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大纲版第1册 45分钟过关检测第一单元1 毛泽东词二首基础巩固站起来,拿得到!1.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沁园春 风华正茂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A.qn hu fn jn B.qn hu fn jnC.qn hu fn jn D.qn hu fn jn答案:C 解析:“沁”读“”,“华”读“”,“分”作“超过平常或本分以外”意义时读“”,“劲”作“坚强有力”意义时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 娇揉造作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待价而沽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答
2、案:B解析:A项娇矫;志致。C项怆伧;俾裨。D项踏塌;梁粱。3.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1)鹰击长空( ) A.搏击 B.冲向 C.拍击 D.攻击(2)怅寥廓( )A.冷落稀少 B.迷茫高远 C.宽广辽阔 D.稀少荒芜(3)问苍茫大地( )A.宽广辽阔 B.空阔辽远 C.旷远迷茫 D.苍白迷茫(4)峥嵘岁月稠( )A.山势高峻 B.不平凡 C.崎岖嶙峋 D.山高路远(5)激扬文字( )A.激励表扬 B.激动昂扬 C.激浊扬清 D.激烈昂扬答案:(1)A (2)C (3)C (4)B (5)C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组是( )A.看/万山/红遍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忆
3、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答案:C解析:“看”“忆”是本词的总领句子,有领起下文的作用;“问”“恰”有领起本句的作用。C项“忆”后应有停顿。5.下列各项中,对沁园春长沙内容或结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我国古典诗词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沁园春长沙也是如此。上阕写景,写出深秋景象;下阕抒情,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具有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上阕为下阕服务,可谓情景交融。B.“看”和“忆”是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上阕由“看”领起,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下阕由“忆”领起,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C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四周枫林如火的真实写照,又是诗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而“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则是李清照凄惨忧戚处境和心情的表现。D.“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秋林的火红。前者暗喻革命形势蓬勃发展,而后者只是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美好景物的感情。答案:A解析:A项表述不正确。应是上阕着重写景,景中含情,景是诗人乐观主义的表现;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6.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
5、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C.词依长短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阕”,又叫“片”。D.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答案:B解析: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是运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的新词,属于“旧瓶装新酒”。能力提升踮起脚,抓得住!(一)阅读下面一首
6、词,完成710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1929年10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九”是阳数,两阳相重,故名。战地:指战场。黄花:指菊花。礼脍:“鞠有黄华。”鞠,古“菊”字。黄华,即黄花。后人称菊花为黄花。7.词的上阕由自然界运行的规律起笔,然后点明时间_、地点_,并调动了视觉和嗅觉写所见之景_、所嗅之气_,表现了一种战斗者的_心情。答案: 重阳 战地 战地黄花 香 喜悦8.词的下阕先写秋风劲吹的秋天不似春风和煦的春天,然后一转,指出却“胜似春光”,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7、对打破旧世界的战场上的秋风进行了赞美,而实际上是赞美_。(结合当时背景及上阕“战地”回答。)答案:蓬勃发展的工农革命战争9.“寥廓”一词在课文沁园春长沙中是指_,在此处应解释为_。答案:宇宙的广阔 高大广远10.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心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易老”“难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答案:B解析:结合诗人作此
8、词的背景来分析,B项对“未来的向往”表述不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沁园春 长 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1)“漫江”的意思是_ (2)“霜天”的意思是_。(3)“怅”的原意是_。答案:(1)满江(2)秋光(3)失意1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所描绘的意境与杜牧山行中的“_”非常接近。答案:停车坐爱枫林
9、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3.通过分析上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所撷取的意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最具浓烈色彩的,如_、_、_。(2)最具数量优势的,如_、_、_。(3)最具竞争气氛的,如_、_、_。答案:(1)红遍 尽染 碧透 (2)万 层 漫 (百 万)(3)百舸争流 鱼鹰竞翔 万类霜天竞自由14.“悲哉!秋之为气”,在更多的文人墨客笔下,秋,除了老木、寒云、归鸦,就是衰草、落叶、残荷,但是,在毛泽东笔下为什么会一扫悲秋之气,开拓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意境?答案:诗人壮阔的胸怀、激昂向上的情绪浸润了秋之万物,使“一切景语皆著我之色”,这就是情之巧妙寓于景的缘故使然,即我们平时常用的“一切景物皆
10、情语”。拓展应用跳一跳,够得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六盘山 毛泽东 (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5.联系写作时间,指出“不到长城非好汉”中的“长城”借指的是什么?答案:陕北(红军长征目的地)。16.“何时缚住苍龙”中的“苍龙”是一种凶恶的动物,这里用来指什么 答案: 蒋介石及其反动派。17.摘出词中写景的句子。答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18.这首词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答案:通俗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自然质朴,无雕饰,却形象鲜明,意蕴深远。4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