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1969年1月,15岁的习近平一路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习近平22岁,一干就是七年。七年,实现了习近平从少年到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转变。七年,为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不管多累多苦,近平能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陕北七年是习近平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29名受访人用自己朴实的话语、切身的感受将总书记遥不可及的大国
2、领袖形象一下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国家领导人尚且如此,我辈又岂能因一次成功就自我满足、因一次失败就自暴自弃?常听到有人吐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我们现在是服务型干部!要修路、要平整土地、要精准扶贫只是这个服务型干部的帽子并不好戴。”究竟是什么原因,乃至于此?是由于服务职责不清?隐性责任过多?还是由于服务投入不足?亦或是政策执行不力?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表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语中的,切中了问题的实质。虽然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干部作风有了极大改观,但部
3、分干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些基层干部对群众没有感情。干部不深入到村,如何能掌握村情民意?如何能够了解群众的疾苦和利益诉求?如何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以这种方式干工作,群众工作难以开展自然难以避免。干部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实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年轻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进步,就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经历过磨砺,才能绽放新的芬芳。对此,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素质势在必行。首先,要敢于授权。主动为青年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对具有领导才能,群众拥护满意的干部,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为其
4、施展才能搭建平台。其次,要适时检查评比。一方面,选配青年干部深入精准扶贫和驻村服务一线,使干部在宣讲政策、传授技术、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机会、提高工作能力、培养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不定期采取下村督促、经验交流、听取工作汇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小结和评比,“迫”使干部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最后,要注重干部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在督促干部做好上级“规定动作”,真抓实干、攻坚破难的同时,打好“组合拳”,积极鼓励其根据自身和工作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创新百姓易于接受的“自选动作”,审时度势、智干巧干,切实破解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作为年轻人,更应初心不改、昂首奋进,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进行磨炼,努力把自己创新创业梦融入伟大中国梦,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点击查看更多: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