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旅游工作现场观摩会上的发言材料 近年来,在地委、行署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喀纳斯以旅游为中心的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0年以来,喀纳斯先后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之一等数十项荣誉和品牌。2008年,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喀纳斯旅游业仍实现了平稳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75.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800万元,旅游收入3.9亿元。今年截止五月底,喀纳斯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36万人次,同比增长89%,实现门票收入92.2万元,同比增长42%。 一、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的几点经验 上世纪9
2、0年代末,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进一步加大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力度,国家旅游局将以喀纳斯为核心的xx区作为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区“西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全国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10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地委、行署也将喀纳斯旅游发展作为新疆和xx区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在发展旅游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几年来,我们先后委托国家林业科学院、上海同济大学以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专业单位,编制了喀纳斯旅游发展策划、规划。2005年,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为
3、主的专家组对喀纳斯的规划进行修编和提升,编制完成了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把喀纳斯景区规划提升到了“世界领先、国内一流”、世界遗产级生态国家公园的水平。在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总规控规详规的梯次,我们已相继完成了“哈流滩、白哈巴、下湖口、贾登峪、铁热克提”五个重点区域的修建性详规以及禾木文化景观保护规划、大喀纳斯旅游区交通规划两部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评审。 二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截至2008年底,喀纳斯景区累计完成投资20.34亿元。一是投资2200余万元,建立了以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总纲的立体式规划体系,为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规划前提。二是投资12亿元,相继完成了布尔
4、津喀纳斯白哈巴、铁尔沙汗禾木旅游公路、喀纳斯旅游机场以及电力、通讯、供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了贾登峪接待基地、保护区一、二、三期等项目,景区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三是投资8.34亿元,建成了以水面游览、陆路观光及酒店、餐饮、娱乐等多种经营服务项目于一体的经营接待设施,建成模以上宾馆(酒店)11家,其中星级宾馆(酒店)3家,接待床位达到了9000余张;累计投入860余万元,建成旅游星级厕所14座(其中:三星级12座、四星级2座)。 三是多元化、全方位宣传促销。建立与景区企业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促销机制,形成联合促销,互利共赢的宣传格局。创新宣传促销方式,改变以往以“办节、办会、办展”为主的资
5、源展示型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主流媒体宣传喀纳斯品牌,变资源展示为品牌促销,每年宣传营销投入达400余万元。宣传渠道实现多元化,近年来,我们在利用铁路、航空的营销网络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客源组织方式逐步创新,变被动“等客”为创造条件积极“迎客”,为高端游客、长线游客的快速进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经过多年开发和建设,喀纳斯景区目前已形成了观光游览、边境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随着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依托喀纳斯滑雪度假区的招商建设,推进冬季旅游的纵深开发,打造国际冰雪旅游基地将是我们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拳头产品。 四是多层面、多角度惠民举措。
6、“富民”与“保景”是喀纳斯景区的和谐之本,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在下湖口旅游接待功能切换过程中,由于对牧民小木屋原有租赁经营方式进行置换后,牧民的利益受到了很大影响,对此,我们采取了“三个一点”的办法,从2006年开始,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抽出专项资金220万元,按户均每年2万元的标准,连续5年对喀纳斯村出租房屋的牧民进行补偿。为了确保农牧民依托旅游实现增收致富,自2008年起,我们每年都制定出台“十项规定”和“十件实事”,对两乡的农牧业生产、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教育、卫生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力促两乡经济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我们投资4840万元,实施
7、了喀纳斯新老村、白哈巴以及禾木供排水工程;投资260余万元,完成禾木、白哈巴2公里乡村道路硬化以及禾木、喀纳斯村公共浴室建设等民生工程;为两乡招聘教师、医护人员及村长助理等47名,每人每月发放工资800元,并足额缴纳五金,对考入大专院校的农牧民子女发放学费补助7.15万元,对参加继续教育的两乡教师及医护人员报销差旅费2.78万元;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共培训农牧民1700余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00人,实现劳务转移收入338.5万元。对景区两乡未享受房屋置换补助的农牧民,按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现金补助,全年共发放补助金159.36万元。 此外,对于景区两乡社会事业发展
8、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委与布尔津、哈巴河两县在进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建立了定期的工作协调机制,以县为主,管委会齐抓共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座谈,化解了矛盾,消除了隔阂,增进了了解,诸多棘手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 二、今后的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 2009年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全年接待游客8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400万元、旅游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景区两乡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670万元,同比增长20%,农牧民实现人均收入3400元、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总纲,继
9、续深化景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接待游客112万人,年门票收入1.58亿元,旅游收入8.4亿元的目标,形成“中国西部国家公园”的雏形,初步实现喀纳斯“百万游客世界级景区”的目标。到“十二五”中期实现接待游客185万人,年门票收入15.85亿元,旅游收入突破80个亿。力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把喀纳斯发展成为功能多样化、产品类型齐全、保障措施得力、旅游接待人数合理的世界级生态旅游景观区。 (一)狠抓规划实施,促进旅游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打造“中国一流、世界精品、百万游客景区”的目标和要求,狠抓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以及景区各节点修建性详细
10、规划的落地实施。同时,以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为指导,进一步促进喀纳斯旅游与喀纳斯景区的整体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着重抓好下湖口、贾登峪以及白哈巴、禾木、那仁等景点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经营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2009年,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喀纳斯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国家示范保护区能力建设”、“保护区湿地保护”等项目的争取和建设,着力抓好意大利政府贷款项目的落实,扎实推进“恰秀喀纳斯”大型实景演出和喀纳斯国际滑雪度假区的招商。在抓好项目争取和储备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全年3.4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 (二)狠抓项目推进,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协调发
11、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特征,精心打造旅游特色产品。加快响泉等新增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开发双湖、白湖科普特种游以及贾登峪禾木、铁热克提哈流滩徒步旅游线路;集中精力办好喀纳斯冰雪风情摄影节、禾木古老毛滑雪板狩猎比赛、喀纳斯单板野雪邀请赛等赛事活动,借助央视、凤凰卫视等海内外知名新闻媒体,逐步将其打造成文化底蕴浓、规模影响大、参与范围广、品牌知名度高的拳头旅游产品,促进喀纳斯冬季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抓住国家、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投资方向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喀纳斯优越的旅游资源潜力,大力引进外资、民资等社会资金,加快喀纳斯国际滑雪度假区、
12、“恰秀喀纳斯”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的招商和建设。 (三)狠抓旅游宣传,促进旅游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协调发展。加强喀纳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完善电子商务功能,提高旅游宣传促销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大国内外重要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采取“主动”出击战术,进一步加大京津唐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探索以港澳台为窗口的海外旅游市场;积极组团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以及其它重要的区域性旅游交易会;积极推进开展区域旅游形象宣传,继续联合天池、那拉提等疆内重点旅游景区,实行强强联合、合作促销,共同打造新疆大旅游品牌;积极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在保证国内客源稳固增长的基础上,立
13、足新疆、瞄准全国、着眼全球,抢抓各种机遇,狠推旅游市场的多元和多层发展,积极开辟入境客源市场,进一步优化喀纳斯的客源结构。 (四)狠抓行业管理,促进旅游市场规范化与人性化协调发展。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重点抓好景区内违规、违章建筑及设施的拆迁以及受损植被的生态恢复;严格执行新修订的门票管理和准入制度,严查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打击乱采、乱挖、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与周边县市的协调与合作,积极引导周边县市农牧民有序参与旅游服务经营,实现增收致富;严肃查处“黑导”宰客、欺客以及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等各种侵害游客利益和扰乱旅游市场的行为,切实维护广
14、大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交通、消防和公共卫生安全为重点,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干部职工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全方位提高干部职工以及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水平。 (五)狠抓民生工程,促进喀纳斯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喀纳斯旅游的强势带动下,景区两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农牧民人均收入年均增幅达到30%以上。2008年,景区两乡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了3016元,人均增收730元。但与全地区4472元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1400多元的差距。目前,地区农牧民年均增收在300元以上,要实现地委提出的:“在35年时
15、间内,让景区的乡(村)成为全地区最富裕的乡(村),景区牧民成为全地区最富裕的牧民”的目标,景区农牧民的年均增收必须达到1000元以上,增收任务十分艰巨。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改善和发展民生、加快两乡新农村建设进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认真落实2009年为民“十项规定”和“十件实事”,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景区农牧民参与餐饮、购物、游乐等高收益项目股权分红的政策措施,着眼建立景区农牧民长期、稳定的收益机制。二是抓住国家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协助布尔津、哈巴河两县,稳步推进牧民定居工程,进一步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司+牧户的方式,促进景区民俗家访、餐饮文化向产业化发展;结合“恰秀喀纳斯”等文化演艺项目的实施,培养和吸纳一批具备表演技能的农牧民演员,实现高标准转移就业。四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按市场需求大力实施“订单”培训,重点开展特色种养业和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两乡农牧民由临时性转移向产业工人转变。五是抓好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两乡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