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 第2章 第4节1(2008年海南卷)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分别是骨髓和胸腺,而T淋巴细胞参与部分体液免疫反应。结合题干的实验结果可判断,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
2、,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2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介素2能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C吞噬细胞、T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D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解析:在体液免疫中,抗原要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才能将抗原呈递到B细胞,引起体液免疫反应。答案:C3(2009年上海生物)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解析: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表面可以有多种抗
3、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引发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特异性。故因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即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导致体内存在着针对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答案:A4(2009年广州质检)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A氨基酸、效应T细胞、核糖体B葡萄糖、效应T细胞、内质网C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解析: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答案:C5(2009年潍坊质检)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体现了细胞
4、膜的流动性B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解析:过程是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切除胸腺的个体会丧失细胞免疫,但仍会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答案:A6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解析:B细胞和T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
5、,胸腺发育不全影响T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细胞免疫。答案:C7(2009年重庆质检)禽流感是由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是一类对家禽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A BC D解析:体液免疫最后的阶段就是抗体发挥作用的效应阶段 ;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消化;或抑制病毒的活性,使病毒失去对人体细胞的感染能力。答案:
6、D8(2009年潍坊)某种淋巴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该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能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浆细胞中也存在C穿孔素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D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解析:由题意知该免疫为细胞免疫,而穿孔素是效应T细胞分沁的一种淋巴因子,不是抗体。答案:C9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
7、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既需要吞噬细胞参与,又需要B细胞和T细胞参与,即免疫系统。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杀灭,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处理非特异性免疫没有消灭的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并非人人都有。答案:D10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
8、的是()A抗体的形成过程与高尔基体有关B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中的有关基因指导合成的C浆细胞都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所形成的D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免疫及相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浆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淋巴因子大多是通过加强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的,而不是直接与抗原结合。抗体属于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合成、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有关。答案:A11下列有关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解析:在特异性免疫中
9、,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都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快速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除侵入抗体内的抗原,维持机体的稳态。答案:D1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暴发期间,一些医院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注射胸腺素,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胸腺素的作用是()A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B促使T淋巴细胞形成C促使B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B细胞D促使T淋巴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解析:本题以特异性免疫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有关淋巴细胞分化知识综合理解能力。解答过程: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一部分进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成淋巴细胞,即T细胞,另一部分在骨髓中成为B细胞,所以注射胸
10、腺素的作用是促使T淋巴细胞的形成。选B。答案:B13(2009年海南生物)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解析:(1)初次免疫反应后,体内产
11、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第二次侵入人体后,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并产生大量抗体。(2)该病原体初次侵入机体,需要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再呈递给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具备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能力。答案:(1)第二次免疫反应(2)吞噬抗原T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14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当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生成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
12、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反应而脱落,这是_细胞所起的作用。(3)如上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_,其特点是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_。解析:(1)由抗原的定义知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2)鼠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自己”排斥“非己”,
13、因而鼠对不同于自己品系的皮肤会产生免疫反应,即细胞免疫,是T淋巴细胞发挥作用。(3)兔子在第一次接受抗原X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大量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数量增加,当抗原X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大量且迅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因此,曲线B表示兔子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曲线C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若在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血液中X的抗体含量一直降低,出现曲线D所示的变化。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B淋巴浆(2)排异T淋巴 (3)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记忆BD15(2010届莱芜期末)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
14、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1)制备疫苗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当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为确定该疫苗
15、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的疫苗。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存活率_。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2)已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毒的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清除病毒。(3)在进行实验时,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体内不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接种病毒,此时动物可能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实验组接种疫苗,体内的B细胞受到疫苗的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在抗体的作用下病毒被杀灭,不会感染疾病。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可以验证实验动物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产生了抗体。答案:(1)活细胞抗原特性(2)抗体同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接种病毒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不同浓度低高- 5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