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行合一读后感范文8篇 知行合一一书由度阴山所著,全书解读知行合一及其创始人王阳明的通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北宋张横渠说的,这些事是明朝王阳明做的。王阳明龙场悟道,开创心学,提出知行合一,终生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可悟出干部的养成之道。 干部须在心上净,方安得心,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事事从心中良知而为,不他虑,事事可谐而良知日显。不忘初心,不负初心,勿他顾。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必须有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觉悟,必须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
2、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认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心净无杂念,心静无杂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心为民,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 干部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行亦果,坐亦果。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为官做事,绝大多先立志而后行,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知行合一是味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干部尤其年轻干部应争取更多磨练机会,将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拆迁、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作为炼炉,磨练心智,提高能力,
3、理论认知与实践水平齐头并进,做知行合一优秀干部。 干部须在苦中成,方站得稳,方能劳亦成,逸亦成。知痛,知寒,知饥,然后自然会避痛,御寒,果腹,这便是知行合一。干部须吃得苦,低得身,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红军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不怕苦累,站稳脚跟,不断前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岗位上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做攻坚克难拔尖干部。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故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干
4、部须永葆为民之心,与民同乐亦与民同忧,初心不改、矢志奋斗,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二】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的看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一是没有坚持每天晚上看,二是这本书篇幅的确有点长而且有些枯燥。由于这本书并不是像解忧杂货店之类的小说一样比较有趣,所以看时总是感到头疼不想看,所以看到一半就又想看其他的书了,因此花了一个月的时间。 书中王明阳从小就聪颖,在很小时就励志要成为圣人,年轻时酷爱兵法并热爱哲学儒释道渴望通过他的哲学思想和兵法建功立业成为像孔子,朱熹一样的圣人,但是现实并不如人愿,王明阳虽然考取得功名但并没有受到朝廷得重用,由于皇帝朱厚照昏庸无能,朝廷宦官当道,朝廷有良知的大臣都上书劝皇帝朱
5、厚照远离宦官刘瑾等,王明阳也不例外,最后落得被刘瑾等人的报复,被被罚到国家边界,荒芜人烟并且有毒虫猛兽的龙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他赶到原始森林让他自生自灭。这是王明阳人生的最低谷时期一个拥有梦想成为圣人的王明阳落得生死堪忧,更不用谈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了。这时不抱什么希望的王明阳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切,由于读儒家朱熹的格物、致知经过三天的格竹子事件后对朱熹的格物致知不以为然,认为什么道理都是通过外界思考学习得来的是有问题的,例如竹子有什么道理。并且什么东西都要明白他的道理显然会很累。佛家思想他又放不下自己的父母而成仙,总之王明阳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并对其他思想深感迷惑,就在对过往的反省中也
6、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突然领悟到致良知并把自己的思想称之为心学。心学认为所有的道理都不是从外界得来的,而是从自己内心得来的,例如孝顺父母,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是每个人孝顺父母都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而是自己本来就知道孝顺父母。龙场悟道后,王明阳就开始像孔子一样讲学,从龙场开始慢慢的名气开始大了起来,最后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幸运的是王明阳被另一位出色的兵部尚书王琼所重视,在王琼的帮助下,王明阳想建功立业的梦想忠于实现,利用很少的人力物力剿土匪,灭造反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王明阳并没有受到奖赏,最后到死连新皇帝的面都没有见到。可以说王明阳的一生绚丽但悲催的,绚丽的是拥有众多的心学粉丝
7、和为朝廷建功立业,悲催的是即使为朝廷建功立业但朝廷并不买账。 作为一个现代的人来看这本书而言仍有借鉴意义,王明阳的心学并非完美无缺,在做人做事本着一颗忠于自己内心和良知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扰是一种很好的心态,我非常赞同。而知行合一则是强调做任何事不要本着知道就可以了,必须要身体力行去做到是知行合一不能想众多佛学一样空想不做。也不能做与自己内心和良知不符的事否则就是知行不一。 看完后我才发现原来所谓的知行合一的知并不是指知识而是指良知,知行合一就是要求人应该按自己的良知去做事情。因为王明阳是继朱熹之后的儒家又一位圣人所以王明阳的思想就属于儒家思想了,但是在我看乔布斯传和李开复自传时读到的一句非常有名
8、的句子不要被教条所束缚,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任何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这句话用李开复老师的话就是followmyheart追随我心而这句话的来源是日本的一位佛教禅师告诉苹果公司ceo乔布斯的并对乔布斯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对李开复也是一样,李开复当年在美国谷歌担任中国区域董事长将中国的谷歌搜索业务从零做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当合同到期后,谷歌ceo给他更好的机会和薪资时他却坚决的委婉拒绝t了,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帮助更多的的中国年轻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正是由于他回想起了这句话然后忠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选择创业。其实看到这里我就很纠结,王明阳的知行合一和日本禅师讲的追随我心本质上
9、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到底什么是儒家思想什么是佛家思想呢,或者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个交叉部分。或许由于王明阳本来就受众多思想的影响,他的思想只是一种融合思想但他称自己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但有一点是真实的就是他们都在做决定是都采用了知行合一尊重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坚定不移的实行。 由于在近几年较喜欢看,哲学类和自传类的书籍,刚好这本书即使自传又是哲学,所以我也不知道怎样去评价,但是在自己看过的自传中有两类自传,一种是自己给自己写的自传,这类自传比较有趣味例如李开复自传就把自己的大学生活写的非常真实和有趣,另一类自传就是由他人代写的例如我看过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乔布斯传记加上这一本知行合一王明阳,这类自传
10、就缺少了生动和趣味性,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是多了很多客观性,自己给自己写的自传往往都不会写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他人代写就能很客观去写出自传人物的不足,例如本书中王明阳虽是圣贤但是家里的人际关系却处理得非常糟糕。 最后我想说的是知行合一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真正能够做到不受外界环境而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又有多少呢。但求自己看完书后能多一点忠于自己的内心和多行动。 【三】 王阳明是与孔子相提并论的人,专研理学、佛学、军事战术造福于人,传道授业解惑,解救苍生于危难之时,乃一代圣贤。 阳明先生从小对于一件事物专研的程度就是达到极致的,玩象棋玩得棋子被扔掉为止,射箭能百步穿杨,沙盘模拟能排兵布阵胜
11、敌于棋盘之上,研习理学能有龙场悟道得出致良知的心学,上阵杀敌让匪寇闻风丧胆,在件件事情如此成功背后,不断坚持、不断练习是背后的驱动,而核心则是境随心动,可为圣贤的观念。 去天理灭人欲是朱子理学的精髓之处,讲的就是要严格恪守自己的内心,不为外物所左右。而王阳明在学习理学格物致知的理念时,在竹林革竹节的过程中,深深地对这一理念产生了怀疑。而后在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心学此心即良知,以自己的良知去审视周边的一切事物,然后去实践,发现真理,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 在军事领域,定倭寇、灭宁王,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华,从小的骑马射箭、追杀蒙古兵、夜宿大山之中、皆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心随境动,则为凡夫;境
12、随心动,可为圣贤这句话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心随境动,烦恼杂生,只有让境随心动,坚持自己想要的,不悔自己的良知,并且不断去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人生才能尽量修得圆满。 【四】 他,高僧点开聪明穴,金山赋诗誉神童。 他,少小立志学圣贤,少年单骑察边关。 他,军事天才,曾力换狂澜拯救了明王朝的历史命运。 他,精通儒、佛、道学说,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发展心学。 他,就是余姚四大乡贤之首王阳明。 王阳明一生坎坷、满地荆棘,其遭遇更是令人为之动容。当我在读这本书时,被他那种求实、光明磊落的胸怀所感动。他把荣华富贵、名利得失、恩宠荣辱看成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他的心灵更是宛若水晶般
13、透明,让我自惭形愧。 他虽然临死前仍没有等到朝廷对他所受到的各种诬陷与诽谤做出昭雪,没有等到他一心所期盼的人间正道与公义回归朝廷,他但却被后人称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楷模。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这是明史最后对他的评价。他的坎坷经历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海伦凯勒、贝多芬等一个个伟大人物。 海伦凯勒在一岁半时她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接着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可她没有放弃,以惊人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五种文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人文学家,成为了马克吐温心中与拿破仑其名的20世纪的两大奇人之一。她的一生同样值得人们去铭记、去尊敬。 贝多芬的一生也是苦难与痛苦不堪紧随的
14、一生。年少时神童的光环带给他的是无尽的折磨;在他事业的高峰期他失去了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致命打击,正当别人都以为他的一生将从此与音乐绝缘时,可他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命运交响曲、欢乐颂是他给自己和世人最好的证明。 达尔文、莫扎克、居里夫人hellip;hellip;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他们的一生也是充满了坎坷和荆棘,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谓心怀天下,掘天觅地,以无为本,勇以成之,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无论逆境、顺境都要坦然处之,一时的倒下并不可怕,关键是你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王阳明的故事也让我
15、明白了学习或生活的道路不一定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从逆境起飞,时刻准备着做一只迎风而上的风筝,即使不能鸣叫,不能自由的选择方向,也要翱翔于蓝天。 【五】 看了知行合一王阳明,方知知行合一的内涵,首先先了解王阳明,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司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
16、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是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水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我们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明武宗正德三
17、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
18、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 是达到quot;良知quot;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读了这本知行合一王阳明,才真正理解XX市委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城市精神加以培养其中的内涵,是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贵阳有着历史
19、悠久、文化厚重、秀丽俊美,被称为森林之城,避暑之都,日前生存环境的严重持续破坏,令人深恶痛绝。作为贵阳人民的我们首先得热爱我们自己的家园,要有建设家园的热枕,要同心、协力、争先,遵从政府制度,宣扬阳明文化,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孩子到大人,人人做到保护环境,爱护卫生,提升自身素质、修养。我们的城市选择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就是选择了美好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全人类的未来,人天合一大生态,大易本是生态书,呼吁XX市民认真学习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做到大有所为,大有作为,为生态建设竭尽全力,我们每个人要努力实践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城市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自承担起建设文明的责任。
20、【六】 人心本无善恶之分,当你的心处于无善无恶之时,才是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就像我在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小孩子,每个人的本能反应都会喜欢特别懂事乖巧的小孩子,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要被特别捣蛋的孩子给气到了,我想不到制服她的办法,束手无策时容易让自己心烦意乱,内心特别烦躁,但是我又不能发脾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我的良知告诉我,我可以解决问题的,只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要满足他们自己内心小世界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小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仅要用爱去教育她,更要感性中带点理性地去和她们相处,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地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仁者爱人,更何况,小孩子的本
21、性都是纯真的,有什么理由不多爱他们一点呢。 在适宜的时间做良知认为是最好的事,就足够了,变动不居,刚柔相易。 王阳明认为,七情唯有适当地表露出来,才能让你的心更为强大,由此不动心。七情就是雷区,只有把雷在平时排除干净,当火来时才不会大爆炸。做到这点,也就恢复了活泼泼的心的本体。 程颐说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出现悲观和乐观的态度,良知的指引会告诉你,悲观的念头是错误的,迎难而上后你会发现原来当初的困难其实根本就微不足道,只是需要在那刹那间,你要有勇气地去做出正确的抉择,搞定困难的关键点还是在自己的心中,只是看你求还是不求,只要你求,你的心能满足你所有的要求,
22、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懂得了良知的力量,你的良知会格物的意,也就是正这个不好的念头,修身在正其心,心有良知,无所不知,修心在意其诚。 如果有人对你嗤之以鼻,息思虑,切勿动气,正好这是一个让自己内心强大的机会,锻炼心性,像这种清高又居功自傲的人,我们不趋之若鹜。就像书中所说的,所谓自信不是被动地坚信自己问心无愧,而是要把遇到的坎坷、磨难当作正面的东西,要把它当成是砥砺人、磨练人的东西。而且你应该感谢它,荣誉是从正面磨砺你,诽谤和侮辱是从反面磨砺你。 【七】 工作即修行。在其位,谋其政,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体现了这个人的本身的修养,你的工作状态体现了你的整体素质。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自己的工作
23、效率和质量,做事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就好,贵和尚中,在工作中或许会碰到一些难题,完全可以通过致良知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事上练,趋荣避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使知荣知辱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如中庸所言。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真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学习,不然机会真的来到了你面前,你有能力抓住吗。所以,别把精力花在自怨自哀的时间上了,勿忘勿助地努力就好了。致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 本书中,其实我还挺喜欢第七章,讲了王阳明的心学命运,侧重于心学对众门徒的人生影响,及心学左派的源流,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
24、一定的推导作用,心学对日本的影响力更是巨大,体现在军事,经济管理上,影响了若干人等,再次赞叹了王阳明心学令人惊异的神奇力量 。 正确的世界观,就要取消我们和外物的对立。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外物,让外物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去发展。和别人闹矛盾了,误会解开就行,不用耿耿于怀,遵循规律,因为如果和自己的想法对立起来,它主导了你的情绪,你不能控制情绪,自然会被情绪所控制,采取前摄行为,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 生活中,如果和朋友发生了什么矛盾的话,只要误会解释清楚就好了,千万别太执着,退一步海阔天空,前几天跟闺密承认了一个错误,我说我做了一件我觉得对不起她的事情,但她却说,开玩笑,就这点小事能
25、影响到我们的关系。那一刻我懵了,看来这几年的感情真不是盖的,哈哈,其实我一直没有她大方,正因为良知所发出来的意,指引我去及时承认了这个错误,我看重我们之间的友谊,为善去恶者格物也,只要你意诚了,自然会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把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铭记于心,认识到知行合一的本意,自然而然就悟到了自己的良知本体。所以朋友的相处之道,还是需要不断地事上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也是跟自己的良知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才去承认错误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嗯真正的友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值得天长地久的。 【八】 一生俯首拜阳明日本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 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
26、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算半个。而我独独偏爱王阳明。 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王阳明,只记得王阳明在我的想象中,是个圣人般的存在。渐渐地开始痴迷于他。过去了解王阳明,多是通过百度直接搜索,对他提出的知行合一理念很是着迷,不过那时候仅仅只是知皮毛而已。 度阴山写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一经面世,做为后知后觉的我,便迫不及待地买了下来。想从书中为自己启发奋斗之路。 王阳明的整个人生其实跟正常人都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甚至他的低谷差点要了他的命。但是他却迎风破浪,最终苦尽甘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学说:心学,并且影响力达到海外。 从书中,我看到王阳明从小高远的志向。成为圣人。并且一生都为之奋斗,从小熟读道儒佛三家经典,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功底;积极出世,拿下科举,进入朝堂,为自己创造平台,以一颗善念兼济天下;为官一方,都能尽职尽责,造福百姓。即使深陷牢狱,发配荒蛮,都没有彻底磨灭他心中的志向,敢于把磨难当成磨刀石,在磨难中成就自己。 心学,这颗中国思想史上最炫彩夺目的明星,横空出世。 成功不是偶然的,自己若想成功,自身的成长很重要。平时的学习积累,夯实了自己的基础,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才能够迸发出火花,不然即使再多的机遇,都是枉然。 志存高远,加强学习,积累自己,抓住平台,一步步坚实地前进,热爱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成功终有可能。第16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