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476984 上传时间:2024-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外国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外企业质量管理的比较研究关键字:质量管理 经济效益 管理体系摘要: 本文描述了我国企业质量管理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没有有效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是造成现状的基本原因;评析了进行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几种方法。一:国内质量管理:难堪与反思第一:缺乏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到目前为止,我国90%以上的企业还没有建立“产品召回”机制,也没有制订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方针。没有这些机制的约束,实际上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前段日子,震惊全国的安徽阜阳“大头娃”事件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接着,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关于一个质量工作者的责任问题。我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质量工作者其责任是重大的,首

2、先要有勇于负责的精神以及要有主动服务于企业的理想,再者就是要有“实事求是弘扬质量精神,传播质量思想,倡导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普及质量管理知识”的使命感。第二,质量管理体系和考核指标的落后。虽然现在IS09000,IS014000等管理体系在国际上运行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的在企业内部进行很好的运作,大多是作秀,认为这些体系只是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没有多少实际作用,对其认识不够透彻,企业的运作还是基于家族式管理。对产品质量好坏的考核还是“门柱心态”,并不注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过程的稳定性,还是依赖于对产品的检查。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制并不完全。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

3、要素,这已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大多数企业所认同。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总体趋势是积极的。然而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理念和实际的需求,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新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次浪潮中,质量管理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寻求对自我的突破,出现了诸如6sigma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客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战略质量管理,市场驱动的动态质量管理和基于约束理论的质量改进原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同时,为了激励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

4、我国还设立了“全国质量管理奖”。但遗憾的是,在所有的这些工作中,除了6sigma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质量管理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烈声音。质量管理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低潮。而且,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矛盾,在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质量的同时,企业却越来越缺乏突破现有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热衷。即使一些企业费时费力通过了ISO9000认证,但是却很少有企业有兴趣按照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证书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的手段。产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提高企业利润的持续压力,使管理的注意力普

5、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等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与之相反的是,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诸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所以在原有质量管理水平上,企业出现彷徨和缺乏进一步改进的动力也就可以理解了。质量管理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困惑,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和徘徊。面对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的成功,回忆往昔的辉煌,质量管理不得不直

6、面自身的难堪并陷入了反思。传统的质量管理的缺陷就在于其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单一层面,即没有强调质量与基本经济目标的联系。结果导致质量过程大都侧重于质量方法却缺乏动机和目的。质量改进工作仅仅侧重于对产品性能的协助,而忽略了这种持续优化的最终目标,对企业成本和最终利润的贡献。结果是众多的质量工程师挖空心思的为生产过程提供技术上的协助,但企业的管理者却不住的摇头,因为技术的语言很难被理解,因此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化大生产中,质量管理得不到决策层的支持,甚至回避是可可想而知的。二:国外企业的质量管理:学习与借鉴第一“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是经济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比较好的企业的共同特点”这

7、是我通过学习国外企业质量管理获得的最大收获。在现实生活中,身为一名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质量管理特色的研究,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受益匪浅 4VC1E 先来说说美国企业。美国企业一直重视质量管理,其质量管理起源于泰勒,大体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马克姆波?里奇奖4个阶段,其中马克姆?波里奇奖的定点超越是美国企业质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核心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分析本企业与历史同期相比取得了多少进步,它能够激励本企业继续前进。第二步,企业要想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不断 地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最好企业的业绩比较,找出差距,然后迎头赶上,这就是定点超越。 ;s-_wTU

8、 再来看日本。日本企业强调自主、主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的成功,得益于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质量管理思想。具体表现在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PDCA循环的特点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

9、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uvoc?Na 纵览美日企业管理得特色我们能看出,戴明循环强调自主、主动管理,即立足于企业内部,详细分析本企业目前存在什么主要问题,然后改进,特点是自我超越。马克姆?波里奇奖强调程序化管理、重视量化指标,即立足于企业外部,把本企业的业绩与同行最优秀企业的业绩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以寻求改进,特点是定点超越。 f_ ke%3T $PXw1ro 事实上,日、美企业都在找差距,只是找差距的方式不同;日本企业通过戴明循环,与自己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自我超越;最后,日、美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并且赢得了很高的质量信誉。

10、wZ6WE6 4)第二,完善的管理系统。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IS09000,IS014000等管理体系,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赛尔康的一个独特的管理方法就是“倒三角形管理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定位为客户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上面对下属的服务,他们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而他们则为企业外部客户直接服务。20世纪50年代后,市场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质量管理专家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内容如下:1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2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 量来保证产品质量;3全员参与的质量,对

11、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4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udF!LD 可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动态质量,始终不断地寻求改进,但是它没有规范化、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否成功,关键是要深刻领悟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 $u1E?EF 在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后,我把它运用在我的实际工作中,通过这个理念,使我的公司达到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 ,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的

12、目标。 kB-UksCc 从我公司在实施全品质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有4点核心那就是:1领导者在推动全品质管理上所应扮演的角色。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有上层管理部门的全力支持。2全品质管理强调组织能力的建立。高层管理者负责拟定决策和策略,并且能贯彻至操作层,而在贯彻的过程中,需通过中层管理者,而基层操作人员也要让他有由下往上的机会。3推动全品质管理需基本观念的改变。全品质管理是以客户满意为中心,因此,不要把全品质管理认为只是一种质量控制的手段。还需要加强对员工教育。4认证工作必须重实效。企业开展全品质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认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贯彻实施ISO9000族标准。 |dnlW 全面质

13、量管理要求企业把从实验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统统纳入整个体系。实验试制过程的质量管理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要保证研制的新产品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二是要保证有高度的生产效率。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是要抓好每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全面达到适用标准或满足用户的超过技术标准的要求。辅助过程的质量管理,一是为用户进行服务工作,二是为进一步改进质量收集信息,提供情报。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上下建立一个共同管理好质量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管理的两个反馈,即内反馈和外反馈。内反馈指组织企业内部质量信息反馈,外反馈指把用户在使用过程发现的质量问题反馈企业的生产过程。

14、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全品质管理的良性循环,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三:iD!6 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比较分析国外企业管理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管理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这表现在:第一,中国的企业管理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企业管理的研究,但是大多数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管理的意义及企业管理与社会管理、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第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管理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管理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虽然也有专家学者的介入,但是由于对该企业管理发展的内在逻辑、该企业管理的定

15、位、企业管理的变革等问题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所以,企业管理实践缺少真正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缺少个性,同时也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管理的推动力。因此,应该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研究,加强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促进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根据对国外企业管理研究的了解和对国内企业管理建设现状的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管理的研究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一,在中国管理背景下,探讨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管理与中国传统管理和现代社会管理的关系、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企业环境、企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关系等;二,加强企业管理的应用研究,关于企业管理的测量、

16、诊断、评估和咨询的实证研究;三,加?企业管理的追踪研究,企业管理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作品,它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才能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企业管理进行追踪研究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企业靠市场,市场靠产品,产品靠质量,全面涵意上的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管理,是我们像经济发达国家看齐的最好方法。 #kLW/ 四 结束语质量经济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降低质量成本。其指导思想是有效的利用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满足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合格的产品决不仅限于产品按技术特征来设计,制造并达到要求,而应该

17、在客户需要时,以合理的价格和最短的时间,能够提供给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的结合,质量管理在企业中才能更有效发挥其潜能,才能走得更远。总之,国外关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管理实践的探索的发展而产生并且迅猛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企业管理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对管理过程中社会管理因素和人的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与西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实践意义在于对企业发展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提供具有可操作化和定量化的理论框架。参考文献:1.张欣 基于质量链管理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052.钱娟萍 质量成本的核算和管理方法的探究 商业研究 2001.093.候龙文 邓凤祥等 经营质量论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024.陈勇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的探讨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