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善孝为先心得体会 9月5日全校师生聆听了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李星莹导师百善孝为先的专题讲,通过导师的深情演讲,现场的亲子互动,把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触动了在场的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李老师从孝之反思、孝之感恩、孝之原理、孝之实践、孝之忏悔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孝道。导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深刻体会到孝道的真谛,深切感悟到“天下父母心”的伟大含义。 在孝之反思中,驴子孝的故事里,“妈妈,孩子怎能将你丢下。”多么朴实的一句话,让我们看到:“孝”不是人类的专利,就连动物都有。是的,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每个孩子抚养成人,这期间让人难以形容而又无法计数的心血。静心反思,我们又能回报
2、父母几许呢。作为儿女,我们是否尽了小孝:以物养亲,尽心养亲,使父母衣食无虑;或是尽了中孝:以顺怡亲,上体亲志,使父母顺心安乐;或是尽了大孝:以养荣亲,行善济世,是父母光耀门庭;还是尽了至孝:以德拔亲,行道立德,是父母成就生命呢。如此看来,我们大多数人也只是尽了小孝,让父母有吃、有穿,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安乐,更没有是父母光耀门庭,成就生命- 由孝之感恩,“母亲的分娩之痛”使我们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孩子撕裂而出的那段痛苦生命历程;“奶是由血液形成的”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母亲的奶竟然是血孕育而成,我们每个人又喝了母亲的多少奶水呢。此恩此德,真是永生难报。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正甜蜜地
3、睡在自己温暖的红底黄花的被子里,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曾经发生过天崩地裂,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瓦砾废墟,他不知道深爱自己的母亲已经悄然逝去,更不知道母亲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在母亲离开人世前,用颤抖的手在手机上留下一条未能发出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来,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人世间,还有什么爱比这种爱更崇高更伟大呢。让我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好好感恩我们的家人,好好孝顺自己的父母吧。 孝之原理与孝之实践中,汤姆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汤姆,因为年轻的莽撞竟然使他失去了一生最宝贵的父子亲情,只为一时失望的愤怒,竟然残忍的辜负了始终深爱他的父亲,让自己人生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而恰恰相反,善良的小鑫
4、秋,年仅5岁,父亲因为被歹徒刺伤眼睛,双目失明,妈妈离婚,面临生活困苦,正当爸爸欲轻生解脱的时候,她死死抱住爸爸,求爸爸不要放弃,自己可以照顾他。“妈妈,我不能跟你走,长大了,我还要给爸爸夹菜-”小鑫秋,多么可爱的一位小姑娘,女儿一份深深的爱,让父亲对生命有了热爱,对生活有了追求,走向了幸福的人生旅途。 孝之忏悔中,导师总结了作为儿女对父母容易犯错的几条: 1、弟子规云。父母呼,应勿缓。你是否不理不睬,叫几声都不应答。 2、弟子规云。父母责,须顺承。你是否顶撞过父母。 3、弟子规云。父母教,须敬听。你是否把父母的教诲当作耳边风。 4、弟子规云。父母命,行勿懒。你是否从不帮父母做家务活呢。 5、
5、弟子规云。亲有疾,药先尝。父母有病,你念念在心吗。 6、弟子规云。亲憎我,孝方贤。假如父母对你不好,你是否有无抱怨呢。 7、弟子规云。亲有过,谏使更。父母有过失,你是否和颜悦色劝谏呢。 8、弟子规云: 9、弟子规云:德有伤,贻亲羞。你是否做过让父母蒙羞的事情。常言道: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你是否嫌弃过自己的父母呢。以上的错误有谁没犯过呢。我们又何止这些错误呢。“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既然做得不对,就应该敢于承认错误,面对父母好好悔过,不要让自己的一生因为对父母的不孝而留下太多遗憾。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
6、亲。是啊,孝子侍奉父母,就应该对其恭敬;奉养父母就应该使其快乐;父母有病,作为儿女就应该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等我们想真正成为大孝子的时候。也许我们的双亲已经离开人间。人生如此短暂,“孝”最不能等,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好好孝敬父母,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尽孝,创建一个个美好、和谐、幸福家庭。 第二篇:百善孝为先心得百善孝为先班会心得 今天,我们班召开关于百善孝为先的主题班会。 在当今日益高速运作化的信息时代里,忙碌的人们为了事业奔波于世。一首常回家看看唤醒了众人久违的感动和对
7、亲情的依恋。于是,人们从忙碌中驻留,回家看看父母,尽尽孝心。 科学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人类乃至自然界的亲情却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古有“百善孝为先”一说,这中华民族在世界各民族中颇有特色的道德尺度。人际关系需要和谐,首先取决于是否尊重周围其他人,尤其是尊敬长者。正如孝经中所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敬老并不是仅指敬爱自己的父母,而是要以同样的心态去尊敬周围的长辈,那么你就真正做到了敬老。 以上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相信也会很好的付诸于行动。然而我对敬老却有了新的看法。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海中的孤岛上,住着一只母乌鸦和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乌鸦。小乌鸦在母亲的呵护养育下一天天成长。
8、可是由于气候的变迁,天气骤冷,母乌鸦意识到必须在几天内把小乌鸦全部带回海的那一片,否则它们将不能存活。但是,小乌鸦们根本无能力飞翔,更不必说如此长的路途了。母乌鸦只有一只只地把它们带往海的那一边,于是它们启程了。 母乌鸦带着第一只小乌鸦飞过了大半个途程后,母乌鸦渐渐感到体力布支,快要坚持不住了。于是母乌鸦问第一只小乌鸦:“等我老了,你会侍奉我吗。”小乌鸦由于害怕被海水淹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会,我会全身心地去侍奉您的。“母乌鸦叹了口气,坚持不住了,松开了爪子,小乌鸦被海浪卷走了。母乌鸦又飞回了鸟巢。 第二只小乌鸦启程了,在母乌鸦体力布支时,问了同样的问题。第二只也怕淹死,急忙答道:“会的会
9、的,我会一直侍侯你到老。”母乌鸦叹了口气,终于由于坚持不住,第二只也被无尽的大海吞没了。 只剩下最后一只小乌鸦,母乌鸦再次问起了那个问题,小乌鸦不紧不迫地说道:“不会。”“为什么呢。”母乌鸦反问道。“因 为等我长大后,我会有自己的子女,他们需要我的呵护和养育。”母乌鸦想了想,觉得有理,虽然小乌鸦否认了,然而孝心真切可监,他是真心实意,而不虚假的。于是,母乌鸦用尽自己全身的最后力量拍打着翅膀,终于安全到达了海的那一边。 所谓“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对待父母是真正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化他们的呢。给父母一幢别墅,一笔财富,这都只是物质上的,而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儿女的陪伴和关爱,老年人本
10、来就很孤独,不是吗。如果只是在礼节方面做得周全,而内心缺乏敬意与爱心,还算不上真正孝敬父母。 世事沧桑,岁月无情,而人有情,你的关爱会慰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的。然而“最美不过夕阳红”,呵护这份美吧。用心去碰撞出音符,奏出世间最温馨、最美好的敬老进行曲吧。让歌声在广袤的天地间永远回荡。 第三篇: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 人们都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儿女必不可少的美德。它,代表着无怨无悔付出的情感和大爱。古时,有二十四孝;今日,更有孝之事迹。三字经中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讲的是黄香在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孝顺。 春节前夕,某乡举办了一项特殊的寒
11、假作业:让孩子们回家给父母洗脚,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真心关爱父母长辈,没有大事和小事的区分,有一颗心就好。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体现出子女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在天津日报中的一个专栏里,平凡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中华传统美德孝。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他们,让社会充满爱。其中,那篇名叫百里挑一的好媳妇的文章在我心目中脱颖而出。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于洪英于阿姨26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4位老人和残疾大哥。20多年,她把老人的卧室总是收拾得干净又整洁,被褥总是新的。一年四季,总会衣物齐全,常备老人爱吃的水果。冬季,不吝啬电费为老人开电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老人咬不动硬物,她就变着法的
12、包饺子、擀面条、煮粥。夏天给老人添置新的单衣裤,冬季提前准备好棉衣。老人生病了,于阿姨四处寻医买药,从不吝啬钱。她一直坚持着。 她不但把老人的生活照顾得快快乐乐,还承担着教育孩子,洗 衣做饭的所有家务,无论再苦再累,也不抱怨一丝一毫。伟人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于阿姨做到了。她以孝为先的美德,让我感到震撼。她,身上肩负着这么多人的责任;她,为了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她,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她撑不住了,还有谁能撑起这个家呢。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她愣是咬牙直上。是的,她不是孝心的网络名人;也不是背母上学、为父捐器官的大孝子,她平平淡淡地孝敬老人,她不求回报地孝顺父母。
13、在这世界上,还有几个人,能不为名利,好好孝上一回。那些事迹让我感动,同时也引发我的思考。孝,到底是什么。也许,它是一种对父母的孝心的承诺;也许,它是一种信念,当你遇到困难,支撑着你,不让你被生活的困难打到。这时,我想到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常回家看看。是啊,父母为我们默默奉献了一辈子,我们是不是也要为他们做些事呢。乌鸦都会反哺,那我们呢。孝心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呢。心中没有他人的人,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不幸福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是华夏子孙不可或缺的优秀品德。它代表着子女对父母深沉而强烈的爱。 指导教师:张晓梅 XX市东门大街小学五年级二班
14、 孙雅溪 第四篇: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 我国有一句千古名言,“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为什么要把孝列为所有的善行之首呢。这里其实有很深的道理,孝经里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为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为之悖礼”,这里就提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亲生的父母,给自己恩情最大的人都不敬不爱的人,他是不会去敬爱别人的,他在社会上所说的尽职尽忠也是假的,说爱国也是假的。人的孝心一打开之后,他所有的德行都出来了,如果他念念想着,不能让父母丢脸,他那种自我观照、警醒的能力就上升了。当他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他也会懂得尊敬别人的父母乃至所有的人。因此,孝是人立身于社会的品德基础。 从我们出生父母就开始辛苦的照顾
15、我们,伺候我们拉屎拉尿没有一句怨言。只盼着我们能够幸福快乐的成长,为我们付出了他们可以付出的一切。只有父母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在他们日渐老去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顺他们呢。当父母老去的时候我们凭什么嫌弃呢。 从古至今就有好多孝顺父母的例子。望云思亲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
16、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忠孝双全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异军
17、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 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成大事者都是以孝为先。一个连孝顺都做不到的人还能做什么呢。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啊。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名利和享受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家庭内的矛盾日益严重,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儿媳与公婆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报纸新闻媒体随处可见打骂父母,甚至杀父母的都有很多
18、,中国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也越来越混乱,这个问题的根缘就是中国传承的孝道已经被人们所忽视了,不懂得要孝敬父母或怎样去孝敬。 孝敬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之始也”,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忍心伤害自己呢,这是大不孝呀。弟子规上有一句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可见我们如果不爱惜自己,不懂得长养自己的德行,父母会感到悲伤和羞愧。 我们孝敬父母,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孝敬,有许多人认为给他们物质上的需求就行了,这其实是很微小的一点,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是无条件,他们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因此不能只养父母的身,还要
19、养父母的心、志、慧。就是时时关注到父母的心情;立身行道,让父母有好的名声;养父母的智慧。子女是一家的天贵星,以孝为根。为人子女,年幼时,很难在生计上帮助父母,最重要的是少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担忧,是最大报恩。长至成年,要尽心尽力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作为子女,应以尽孝为己任。能承祖业,弘扬家风,立志超过前辈。 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那是一种义务,还不算孝。“孝”是完善自己的本份,给父母放心,不给父母添麻烦,不看父母的过,才是真正的孝。“顺”,即接受父母的言教,让父母安乐,放心。即使父母明显是错的,也不当面顶撞。父母有过,不但不埋怨父母,还把父母该做的事情也完善起来,这叫做为父母补漏。 父母有过
20、,子女能为他们补漏,才真正是一家的天贵星。若一味顺从,难免陷亲于不义,也不算真孝。我们的生命降临在这一家,等于是和这一家的生命有缘。好是你命中的福报,坏也是自己的缘份。有痛苦有烦恼,是这一家在成就你,磨练你,成全你了自己的果报。同样要感恩、报恩。不管父母慈不慈,但问自己孝不孝。想尽孝,要从性、心、身三界入手。性不化不能孝性,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想要真尽孝,必须清三界。 孝身要在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养父母之身。孝心要处处顺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何物,我必爱之;所近何事,我当奉行之;所亲何人,我当敬之。孝性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 孝分有理孝、事孝、
21、心孝。理孝,就是要尊重理解老人;事孝,就是尽己所能为父母提供物质方面的需要;心孝是原谅父母的过,是大孝。 给父母吃穿是孝身;让父母顺心是孝心;心存父母的志,使父母安心、快乐,不令父母操心,这是孝性。子女不孝,就不会有福报。埋怨家里穷,就会穷上加穷。子女孝顺,父母自然就长寿;父母长寿子女不孝顺,那就给父母一生带来很大的烦恼,这样的子女成了败家星了。老人在世能令其安心、快乐,为尽孝;老人临终能令其安详含笑而去,算是尽孝尽到头了。 我生活在一个简单幸福的三口之家。小时候的我是比较调皮的,没少让父母操心。尤其是上初高中的时候应该是最叛逆的时候吧。几乎天天会和母亲吵架,觉得自己被管束。晚上出去玩很晚了才
22、回家当时的我觉得这没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指责我。因为一件小事情受到父母的批评就会和他们发脾气。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多么的不懂事。父母出于关心才会指责才会责骂。因为父母对我的爱太深所以才会紧张我们,他们会尽一切的力量去保护我们不受一点点的伤害。这个世界除了父母还会有什么人会为我们这么无私的付出。 现在的我还是一个学生在物质上不能为他们提供的太多。现在的我渐渐懂得了父母的爱。当父母唠叨的时候我不会去还嘴,会静静地听完也许我并不喜欢,我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他们有什么话不对我说还能对谁说呢。每天的通话并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当我打过去的时候父亲还是很高兴的接听。每天虽然只是说说让他们注意身体,父亲嘴上说放心吧我身体
23、很好,心里也是开心的吧。现在我能让父母觉得开心就是好吧。现在的我要努力学习,来报答父母。现在的我要听父母的话少让他们操心。尽我们的能力让父母开心。 看着父母渐渐老去,自己的心里也是难过的。小的时候父亲把我抱在怀里,扛在肩头是多么轻松的事情。可是现在的他头发渐渐的白了,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了。也许在未来我还会有许多的事情让父母操心。我想我只能尽量的做到最好,尽量让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不去麻烦他们。让我成为父母的骄傲而不是累赘。 从法律上讲,孝顺父母是义务也是责任。可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对于父母的照顾用的着法律来约束吗。这本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一个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人,是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孝顺
24、不是我们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我们要真的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加倍的还给父母。当他们老了的时候我要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一样的照顾他们。 第五篇: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 孝的含义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是子尊老的意思,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礼记记载: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汉代贾谊的新书说: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
25、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在上面呵护着,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老了,儿子在下面背着老子。孝的字体结构与善事父母之义也是吻合的。现代新华字典对孝的解释是: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从古到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为什么孝是百善之先。 现在,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1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
26、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仲尼就是孔子,他在家里闲居着,曾子是他的学生,在旁边侍奉著老师。这时候老师就问他,说古圣先王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道德,非常重要的道理和方法,能够怎么样。以顺天下,让天下都能够人心归顺;民用和睦,人民百姓都能和平安乐、幸福美满,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能够相安无事,这不就是就是现在中央领导人讲的和谐社会吗。汝知之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这
27、么一问,曾参这么一请教,就引出了宇宙的精华,做人的根本孝。 孔子说这就是孝道。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教育孩子、教育学生首先从哪里教起。从孝道教起。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意思是说,什么事最重大。侍奉父母最重大。为什么呢。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孝本于天性。一个河流为什么它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 2父母对儿女的奉献,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诗经里有一篇蓼莪就做过生动的描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
28、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空一样的浩瀚无边。 曾看到一个老树和小孩的故事,把父母对儿女的付出,表述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树旁边玩儿。他特别喜欢这棵树。这是一棵大苹果树,长得很高,又漂亮,又有很多甜美的果子。 这孩子天天围着树,有时候爬到树上摘果子吃,有时候在树底下睡觉,有时候捡树叶,有时候他也拿着刀片、瓦片在树身上乱刻乱划。这大树特别爱这孩子,从来也不埋怨他,就天天陪他玩儿。 玩着玩着,孩子长大了。有一
29、段时间他就不来了。大树很想他。过了很久,他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少年了。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不跟我玩儿了。这孩子有点不耐烦,他说,我已经长大了,不想跟你玩儿,我现在需要很多高级的玩具,我还要念书,还得要交学费呢。 大树说,真对不起,你看我也变不出玩具,这样吧,你可以把我所有的果子都摘去卖了,你就有玩具,有学上了。这孩子一听就高兴了,把果子都摘了,欢欢喜喜走了。 就这样,每年他就是在摘果子的时候匆匆忙忙来,平时都没有时间来玩儿。等到他读书以后,又有很长时间不来了。再过一些年,这孩子已经长成一个青年,他再来到树下的时候大树更老了。 大树说,哎呀,你这么长时间不来,你愿意在这儿玩会儿吗。孩子3说,我现
30、在要成家立业了,我哪儿有心思玩啊。我连安家的房子还没有呢,我也没有钱盖房子呀。 大树说,孩子,你千万不要不高兴,你把我所有的树枝都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这孩子高兴起来了,把树枝都砍了,就去成家了。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这孩子再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年人了,这大树已经没有果子也没有树枝了。孩子还是不高兴,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徘徊在树下。 这孩子说,我现在成长了,念完书,也成家了,我得在世界上做大事。这世界上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要去远方,可我连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啊。 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你就可以做船了。这孩子一听很高兴,砍了树干,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这个大树只剩下一个快
31、要枯死的树根了。这时候,这个孩子回来了。他的年纪也大了。 他回到这棵树边的时候,大树跟他说,孩子啊,真对不起,你看我现在没有果子给你吃了,也没有树干给你爬了,你就更不愿意在这儿跟我玩了。 这孩子跟大树说,其实我现在也老了,有果子我也啃不动了,有树干我也不能爬了,我从外面回来了,我现在就是想找个树根守着歇一歇,我累了,我回来就是跟你玩的。 这个老树根很高兴,他又看见孩子小时候的样子了。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的一生。 老树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都是在树下玩大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体会过这样的一种成长,在父母身边长大,走向社会。儿女的一生,从4父母身上获得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父母付出
32、了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爱,他们的全部。 佛祖释迦牟尼在父母恩重难报经这部不朽的经典,详细阐述父母对儿女的恩德,特别是以母亲为例,说出父母对子女的十种深厚恩德:第 一、怀胎守护恩。佛告诉我们,胎儿在母腹中,逐渐长大。使母亲有山压下来的沉重感,若胎儿在母腹中乱踢乱动,使母亲有地震风灾的感觉。母亲心惊肉跳,担忧腹中的胎儿,没有心思打扮自己,连梳妆镜和漂亮的衣服都闲臵一边了。 第二,临产受苦恩。十月怀胎之苦总算熬过去,一朝分娩,如生重病,血流满床,疼痛难忍,但是母亲还是牵挂祈祷著让小儿能平安降生。 第三,生子忘忧恩。母亲经过一场生死挣扎的痛苦,生出了孩子,而且知道小儿平安无事,她就不以自己的苦为苦,脸上
33、露出了笑容。 第四,咽苦吐甘恩。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舍昼夜,对子女的爱重情深,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要子女能健康温饱,父母就感到安慰。 第五,回干就湿恩。如果直解就是小儿尿床,弄湿被褥(古代还没有现代的这些尿片纸巾)母亲赶紧把孩子移到干爽之处,自己睡在又湿又冷的地方。引申意思是父母总是把好东西给儿女享用,自己虽然没吃好,没睡好,而毫无怨言,只求儿女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第六,哺乳养育恩。佛说,母亲如同大地,父亲如同苍天,子女被父母的爱所覆盖滋养。即使你长得很丑,父母还是爱你,即使你是残缺手足的人,父母还是不厌倦地照顾你。父母的养育之恩,在点点滴滴,在日日夜夜。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
34、的。 第七,洗濯不净恩。母亲为孩子每日洗涤,操持家务,这个恩也是说不尽的。母亲原本是花容月貌,玉手纤纤,而过度洗涤不净之物,包5括孩子的屎尿,双手变得粗糙起来,母亲原本红润青春的面孔,也因日夜操劳而憔悴。只为爱子女,慈母改容颜。 第八,远行忆念恩。爱子远去他乡,或求学或出差或工作,父母早晚悬念,祈祷儿女平安。如果儿女不懂事,或离家出走,或外出毫无音信,父母会为儿女伤心落泪,肝肠寸断。 第九,深加体恤恩。父母看见子女受苦受累,总是想尽办法帮助子女,为子女分担。看见子女辛苦,父母心不安。正如佛所说的: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父母的恩德是这样伟大,对儿女之爱,永无枯竭。 第十,究竟怜悯恩。佛说:母年
35、一百岁,常忧八十儿,欲知恩爱断,命尽始分离。父母对儿女的爱,伴随一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样永恒,这样长久,这样无微不至。不管子女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子女是呀呀学语的儿童,还是踏上社会的青年;不管子女是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还是光宗耀祖的名流显贵,父母的爱永远常相随。父母对儿女这样无私、博大、真诚、长久的爱,这种富于牺牲精神的爱,佛说: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这句话说,假使有人为于父母献出骨髓,经过百千劫的漫长岁月,也不能报尽父母恩啊。 释迦牟尼佛所讲述的父母恩重难报经,从我们的具体生活说起,父母的一生都在关心帮助子女,而子女的一切
36、,从胎儿到出生,到读书工作,成家立业,没有一样离开父母的关怀。 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做游子吟,其中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家喻户晓。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小草享受著太阳温暖的照耀之下长大,太阳的光辉就像母爱一样,我们在母爱的滋润之下成长。等到这小草长得差不多了,长大了,有一6天突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靠什么。靠阳光的滋润,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不能。父母的恩德比山高、比海深。 人的一生,什么都可以忘记,唯一不能忘的,就是父母的养育之恩。 所以,孔子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上至天子,
37、下至黎民百姓,不管你是什么身分,你只要是人,就要行孝,因为它是人的根、人的本。没有孝,就没有根本,就没有人类传承。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到了根本处,所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何只百善,千行万念,无不以此为先。为人子女当孝,为人父母当慈。父母养子女叫做养,子女养父母也叫做养。前者抚养成人,后者赡养终老。孔子说这叫天经地义(孝经.三才章第七: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如何叫天经地义。天是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日月星辰在各自的轨道,年年如是,日日如是地恒常的在运行,才使四季的更替不乱,昼夜寒暑有序。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天所包括的一切,启发万物生生不息;地包括田野、山林、江河、湖海等能包容
38、宽厚载物,孕育万物,并依天时成熟万物。我们来到天地之身体是父母给予的,命是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教育,才得以生存,长大成人的,就像树木领受天地雨水日光,开花结果一样。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就是行天地之德。这就是天经地义。 如何行孝。 孝是做人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人间第一事。那么,奉行孝道,我7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呢。 先贤是这么说的。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孝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叫事亲,第二叫事君,第三是立身。事亲就是事奉父母。君代表国家,现在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事君就是为人民服务,终於立身,立身行道,扬名后世,孝道的最高境界。对一般老百姓而言,都做到事君,立身不太可能,也不太
39、符合实际。但是,事亲,向父母尽孝,那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的。 如何事亲。方法和内容很多,弟子规里面就说得很全面,也很实在,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我们的时候,及时答应,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动身去做,别拖拖拉拉的。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到。对父母尽孝道,总归起来,就三条:,第一是养父母之身,第二是养父母之心,第三是养父母之志。 养父母之身,就是在物质方面,让父母衣食无忧,有经济保障,这是为人子女,对父母最起码、最基本的奉养。这是孝的基础。我们在父母的呵护和关爱下,从胎儿到出生,再一步步长大成人,而父母也在呵护和关爱我们的过程中,一天天老去,终于有一天,他们干不动活了,身体也变
40、弱了,走路也迟缓了,已经弄不到吃的了,穿的了,也只有到了这时候,父母才会让子女来供养他们。试问一句,我们哪个人的父母不是样。 然而,现如今,连对父母进行最基本的供养都做不到的事情,时有发生。在综治、司法部门工作的这十来年里,我们接触到有不供给父母粮食,不支付基本生活费的,有房子不让父母的,有父母生病了,扔在医院不管的,有甚至打骂父母的。其中,有一件事,印象特别深刻。有一天,一个老人,到政府要民政救济,说是生活过不下去了,工作人员8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人虽是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却是一个名人,但他却养出了当地学历最高的儿子,他靠种田,供儿子读书,把儿子供成了博士,还被国家派出去留学了。为此,政府曾专
41、门给予过嘉奖。于是,工作人员就问他,你不是有个留学生的儿子。老人头低了下来,说话的声音一下也小了很多,他说,儿子现在在某某国家,他不想增加儿子的负担,让他儿子多回报社会,报效国家。有一首诗写道: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这个老人的际遇,真应了望子成龙白费心这句话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从他的神情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言不由衷,四个字来。因为他说的这话,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一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管不顾的人,一个连亲情都不去回报的人,要他去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可能么。我们
42、在同情老人的同时,不禁要问,你学历再高,本事再大,如果不孝敬父母,能算是人么。我们讲,不仅不是人,连禽兽都不如了。前面那首诗里有一句鸟兽尚知哺乳恩,就是我们常说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羊羔吃奶都是跪着,表示对母亲的敬重;小乌鸦长大后,要给大乌鸦打食吃,表示对父母的回报。连羊羔和乌鸦这样的禽兽,都知道孝敬父母,亲情回报,人要是不孝敬父母,那不就是禽兽不如了吗。 光养父母之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养父母之心,就是在精神方面让父母开心、快乐,对父母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一点,孔子在两千多年讲到了。论语是这样记载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游去问老师
43、,什9么叫做孝啊。老师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在物质上供养父母就行了。但是,这真的就是孝吗。你看狗马这些动物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你只是做到让父母衣食无忧了,但你对他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那么这跟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孝字总是和两个字连一起的,一个是敬字,孝敬孝敬,敬为孝,光在物质上提供给父母衣食住行,那是远远不够的,那跟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我们对父母要有孝敬之心,要更多的从内心,从精神上给父母以尊敬,抚慰和关爱,让父母更多地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大多数的父母不愁吃穿,同时,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儿女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忙事业,几乎都不在
44、父母身边。我们儿女怀有一颗孝敬之心,就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父母渴望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不是不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们更渴望的是与亲人的团聚,儿女的陪伴,精神的抚慰,情感的关爱。如果儿女有一颗孝敬之心,不管多忙,都不会忘了翘首期盼的父母,都能找出时间,带上孩子和爱人,常回家看看,让他们感到亲情的温暖都能找出空闲,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或者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让他们体验到晚辈的关心和安慰。 另一个是顺字,孝顺孝顺,顺者为孝。真正爱自己的父母就意味着包容、尊重和理解父母,不伤父母的心。说话、办事都要顺着父母。父母做事并不是都正确,父母的要求不一定都合理。那么,当父母
45、做得不对的时候,当儿女与父母产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呢。弟子规给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作为儿女,侍奉父母的时候,如果有意见相左的地方,甚至10你觉得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委婉去劝说,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这个建议,讲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跟父母沟通,沟通的内容本身是什么样也许不重要,但是沟通方式很重要。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最亲的人最伤不得,往往又最容易受伤。我们跟他们意见相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注意一下表达方式,好话做到好好说呢。 儿女跟父母之
46、间产生的冲突,认真分析起来,真正属于大是大非,关乎原则,关乎道德的,毕竟很少,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或是生活习惯不适应。对父母孝顺,并不是说要儿女一味的放弃原则,但是,在可以不计较的时候,儿女对父母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开心地过日子,也许就是最好的孝敬了。 敬和顺两个字,之所以紧紧和孝字连在一起,就是告诉我们,儿女尽孝,贵在敬和顺,敬在心,顺在行。心存敬意,说话,做什么,自然就会揣摩父母的所思所想,顺着父母的心意去说,去做了。 因此,养父母之心,要牢记一句话,常怀孝敬之心,长行孝顺之举。养父母之志,就是要努力去实现父母的期望。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
47、同的愿望。子女有大出息,大作为,光耀门庭,让父母觉得自豪、给父母脸上添光彩。父母当然巴不得子女个个都这样。但是,父母真正在乎的,不是儿女做多高多高的官,挣多少多少的钱,出多响多响的名,成多大多大的事,父母最最愿意看到的是儿女身体健健康康,生活开开心心,工作顺顺利利、一生平平安安,一家团团圆圆。 养父母之志,不简单,其实也很简单。首先,要爱惜自己的身体,11尽量保持健康,让父母放心;其次,为人处事要注意品行端正,与人为善,不违法乱纪,做出让父母脸上无光的事,无论干什么,父母都不用担忧你会出什么事,闯什么祸,让父母安心;其三,努力工作,为社会,为家庭做出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父母宽心;用一种积极态度生活,经常保持精神的愉快,情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