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7864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4本刊网址 窑 在线杂志院憎憎憎援躁澡造贼援灶藻贼援糟灶*基金项目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野中国骈文批评通史冶渊22&ZD259冤曰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渊2022XWH195冤曰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渊2020-JSJYZD-027冤作者简介院陈鹏渊1978要冤袁河南周口人袁文学博士袁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尧博士生导师袁主要研究方向院骈文学遥晚清民国时期在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袁影响最大的当属孙德谦遥渊1冤孙德谦渊1869要1935冤袁字受之袁又字寿芝袁号益庵袁晚号隘堪居士袁江苏苏州人遥孙氏博通经史袁著述宏富袁被沈曾植誉为当代郑玄袁又与王国维尧张尔田并

2、称野海上三君冶遥 在文学创作方面袁 尤致力于骈文创作袁野少好斯文袁迄兹靡倦袁握睇籀讽袁垂三十年冶渊叶序曳冤遥 由于其野笃志儒修袁于文不甚措意袁即有所作袁亦鲜留稿冶袁野故生平所为奚止千百袁而晚年所存者袁才五十余篇耳冶咱1暂渊吴丕绩叶跋曳冤遥 尽管如此袁其骈文创作仍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遥 孙德谦撰写的叶六朝丽指曳于癸亥年渊1923冤由四益宧刊行袁虽然采取的仍是传统文话形式袁 却是由传统骈文学向现代批评转变的代表著作遥学界目前对叶六朝丽指曳有一定的研究袁如日本学者铃木虎雄叶骈文史序说曳论及叶六朝丽指曳的野骈散合一冶理论袁认为其野骈散合一冶乃是野骈散兼行冶曰奚彤云叶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曳专列野孙德谦与叶

3、六朝丽指曳冶一节袁重点阐述其野潜气内转冶的理论曰赵益叶孙德谦野说理散不如骈冶申论要要要兼论骈文的深层表达机制曳探讨孙氏野说理散不如骈冶的命题等遥 但以上研究还不够深入袁缺少融会贯通之作袁 尤其是未能将孙德谦的骈文理论与其自身的骈文创作实践相结合袁 彰显其骈文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学术史意义遥 因此本文将对孙德谦骈文创作实绩的切实研究和骈文理论的系统梳理齐头并进袁相互阐述袁以新旧突变为视角来探讨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遥一尧标举六朝骈文为骈体正宗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是在清代著名骈文选本李兆洛叶骈体文钞曳的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所作的深入探索遥 孙德谦非常推崇李兆洛的 叶骈体文钞曳袁自称野余三十之年袁喜读此

4、书冶遥 他认为该书野以六朝为断袁盖使人知骈偶之文当师法六朝也遥其中六朝名篇搜采殆尽冶渊2冤咱2暂第 11 条遥 他不仅在自序中明确宣称野丽辞之兴袁六朝称极盛焉噎噎作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陈鹏渊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袁河南新乡453007冤摘要院晚清民国时期在骈文理论和骈文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袁影响最大的当属孙德谦遥 其叶六朝丽指曳是在李兆洛叶骈体文钞曳基础上从理论方面所作的深入探索遥 孙德谦在该书中反复申说师法六朝袁从骈文文体名称和重要修辞手段等方面系统论述取法乎上的必要性遥 孙德谦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有清一代野骈散合一冶的主要思想袁还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袁提升为气韵之说遥 孙德谦非常注重对

5、文章体制的辨析遥 在诸多文体中袁其用力最多尧阐述最为精细的是序体遥 野说理散不如骈冶这一命题的背后隐藏着孙德谦的良苦用心袁即其在叶六朝丽指曳中所强调的学术文章袁互为表里遥 孙德谦的骈文理论由于紧贴创作实际袁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来论述相关命题袁所以内涵丰富袁精深渊微袁对后世骈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遥关键词院孙德谦曰骈文学曰现代转型曰创新中图分类号院 陨圆园苑援圆圆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1-862X渊2023冤04-0166-010166为斯体袁不知上规六朝袁非其至焉者矣冶袁而且在书中反复申说野作为文章袁固当兼学汉唐袁以论骈体正宗袁则宜奉六朝为法冶咱2暂第 38 条野若志在肆习骈文袁则不可不宗

6、师六朝冶袁野六朝者袁骈家之轨范袁所谓取法乎上也冶咱2暂第 52 条遥 崇尚六朝骈文袁以之为正宗袁是清代骈文复古取向的主要内容袁如章藻功自述野徐庾温邢袁引为同调冶渊叶上祭酒汪东川先生书曳冤袁胡天游的骈体文被誉为野直掩徐尧庾冶渊齐召南叶石笥山房集序曳冤袁但清代骈文学的相关论述多为散金片玉袁不成系统遥孙德谦则从骈文文体名称和重要修辞手段等方面系统论述取法乎上尧 师法六朝的必要性遥 中国古代文体大多是先有创作之实袁再有文体之名袁骈文也不例外袁其文体名称远远滞后于创作实际遥 骈文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被冠以许多文体名称袁 并行不悖袁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野四六冶和野骈文冶这两个文体名称遥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深入辨析

7、了这两个文体概念的差异院骈体与四六异遥 四六之名袁当自唐始袁李义山叶樊南甲集序曳云作二十卷袁唤曰叶樊南四六曳遥 知文以四六为称袁乃起于唐袁而唐以前则未之有也遥 噎噎吾观六朝文中袁以四句作对者袁往往只用四言袁或以四字五字相间而出遥 自徐庾两家袁固多四六话袁已开唐人之先袁但非如后世骈文袁全取排偶袁遂成四六格调也遥 彦和又云袁今之常言袁有文有笔袁以为无韵者笔也袁有韵者文也遥 可见文章体制袁在六朝时袁但有文笔之分袁且无骈散之目袁而世以四六为骈文袁则失之矣遥咱2暂第 2 条孙德谦的别集叶四益宧骈文稿曳以骈文命名袁从中也可以看出其以六朝骈文而非唐后四六为正宗遥孙德谦认为骈文最重要的文体特征对偶野当使铢两悉

8、称冶袁 但也不必过于追求工整而失之纤巧遥 野骈文宜纯任自然袁方是高格袁一入律赋袁则不免失之纤巧遥 冶咱2暂第 3 条野句对宜工袁但不可失之凑合袁或有斧凿痕袁当如孟嘉所谓耶渐进自然爷袁则得矣遥 冶咱2暂第 98 条他进而结合六朝一些骈文名篇来阐述自己的观点院北魏孝文帝 叶与太子论彭城王诏曳院野清规懋赏袁与白云俱洁曰厌荣舍绂袁以松竹为心遥 冶沈炯叶经通天台奏汉武帝表曳院野甲帐珠帘袁一朝零落曰茂陵玉盌袁遂出人间遥 冶梁简文叶与刘孝绰书曳院野晓河未落袁 拂桂棹而先征曰夕鸟归林袁悬孤帆而未息遥 冶野耶白云爷之与耶松竹爷袁耶甲帐珠帘爷之与耶茂陵玉盌爷袁耶晓河未落爷之与耶夕鸟归林爷袁耶桂棹爷之与耶孤帆爷袁若

9、讲属对袁皆未惬当遥 冶又如任昉叶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曳院野九流七略袁颇尝观览曰六艺百家袁庶非墙面遥 冶江总叶为陈六宫谢表曳院野汉水赠珠袁人间绝世曰洛川拾翠袁仙处无双遥 冶上二句极整饬袁下二句则又不求圆美矣遥咱2暂第 98 条刘勰叶文心雕龙 窑 丽辞曳将骈文对仗的种类分为四类院野丽辞之体袁凡有四对院言对为易袁事对为难袁反对为优袁正对为劣遥 冶所谓野事对者袁并举人验者也冶袁即野上下当取古人姓名以作对偶耳冶遥 刘勰野对切求工冶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标准袁而骈文创作实际野往往有一事可举而贫于作对者袁于是上为古人袁或借地名尧物名强为之对冶咱2暂第 14 条袁如野思皇多士袁既成西伯之功曰俊德克明袁乃定南巢之伐冶渊

10、庾信叶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曳冤袁以地对人曰又如野甘棠犹且勿翦袁信陵尚或不泯冶渊傅亮叶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曳冤袁甚至以人和物作对袁看似对仗不甚工整袁却是六朝骈文自然晓畅的魅力所在遥孙德谦强调野文章运典于骈体为尤要冶咱2暂第 35条遥由于骈文受对仗的限制袁必然野以少字明多意冶袁就不得不用典袁或野援古事以证今情冶袁或野引彼语以明此义冶咱3暂遥 金人刘祁叶归潜志曳云院野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冶野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冶咱4暂遥 清人袁枚叶胡稚威骈体文序曳也说院野散行可蹈空袁而骈文必征典遥 冶咱5暂他们虽然都认识到用典之于骈文的重要性袁 但对用典的具体艺术手法多语焉不详遥 孙德谦则归纳了六朝骈文五种运典之法袁及其野

11、足其文气冶野用彰今美冶野取以佐证冶等功用袁进而总结六朝骈文用典的特色在于野随拈往典冶野贵能变化冶野供我驱遣袁特在善用之耳冶咱2暂第 35 条遥 孙德谦基于六朝骈文的创作指出骈文隔对用典必须联属袁不能不相关涉院作文必须用典袁骈文中尤当引证故实袁为之敷佐遥 然上下四句袁如每句各自一事袁既不联属袁则失之太易袁几同杂凑袁应两句为一意遥试观梁元帝叶次建业诏曳院野爰始居亳袁不废先王之都曰受命于周袁无改旧邦之颂遥 冶又叶答劝进群下令曳院野赤泉未赏袁刘邦尚曰汉王;白旗弗悬袁周发犹称太子遥冶噎噎诸如此类袁不胜枚举遥盖上为一事袁下自为一事袁两句必使连缀袁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1672023.4非两句之内袁别

12、援事实而不相关涉者也遥倘不相关涉袁而牵率以来袁为例过宽袁征之梁元数篇袁当不如是遥虽法用谨严袁固有难于属对者遥然宁隘毋泛袁则方见骈文之可贵遥咱2暂第 55 条相较而言袁孙德谦对骈文用典没有太多严苛的要求袁如野生事必对熟事袁熟事必对生事冶咱6暂袁野经史子集袁非其类不相从遥 即生尧熟尧雅尧俚亦各有匹偶冶咱7暂之类遥孙德谦对骈文声律有清醒的认识遥 六朝骈文的声律要求主要是指一联之中平仄相间袁 联与联之间平仄相对袁但相对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遥 遍照金刚叶文镜秘府论 窑 文二十八种病曳列举谢朓尧王融尧任昉等人的骈文多犯声病袁 可见骈文声律在六朝时期还不严格袁 而且不同文体也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遥 孙德谦叶六朝

13、丽指曳对此也有独到的认识院文之有声律袁自休文而后袁遂益精密遥 然江文通叶建平王聘隐逸教曳院野周惠之富袁犹有渔潭之士曰汉教之隆袁亦见栖山之夫遥 冶谢朓叶辞隋王萧子隆笺曳院野潢污之水袁愿朝宗而每竭曰驽蹇之乘袁希沃若而中疲遥 冶姑举此两篇袁并不谐协袁此足征古人为文袁本不拘拘于音律也遥 乃后人明知有韵书而故使之平仄不调袁则失之易矣遥咱2暂第 98 条骈文学家为了论述的方便袁 往往将骈文对仗尧用典尧声律等重要修辞手法分开论述遥其实袁在实际创作中它们往往是浑然一体的遥孙德谦的骈文创作与其理论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遥 在用典方面袁不仅注重联属关涉袁 而且还探索生事与熟事的相对互济遥 他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说院野余

14、尝为人作寿序袁其人姓钟袁篇末思用钟子期及李委寿东坡事渊3冤遥 上二句以耶牙琴爷对耶腰笛爷袁固自典切遥 下二句始恐耶高山流水爷无可作对遥久之袁忆及李委当时其服为青巾紫裘袁成句云院耶牙琴协奏袁忝高山流水之知曰腰笛横吹袁庶青巾紫裘而献遥爷颇觉为工遥 冶咱2暂第 55 条又如叶序曳中的四六隔对野烟云涉趣袁作少文之卧游曰林泉寄闲袁得淳夫之高致遥 冶野常景勤求袁岂知问价曰谢侨宁饿袁只愿留书冶咱1暂上卷 16等袁皆是上下两句连缀为一意袁对仗整齐而不求甚工袁用典自然贴切袁声律谐美遥 再如叶序曳有云院野每当露晨星晚袁候雁初莺袁往往绛蜡烧残袁犹寻幽绪曰黄华笑冷袁自写傲情遥 噎噎延年特善其技袁郭讷能言其佳袁于是蘋洲

15、按谱袁辄造新声曰竹屋酣谣袁几成痴语矣遥 冶咱1暂上卷 7这段文字除了对仗工整袁 用典精妙袁 又基本上能做到一联之内平仄相间袁两联之间平仄相对袁音韵和谐袁正如孙德谦所推崇的徐陵尧庾信骈文那样野不拘拘于音律冶野固非古音之洋洋袁亦未如律体之靡靡冶咱8暂69遥二尧丰富骈散合一和气韵的内涵野骈散合一冶 是随着清代骈文创作中兴而兴起的一个骈文学重要论题遥 正是这种不偏废骈散尧沟通骈散的观念袁使得清人游刃有余地在骈散之间游弋袁促进了骈文创作的繁荣遥 孙德谦继承和发扬了有清一代 野骈散合一冶 的主要思想袁叶六朝丽指曳开篇第一条即云院吾谓文无骈散袁往读贾谊叶过秦论曳袁即据篇首秦孝公数语袁以为此即骈散合一之理遥若

16、谓野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袁君臣固守袁以窥周室袁有席卷天下之意冶遥删除复语袁纯用单行袁未尝不辞简而意足遥盖野拥雍州之地冶与所云野包举宇内冶野囊括四海冶野并吞八荒冶袁以古文家言之袁皆骈枝也遥然文则索漠无生气矣遥说者谓东汉以后袁骈文之体既成袁此固探源立论袁其实文之有骈体袁所从来者远遥 六经百家袁无不用之遥咱2暂第 1 条既然骈文与古文一样袁所从来者远袁甚至同出一源袁那又何必心存成见袁出主入奴钥 这样立说可以起到推尊骈体尧打通骈散的目的遥 孙德谦又进而结合具体文体深入论述这一论题院碑志之文袁自蔡中郎后袁皆逐节敷写遥 至有唐以降袁乃易其体袁若六朝则犹守中郎矩矱遥 王仲宝尧沈休文外袁以庾子山为最长遥 观其每叙

17、一事袁多用单行袁先将事略说明遥 然后援引故实袁作成联语袁此可为骈散兼行之证遥夫骈文之中苟无散句袁则意理不显遥 吾谓作为骈体袁均当如此袁不独碑志为然袁譬之撰诗赋者袁往往标明作意袁列序于前袁所以用序者袁盖序即散体袁而诗赋正文则为骈矣噎噎推之别种体裁袁亦应骈中有散袁如是则气既舒缓不伤平滞袁而辞义亦复轩爽遥咱2暂第 34 条正如孙德谦所论 野骈散合一乃为骈文正格袁倘一篇之内始终无散行处袁是后世书启体袁不足与言骈文矣冶咱2暂第 34 条袁推而广之袁各体骈文均应寓散于骈袁如陈蒨渊4冤叶修前代墓诏曳尧王褒叶寄梁处士168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周弘让书曳等名篇亦使用此种手法遥孙德谦不仅丰富了野骈散合一冶

18、的内涵袁还发展了骈文文气理论袁提升为气韵之说院六朝文之可贵袁盖以气韵胜袁不必主才气立说也遥 叶齐书 窑 文学传论曳曰院野放言落纸袁气韵天成遥 冶此虽不专指骈文言袁而文章之有气韵袁则亦出于天成袁为可知矣遥余尝以六朝骈文譬诸山林之士袁超逸不群遥 别有一种神峰标映袁贞静幽闲之致袁其品格孤高袁尘氛不染袁古今亦何易得钥 是故作斯体者袁当于气韵求之袁若取才气横溢袁 则非六朝真决也噎噎试读彼时诸名家文袁有不以气韵见长者乎钥咱2暂第15 条孙德谦拈出野气韵冶二字袁可谓独具只眼遥 气韵这个骈文学范畴虽然并非孙德谦首创袁但他能在激活其新内涵的基础上笼罩群言遥 孙德谦认为六朝骈文的气韵主要表现在虚词运用方面遥 副词

19、尧连词等虚词是句子和词语之间语意转换尧承接的枢纽遥虽然它们在句中不占核心位置袁但能使文意流动袁文气疏宕遥 如任昉叶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曳云院野近世侯者袁功绪参差袁或足食关中袁或成军河内袁或制胜帷幄袁或门人加亲袁或与时抑扬袁或隐若敌国袁或策定禁中袁或功成野战袁或盛德如卓茂袁或师道如桓荣袁或四姓侍祠袁已无足纪袁五侯外戚袁且非旧章遥冶孙德谦认为此文叠用野或冶字袁不仅笔法放纵袁而且简洁生动袁文气自然调鬯遥野若如后人为之袁必将分作偶章袁穷力铺叙冶袁野如化散为整袁排比行之袁必失之烦冗冶咱2暂第 48 条遥 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还指出野作骈文而全用排偶袁文气易致窒塞遥即对句之中袁亦当少加虚字袁使之动宕冶遥

20、 如傅亮叶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曳院野俾忠贞之烈袁不泯于身后曰大赉所及袁永秩于后人遥 冶任昉叶宣德皇后令曳院野客游梁朝袁则声华籍甚曰荐名宰府袁则延誉自高遥 冶丘迟叶永嘉郡教曳院野才异相如袁而四壁徒立曰高惭仲蔚袁而三径没人遥 冶野或用耶于爷字袁或用耶则爷字袁或用耶而爷字袁其句法乃栩栩欲活遥 冶又如庾信叶谢滕王集序启曳院野譬其毫翰袁则风雨争飞曰论其文采袁则鱼龙百变冶袁野更觉跃然纸上矣遥 冶如果删去这些虚字袁将野譬其冶野论其冶易为藻丽的实词袁野则必平板而不能如此流利矣冶袁野于是知文章贵有虚字旋转其间袁不可落入滞相也遥 冶咱2暂第 16 条这些虚字可以化解因实字对偶过于繁密造成的凝重板滞袁使节奏疏密得宜

21、袁文气自然畅达遥孙德谦指出有些六朝骈体韵文全为四言句式没有办法使用虚字斡旋袁或有些骈文为了融化自然袁不着痕迹袁则往往运用野潜气内转冶的艺术手法遥 野潜气内转冶 本出于三国繁钦 叶与魏文帝笺曳袁被朱一新尧李详等人引进骈文批评领域遥 况周颐尧孙德谦等人相互启发袁以野潜气内转冶为基本方法和特征沟通骈文与词两种文体袁认为野骈体文亦有暗转法袁稍可通于词冶渊叶蕙风词话曳卷一冤遥孙德谦强调野读六朝人文须识得潜气内转妙诀袁乃能于承转处迎刃而解袁 否则上下语气将不知其若何衔接矣冶咱2暂第 45 条袁并结合具体作品将野潜气内转冶之妙论述得非常详尽袁兹将全文迻录如下院文章承转袁上下必有虚字遥 六朝则不然袁往往不加虚

22、字袁而其文气已转入后者遥 江文通叶刘乔墓铭曳野参错报善袁茫昧云元冶袁自野乃毓伊人冶下袁皆是赞刘袁而此两句即是转笔也遥 叶宋张氏墓志曳所云野冥昧庆善袁窅翳寿仁冶亦是此法遥 若谓铭是韵语袁故可无用虚字遥 苟善读之袁尚易辨析遥 刘孝仪叶从弟丧上东宫启曳云院野茫昧与善袁一旦长辞冶袁以接野攀附鳞翼袁三十余载冶后袁此二句或将野一旦长辞冶移置于前袁虽无虚字袁意自显然袁今言野茫昧与善冶者袁盖用野天道无亲袁常与善人袁语以善人袁应为天道冶遥 所与野茫昧冶者袁谓天道茫昧也遥 野茫昧与善冶即是言天道茫昧袁不与善人遥 并不用虚字袁即以此作转耳遥 又如昭明叶陶渊明集序曳野岂能戚戚劳於忧畏袁 汲汲役于人间冶下袁野齐讴赵女之

23、娱袁八珍九鼎之食袁结驷连骑之荣袁侈袂执圭之贵袁乐既乐矣袁忧亦随之冶遥 自野齐讴冶至此袁不细为推寻袁几疑接上袁岂能两句之后不知其辞气已转也浴 即下文野唐尧四海之主袁而有汾阳之心曰子晋天下之储袁而有洛滨之志遥 轻之若脱屣袁视之若鸿毛遥 而况于他人乎冶袁野唐尧冶之上文为野饕餮之徒袁其流甚众冶袁意不连贯遥 而于野唐冶字上且无虚字袁盖其气则又转也遥咱2暂第 45 条野潜气内转冶 经孙德谦诠释后成为骈文学的重要批评术语袁为骈文史的价值重估和审美判断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石遥孙德谦在论述这些艺术手法时袁有时不禁感慨野后之骈文家则用此者鲜矣冶咱2暂第 48 条袁因此袁他身体力行地将骈散合一和气韵运用到自己的实际16

24、92023.4创作中遥 他曾说院野往尝作一篇成袁取六朝文涵泳之袁观能否合其神韵袁有不善者袁则应时改定遥 彼貌为高古尧但求形似者袁吾无取也遥 冶咱2暂第 98 条结合其作品来看袁这绝非虚言袁如野或录其辩慧袁规通德之论曰或叙其生平袁循编年之史冶咱1暂上卷 4渊叶杂剧序曳冤袁野或述酒寓言袁隐伤履运曰或抚琴余弄袁辄抒幽襟冶咱1暂上 卷 5渊叶序曳冤袁连用野或冶字袁文气自然畅达遥 又如其叶序曳唯恐接受者不能理解况周颐词作的寄兴渊微尧苍老沉痛袁结尾写道院野矧先生宋玉悲秋袁非真好色曰子安舒啸袁本是忘荣遥 其如与言摘粉搓酥袁专为秾作者袁盖不过香草美人袁因寄所托袁如斯而已遥 是则钟隐艳曲袁足奏红罗曰靖节闲情袁何

25、瑕白璧遥 读先生词袁毋与屯田丽浮袁顺庵诙诞袁同类而并讥之也遥 冶咱1暂上卷 8这些虚词运转得法袁正是他所强调的野血脉贯注之处冶咱2暂第 36 条遥 另如其叶名画家马孟容墓铭曳有云院围炉携手袁落纸匠心遥 联欢无几袁顿绝人琴遥匪直也斯袁生未仳离遥云日何忆袁风雨靡规遥虽谢二俊袁斯乐怡怡遥一旦永诀袁弥用凄其遥 呜呼孟容袁学有颛门遥藏山盛业袁兼富诗文遥 素帷相恸袁谈扇俄尘遥参错报善袁天道宁论遥 生必有死袁自古皆然遥没世无称袁君子疾焉遥年寿何从袁声芳则传遥 不朽者久袁君可无言遥咱1暂下卷 2-3这篇墓铭明显学习江淹的 叶刘乔墓铭曳袁野参错报善冶等句袭用江文袁虽无虚字衔接袁字面似承上文袁其实则文意已转袁渲染

26、了一种凄婉悲凉尧情致悱恻的艺术效果袁 深得六朝骈文气韵之真髓遥正因如此袁王国维才会认为其创作成就高于同时代另一位骈文名家李详院野审言渊按院李详字审言冤过于雕藻袁知有句法而不知有章法遥 君得流宕之气袁我谓审言定不如君遥 冶渊王蘧常叶清故贞士元和孙隘堪先生行状曳冤三尧注重辨析文体和应用得体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在总体把握的宏观视野之下袁又能分别较为细致地考察序尧连珠尧七尧墓志尧论尧书记尧移文等文体的源流和特色遥 中国古代野文章各体袁至东汉而大备冶咱9暂袁并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演变历程尧独特的审美修辞和特定的社会功能遥 野从文体发展的角度看袁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视为各种文类孕育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袁也是各种

27、文类之间互相作用尧互相渗透袁不断衍生出新品种的历史遥 冶咱10暂骈文是一个大文体概念袁笼统地研究古代骈文袁不能切合骈文这种文学体式在当时渗透并且改变众多类别文章写作的实际状况遥 值得注意的是袁孙德谦关于这些文体的论述在叶六朝丽指曳中编排得非常集中袁可见其有着系统的思考遥 如其探讨学界较少关注的萧统叶锦带书十二月启曳渊5冤院起用数语先叙时令袁中间则每言野敬想足下冶袁其后有野但某冶云云袁实与后来野启冶事无或少异遥 必是为书记者袁写仿为之袁遂相沿成习耳遥 惟昭明则一岁之中无月不备袁后人稍变其例袁为不同也遥 至昭明之所出袁则有晋束皙叶月仪曳袁此文叶古文苑曳载之遥 李义山有叶端午日贺启曳袁观此知逢节致贺

28、事殆始于唐矣遥 然文体则远宗昭明袁可覆按也遥咱2暂第 91 条此可谓有识之见遥 六朝时期书启的应用没有唐代以后那样广泛袁但已经形成程式化的骈体写作模式遥 据叶隋书 窑 经籍志曳著录院六朝有谢元叶内外书仪曳四卷袁蔡超叶书仪曳二卷袁谢朏叶书笔仪曳二十一卷袁王俭叶吊答仪曳十卷尧叶吉书仪曳二卷袁周舍叶书仪疏曳一卷袁唐瑾叶书仪曳十卷等十余家作品遥可惜它们都已亡佚袁但我们从萧统叶锦带书十二月启曳可以窥见当时骈体书仪的格式遥 如果将其与西晋索靖叶月仪帖曳进行比较袁就会发现叶锦带书十二月启曳更为讲究用典尧追求工整袁骈化色彩愈加浓厚袁 已成为六朝文士日常交往的书启范式袁对后来盛行的四六启文影响深远遥孙德谦非常注

29、重对各体骈文体制的辨析遥 如清人彭兆荪叶南北朝文钞曳将吴均的叶饼说曳作为七体收入袁孙德谦批评道院野夫叶七发曳之体袁历举声色游猎袁摛藻骋华袁叶饼说曳仅说饼耳袁岂得为叶七发曳嗣音乎?叶书曳曰院耶辞尚体要遥 爷甘亭先生渊按院彭兆荪字甘亭冤为骈文名家袁何于体制未能辨别若是钥冶咱2暂第 85 条在诸多文体中袁孙德谦用力最多尧阐述最为精细的是序体院古人著书袁皆以自序附其后袁所以明作书之意袁如司马迁叶史记曳袁班固叶汉书曳皆是遥 索人作序则始于左太冲遥 太冲撰叶三都曳赋成袁或谓须得高名之士序之袁于是乞序于皇甫士安遥 自此例既行袁后贤著述遂无不求170人为之矣遥 夫序录之学袁创始刘向遥 向校中秘袁每一书已袁辄条

30、其篇目袁撮其指意遥 今叶别录曳虽不传袁而叶晏子曳叶管子曳诸书录袁即其遗文之幸存者遥 论者谓曾子固文袁纯似中垒袁以其长于序言也遥 吾观六朝文人袁如昭明序叶陶靖节集曳袁刘孝绰序叶昭明太子集曳袁虞炎序叶鲍明远集曳袁他若叶庾子山集曳袁则有滕王序之袁可谓极一时之盛矣遥 至沈约叶宋书曳袁魏收叶魏书曳以及郦道元叶水经注曳袁裴松之父子之叶史记曳叶三国志曳注袁序皆为其自著袁文则均以骈体行之遥 详明条例袁而仍成章斐然袁为难能也遥咱2暂第 89 条魏晋以来袁 骈体序文开始普遍应用于各类典籍和各体文章袁但曹丕叶典论 窑 论文曳尧陆机叶文赋曳都没有论及序体袁刘勰叶文心雕龙曳在论述其他文体时虽多次涉及序体袁却没有像诗赋尧

31、章表那样单独论述序体遥虽然孙德谦很尊崇刘勰叶文心雕龙曳袁但也不满其野诸体悉备袁而遗此序体冶袁甚至打算野别撰一文以补之冶咱2暂第 89 条袁遗憾的是未能完成遥 孙德谦不仅较为全面梳理了六朝序文的发展演变袁而且切中肯綮地指出六朝骈体序文独特的审美风格袁如以任昉叶王文宪集序曳尧宇文逌叶庾信集序曳代表的书序多野叙述生平袁近于传体冶咱2暂第 82 条袁带有很强的史传色彩曰如以颜延之叶曲水诗序曳尧王融叶曲水诗序曳为代表的宴集序多野文有赋心冶袁野其中词句皆近赋体冶咱2暂第 19 条遥作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袁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遥 孙德谦叶四益宧骈文稿曳收录的文体比较集中袁以序文为大宗袁其中有叶

32、序曳叶后序曳等19 篇书序袁叶吴昌硕先生八十寿序曳叶诰授光禄大夫吴仲怿先生八十寿言曳两篇寿序曰叶乐盦写书图题辞曳叶渡海寻骸记题辞曳等 8 篇题辞渊6冤袁共计 29篇袁占了叶四益宧骈文稿曳47 篇文章的绝大比例遥这一方面是因为唐宋以来序文的创作蔚为大观袁序文在文体谱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遥 如清人王之绩说院野专以文论袁又当先序而后及他文遥噎噎自古迄今袁文章用世惟序为大袁更无先于此者遥 冶咱11暂3653另一方面也是清末民初一些遗民文士交往频繁袁乐于彼此作序袁接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衍生遥 这些序文中值得注意的是 叶序曳叶序曳叶序曳猿 篇序文遥 他们在这猿 部文集中都题作刘承干撰遥近代藏书家尧出版家刘承干

33、将李锴叶睫巢集曳尧马长海叶雷溪草堂诗曳与梦麟叶太谷山堂集曳合在一起袁以叶辽东三家诗抄曳之名刊刻遥 刘承干曾聘请况周颐尧孙德谦尧杨钟羲尧董康尧缪荃孙尧叶昌炽等人校刻书籍遥 在这些名家中孙德谦最擅骈体序文的写作遥 据彭玉平叶及相关问题考论曳一文考证袁因刘承干的著述之愿及经济实力袁况周颐曾代刘承干撰著叶历代词人考略曳一书袁所以叶序曳等3 篇序文当是孙德谦代刘承干撰写袁 后世往往不察遥 据吴丕绩叶跋曳记载野迨九月初袁渊孙德谦冤病转剧袁呼丕绩至榻前袁索是稿袁强起自点定冶袁可见孙德谦叶四益宧骈文稿曳收录的作品特别谨严袁其中包含这 3 篇序文袁从中可见时人与其本人对这些序文的重视程度遥孙德谦的序文多是书序袁

34、主要承袭六朝骈体序文的审美风格遥 以其代表作叶序曳为例院观其东轩寄傲袁南村独游袁耕下潠之田袁拒元嘉之聘遥 夷叔同其饥食袁祖谢勖其相从遥延年所谓物尚孤生袁人固介立者袁贞风凌俗袁良足钦焉遥 所著文章院义熙以前袁题晋年号曰永初以后袁止纪甲子遥 此则大节皦然袁以示耻事异姓之志遥 与夫胥余演范袁不署周年曰陈咸荐时袁唯遵汉腊遥 岂非后先同揆袁垂为世楷者乎钥先生自辛亥后遗世独善遥履霜之洁袁后凋于岁寒曰停云之思袁靡从乎新好遥 柴桑高逸袁庶几有之遥 噎噎呜呼浴 子云寂寞袁点世美新曰嗣宗猖狂袁罄辞劝进遥 讽先生诗袁其能无愧也乎钥咱1暂上卷 3叶寐叟乙卯稿曳的作者沈曾植学问湛深袁识见雄伟袁野其于诗也袁不取一法而亦不

35、舍一法遥 其蓄之也厚袁 故其出之也富冶渊张尔田 叶海日楼诗注序曳冤遥 清朝亡后袁沈曾植以遗民自居袁故其诗借纪年来表达原则性的身份与立场袁这本是自古遗民的一脉相承遥 孙德谦此序同上举六朝骈体书序一样袁不重在叙其诗而叙其人袁将陶渊明尧箕子尧陈咸等人与其比拟袁文末又用扬雄尧阮籍反衬其道德文章遥 这些艺术手法都是他在叶六朝丽指曳中所强调的野善于拟议冶袁野文有正面铺写袁而不足以达之者袁可用旁攻侧击之道袁否则辞理易穷袁将无情采矣冶咱2暂第 17 条遥 此序可谓深得六朝骈体书序之三昧遥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1712023.4四尧倡发野说理散不如骈冶据王蘧常 叶清故贞士元和孙隘堪先生行状曳记载袁孙德谦曾

36、言野说理散不如骈冶遥 这绝非即兴之言袁而是深思熟虑的论断袁内涵非常丰富遥 赵益曾深入探讨野说理散不如骈冶这个命题袁认为骈文因为野排偶的形式特性及其规约的二元结构产生出一种深层表达机制要要要耶并行背出尧 同时合观爷袁它不仅长于表达二元对立统一之理袁同时又和耶求同存异爷的逻辑方法暗合遥 另外袁骈文的耶用事爷特性袁又以其耶扩展性爷和耶互文性爷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了说理能力冶咱12暂遥 这个论题经该文论述后看似已经题无剩意袁实际仍有值得进一步阐发的余地遥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云院野六朝文以华丽胜袁而清辨之作亦间有之遥 冶如张融叶与从叔永书曳尧萧纲叶与湘东王论文曳尧陆厥叶与沈约书曳等袁野专取辨给见长冶袁野故

37、论文于六朝袁真无体不备也冶咱2暂第 42 条遥 尽管如此袁后世对骈体议论却颇多批评遥如刘知几认为史书中的论赞不应野鼓其雄辞袁夸其俪事冶袁野饰彼轻薄之句袁 而编为史籍之文袁 无异加粉黛于壮夫袁服绮纨于高士者矣冶咱13暂渊叶史通 窑 论赞曳冤遥具有嘲讽意味的是袁刘知几叶史通曳野亦不免以骈俪之辞袁说纷繁之理冶咱14暂381遥 孙梅叶四六丛话曳虽然认为六朝一些骈体论文袁如野叶博弈曳叶养生曳之俊迈袁叶辨命曳叶劳生曳之奇伟遥 而叶广绝交曳一篇袁云谲波诡袁度越数子遥 此皆艺苑之琼瑶袁词林所脍炙冶咱8暂426袁但他认为六朝骈体议论是 野以妃青媲白之文袁 求辨博纵横之用袁譬之蚁封奔骋袁佩玉走趋冶咱8暂426遥

38、在评价颜之推叶颜氏家训曳时袁他再次强调野四六长于敷陈袁短于议论遥盖比物连类袁驰骋上下遥譬之蚁封盘马袁鲜不踬矣冶咱8暂625袁但如同刘知几叶史通曳袁孙梅的批评也是用骈体写成的袁野讥短前人袁 终亦自蹈其弊冶咱14暂381遥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叶刘勰与话语机器曳一文将野骈体文的修辞冶称为野话语机器冶遥 他认为刘勰叶文心雕龙曳由于受这种野话语机器冶的束缚袁有些篇章的论说显得游移支离袁如叶程器曳篇本来是要论述自古以来诸多文士的 野瑕累冶袁 却忽然转到野古之将相袁疵咎实多冶袁横生枝蔓袁主要是由于野文冶野武冶相对袁刘勰就自然由野文既有之冶转到野武亦宜然冶遥渊7冤又如叶体性曳篇论述文学的风格院野一曰典雅袁二曰远

39、奥袁三曰精约袁四曰显附袁五曰繁缛袁六曰壮丽袁七曰新奇袁八曰轻靡遥 冶野故雅与奇反袁奥与显殊袁繁与约舛遥 冶这样的概括无疑有简单化之嫌遥 刘勰或许也意识到论述存在着不周延之处袁所以接下来又补充说野八体虽殊袁会通合数袁得其环中袁则辐辏相成冶袁以弥补二元对立论说的不足遥 虽然宇文所安的观点在研究方法和视角上给我们以丰富的启迪袁但他过于强调话语机器的作用袁进而推断出这样的结论院野刘勰并没有作出真正的耶论辩爷渊arguments冤袁他其实只是在描述种种形式和概念而已遥 冶咱15暂这无疑是有失偏颇的遥 其实袁不论是肯定野说理散不如骈冶袁还是认为骈文说理议论有明显局限袁都有其合理性袁也都有不完善的一面遥 对

40、此袁孙德谦应该也有清醒的认识袁如其叶六朝丽指曳袁不同于叶文心雕龙曳叶史通曳叶四六丛话曳袁基本上是用散体写成的遥 其实袁野说理散不如骈冶 这一命题的背后隐藏着孙德谦的良苦用心袁即其在叶六朝丽指曳中所强调的野学术文章袁互为表里冶咱2暂第 46 条遥孙德谦在学术领域最有成就者当推诸子之学袁如叶诸子要略曳叶诸子通考曳等遥 清初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发展出野学人之文冶和野文人之文冶两派遥 野学人之文冶以黄宗羲尧顾炎武尧王夫之三位遗民思想家为代表遥 他们亲身经历过明清鼎革的巨变袁认为明亡的原因主要在于明季学术的空疏与政治的混乱遥 因此袁他们经世致用的思想往往基于一种强烈的文化反思意识遥 这也使他们的文章以

41、议论最为精彩遥 孙德谦亦是学者型文士袁学识渊博袁著述宏富遥 其之所以致力于诸子之学袁亦出于经世致用的思想院夫天下有治世之学术袁 有乱世之学术遥余之表章诸子也袁盖以百家学术皆以救时为主袁世之乱也则当取而用之耳遥 或问曰院何谓也钥 对曰院名家辨名实袁事之不称于名者袁可用邓析尧尹文之说以定其是非矣遥 法家重法律袁人之有背于法者袁可用商鞅尧韩非之说以行其赏罚矣遥 返朴归真袁取道家之清净袁则浮文不至妨要矣遥 强本节用袁取墨家之俭约袁则虚糜有所底止矣遥 纵横家者袁 古之掌交也曰叶鬼谷子曳一书袁所以明交邻之道遥 而使于四方者袁果能扼山川之险要袁察士卒之强弱袁识人民之多寡袁辨君相之贤愚袁沈机观变袁以销172祸

42、患于无形袁则张仪尧苏秦其各安中国至于十余年之久者袁不难继其功烈矣遥 凡此数者袁皆急则治标之义也遥咱16暂这种忧世救时的殷殷之心在叶六朝丽指曳中也有所体现袁如其认为萧赜叶禁奢靡诏曳尧高洋叶禁浮华诏曳等皆有裨世道袁不满后人轻薄六朝骈文袁甚至对野体用骈而于世道有关系者袁亦不经意冶咱2暂第 97 条遥孙德谦非常推崇萧绎叶金楼子曳尧刘昼叶新论曳尧颜之推叶颜氏家训曳皆用骈偶院野闲尝诵习其文袁遒炼隽逸袁使人玩释不厌遥 后之学为骈文者袁此数家书安可不读哉浴 冶咱2暂第 4 条子书重在议论说理袁如果骈体能在议论说理方面有所拓展袁不仅可以野学术文章袁互为表里冶袁而且还可同子书一样起到经时济世之用遥正因如此袁孙德谦

43、骈文创作的最大特色是野抒情之作绝少袁而议论之作偏多袁所作皆运思密栗袁鞭辟入里冶咱17暂遥 明代徐师曾叶文体明辨序说曳指出序文野为体有二院一曰议论袁二曰叙事冶咱18暂遥 清王之绩叶铁立文起曳则认为院野叙事者为正体袁议论者为变体遥 此说亦可救 叶明辨曳 先议论后叙事之偏遥 冶咱11暂3655孙德谦的序文却多以议论为正体袁除上举序文外袁其他如叶掖浔溪诗征业序曳院野后世选文之例袁昉自萧梁遥论者以其宏综百家尧包举八代袁谓与龙门纂史袁异辙同轨遥夫岂不然钥顾国风十五袁政俗攸关曰方州志乘袁实为嗣响遥若乃沈莹叶水土曳袁拾其旧闻曰殷瑶叶英灵曳袁证其坠筒袁最录乡彦篇咏袁以备一方之史袁盖尤具体而微焉遥 冶咱1暂上卷

44、5他创作的其他文体也多发议论袁如叶复李审言论骈文书曳有云院子桓论文袁以气为主袁但清浊之差袁犹易窥测曰刚柔之质袁自判阴阳遥 昔贤谓宣城撰史袁创立文苑遥 其文气体卑弱袁适见世衰遥 岂知骈俪一家袁无取雄伟遥 尝试论辟袁粗足形容遥 逸士萧闲袁自具林泉之性曰良媛贞静袁讵假涂泽之华遥咱1暂下卷 3这些文章都是在践行其 野说理散不如骈冶的理论主张遥 不可否认的是袁野说理散不如骈冶毕竟只是理论期许袁真正落实到骈文创作之中袁也有诸多困难遥 孙德谦骈文说理的内容相对狭窄袁多为论文谈艺遥 这也是理论与实践因作家个人禀赋尧才情尧环境等因素而往往无法一致的具体表现遥 钱基博论其骈文野好自标置袁特工议论袁而所作或不逮冶咱

45、19暂袁并非是没有根据的苛刻之评遥五尧孙德谦骈文学的意义与影响孙德谦的骈文学理论与创作袁对推动骈文理论的深入研究袁 廓清对骈文文体属性的全面认识袁呼吁学界对骈文创作的关注等维度袁均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遥 在理论层面袁晚清民国骈文学主要表现为五种形态院一是采取传统的文话形式袁如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等曰二是骈文选本袁如李定彝叶当代骈文类纂曳等曰三是文学史著作袁如王梦曾叶中国文学史曳尧刘师培叶中国中古文学史曳等曰四是以文体形式呈现的专题研究袁如钱基博叶骈文通义曳尧谢无量叶骈文指南曳等曰五是当时报刊登载的代表着现代学术形态的骈文学论文袁如王瑶叶徐庾与骈体曳等遥 其中成就最大的首推孙德谦的叶六朝丽指曳

46、袁以上论著大多受其影响遥 这最明显地表现在他们对叶六朝丽指曳的援引上袁如刘麟生叶中国骈文史曳的引用多达七处袁有些甚至是整段的引用遥 钱基博虽然不满叶六朝丽指曳野辞繁而情隐袁鲰生末学袁未易测其指要冶咱20暂103袁但其叶骈文通义曳 也多是在孙德谦论点基础上的进一步阐发袁如认为骈文野主气韵袁勿尚才气袁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袁与散行殊科冶咱20暂116遥王国维叶自序曳云院野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院楚之骚袁汉之赋袁六代之骈语袁唐之诗袁宋之词袁元之曲袁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袁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遥 冶但在此之前袁并未有系统研究六朝骈文的专书袁 这不免会让人质疑其能否代表野一代之文学冶遥 孙德谦则对六朝骈文进行了广泛深入

47、的评论和自成体系的探讨袁从而填补了文学史对六朝骈文进行总体研究这一空白袁丰富和深化了学界对野六代之骈语冶的认识遥 孙德谦的骈文理论由于不脱离创作实际袁有时甚至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来论述六朝骈文的文体特征和艺术手法袁实有会心袁内涵丰富袁精深渊微袁所以直至今日学界虽有补正增益袁然宏纲大旨袁终不出其范围遥 如当代著名学者张仁青认为院野凡通篇以偶句连缀成文者袁是为广义之骈文袁六朝末期以前之对偶文章属之遥 而狭义之骈文袁通称为四六文袁六朝末期以后之对偶文章属之遥 四六文构成之要件有五院1援对偶精工曰2援用典繁夥曰3援辞藻华丽曰4援声律谐美曰5援句法灵动遥 此五者缺一不可袁缺其任何一项袁则不得谓为纯粹之四六

48、文矣遥 冶咱21暂91这仍然论孙德谦骈文学的创新及其意义1732023.4是对孙德谦观点的因袭和发展遥 孙德谦对对偶尧用典尧声律尧藻饰等文体特征以及烘托尧形容等艺术手法的探讨袁侧重立足于语言层面袁特别是字法和句法袁多发前人所未发遥 正因如此袁他进而结合具体创作实例发人深省地指出院野近人喜语体者袁以为用此则生袁文言则死袁其排斥骈文尤甚袁此大谬不然遥夫文之生死袁岂在体制遥冶咱2暂第99 条王水照先生强调院野离开语言分析袁 离开文章写作袁所谓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民族特点袁 所谓中国文学史的世界性地位袁将无从谈起遥 冶咱22暂以此反观孙德谦的骈文学思想袁其价值越发显得弥足珍贵遥野晚清民国是中国传统文体学向

49、现代文体学的转型期袁是传统文学和新文学的分水岭遥 自古以来袁文体之变莫大于此遥 冶咱23暂前文所举民国骈文学论著虽有一些是以文体形式呈现的专题研究袁但他们都很少从分体的角度研究骈文遥 孙德谦浸淫于传统学术袁但又不满传统儒家野或失之琐碎袁或失之高深袁而训诂一家袁性理一家袁斤斤于文字之末冶咱24暂袁继承与发扬了章学诚一脉学术路径袁注重辨章学术袁考镜源流袁梳理和辨析骈文所涉及的多种文体袁以建构骈文文体体系遥 现在我们认识到各体骈文的演变应与骈文整体的发展主脉多有错落袁 只有充分了解各体骈文的独特性袁才能对古代骈文的把握更为充分和到位遥 这无疑更为凸显了孙德谦叶六朝丽指曳的卓尔不群遥 孙德谦还结合涉及

50、叙事的相关文体来论述骈散合一尧骈散兼行等命题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拓展骈文的叙事功能和探索骈文的叙事艺术遥 古人往往认为骈体不适宜叙事袁如章学诚叶上朱大司马论文曳云院野古文必推叙事遥 冶咱25暂直到民国时期袁章太炎叶文学略说曳仍强调野叙事者袁止宜用散冶咱26暂303遥如果结合清末民初以徐枕亚叶玉梨魂曳为代表的骈体小说盛行一时袁 以及编纂于民国初年的郑好事叶骈文丛话曳就已关注到这类骈体小说袁那么就更能彰显孙德谦野骈散合一冶相关论述的时代意义遥曹虹 叶清嘉道以来不拘骈散论的文学史意义曳一文认为嘉道以来的野不拘骈散论蕴含着某种奔放的精神素质袁它要求消弥畛域袁消解禁忌袁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是世纪之交文界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