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487290 上传时间:2024-12-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案例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及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历程。(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小农经济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深入浅出,层层剖析,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2、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农民深受沉重的封建剥削,生活困苦。教学重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教学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情境再现、归纳法课 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六七千年以前,生活在祖国大地上的人民,用辛劳和智慧,创造了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商业,不但使民族得以繁衍,而且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涌现了好多

3、有关农业生产的诗词、谚语(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谚语)。让我们乘着时光的隧道,回到古代的中国,去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及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幻灯打出课题)新课学习第一环节:课件展示学习目标第二环节:学习中国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教师讲述古代农业的含义:从事栽培农作物、饲养牲畜和简单的家庭手工生产的活动。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结合地图册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了解中国的古代农耕经济的南北两大经济区,认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及刀耕火种与耒耕农业。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幻灯展示“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及亩产量的一系

4、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2、教师将学生分三组,分别探究归纳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分组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三方面归纳回答)3、幻灯展示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以及西汉和唐宋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图片。思考:古代农业生产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农业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灌溉技术的掌握与提高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源)第三环节:感悟小农经济1、幻灯展示材料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此其分事也。 -墨

5、子材料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李绅悯农材料三: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分组思考并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分工简单,自给自足)(2)、材料二前两句诗中的景象会出现在我国什么地方?反映的是什么?请说出当时的耕作方式(北方或黄河流域;传统农业的发达;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铁犁牛耕)(3)、传统农业发达,为什么会出现“农夫犹饿死”的现象?(赋税沉重,地少,产量低,积累少,天灾等)(4)、材料三中,统

6、治阶级为什么重视农业?所述政策对我国历史有何影响?(农业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2、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现代农业,简要介绍现代农业的特点。第四环节:合作探究(展示问题)1、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耕地有限,人地矛盾突出D社会分工越来越细2、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农

7、民被迫弃农经商D生产模式体现耕织结合的特点3、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5、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是祭祀“尝百草、种五谷”的神农氏的日子,人们通过这一民俗活动祈求五谷丰登。“五谷丰登”是长久以来中国人民的永恒追

8、求。请说明“五谷”的名称及历史。(粟、稻、黍、稷、麦;至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6、牛耕技术的应用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也引起土地制度发生了变化。“夫范、中性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九是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请说明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原来宗庙祭祀的祭品(当时叫做“牺牲”,主要包括猪牛羊)现在被作为田间的劳动力。,反映了春秋时期牛耕的出现。公有制-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课堂小结: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其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 “耜耕”或“石器锄耕”至铁器、牛耕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以家庭为生

9、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当今中国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努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专业化、商品化、生态化道路,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板书设计:(见课件)教学反思: 课本内容比较多,课后要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总结;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控制不是较好,课后的总结太匆忙。拓展阅读: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1、标志构成:标志由植物草叶变化而来的吉祥剪纸凤凰衔种图案和周围围绕的麦穗图案构成。2、象征意义:(1)凤凰衔种:传说周先祖不窋,“奔戎狄之间,有凤来仪,随骑凤西来,见此山明水秀,訇然落地,凤化为城”。周先祖便在此“务耕种,行地宜”。喻为“凤城”的庆阳是周祖“躬耕稼穑”之地、相传周祖农耕起地源于“神鸟衔种,落地而生”。(2)麦穗:象征农业,也代表着“农耕文化之乡庆阳”现代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