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8611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 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分析曹小杰 柯晓姗 杨晶茹摘 要 为抵抗出版巨头在学术出版领域近乎垄断性的主导权,包括黑客行动者、NGO、政府等在内的各种利益主体积极探索开放获取的可能性并展开了系列实践。本文梳理了多种不同利益主体主导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并以多利益攸关方模型及 SWOT 分析框架为依据,重点讨论以 Re-searchGate 为代表的多主体协同开放获取模式对推进开放获取的可能性。论文认为开放获取即使没有完全打破出版巨头对学术出版的控制体系,但也正在逐渐改变它。重回版权理念初心、重回利益制衡可能是再造学术出版模式的核心命题。关键词 开放

2、获取 学术出版 多利益攸关方模式 黑客行动者Open Access and the Reengineering ofAcademic Publishing Model Analysis Based on Multi-stakeholder ModelCao Xiaojie Ke Xiaoshan Yang Jingru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ist the dominance of publishing giants in the fieldof academic publishing,various stakeholders,including hackers,NG

3、Os,gove-rnments,etc.,have actively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open access and laun-ched a series of practices.Based on the analysing framework of multi-stakeholdermodel and SWOT,this paper reviews a variety of open access publishing modelsled by different stakeholders,and focuses on the possibility

4、 of multi-stakeholders051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collaborative open access model represented by ResearchGate to promote the fu-ture progress of open access.The paper argues that open access is gradually chan-ging,even if not completely breaking,the publishing giants control system overacademic publishing.The

5、paper also argues that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design ofcopyright concept and returning to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may be the core propo-sition of reinventing the academic publishing model.Keywords Open Access;Academic Publishing;Multi-stakeholder Mod-el;Hacktivist2021 年 5 月,由互联网之子亚伦斯沃茨(Aaron Swa

6、rtz)创建的Reddit 社区,发起了一场拯救 Sci-Hub 的行动。在不少科研工作者和开源文化的支持者看来,Sci-Hub 打破了学术期刊的付费墙,是自由、免费获取学术资源的知识共享平台。但对学术期刊出版商而言,Sci-Hub 的所作所为是对版权的明显侵犯,其平台需要依法被取缔。至少目前看来,全球范围内的类似法律纠纷更多支持学术出版商的诉求。出版商总体上仍掌握着学术出版及利益分配的主导权,这种垄断性的主导权深刻影响着全球学术生态,同时也可能溢出为对更广泛意义上的全球政治的渗透和影响。但屡禁不止的 Sci-Hub 及类似的知识开源社区的存在,意味着传统版权逻辑及其保护体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

7、战。黑客伦理及知识开源行动究竟给传统出版商带来了什么难题?出版商采取了何种应对策略?其他利益攸关方对此持何态度、有何反应?本文将从利益攸关方模式出发对学术出版领域开放获取的诸多实践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主体协同的开放获取模式。一 学术出版的商业化及其版权问题18 世纪中叶,学术期刊凭借其快捷高效以及同行评审制下严格的质量把控,逐渐取代图书成为科学交流的主要媒介。期刊论文的发表不仅代表1512022 年3 月11 日,全球领先的科学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供商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宣告“停止在俄罗斯的所有商业活动”,以表明对俄罗斯的制裁,参见 htt

8、ps:/ 年3 月14 日。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着科学发现的优先权,其背后以科研作者、专家评审为核心的学术团体更掌握着知识的交流权。1版权服务于学者及学术团队,而学术成果则作为无偿提供的公共品2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自由交流。学术期刊的商业化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结果是科研文献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学术学会的出版处理效率。商业出版机构逐渐觉察到低成本、高需求的学术出版背后的商机,开始接管学会期刊或出版新的期刊,打造学术论文数据库,并且仰仗学术论文的非弹性需求逐步提高期刊及数据库的订阅价格。在这个过程中,版权成为出版商控制成本、谋求利润最大化的法律工具。版权制度提高了获取、使用论文的直

9、接门槛 论文发表后如果未取得出版商的同意,其他机构和个人通常均不能翻印、转载或传播。版权保障了作者的人身权利(如发表、署名、修改等权利),但无法像文学作品那样充分保障财产权利。学者或象征性地拿到一次性“稿费”(确保后续的财产权利被合法“转让”给出版商),或没有稿费(有时反过来甚至需要支付期刊“版面费”)。因为期刊版面变成相对稀缺资源,学术论文发表竞争日益激烈,唯有通过层层审核的论文才能获得发表资格。对学者而言,更值得考虑的是竞争胜出后带来的溢出价值(如学术资本的累积、职称晋升、待遇改善等),而不是具体论文的“稿费”。与之相对的,更看重论文财产权利的是期刊及出版商。在学术出版领域,期刊及出版商至

10、少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不容忽视。一是促使学术生产的规范化,包括规范注释、页码、发表时间、唯一标识符等,使迅速定位论文、解决谁先发现等问题不再困难3。二是通过对学术作品的分类、分层、排序,将知识和学者等序列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学术生产工作意味着期刊及出版商在人力、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这意味着期刊及出版商需要通过论文财产权利的操控运作来获得补偿(如单篇论文零售、期刊销售或数据库打包销售)。版权制度赋予了期刊及出版商的操作空间,也是出现经济纠纷时的重要维权工具。在学者、期刊及出版商、用户等相对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利益闭环是自洽而合理的。但当期刊及出版商对学术论文形成垄断性控制后,议价权完全

11、掌握在期刊及出版商手中,导致学者与用户(包括机构用户)成为弱势群体。日益高企的版权费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据统计,2019 年全球69%的期刊被封锁在付费墙之内4,导致公众获251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取学术科研成果的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学术出版市场的平台被几大寡头所垄断,学术期刊的订阅成本不断上涨5,其增幅甚至远远超过许多高校或图书馆的订购经费,由此引起高校及图书馆的不满,抵制运动层出不穷。个体层面的抵抗也是存在的。如 2012 年著名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发起了针对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的“知识的成本”(The Cost ofKnowledge)请愿,谴责其

12、订阅价格过高、捆绑销售等暴利的行为,呼吁请愿签署人拒绝向爱思唯尔名下期刊投稿,不为其进行期刊审阅与编辑工作6。而 2021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案也标志着国内学者对垄断性学术出版商的不满已经到了新的高峰7。更多的批评也指出,学者作为辛勤的科研劳动者免费供稿、义务审稿,而出版商只需完成拣选、编辑和发表的工作即可强制获取研究成果的版权,并要求读者及科研劳动者付费阅读8 马克思所批评的剥削问题也成了学术出版中的显著问题。学术出版的垄断性客观上限制了学术知识的创新与传播,本质上是对版权设立初衷的背叛。二 作为抵抗的游击式开放获取行动期刊及出版商在现有学术出版商业化过程中居于垄断性主

13、导地位,导致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合理权益被忽略。为打破学术垄断和支持学术自由交流,一些网络行动者(以黑客为主)基于共享、开源理念9,对降低学术论文的获取门槛进行了更为激进地探索与实践。这些游击式开放获取行动深受自由软件运动及网络开源社区的影响,推崇用户拥有平等自由使用科技及知识成果的权利。自由软件运动的发起者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曾提出“著佐权”(copyleft)的概念,作为对版权/著作权(copyright)的沿用与351如 2015 年爱思唯尔(Elsevier)宣布了一项针对其旗下期刊的共享和托管政策,其中对于学术成果的延迟公布对学术知识的传播和使用造成重大障碍。

14、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PARC)等 21 个团体发表了声明抵制这一政策,参见 https:/mons.gc.cu-ny.edu/2015/05/21/why-boycott/,访问日期:2022 年3 月15 日。又如2019 年,美国加州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先后谴责爱思唯尔数据库售价高昂,宣布进行抵制,停止订阅其数据库,参见 https:/ 年 3 月 15 日。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否思,以进一步保障用户对受版权保护内容的使用、创新及传播的权利。10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版权/著作权,著佐权不对内容的使用和传播作限制性保护,允许使用者自由使用与修改原有作品。对修改后的派生作品,其他用户也

15、可以继续自由使用而不受限制。著佐权所代表的抵抗理念很快被游击式开放获取的倡导者和行动者应用于学术出版领域并带来深远影响。当然最直接的启发来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开放获取运动。该运动由一批科学家倡导提出,认同对知识的平等获取。111991 年建立的 arXiv 一个收集包括物理学、天文学、数学等领域论文预印本同时允许全球用户免费检索的电子资源库,成为推动开放获取运动发展的重要平台。2001 年开放协会研究所在布达佩斯召集研讨会,促成了开放获取在定义、组织形式上的共识。布达佩斯开放宣言 中明确提出开放获取是指“提供免费的、不受限制的数字在线内容”,开放获取的实现需满足两个条件:(1)论文作

16、者或版权所有人授予世界范围内所有读者免费、永久地获取和使用的权利;(2)期刊作品的完整版本及所有补充资料应在出版后立即以标准电子格式存储到至少一个网络知识库中。12亚伦斯沃茨是新时期倡导开放获取并对学术垄断进行抵抗的代表人物之一。斯沃茨深受斯托曼和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版权思想及开放获取理念的影响,认可并参与启动“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行动,很早就成为活跃的“版权改革派”。他在版权领域最激进的行动,是 2010 年利用 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网络从数据库 JSTOR(J

17、ournal Storage)下载约 480 万篇论文,在准备免费开放给公众使用时被捕13。该行动是对他两年前所发表 游击式开放获取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精神的落实,即“我们要将没有版权的资料收集归档,我们要购买未公开的数据库将它们放到网上,我们要下载科学期刊将它们上传至文件共享网站。我们需要为游击式开放获取奋斗。”451他在著名的版权行动之前,曾破解美国联邦法院的系统,从联邦法庭记录的电子仓中下载了本应该收费的 270 万份文件,并将下载下来的文件捐献给一个政府公开网站。参见李婷.离线黑客.NO.002 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76-82

18、。该宣言一定程度上延续了 1996 年约翰巴洛所发表的 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参见 ht-tps:/openbehavioralscience.org/manifesto/,访问日期:2022 年 3 月 27 日。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斯沃茨未能完成的抵抗行动由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n)继续。埃尔巴金拥有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在2011 年正式创建 Sci-Hub 之前从事过电脑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并摸索出翻越论文付费墙的灵活方法,她积极将下载的论文通过网络论坛分享给其他需要的人14。Sci-Hub 的诞生是共享精神的自然延续。论文下载及共享、

19、不停更换域名及网站的日常运维均体现了斯沃茨所倡导的“游击式开放获取”行动精神15。Sci-Hub 逐渐成为以“消除科学道路上所有障碍”为自我定位的影响巨大的开放获取平台16。截至 2022 年 3 月,Sci-Hub 主页显示它已存储超过 8400 万篇论文。这些论文来自爱思唯尔、施普林格(Springer Nature)、威利(Wiley)等学术出版巨头17。Sci-Hub 的巨大访问量无疑严重影响了这些巨头的利益。2020 年 12 月,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爱思唯尔和威利等学术出版商以版权被侵犯为由向印度德里高等法院起诉 Sci-Hub,要求

20、法院指示印度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对其进行封锁。随着 Sci-Hub 官方推特账号被“封杀”,网站也似乎面临永久停更的危险。开放获取的爱好者们迅速在 Reddit 等网络社区集结并发起“拯救 Sci-Hub”行动,以声援埃尔巴金。网络归档者(digital archivists)、电子前线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甚至普通网民也参与到拯救行动之中。不管是斯沃茨还是埃尔巴金的游击式开放获取行动,都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绕过期刊及出版商建立的付费墙,将获得的大量期刊论文上传及存档至网络数据库,方便用户免费获取、分享和传播。在这一激进的抵抗模式中,原来由期刊及

21、出版商主导的利益闭环被打破,迅速激起了学术出版巨头的反弹,后者利用版权武器在全球范围进行联合围剿。如果没有黑客等技术团队的支持,埃尔巴金及 Sci-Hub 的失败也将不难预计。三 作为调和的开放获取模式:三种不同的探索及其影响游击式开放获取行动无疑直接损害了期刊及出版商的利益,激进的抵551许多中国网友积极响应埃尔巴金在个人推特上发起的公开募捐,通过其本人开通的支付宝渠道参与对 Sci-Hub 的捐赠。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制方式也让学术出版巨头意识到传统的出版者主导模型无法继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并争夺学术出版的读者市场,部分出版商选择融入开放获取出版的趋势中来。与此同时,NGO、政府等主体

22、也参与到共同推进开放获取的运动中来,力求重新定义学术出版与交流的主动权。相较激进的开放获取行动,多主体参与推进的开放获取模式无疑是在现有版权框架下,调和激进解决策略与传统出版问题的有益探索。当前实现开放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即开放仓储(Open repository)或自存档(Self-archiving),斯蒂芬哈纳德(Stevan Harnad)等将其分别称为金色开放获取与绿色开放获取。威林斯基(John Willinsky)根据开放获取的平台、开放程度、开放及时性等维度总结了 9 种开放获取模式。18但从起主导作用的合法主体来划分,现行最为典型的三种开放获取探索分别是出版商主导推进型、NG

23、O 主导推进型、政府主导推进型。(一)出版商主导型探索:以施普林格为例早在 Sci-Hub 之前,部分出版商面对开放获取的挑战,就已经尝试转型的可能,并探索出基于“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传播学术界的最新成果。19出版商也热衷于公开宣布开放获取的诸多好处,如无障碍访问研究成果,以及高度共享传播对学术文章带来的可见性、可用性,以表明自身对开放获取的支持立场。但这种调和的开放获取模式本质上仍是以逐利为原则。以全球最大的科学期刊出版商之一的施普林格为例。自 2005 年开放获取以来,斯普林格出版了至少 100 万篇金色开放获取的初级研究和评论文651Harn

24、ad,S.,Brody,T.,Vallires,F.,et al.The Access/Impact Problem and the Green andGold Roads to Open Access J.Serials Review,2004,34(4):36-40.除此之外,还有青铜开放获取以及白金开放获取,前者指文章可以免费在网站阅读,但不受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约束,出版商拥有对其自由裁量权;后者指在知识许可协议下由期刊发表,但作者无须支付 APC 的一种开放获取方式。整体来说,绿色开放获取和青铜开放获取只确保文章免费阅读,而金色开放获取和白金开放获取则在免费阅读的基础上规定了进一步重新

25、使用文章内容的权利。参见 https:/ 年 3 月 16 日。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章,占所有发表文章的 25%。20实际上,各大出版商在开放获取出版的占比上存在比拼,这是争夺读者市场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为了能使读者免费阅读论文,付费的压力转移到作者身上。施普林格大力宣传“金色开放获取是通向开放获取最简单、最开放、最持续的途径”,而实质上,作者发表开放获取论文需要向出版商支付高额的文章处理费用。2021 年初,施普林格发布声明称“其旗下 30 多种最富声望的期刊允许作者通过支付 9500 欧元的费用来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论文”,21看起来是进一步扩大了金色开放获取出版物期刊的选择,顺带支持

26、了 S 计划,但实际上,施普林格收取的文章处理费用远远高出其他出版商收取的费用,因为一般的文章处理费用往往在 1000 3000 英镑之间(虽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22。总而言之,文章处理费成为出版商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新手段。对施普林格而言,高文章处理费用的实质,是将原本属于读者和订阅者付费的部分,借由期刊文章的选择和编辑费用重新转嫁到研究者身上。施普林格声称他们需要处理更多论文,然而只能从发表的文章中收取,因此运营成本相对更高。但长此以往只会让学术市场产生结构化不平等。一方面“富人”能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获得学术影响,反过来又能使他们获得梦寐以求的研究资金和学术职位;而对缺乏支

27、付能力的学者来说,其研究成果的可见性被削弱,只能被“隐藏”在付费墙之后,无法获得或仅获得非常有限的影响。751施普林格认为金色开放获取有助于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开放科学和研究,详见 https:/ 3 月 21 日。2018 年,研究机构联合推动的“S 计划”是由来自 12 个欧洲国家的国家研究机构和资助者组成的联盟“coalition S”发起的一项开放获取科学出版计划,“S”代表“science,speed,solution,shock”,要求“由公共或私人拨款资助的研究必须在开放获取期刊或平台上发表,或在没有封闭期的情况下立即上传至开放获取存储库中”。Guzik,T.J.,Ahlu-wal

28、ia,A.Plan S:In service or disservice to society?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9,176(6):753-756。NATURE 杂志社的一位发言人在 2020 年 11 月份回应杂志在 S 计划的影响下如何以及为何收取开放获取出版物的文章处理费时声称,是为了在少数收录的文章上收回大部分被拒绝手稿上消耗的生产成本。详见 https:/ 年 3 月 29 日。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二)NGO 主导型探索:以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与 IEEE 为例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29、Science)是非营利性的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组织,作为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其所有研究成果均在知识共享许可下发布。其倡导的开放获取需要满足三个要求:其一,读者可以立即访问且不受任何限制;其二,文章可用于任何用途;其三,只需要注明作者姓名与原始来源。23相对传统出版商通过限制访问获得巨额利润,这些要求的探索创新指向、去市场化指向更明确。该组织也声称推动了开放获取替代订阅期刊的运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后续不断推出社区出版模式(Community ActionPublishing)和出版费援助计划(Publication Fee Assi

30、stance),旨在帮助无法全部支付或部分支付费用的作者减轻经济负担。与出版商主导型探索不同的是,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直接将自己的利润控制在 10%以内。如果实际利润超过 10%,会员将会收到退款24,这一公益化的措施与市场化的出版商相比较也更被研究者所接受。但对研究者而言,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推进的开放获取模式存在一定限制,其中期刊的影响力是社区出版模式计划的弱点之一。目前参与该计划的两类期刊中,开放获取出版物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术界对于学术影响的追求。同时,目前学界常用“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来评估文章质量以及学者的学术影响。作为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文章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参

31、数甚至会对研究者的招聘、晋升和未来研究项目资助的分配和拨款造成影响。25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倾向 旧金山研究评估宣言(The851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官方网站上标注。详见 https:/plos.org/about/,访问日期:2022 年 3月 29 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建议机构分成两个期刊各自“社区”的成员,为期三年,“会员费用”通过计算特定机构中的研究者前几年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同时不仅仅是通讯作者,所有作者所在的机构均可以被纳入“社区”的范畴,以机构整体“会员费”支付开放获取成本,同时也出版部分非机构研究者的论文,收取文章处理费。详见 ht-tps:/scholarlykitchen

32、.sspnet.org/2020/11/23/a-world-elsewhere-ploss-community-action-pub-lishing-model/,访问日期:2022 年 3 月 20 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采用多种商业模式来支持公平的开放获取,其与机构和资助者的合作旨在简化作者的流程并减轻成本负担。详见 https:/plos.org/publish/fees/,访问日期:2022 年 3 月 19 日。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的立场,不认为影响因子是评估单个文章表现的可靠

33、或有用的指标,26这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开放获取期刊文章影响力判定体系的更新。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非营利性开放获取学术出版组织,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简称IEEE)。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组织之一,IEEE 表示会努力支持开放科学及全球所有作者和读者。对作者来说,IEEE 提供了含传统期刊出版及三种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等多种文章发表方式,作者可根据其资金状况或文章使用授权自由选择出版方式。如果是个人发表,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支付开放获取费用(主要为文章处理费);若相关研究受到政府或学校资助,IEEE

34、则要求文章必须以开放获取形式出版。27相较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推出的“社区出版模式”计划,IEEE 更受益于专业性,其出版物的影响因子在电子电气工程、通信等领域具有世界公认的高专业度和高影响力。其作者不仅能够获得在顶尖论坛发表文章的机会(也意味着更高的可见性),更能够从 IEEE 建立并遵循的高标准同行评审和出版原则中受益,获得更多学术交流的机会与反馈。对于读者而言,IEEE 期刊出版物上的文章可信度也较高。28(三)政府主导型探索:以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为例根据2021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我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数量继续保持世界排名第 2 位。29在开放获取浪潮之下

35、,政府、出版机构以及学术机构也在谋求转变。30早在2004 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国内率先签署 开放获取柏林宣言 支持公共资助科研论文的开放共享31;2005 年,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免费公益性学术论文网站“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基于开放获取模式,以最大程度面向社会开放。32自2012 年起,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立并主办的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China OA Week),已成为目前国内开放获取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的盛会。另一方面,尽管我国已出现部分初具规模951自2012 年起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创立并主办的中国开放获取推介周(China OA

36、Week),已成为目前国内开放获取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学术水平最高的盛会。详见https:/ 年3 月20 日。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的学术出版机构(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华医学会等),但大多数学术出版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且大都分散落在各高校或科研院所,集约化程度较低,而商业性的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等仍是传统的垄断性平台。与国外相比,国内利用集成的开放获取平台来进行开放获取出版物的收录、检索和公开的探索仍是比较滞后的。2016 年9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配合建设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国内对开放获取的最具代表性的

37、探索。这是一项由政府投入的公益性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信息公益工程,整合国内社科学术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33鉴于该平台的定位是人文社会科学,因此医学等自然科学资源未予收录。社会各界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也对其给予了更多期待,如增设英文版资源,建立海外镜像站点,拓展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在全世界传递中国学术声音。34也有学者从资源建设、学科整合、数据融合与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35。探索政府主导型开放获取的中国风格和中国道路仍任重道远。以上三种探索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真正取代以版权为基础的传统学术出版模式,至少目前仍无法撼动后者的稿件登记制、同行评阅制、编辑委员会以及刊物定级(以影响因子制度为

38、代表)制度。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学术出版商自己积极采纳和试水开放获取式出版,或是其他利益主体(包括黑客等行动者、NGO、政府等)对学术出版商市场控制力的冲击和调整,均在根本上促进了对学术出版模式甚至版权概念及其规范性的反思与重新界定。四 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一种多主体协同模式的可能性既然出版商当前仍掌握着大部分学术出版与交流的主动权,探索期内各种开放获取模式便难以在短时间内颠覆学术出版的生态。社会各界正努力寻求一种多利益主体协同推进的模式,以促进向开放获取的过渡。061多利益攸关方模型大多数被应用于多元化、多层化主体共同参与的领域,其核心要义在于需要聚集问题所涉的利益攸关主体,通过讨论协商寻

39、找共同的解决方案以发挥最大效益,Gleckman,H.Multistakeholder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A Global Challenge M.London:Routledge,2018。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2022 年 2 月学术出版协会(SSP,Society of Scholarly Publishers)召开了一项由资助者、出版商、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组成的封闭式论坛,探讨利益相关者团体之间的合作,这意味着当前学术出版领域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需要对出版环节相关的利益主体给予密切关注。36表 1 不同利益攸关方主导的学术出版模式的 SWOT

40、分析比较主导方内部外部S(优势)W(劣势)O(机会)T(风险)黑客行动者文献 可 免 费 获 取 和使用忽视版权,侵权风险高有用户支持依赖黑客技术和行动者个体出版商出 版 规 范,制 度 完善,周期较短;编审制 度 严 格,影 响 力大,知名度高作者需支付高昂的文章处理费;刊物数量较少、质量难以保证在学术出版领 域占据一定主导权竞争平台涌现,对手较多;社会对于混合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接受度较低NGO期刊垂直专业性强,具一定行业知名度;作者发表文章可选择性多,灵活性高需依靠社会资助;运营模式不稳定行业认可度高社会资助不稳定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充足;作者无须支付文章处理费;文章质量高,值得信赖学科专业覆盖

41、面不广;文 章 数 量 有限;市 场 适 应 性有限政策扶持用 户 使 用 习 惯 待养成多主体协同集结社会多方力量,不同模式间优势互补社会支持度高对上述探索进行 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可以发现,单一主导方推进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受益或受制于利益相关方所在领域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相应出版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如表 1 所示)。尤其是劣势方面,黑客行动者主导出版模式高度依赖黑客技术和行动者个体,NGO 主导出版模式的社会资助不稳定,政府主导出版模式的用户使用习惯尚未养成。出版商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存在市场化与公益化的平

42、衡。除了上文提及的评阅、编审制度优势,出版商长期居于学术交流主导地位,也为其累积了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以及学界影响力。然而,出版商的逐利性质导致其更有可能放弃一部分开放获取刊物的文章质量,来换取更多愿意通过支付161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高昂文章处理费的作者投稿。而 NGO 和政府主导的出版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版商主导模式所牺牲的学术追求。NGO 通常会创新多种开放获取发表方式,让作者在发表文章时可选择性多、灵活性高(例如前文提及的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创设的社区出版模式与出版费援助计划),而政府介入则能够带来稳定的社会资助,同时具备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督作用,二者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保

43、证开放获取期刊文章的质量,尽可能避免“幽灵期刊”“掠夺性期刊”的进一步滋生。同时,政府主导模式因为进入市场较晚,占据市场份额较小,存在数据库中文献资源数量有限、学科覆盖范围不广等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与知网、维普、万方等老牌平台相抗衡,而这些却是在出版商和 NGO 主导推进模式中可以被改善的问题。结合上文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多利益主体协同推进模式,促进“科学知识的全人类共享”,当前已有多主体合作共同推进开放获取的折中方式出现,其中较为典型的是“ResearchGate+出版商”的合作模式,在获取文献和公开文献方面,类似于版权合法化后的 Sci-Hub。ResearchGate 由病毒学家伊贾德(

44、Ijad Madisch)等人于 2008 年创立,属于典型的学术协作网络(Scholarly Collaboration Networks),又称科研社交网络(Academic Social Networks)。注册 ResearchGate 的用户都是来自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他们需要以机构邮箱注册,以确认其研究身份。ResearchGate的商业模式是以自存档为主,并辅以“职位空缺”这样的订阅服务发布招聘广告来营利以维持网站运营。37其储存的部分论文也时常涉及“储存/托管与分发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因而引起全球各大出版商通过各种方式维权。38最初的 ResearchGate 与 Sci-

45、Hub 极为相似,都拥有数据库庞大的学术期刊检索平台,但 ResearchGate 是以用户自行上传文章的方式充实数据库。这种方式一方面借由用户自行上传文章来规避可能的文章侵权风险,另一方面以上传文章时的版权风险页让平台不承担直接获取文章的责任。与 Sci-Hub凭借黑客精神与网络技术无差别公开学术界的学术成果类似,二者都大幅削减了出版商的可获取利润,直接侵犯了出版商的利益,不止一次被出版界巨头以“侵犯版权”为由起诉,要求支付赔偿金并删除侵犯版权的文章。2015年,包括荷兰出版集团爱思唯尔在内的几大出版巨头皆以侵犯版权的名义对Sci-Hub 提起诉讼,认为 Sci-Hub 获取学术资源的途径是

46、违法的,这在一定程261开放获取与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度上破坏了开放获取的倡议。392017 年,ResearchGate 面对五家出版商的控诉,也只能从平台中多达700 万篇论文中陆续删除大量受版权保护的文章。40但与游击式开放获取的 Sci-Hub 不同的是,ResearchGate 拥有的学术生态系统具备超强的传播能力,被称为“研究者的 Facebook”,可以使得学者研究更为可见,并将不同机构的研究人员联系起来,促成进一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这也是 ResearchGate 得以与各大出版商合作的底气和资本。同时,ResearchGate 也意识到了当前的开放获取仍然依赖于传统学术出版模式

47、41,同时需要有效规避侵犯版权的风险,所以尝试在文章来源进行大胆探索,尽可能规避用户自存档文章的版权风险,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探索与出版商合作共赢的方式。ResearchGate 与施普林格在 2019 年就已宣布了联合试点。42已经订阅施普林格的研究者可以访问、下载文章。没有订阅施普林格的研究者只可以看到文章的摘要、图表、出版信息以及全文第一页。在此基础上,出版商威利也在 2021 年 4 月宣布开始与 ResearchGate 试点,进一步深化合作,43在 ResearchGate 中提供威利开放获取期刊的最终发表全文文章,在之后的阶段还将增加部分非开放获取期刊中的更多研究内容,找寻出版商与学

48、术协作网络关系的另外一种可能。但目前的 ResearchGate 仍然面临着多方的批评,除了被批评仍未完全保证文章版权,也被认为未能对“学术写作的阴暗面”,如虚假出版商、“幽灵期刊”、“掠夺性出版费”和虚假评级等现象进行改进。44由社会非营利组织和出版商共同主导推进的全面开放获取目标 “科学成果全人类共享”的达成依旧任重而道远。另外,当前全球共同推进开放获取运动的一大难点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出版机构和期刊所持有的版权政策和文章格式规范复杂且多样,收取的文章处理费用也不一致,一定程度上对作者文章发表造成困惑。例如在选择自存档和上传文章时,部分研究者可能会误选版本,同时也忽视了版权政策所规定

49、的延后发布等问题。45这也值得后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值得肯定的是,带有黑客精神的 Sci-Hub 之类的平台注定会深刻影响到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之前,需要全球高校、研究机构、资助者、图书馆和出版商多主体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的开放获取新模式,或许有一天能够真正实现“科学成果全人类共享”。361新媒体与社会(第三十辑)五 结论与讨论本文基于多利益攸关方模式与 SWOT 分析框架,对黑客行动者参与的开放获取行动,以及出版商、NGO、政府等利益主体所主导的开放获取学术出版实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提出了以 ResearchGate 为代表的多主体协同开放获取模式的启示意义和可借鉴价值

50、。论文丰富了对开放获取的辩证理解,也为探讨新时期学术出版模式的再造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结尾部分有必要从开放获取的角度对版权制度的概念及其规范性略做讨论。正如版权最开始就是为了保护作者的原创性46,以激励的方式服务于少数人的经济利益(具有原创才华的总是少数人),但这种经济上的保护不是无限期的(署名权、修改权等是无限期的)。可见,哪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版权保护的期限也是立法设计的重点。这里体现了一种制衡的思维,即一方面不能打消作者的积极性和原创性,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剥夺普通公众享用版权内容的权利(版权保护期限保证哪怕没有能力购买版权保护产品的人也有机会享用)。在学术出版领域的版权设计也是类似的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