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少年法看社会问题彷徨之刃读后感 从少年法看社会问题 读东野圭吾彷徨之刃有感 法律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所谓的正义是什么。法律保护的,究竟是无辜的受害者及其家属,还是凶手。警察是维护法律的使者还是维护正义的使者。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引人入胜的犯罪推理过程,却以深沉的人性叩问和社会反思征服了我,让我对于法律有了进一步的思索。 彷徨之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长峰重树和爱女长峰绘摩原先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但随着绘摩惨遭两名小混混凌辱并抛尸荒川河畔,这样的生活戛然而止。由于日本少年法的规定,这两名施害者仅会受到轻罚,长峰重树愤恨之余化身为复仇的使者,开始了追杀凶手以祭女儿在天之灵
2、的亡命之旅。就在长峰重树即将复仇成功的那一刻,长峰被一直以来思考正义为何的警察因职责所射杀,不完美的结局留下了遗憾,却也赋予作品振聋发聩的力量。 究竟是怎样的悲恸,让一位和蔼善良的父亲无视法律的禁忌化身为冷血杀手。又是怎样的愤恨让他亡命天涯,用自己的生命为女儿复仇。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一些发人深省之处:身为法律利刃的警察一方面想恪守职责尽快抓获长峰,一方面心下却希望长峰能够成功复仇,这两种矛盾的想法让法律的利刃在凶手和受害者之间徘徊;没有感同身受的社会大众仅仅对长峰的遭遇表示同情,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更表现出一种漠然,电视台甚至为提高收视率利用受害者的家人,而不是关注涉案人员的未来;凶手因为知晓自
3、己有法律的保护,肆无忌惮,屡屡作案,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一切,都要归咎到对日本少年法的探讨上。 未成年人犯法在少年法的保护下,绝对保护相关隐私,免遭大的舆论压力,未成年人伤人致死最多被隔离社会三年。李柏青律师说过这样一段话:“犯罪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刑罚并不能弥补犯罪的损害,将受刑人再社会化,才是现代国家应该采取的手段。”显然,制定少年法的初衷是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改过自新,重新步入社会的机会,但这样的做法真的有效吗。过轻的处罚与过度的保护能让那些犯案的未成年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罪孽,深刻反省,重新做人吗。但是受害者及其家属又该怎么办,这样的法律能够弥补他们所受的伤害吗。 法律不是万能的
4、,但没有法律是万万不能的。法律几乎是公正的化身,可以明确的辨别是非,但实际中的是非不是像其字面上所述的非黑即白,因此即便是最伟大的法律也无法让每个人都感到满意,法律是存在缺口的,譬如法对情的处理上难免有所欠缺,很难兼顾两方的感受。可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因此彷徨之刃中的警察因为职责而执行法律条文的同时也受着自己的良知的煎熬,开始思索正义为何。对于受害者及其家属难道就可以轻描淡写的说一句施害人未成年,不懂事,应该给予他们机会,而让受害方只能空悲愤吗。理性主义者会说民众就应该完全服从法律,每一条法规的订立都是有其思量的,民众应该采取理解的态度,那么我说,或许世上并不存在理性主义者,抱有这种观点的人多
5、半只是旁观者,没有承受过亲人被害的切肤之痛的人又怎么能要求受害者家属忍气吞声。 我想并不是日本少年法本身出了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许多相关方面出了问题:或许是社会对少年犯罪的处罚太过宽容,让一些不良少年以少年法为保护伞行伤天害理之事,不幸与少年法订立的初衷相悖,少年法的宽容、社会的宽容让未成年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如果我犯法,法律几乎不会追究我的责任,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降低,对法律的敬畏度降低,对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处罚抱有侥幸心理,这样的宽容说得难听就成了纵容;或许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过度保护,以及家长“以身作则”为满足自身利益而侵害他人的行径让未成年人对伤害他人的
6、行为感到不以为然,譬如李天一案,殷实的家庭赋予他良好的生活条件,却没有赋予他健康的人格,曝出强奸案的最初,其名人父母还狡辩否认,托关系抹杀罪行,这样的家教下如何诞生富有责任感、遵纪守法的好青年。双城记中如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诚然,在经济高度发达的21世纪,在法律系统趋于成熟的今天,确实诠释了最好的时代,但这社会中的人却在逐步丧失一种对人性和生命基本的敬畏,法律所拼命保护的内容之一的东西在人们心中变得廉价,整个社会对犯罪造成的结果要么仅是心中起了片刻怜悯的波澜,不出几天,便忘之夭夭,漠然视之,要么就是制造炒作式的舆论,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在涉案人员伤口上撒了把盐,这不能不说是时
7、代的退步。 警察是维护法律的使者,但法律只能做到大体上的公正,就像我在前文所说法律不是万能的,更何况无论法律给予罪犯的处罚是轻是重,对于受害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的伤害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再次回到开篇提出的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法律的意义是什么。所谓的正义是什么。我无法给出明确的回答,但读完彷徨之刃一书后,我想教科书上所说法律的意义在于保护弱者,维护社会秩序;正义指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的答案显然无法令人满意,唯有通过道德、政策、纪律等其他社会规范与法律一起守护我们的社会,正义才不再是理论,而具备了实践的意义。而恰是在实践方面,我们的社会对未成年人所做的正面引导的力度还不够,下面提出我的三点改善建议:首先
8、,监护人应该履行好自己的引导职责;其次,社会应该在未成年人的人格教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未雨绸缪,在青少年犯下恶性事件之前通过教育灌输其正义思想,约束其日常行为,远比发生事件后的法律处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来得有效;最后,少年法应加大惩戒力度,同时将更多的眼光投注到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安抚问题上去,让未成年人自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重新做人。 未成年人知法犯法,这不单单是少年人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悲哀,更是生他养他的社会的悲哀。只有当社会意识到青少年犯法的根源并加以积极改善,少年法才会成为未成年人真正的屏障,保护的不仅仅是未成年人的身体与未来,更是他们的责任与良知,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是一部让读者对法律和正义进行深入再思考、再认识的优秀作品,以上仅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思索,彷徨之刃中还有更多思想的光辉等待我们去发掘。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