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富论读后感 在书院去年组织的一次读书会中,法协的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经过了一年,我慢慢啃完了这本书,甚至为了看懂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我甚至还看了中央财经大学老师的宏微观经济学mooc课程,也参考看了黄达老先生的金融学,这让我对国富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然,读后感也参考了别人的读后感。 经典的可贵之处在于你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对于经典著作,我总习惯于带着批判和疑问去阅读和思考。这使得我的阅读之路充满了荆棘,也充满了乐趣。这次的阅读,我把切入点选在了斯密之于当代中国的好处。带着这个疑问,我再次回到国富论寻找答案。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过去,中国在这
2、十年中的变化是举世瞩目的。简而言之,成就显著,问题依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中国在第二个十年中不得不应对的首要问题。中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走过的路吗。不能。马克思给我们指出了罪恶,却没有找到改变的方法。事实已经证明,马克思开出的药方并不适宜。当我们寻找新的方向时,亚当、斯密会是我们的选取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是我重读国富论的第一个启示。 中国此刻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亚当、斯密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个契机。因为他代表着一种新的思维,一种颠覆两千年中国封建传统的思维。这就是自由主义,一种基于个人至上理念的哲学。亚当、斯密生于苏格兰,在十八世纪的苏格兰,有一个思想传统,叫做自然秩
3、序理念。这种自然秩序是透过未预期的社会结果构成的,也就是说,市场,像语言、法律体系和许多其他现代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中央计划或群众调整的结果,而是因很不相同的原因而行事的个人行为的未预期的的社会结果。这种思想乍看平凡无奇,细味其中蕴含的经济好处却极为深刻。因为一旦理解这一观点,就意味着我们务必放下让政府指导市场运行的传统观念,让自由市场机制成为指导我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看不见的手。 1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所谓的看不见的手自由放任都能够说是由这一传统衍生的思想。显然,对市场的强调将极大地释放它蕴含的力量。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印证了这一点。但过往的成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略了市场体系的基础自由和
4、法治。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虽然从未明确提出市场与制度之间联系的理论,但作为苏格兰传统的继承者,我们从他的文中能够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力。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重读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按照亚当、斯密的逻辑来看,这两者也确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市场鼓励个人的自由交换,并透过法律,而不是政府的强力,来保证这一交换的顺利进行。个人的行为只受价格、道德、法律等自然因素影响,个人的创新自此才真正得以带来人类社会的巨
5、大发展。市场和法律良性互动的背后,是政府权力的不断压缩,个人自由的不断彰显。创新精神作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个人的自由得到足够的保障之后随之而来的产物。反观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从未有过个人自由的觉醒。即使清醒如鲁迅者,也只但是徒然的呐喊,最终沦为统治者的工具而已。国富论读书笔记3篇国富论读书笔记3篇。皇权专制的思想深入国人骨髓之中,中国的市场机制先天不足。孟德斯鸠曾言,一个民族的总精神决定了这 一民族国家的性格。中国的总精神里面缺少了对个人的关注、对自由和法治的关注,却似乎只是在重复着两千年的循环。亚当、斯密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市场的发展有可能弥补中国存在的缺陷,关键在于我
6、们是否按照国富论的逻辑去谋求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失去了最初让个人自由伴随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机,改革的红利被制度的成本不断侵蚀。庆幸的是,我们在这十年中,真正地融入了这个世界。我相信若干年后,2016年将会被视作中国改革的分水岭。正是因为wto的身份认可,让中国迎来了黄金十年。经济的开 2放带来了文化、法律甚至思想的开放,我们的思路在改变。社会开始关注个人的自由,法治的思想被人们不断提及,这一切来之不易。当务之急是将市场机制的完善与个人自由的发展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下一阶段中国前进的方向。毫无疑问,就这一思想而言,没有亚当、斯密更适合的代言人。在中国,亚当、斯密务必成为新的马克思。只有作为
7、一种信仰,被普通人用行动去践行,才能解决中国当前的改革困境。没有个人的自由,就没有市场的真正发展,也就不可能推动法治的实现,社会的进步也无从谈起。中国输不起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没有时光去选取。基于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市场,让十九世纪属于了英国,二十世纪属于了美国。如果中国人能读懂了国富论,我相信二十一世纪真的会属于中国。的确,通常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明白他自我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此种状况之下,与在其他许多状况之下一样,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去尽力到达一个他并不想要到达的目的。而并非出于本意的目的也不必须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我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状况下更有效
8、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都明白,学习国际贸易理论,我们是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概念开始的。而在国富论的第四篇中,他关于自由贸易的一系列讨论,就是对这一概念的准确阐释。个人认为,这是他书中最富逻辑的部分,也是他对于微观的经济分析所做的最大贡献。绝对成本优势概念的主要涵义,简而言之,即在国际贸易分工中,一国的资源禀赋决定了该国的经济结构。按照这一逻辑,中国最大的资源禀赋是什么。毫无疑问,廉价劳动力。显然,中国要发展的就是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禀赋优势的行业。哪个行业最能有效吸收廉价劳动力。毫无疑问,制造业。只有透过制造业,我们才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禀赋。如此简单的逻辑,却被大多数国人所忽
9、略。当产业转型成为热门话题时,我们很少反思有没有走得太快。金融危机迷惑着我们的视线,繁荣的中国经济阻挠了我们清醒的思考。重新认识到资源禀赋的决定性好处,才能找准经济发展的方向。当然,关于究竟是内需,还是出口,对中 3国的经济增长更有好处,属于另一个问题,在那里就不作讨论。毕竟我只是想说清楚,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 4 第二篇: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 财富的分配 1723年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国富论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这样一个举动,会给后世带来一个怎样的波澜。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时的讲义(在学生中的笔记中可以找到),正是这杨一步著作
10、,在地球上为经济学埋下一块基石,所有的经济理论,鲜有不是建于其上,鲜有不是从这部伟大的著作中,撷取一点,再做发掘的。在某种程度上,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也似是受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左右着经济理论界的平衡,每当有分歧,都可以回归,都可以从此在发现丰富的材料。 财富分配的逻辑架构 国富论的直译名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斯密的独创性或主要贡献,就在于从多个方面,并用鲜明丰富的案例,阐述了财富的性质,即,财富究竟为何物。在以往的观点中,人们认为财富,按照主体论,就是人们手中或国库中金银的堆积。这种财富观念,在重金主义和重商主义流派中体现尤为明显。 但是,斯密在吸取前人及同辈的优秀成果中
11、,论述了,财富,实际上应理解为自然以及社会生产的各个物件,也就是生产生活中的产品,这些产品用于交换领域,就是所谓的商品。产品既然是财富,所以产品的组成就是财富的组成,进而可以把财富的组成抽象成为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要素,比如,劳动,资本,技术。 要素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财富的组成部分,所以财富的分配就是,将生产中的财富分给,劳动,资本,以及技术。 斯密的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富由少数人所有,像多数人扩散,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并且,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研究,既然财富的产生的投入要素分得,那么其分配机制应如何确定。同时,阻碍这种分配机制运行的因素是什么。 财富的组成论证 在1-7章
12、,斯密论述了财富的组成,实际上也是价值论。 首先,从技术上讲。在1-3章里,斯密通过经典案例(制针业)说明了分工的好处大大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水平,并由此推广到各个行业。论证了分工的可行性以及从禀赋论论证了分工的优势。这一部分相当于产品的技术投入。可以想见,后世的流水线生产作业,就是对分工理论应用的一个极致。 其次,在4-5章里,斯密由货币的起源和使用论及到商品的价值。并在论述货币的发行和劳动对融入商品的过程中,指出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并通过对劳动价格的论述,进一步论述了商品的货币价格,并且得出,商品的出售价格独立于铸币(发行的货币)。 最后,在6-7章里,斯密进一步论证商品的实际组成部分,论证了
13、商品的财富分配原则,即财富应该按照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禀赋,分为地租,工资,利润。这就完成了由价值论到分配理论的逻辑过渡。 财富的分配原则 从第八章开始,到第十一章,斯密论证了财富的分配原则 对于劳动者,斯密指出,“凡依劳作而生活的人,其工资至少须足够维持其生活。”指出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第八章劳动工资论第16段)。而劳动工资的多寡,斯密认为,决定于对劳动的需要,以及其他必需品的相对价格。(在此,劳动工资指的是劳动的货币工资) 对于资本所有者,斯密认为,资本是用来组织并计划生产的,因此理应得到利润。通常,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只获得最低工资,因此,资本相应得到的利润就占多数。 资本的利润和劳动工
14、资不相等,斯密认为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职业本身的性质。 这一个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情况而定,第一,劳动工资,因业务有难易程度尊卑污洁的区分,劳动工资就不同。这里,斯密用了纺织行业的缝工与织工,以及铁匠与泥匠的工资差别论述,劳动技艺难的工种工资较劳动技艺简单的工种要多,易污行业比洁净行业的工资更胜一筹;第二,劳动工资因为劳动本身需要前期的投入不同而使得劳动工资有差异。这里,斯密讲了机械师,技工和农事从业者的工资差别,显然,机械师行业需要一定的门槛要求,就是进入这一行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这些成本理所应当地反映在所得工资上;第三,劳动的业务的安定程度也有区分。这里举列了木匠和泥匠之间的工资差别,木
15、匠因为较为安定,所以日工资反而较少,泥匠的工作因为受顾客的临时要求以及自然天气的影响,所以安定程度稍差,所以其工资也就略高;第四,负责业务的大小不同,造成劳动工资有多寡之别。这里说了医师和律师的高工资的缘故;第五,因成功希望不同。就是说工作都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或者成本,往往工作并不一定轻易得到。在此,斯密举出了鞋匠和律师的从业成功希望的不同。 二是因欧洲政策不同而不同。 第一,会限制某些职业的从业人数,一些欧洲政策实施严格的行会制度和长期徒弟制,这样就会对一些行业的进入门槛设置严格规限。第二,增加某些职业的竞争程度,一些政策通过设置奖励金、补助金和奖学金来吸引人们从事该行业,比如说牧师。一些候
16、补牧师的工资甚至不如泥水散工的工资优厚。第三,对一些劳动资本的自由流动加以限制。 第十一章里,斯密论证了土地工资,也就是地租的分配。 斯密的分配论对于现在的意义 第一,斯密在论证分配论中,在涉及到劳动的时候实际上是从劳动价值论延续到劳动力市场,其中涉及到劳动的自由流动,以及劳动者的最低保障工资等,这些对于加快市场改革的国家,尤其是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化的改革中,我们尤其要注意劳动市场的建构,保证一个自由流动的劳动市场,这样 对分配的公平上能起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论及劳动工资的不同的时候,斯密涉及到了人力资本的含义。在论述工资的差别构成,斯密的人力资本论述,包括对于从业人员的
17、培训,进入成本,流动机制等都进行了论述。 第三,斯密在论述工资差异和资本的利润差异的时候,涉及到了劳动和资本对生产的贡献的专题。他指出劳动的分配可能会比资本的分配少。这样财富的分配,尤其是初次分配,就与可能涉及到公平的问题。也就是财富分配不均或者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第四,对于第三个问题,斯密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在国富论中,斯密指出,决不能把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看做是对社会的不利,同时,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困厄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能真正地繁荣幸福。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在论及财富分配的理论时,斯密是从传统的微观意义上讲的,并没有进一步论证,财富分配对国民财富的进一步影响。 比如
18、,资本所得,劳动所得,以及土地所得对增加国民财富的促进作用。就是财富增长的具体路径,以及在此路径上可能产生的各种可能性还有影响,都没有过多涉及,而这对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第三篇:国富论读后感今天说的并不是老子,而是有经济学之父誉称的亚当斯密,他在经济学界有近乎神的地位,国富论读后感。按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说法,至少300年内,人们都将在市场经济中生活,不会有人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那样推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确实做到了有七分证据,不说八分话的治学态度,而这种治学态度正是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所缺少
19、的态度。所以,熊彼得说亚当斯密注重实际,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立了基础。 第一篇 1、2章,讲合作分工优点。斯密举了个制针工厂的例子,把制针这个职业分成大约18种不同工序,每一道工序都由专门人才从事。因此,一个10人的小工厂每天能制造48000枚针。如果他们独立工作,不专门从事一种工序,他们谁都不会每天制造20枚针,也许连一枚都知道不出来。所以,凡是能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加劳动生产力。 第一篇5章,讲的是的劳动价值论。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因为金和银像其它商品一样,价值是变动的。任何金银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数量
20、,或所交换到的其它商品数量。取决于已知金银矿藏的丰富程度或稀缺程度作为衡量尺度,自身价值不断变化的商品,决不能成为其它商品价值的精确尺度,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而同等数量的劳动,在所有时间和地点,可以说和劳动者具有同等价值。按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和技能熟练程度,他必然总是牺牲相同份额的安逸、自由和幸福。无论他得到回报物品的数量如何,他所支付的价格必然是相同的。诚然,这种劳动所买到的物品的数量有时多些,有时少些;变动的是这些物品的价值,而不是用来购买它们的劳动价值。在任何地方,稀缺或是耗费许多劳动的物品价格就昂贵,反之则低廉。因此,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终而真实的标准,一切商品的价值
21、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被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改变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这种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这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篇。斯密在第二篇说道,社会每一个人通常他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而他管理产业的目的在于使其产品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所想到的也只有他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
22、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利益。 由于垄断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妨碍了土地的改良。土地改良的利润,取决于土地的现实产量和投入一定资本后可能产量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提供的利润,大于等量资本从任何商业取得的利润,土地改良就能从商业抽取资本。反之,商业从土地改良业抽取资本。无论什么原因提高了商业利润,都会减少土地改良相对高的利润。所以,垄断阻碍了土地改良 第四篇: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 亚当斯密不仅是一位经济理论学家,他也为这种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与准确的数字,注重实际,将各种不同的数字与因素一并考虑,对以后作为抽象的理论奠定了基础。读了他的国富论,我有了一些认识和收获,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
23、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 该书第一篇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人民的顺序。首先就强调了分工的重要,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作者以扣针制造业为例,如果由工人们各自独立工作,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可是如果分配每个操作给不同的工人让他们只攻一两方面的操作,那十个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每人每日就能制造四千八百枚,因此分工可以极大地促进劳动生产力,从小小的扣针制造业就
24、能看出,如果没有分工,没有成千上万的人帮助协作,人民不可能如此方便的使用着我们再简单熟悉不过的许多日用品了。有了分工,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大部分欲望要用自己的剩余劳动生产物来交换,因此,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再接下来就是对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斯密说,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只有本身价值绝对不变的劳动,才是最标准的,一切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和地方都可以用劳动来衡量和比较。 第二篇是论资财的发行及其蓄积和用途。资本又有两种。第一,资本可以用来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然后将产品销售出去,取得利润,此种资本被称为流动资本;第二,资本可以被用来改
25、良土地,购买生产用的机器或工具,也就是来购买不需要告便所有者,或不需要再次流通,就可以创造利润的东西。这种资本被称为固定资本。斯密说,有一中劳动资本到劳动对象上,能增加此物品的价值;另一种劳动却不能。前者因为可以成产价值,所以称为生产劳动。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而不是勤劳。 第三篇是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斯密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商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建立了秩序和良好的政府,进而在乡村居民中建立了个人自由和安全。讲的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第四篇是论政治经济学系。所讲内容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篇。斯密认为,享有这种国内市场上垄
26、断权的各种产业,往往受到极大的鼓励,并且使社会较大部分的劳动和资本转到这些产业上来。但这样做能否增进社会总产业,并引导其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也许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垄断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妨碍了土地的改良相对高的利润。所以,垄断阻止了土地改良垄断确实提高了商业利润率,从而略微增加了商人的所得。但是由于阻止了资本的自然增加,不会增加国民资本利润总额,而是减少了这一总额。因为大资本小利润(薄利多销)比小资本大利润能提供更多收入,垄断虽然提高了利润率,但肯定比没有垄断时候少由于垄断,所有收入的来源,劳动力的工资,土地利润,都不如没有垄断时候那样充裕。所以,垄断是为了一个小阶层的利益,而伤害了其它的
27、所有阶层的利益。所以任何一种学说,如果试图通过特别的鼓励,违反自然趋势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吸引到一特定产业,或试图通过特别限制,将本来可以投入某一特定产业的资本抽走,实际上都有悖于他要促进的主要目的。这将阻碍而不是加速社会真正富强的进程;降低而不是增加其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真正价值。 第五篇是论君主或国家收入。国富论其实是反对政府干预的。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在此他谈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赋四原则:平等、确定、便利、节省。 国富论是部伟大的著作,斯密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府所应该做的是1,保护国家不受
28、其它国家侵犯。2,维护司法的正义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工程和公共制度。即使政府在履行这些职责时,政府也要考虑引入竞争机制;在目前社会转轨其间,老百姓们切不要对市场经济失去信心,如果我们抛弃市场经济,我们将回到更坏的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关心自己的利益的人们推动,而不是政府。 第五篇:国富论读后感国富论读后感 国富论(全译本)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品,该书发表于1776年,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
29、义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因此,该书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学的百科全书”、“西方经济学圣经”。2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国富论的架构上做一些修补工作,完善、细化其分析,基本是沿用斯密的方法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同时,国富论还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实践计划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著作,不同的人读国富沦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往往还会有意外收获。 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首先要读一读这本惊世之作,了解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
30、,有助于以后的学习。拜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心得和认识。也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根植于社会的自由和法治传统,而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开启了我们的思想,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两手抓,既要给空间市场,政府也要适当地宏观调控。纵观历史,我们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大跃进”活动,政府全面掌控市场,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政府规定的,最终压抑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我们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地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地点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变成“万恶之源”。没有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
31、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失去它的魔力。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无不是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展。读了国富论,让我更加确定这一点。国富论共分为五篇,总计三十二个章节,分别讨论了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全书基本涵盖了古典经济学派所讨论的所有问题,并对各个问题进行了最基本的理论阐述,对后世经济学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篇,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和产品的分配。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
32、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
33、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问题。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第二篇,资产的性质和积累以及使用。 资产的划分、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费用的货币、资本的积累及生产型和非生产性活动。有两种资本使用方法
34、能够使投资者取得收入或利润,第一种,使用资本进行生产、制造或购买产品,之后将产品售出,从而获得利润;第二种,使用资本对土地进行改良,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机械或工具,或用于购买不用更换主人或不必再次流通就能产生利润的东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总资产,便是他全体居民的资产,所以,很自然的,便被分成各自有其不同功用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保留下来以供目前消费之用的,它的特点是不产生收入或创造利润;第二部分变为固定资本,它的特点是不用与流通,也无需更换主人,便可产生收入或利润;第三部分是流动资本,它的特点是通过流通、更换主人而产生收入。论放贷取息的资产和资本的各种用途。借贷出去收取利息的资产增加了,因运用
35、这笔资产而必须付出的价格也就是利息肯定会下降。那些使商品的市场价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的一般原因,固然是导致利息下降的一个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寻找出其他几个特殊的原因。 一、国家的资本增加了,从投入的资本中所获取的利润必然会减少; 二、由于生产性劳动的维持费增加,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也必然会一天天增加。资本有四种不同的用途。第一,用以购买天然产物以供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第二,用于制造和筹备天然产物,使之适用于目前的使用和消费;第三,用于运输天然产物或制造品,将其从充裕的地方运往匮乏的地方;第四,用于把天然产物分成较小的部分,以便满足需求者得临时需求。 第三篇,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36、。 财富的自然增长,每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其资本一定是根据自然的顺序,先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农业上,其次投入到制造业上,最后投入到对外商业上。各国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大概有两种用途,第一是国内的个别商人和企业家,有时会效仿外国的某种制造业而勇敢地将资本投入到这一制造业上,因此而产生的制造业乃是对外商业的产物;有时用于销售到远方的制造业的产生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是有比较粗放的家庭制造业逐渐改进而成。第4章讲述了城市商业如何让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这一篇中所讲正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斯密认为应该对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予以进口限制,这其实就是我们
37、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还有100%的国货、哪里还有100%的进口货。几乎没有了。 在退税、奖金和通商条约方面,都是为国家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一些策略。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出口退税。通商条约其实就是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署的协定,当然不排除不公平的,比如鸦片战争等近代史上我们耻辱的割借租让条约。殖民地就是这些强势国家进行资源掠夺的根据地,增加自己的财富不顾别人的死活。 斯密是批判重商主义的,在对它作结的时候,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我看过有关书籍,“看不见的手”全书只提及一次,而实际上影响着全局。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看似自私自利的行为最终居
38、然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第五篇,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这一篇首先讲的是国家或君主的开支,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就是国防经费、司法费用、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君主的首要义务便是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使其不遭受外来社会的压迫、侵犯,要履行这种义务必须借助于军队,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国防费用都不可小觑,当然,战争时期的费用占国家总支出的比例机会大幅提高。国家或君主的第二个任务是保护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不受其他人的欺负或迫害,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公正严明的司法行政机关,履行这项义务的费用也因为时期不同而不同。另外,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费用、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也在国家支出中占了相当的
39、比例。本篇的第2章主要讲了国家收入的来源,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由资财和土地组成,和其他拥有资财的人一样,君主也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收入:亲自使用这笔资财获得利润;将这笔资财借贷给别人获得利息。税收也是一个国家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占到国家收入相当大的比列,此外,公债也为国家或君主带来收入。国富论其实是反对政府干预的。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就在于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侮、建立并维持公共事业。在此他谈论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觉得这是他非常伟大的地方,另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赋四原则:平等、确定、便利、节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税收的三性被定为“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不也有相似的地方吗。概况一下
40、,在国富论中,笔者认为有七个方面值得一读: 一是“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主要是在于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他还认为利己心这并不是值得反对或摒弃的;他相信,个人自私可以有助于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是分工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分工的发展以及劳动划分为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作业,这是正在出现的工厂制度的主要结果。有了分工,同样数量的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三是劳动价值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四是反对殖民地政策。亚当斯密主张自由贸易,所以对于殖民地国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经济垄断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对殖民地及其统治国双
41、方都是有害无益的。 五是主张“自由放任”。亚当斯密强调,只有对内对外的商业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个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他反对各种公司的垄断。另外,他还主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像个人与个人之间一样实行分工,并极力倡导自由贸易。 六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亚当斯密对于政府的职责规定得相当具体。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在于对外抵御敌国,对内执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责是“创建并经营某些公共工程”。这也是我们现在称之为“公共事业”的各种设施。 七是教育的重要。亚当斯密认为教育社会底层民众,国家虽得不到什么直接的好处,但总比让民众无知识,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国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舆论,因此,公众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断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对于教育的推动,实不可稍有疏忽和闪失。第24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