,可以有效地带动广大果农科学管理。要争取建设高标准的国家级、省级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区,从严格按照区划标准、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搞好杏扁嫁接改造、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等方面建设科技园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4.5加强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工作。 发展无公害果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食品需求已不单纯追求数量,对食品质量有了
25、更高的要求。消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和市场走向。同时,也是杏扁及产品能够通过市场准入、提高产品档次的需要。我市目前还没有通过检测的无公害杏扁生产基地和产品。要加快健全无公害果品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为我市果农快速便捷获得无公害杏扁证书和标识提供服务。同时,要搞好无公害杏扁生产的宣传发动、技术培训、标准制修、体系建设等工作。面向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化生产,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条件。 4.6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力。 保持支持龙头企业优惠政策的稳定性,加大落实力度。对省、市级杏扁龙头企业,全面落实土地、税收、金融、财政、人才支持力度;帮助企业通过强强
26、联合、股份制造、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扩大经营规模;鼓励企业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创新开发以杏仁、杏肉、杏核为原料的系列新产品,培植名牌产品。发挥商业、外贸、供销等系统市场网络的优势,引导企业及有关部门,组建和壮大销售型龙头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下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以销促产,提高龙头带动力。 4.7密切利益联接,完善产业链条。 各级政府要协调同农户结合等优惠政策,鼓励加工、销售企业以股份制、合同契约、承包、租赁、保护价收购、独资等多种经营形式,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接。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壮大贩运力量和经纪人队伍,做到重点乡有服务实体,重
27、点村有经纪人,形成规范的营销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科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通过服务实体和利益的联接和有效的监管,逐步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压级压价,稳定杏扁市场价格。 4.8提高认识,把杏扁产业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来抓。 在新阶段发展杏扁业要有新思路,对杏扁业重新定位,选好突破口,找准切入点。一是要树立长远思想,实行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克服短期行为,把杏扁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长期的目标,把杏扁产业化经营作为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二是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为杏扁产业化发展制定可行的优惠政策,为科研、推广、嫁接、基地的无公害体系建设和检测、基层技术人员工资等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三是为杏扁产业化发展办好企业、果农想办而办不到的事。比如对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宣传,企业间、企业与果农、龙头企业与协会的协调,企业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改善基地生产条件等等。第15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