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稿两篇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稿两篇供大家参阅。 【一】 尊敬的领导。大家好。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相信您一定对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有深刻印象吧。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七擒孟获的地方。但故事的主人公,既不是羽扇纶巾的孔明,也不是勇猛骠悍的孟获,而是一个默默无闻,甘为金沙江开发和溪洛渡建设充当“马前卒”的团队。 就是这样一个只有6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团队,担负着约18平方公里的溪洛渡施工区管理任务,并在总公司、筹建处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和参建各方的支持下,历经艰辛磨难,在短短430多天时间里,完成了7000多移民迁出施工区的任务;得到了
2、云南、四川两省政府和总公司的联合表彰,两人获得总公司“总经理特别奖”殊荣,1人被评为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这个团队,就是我们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坝区管理部。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发生在他们中间的真实故事。 去年中秋节这天早上,正在办公室办公的余海彬突然接到电话:由于一些移民的不理解,花椒湾工区出现了移民影响封闭施工的情况。他立即赶赴现场。将信息快速通报地方移民部门后,余海彬像往常一样,从容地挤进人群,与移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沟通。 解释,回答,澄清,劝说均无济于事。酷日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酷热难耐。3个多小时过去,余海彬等人滴水未沾,衣服几次汗透了又风干,留下一道道灰白的痕迹。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与当地
3、政府共同努力下,正午1点多,沟通终于取得了成效。余海彬没有休息,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封闭施工,终于在下午5点半完成了预定任务。这个一向自恃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烈日下足足坚守了9个小时,临到收工,腿已经僵硬得几乎连车也爬不上去了。 深入移民宣讲政策是他们经常性的工作X65533;。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xxxx年7月的一天,xxxx同7名地方移民工作人员到移民点进行实物指标复核,受到了一些不理解的村民的抵触。老xxxx他们只得逐一回答质询,反复宣讲政策。从早上8点半一直谈到下午3点半,移民们换了几拨人,老xxxx等忍饥挨饿,讲干了口水,沟通却没有任何进展。 同来的一名同志见老xx
4、xx口干唇裂,从车上翻出仅存的一瓶水递给他。老xxxx正准备喝,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哭叫:“妈妈,我口渴,我要喝水。”低头一看,只见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满脸汗垢,正在抹眼泪。老xxxx二话没说,将水塞到小女孩手里,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小女孩的母亲和周围的人都愣住了,说不出话来,等她回过神后再三表示感谢。老xxxx摆摆手,平静地说:“不用谢,小孩渴了,给她喝。天这么热,你要照顾好小孩啊。” 朋友,听到这里,不知您做何感想。我想说,这就是我们溪洛渡人。面对困难,他们毫无惧色;面对委屈,他们忍辱负重;面对干渴的幼苗,他们播撒心灵的甘霖。正是这种情、这种义、这份深切的爱心,感动了小女孩的母亲,她转
5、身走进人群,开始帮着老xxxx劝解她的同乡直到下午6点半事态平息后,同志们才得以喝一口静心水,吃一顿安心饭。 对于溪洛渡人来说,工地上再劳苦再艰辛,都只是体力上的消耗,咬咬牙都扛得过去,唯有对家庭对亲人的牵挂和思念最难以抗拒,难以释怀。在坝管部,几乎每个人都有伤心痛楚的愧疚往事:宋治华,父亲去世,作为儿子的他不能赶回送终尽孝;赵良顺、郭为民,两人的妻子都住院做手术,作为丈夫的他们不能到医院尽心尽责;余海彬,爱女生病住院,作为父亲的他不能返乡陪护。那份难过、难受、难熬之情只能在下班之后,通过电话向亲人倾诉。真正是“男儿有泪何处弹,无奈只往肚里咽”啊。 坝管部这6个人在建设部的团队中也只占很小的比
6、例,但是,他们身上却浓缩了溪洛渡人的品质和精神。在溪洛渡,在我们中间,有很多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忍辱负重、克己奉公、默默奉献。为了西部的逐步繁荣昌盛,为了总公司发展战略的推进,溪洛渡人用无言的奉献和创业的激情在本职岗位的责任田里默默耕耘。用无限的忠诚和诚挚的爱心不时地校正事业与家庭的天平。用辛劳的汗水和苦涩的泪水书写着无怨无悔的平凡人生。 【二】 尊敬的领导。大家好。 父亲xxxx年入党时,还在xxxx革命老区,全国还未完全解放,党的工作时刻受到来自敌人的威胁。20岁的他担任了乡党委书记。当时党员开会都是在半夜秘密召开,散会时还不能一块儿走,相互之间不得见面,可见当时的形势何等严峻
7、。然而正是这种险恶的环境,才真正锻炼了父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过硬的素质和党性。 xxxx年,父亲放弃了较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穿上军装奔赴抗美援朝的前线。去的时候他的身份是区委干部,他想到前线需要更多的英勇战士,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动员了30余名区里的优秀青年一同去了朝鲜,一入伍就任排长的他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数次立功受奖,为保家卫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朝鲜战争期间,大多数时间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一两辣子面,三两高梁面。但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抗击侵略者的斗志。也正是因为当时恶劣的饮食条件和战斗环境,使父亲患上了终生备受折磨的胃病,并最终因此病离开人世。 当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父
8、亲被部队送回国上了3年的速成中学,幸福地扫了盲,这也是他一生的最高学历。 xxxx年周总理提出抽调20万军队干部支援边穷地区,当时军队干部的待遇远远高于地方,但父亲没有犹豫,坚决服从了组织安排。当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只是提出尽量分到靠铁路近一点的地方,以方便回家探望年迈的父母,然而最后连这点愿望也没能实现。 当年他分到XX省XX县区,报到时,因为火车只通到襄樊,还得转乘汽车到县城边上,再雇辆板车拖上全部家当,走了十几里路才赶到县城的工作单位。那时父亲工作的条件非常艰苦,交通条件又差,经济条件又不好,20多年里,他仅仅只有一次回xxxx老家探望父母。但我从未听到过他有什么怨言。 xxxx年父
9、亲被安排到卫生院当院长,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从上任第三天开始就被打为走资派,戴高帽、挨批斗成了家常便饭。至今我仍然清楚记得,年幼的我常常爬在窗户上,偷看父亲戴着一顶一米多高的帽子被批斗的情景。但父亲始终不改他对党的无限忠诚。记得那时在家里,他经常在吃饭前带着一家人面对毛主席画像,背诵毛主席语录,他这样做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忠诚,决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走的形式。xxxx76年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到他耳边时,他惊呆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只是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xxxx年父亲接近60岁了,即将退居二线。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希望在他退居二线后继续担任二线职务,但他坚决要一退到底炕再担任任何职务直
10、到离休。X65533;986年父亲得知自己身患胃癌之后,为了节省单位宝贵的经费,除动手术期间外,坚持不住院,而由我的母亲和妹妹们在家中照料,甚至去世前对他的急救都是在家中进行的。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和妹妹在深夜里冒着寒风,跑着到医院去为父亲取急救用的氧气和药品的情景。 父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xxxx年他离休时一个月只有120多块钱的工资。当时在部队担任连长的我工资已高过他许多。一个工龄40年、党龄40年的离休干部,待遇竟低于工作才10年的儿子。但父亲却从无怨言,我想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因为他具有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良好的党性修养。 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他除了用自己朴素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和教育我之外
11、,从未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他总是对我说:“要服务组织、服务领导,做好工作。”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优秀品质,过硬的党性,让我始终铭记在心。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常常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父亲作比较,虽然我也是20岁时就入党,工龄也有30年了,可是我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与父亲当时的情况相比,可用“天壤之别”四个字来形容。 父亲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的行为、作风、品质,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映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我想自己没有任何理由不把本职工作做好,没有任何理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只有踏踏实实地工作,诚恳待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才不愧于九泉之下的父亲,才对得住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