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有感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收到这本书时,老丁很惊讶现今的我也啃起这样的书了。但是谁规定买了书就一定要看?!老丁倒是饶有兴致的读完了,觉着通俗易懂一再推荐我看。隔三差五就问:“骰(念头音)子读了没?”受不了聒噪,终拾来一看。老丁又叮嘱:“读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不懂我!你把它当科普读,我只把它当八卦看!看完第一篇我知道了牛顿心胸狭隘,在波粒战争中和胡克针锋相对,用手中职权取消了胡克皇家学院的资格,最后胡克抑郁终老;胡克也不是一般人,他的情人竟然是自己的侄女;爱因斯坦因为经济窘迫,女儿丽莎一出生就了送人,寻找丽莎的下落成为科学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至今仍没结果。几年
2、前读美国社会纪实作品光荣与梦想,书中提到二战时“曼哈顿”原子弹制造计划。德国在当时占尽技术、资源优势,但最终没能研制出原子弹,令人费解。书中的史料显示德国科学家海森堡当时计算错了铀的需要量,向高层报告短期内不可能制造出原子弹。德国当时整个战场情况紧迫,6周内不能见效的计划都被搁置。等到1944年重启核计划时,那时的德国工业已被盟军轰炸的体无完肤,最终德国在原子弹制造上连门都没入。本书作者是个物理痴人,全书讲述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史,从17世纪的波粒大战到20世纪初的量子理论辩论,这一发展史被作者写得像极了武林争霸,看得我眼花缭乱。书里处处都是作者对那些伟大理论的热烈赞叹。提到“麦氏方程”:“它刚一
3、问世,就被世人惊为天物,其表现出的简洁、深刻、对称使得每一个科学家都陶醉其中”。从一个方程中能读出艺术美,我只在看时尚穿搭才能看出简洁美。记得去逛深圳人才公园,看到圆柱上的数学等式,老丁啧啧赞叹这些等式有冷俊严肃的雕塑美,我只看到了数学家的“寂寞”心。“以前我也经常编这样的等式玩。”老丁说。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后,再没见你玩过,想当初你也“寂寞”的很!看不懂公式分析,体会不了其中精妙,咬牙读了大半,到“薛定谔的猫”终是放弃了。20世纪50年代,英国科学家兼小说家斯诺说:整个西方社会的智力生活已经日益分裂为两个极端的集团。一极是文学知识分子,另一极是科学家。二者之间存在着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还互相
4、憎恨和厌恶。他们都荒谬的歪曲了对方的形象。科学家似乎认为传统文化的全部文献与他们的兴趣无关;而文学知识分子喜欢自称传统文化就是整个“文化”。医治这种分裂,斯诺给出了两种建议:一种是教育;另一种是第三种文化,即提倡科学家尝试直接与普通读者对话,研究和写作更加贴近真实的世界和大众。两种药方其实质都是加强双方的沟通。在这种提议倡导下,面向大众的科普书籍越来越多,物理盲如我也跟风看过几本:时空本性、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的宇宙、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都不大懂,但囫囵吞枣读着也挺热闹。翻完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理论对我来说连看热闹都够不上。但是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帮最聪明的人,他们有着撬动地球的能力,成天为玄乎其玄的理论吵吵,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