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哲学读后感合集 第一篇:人生哲学读后感人生哲学读后感 人生就像比赛,胜出的人可以“观战”,其余的人只能继续在这场比赛当中努力。毫无意外,李嘉诚就是那个先于我们胜出的人。通过李嘉诚的人生哲学,让我们一起学习胜出者的人生哲学,让我们在人生这场赛事上能够胜出。 众所周知,李嘉诚是位及其成功的典范任务,他创造了白手起家的神话,一个年轻人,赤手空拳,毫无背景,就是凭着一股干劲,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员,创造了自己的事业王国。并且在短短的十年内成为了亚洲首富。对我们这些正在努力的年轻一代,李嘉诚无疑是我们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李嘉诚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梦想和高远的理想,有的人会成功,
2、有的人却失败。差别就在于如何让成功能够更上一层楼,如何在失败中反思自我,在逆境中转败为胜。”不了解李嘉诚的人,只看到了他的财富,但是我们更应该深入的了解的,李嘉诚在商海的几十年沉浮中,积累的不止是财富,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精神世界。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只是教你如何获得财富,我觉得你就错了。财富只是人通过努力得来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像李嘉诚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李嘉诚曾经说过:“百年之后,我不想带走什么,但我一定要留下一些东西”。他想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我想只有李嘉诚自己知道。但是如果我是李嘉诚,那么我想留下的就是我这一生的阅历,经验以及正能量。李嘉诚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
3、要做的就是立志。你要知道你想做什么,达成什么效果,才能想办法去开始做些什么。其实,志向就是人生的一个精神寄托,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能够支持你不放弃,走下去的原动力就是你的目标。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通往我们成功的路上,必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险阻,那么我们一定要吃苦,还要会吃苦。老人们经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一份成功的来之不易,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磨难。这个世界上,凡是能获得成功的人都是能吃苦的人。所以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不应该害怕吃苦,更不能改拒绝吃苦。吃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磨难,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提升。 为了梦想,为了成功,一定要拼
4、。上帝创造人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一辈子追求的就是使自己更加完美的过程。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都遇到过困境,也会遇到机遇,成功者克服困境,抓住机遇。失败者放弃机会,错失机遇。亚洲首富李嘉诚也成就碰到过很多问题,我想之所以他能成功,不是他有多强,有多好运。而是当他面对问题的时候,他选择了和我们不一样的处理方法,所以他成功了。 有这样一件事情,李嘉诚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
5、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事件当中,也许很多人会因为找不到担保人而放弃了这样的合作机会。而李嘉诚偏偏不认命,他抓住了客户的心理,给出了一个很好了结论:“我的信誉和能力就是最好的担保人”。这么有想法,肯努力的年轻人,我相信任何人都会给他一个机会的。 李嘉诚的勤奋好学,深深触动了我。人家工作8小时,李嘉诚就工作
6、16小时,赚到钱就买书来学习,不懂的东西就一个劲地探究。李嘉诚曾做过茶楼跑堂,钟表小工,也做过推销员。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调快时间的习惯一直保留到今日,他做任何事,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李嘉诚的经历堪称传奇,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成功。这与他的勤奋,责任感和诚信 是分不开的。正如李嘉诚自己所说:“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阶段,虽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可见勤奋在每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关键所在。 虽然李嘉诚勤奋,好学,但是在他商海的几十年,我们
7、也应该看到他良好的心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事情随时发生,面对福祸的时候,一定要泰然自若。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你战胜苦难,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你的事业免去了很多人为的障碍。正视自己,正视困难,这样才能在逆境中转危为安。 李嘉诚先生十分喜欢打高尔夫球,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喜欢打高尔夫球。他是这样回答的:人生就像打高尔夫一样,如果第一杆打的不好,在打第二杆的时候就一定要保持镇定,做好计划,一杆的好坏虽然对结果有影响,但并不决定结果。人生亦是如此,有高有低,身处逆境的时候,更要学会思考和应对。 从李嘉诚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环境的作用确实是巨大的,
8、因此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进而创造新的环境,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李嘉诚能够在艰苦的环境面前,面对现实,转变观念,懂得抛弃自己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吸收新环境中优秀的东西,这才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并在其中建功立业,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香港改写了李嘉诚的人生之路,造就了一代商界俊杰李嘉诚,不如说是李嘉诚适应了香港、战胜了香港。 不要抱怨你的生活有多么的辛苦,不断地适应环境,才能征服环境。 马云是一个成功的理想主义者。他在构建一个庞大的事业,计划一个长远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蓝图,然而他所说的经验、给年轻人的提示确是最简单不过。 正如我的人生哲学这本书,不论他说“像坚持初恋一样坚持理想”,还是说“痛苦地坚持,快
9、乐地死去”,抑或是“小聪明不如傻坚持”,变换的词语句式再多,也不过坚持两字;同样,他说了“可以怀疑自己,但不要怀疑信念”,也说了“请创业者不要低下高贵的头”,虽然很狗血,但他要强调的也不过梦想两字。就马云看来,他成功的根本在于他坚持了他的梦想。这个梦想顺应数据时代、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在一个有潜力的梦想的基础上,马云坚持了,再外加各种超前眼光、管理技术、个人魅力等重要因素的加持,他成为今天的马云。 一个独属于你的梦想,或者说理想、信念,尤其是有潜力的、顺应时代潮流、社会发展方向,是你人生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它能激发你向上的热情,它能让你在呼吸、饮食等生存行为中享受更有质感的快乐。坚持的持久度就
10、是我们这条路的长度,一切技能如超前的眼光、管理技术、个人魅力都是路上重要的加分项,能帮我们走得更快,却不一定能帮助我们到达终点。 我们都想过着幸福快乐而不后悔的一生,快乐的形式、途经当然有很多种。当高晓松提出诗和远方时,社会上就有人质疑,日常生活、按部就班的生活不等于苟且。的确,快乐的来源并不唯一,爱情友情、家庭、人生信条、日常生活都可以产生快乐、幸福。然而,在种种人际关系中所塑造的自己是社会中的自己,从中所享受到的快乐更侧重于由外而内的牵绊和安全感,感悟生活享受的是生理的舒适、心灵的平静,而在实现事业或者梦想的路途上所塑造的自己,享受的是另一种挑战自我、成就自我的畅快淋漓之感,是一种由内而外
11、的享受。 马云一向被视为各种成功学、职场学的范本,而我从这本极具实用性的我的人生哲学中看到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富有传奇的成功人士,也不是如何拒绝成为一个屌丝,而是做自己,用细节去完善事业,用心用毅力去坚持去实现。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最近刚看完一本名为哲学与人生的书,这是一位台湾作者写的书,这本书被列为高等学校哲学通识教学指导专家推荐用书,这位教授在大学开设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17以来座无虚席,本书集作者数十年授课之精华,开宗明义地讲述了哲学的有关知识,通俗易懂,无半点枯燥乏味之感.有人或许会问,学哲学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的确,学哲学是不能当饭吃,但学了后却能知道吃饭
12、是为了什么。以下有一些句子和段落看了后颇有感触,摘抄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找到共鸣.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
13、野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
14、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摘自第十四章文化的视野这句话使我联想起前不久在电视上曝光的那位从事教育工作的硕士生硬闯红灯,不听劝阻并阻挠民警执法,还故意推桑民警,最终被治安拘留的事件.不管是初中文化,大学文化,硕士生,博士生,哪怕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这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学历或教育程度,不能说明这个人的人品是按照学历排列的,博士生的学历最高,所以一定是很有文化,人品一等.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古人说,君子要三省吾身,其一就是传不习乎。意思就是,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了么。显然,那位硕士生
15、肯定没有学到实处,更不知道她是怎么教育别人的,中国的教育如果都落在这等人身上,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 以前买书在当当网,一般要3-4天送到,这次上了卓越,6号中午下的订单,不想,7号一早就有人敲开了送书的门。卓越比当当快。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
16、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
17、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
18、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
19、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1)(2)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
20、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然而人们会忽视一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价值,信仰、真诚、尊严、正直、忠诚、率真、爱情这些东西本来人人都有,可是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他们丢失了、遗忘了,遗忘和丢失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一个人如果刻意追
21、求快乐,往往得不到快乐,就算得到也很容易失去。相反的,当一个人化解自我的执着之后,就不再刻意追求快乐了,结果当他不去追求快乐,快乐反而自己降临,换言之,真正的快乐是在无意之中来到的。快乐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不是向外探求所能获得的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就职于一家建筑单位,在这家公司里有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同事,大家都很谈得来,既是同事又成了朋友。那段日子过得很快乐。后来由于企业不景气而裁员,我也不得不离开那了。本来每天朝夕相处在身边的同事一下子就没有了,心里非常的失落,总希望他们有空时来看看我,大家聚聚,回忆以前开心的日子,我也非常期待每次的聚会。可是很奇怪,每次聚会结束后,心里失落得感受比没聚会
22、时还要厉害,有点举足无错的样子,后来对于聚会,我既是期待又是担忧,矛盾极了。 后来,我渐渐地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从散文、诗词、到孔孟之道、经典著作等等,虽然看的书不多,却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每看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一次旅程,在旅程中感怀历史、感悟人生、感知生命,感激这些文字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晓风残月,青灯黄卷,丝丝秋雨,手捧香茗,此情此景,岂不快哉。朋友,向外探求;读书,由内而发,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一刹那之间觉得无所缺憾、一切美好圆满的感觉。(1)(2) 第四篇。哲学的人生读后感读哲学的人生这本书,让我对哲学又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和感触
23、,让我认识到哲学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下面,我就书中的一些文字来谈谈的我体会。 人的经验有时候需要概念才能展现内涵 这句话太精辟了。一个人假设碰到一种情况或一种经验,但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不知道这种情况和经验是什么,也无法去处理,没有体会也没有心得,更没有感知力,不久以后就忘了。即使再有相同的遭遇,也缺少先前的心得作为对照,几十年的人生虽然经历很多,但用言语表达出来却很少,对自己的一生很漠然,很无视,仿佛一生都是很苍白的,生命力的乏弱使他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痛苦。所以经验需要概念来总结、审视。甚至是详细的记录
24、下来、反复的诵咏、使之成为随口而出的心灵智慧的流淌。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在解释这句话之前,先讲这句话“文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理念层次。”那么这句话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呢。打个比方,现代人都讲究快乐,做什么事都是以是否快乐为前提。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优,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
25、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在于程度。 如今,考研考博的人日益增多,仅仅一个大学本科的学历似乎难以在社会立足,似乎看起来国民的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但真的细细想想,我们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真的高了吗。纵观整个中国社会,如今有多少国际知名的科学家,除了莫言获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泱泱大国, 竟培养不出一个优秀的人才,这又是何等的可悲可笑。我们这样盲目的提高教育程度真的是好事吗。这值得我
26、们每一个人好好思索了。真的,教育的关键,在与内涵。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甚至有点老套,不过往往越是在老套里越能发现精髓的东西。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的寿命可以长得无法想象,活到一两百岁算是年轻的。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意义何在呢。意义是什么。生命又是什么呢。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哇。是不是头有点晕了,不错,不要说你晕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被这些问题搞晕了,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
27、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意义在于过程。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
28、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然而人们会忽视一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价值,信仰、真诚、尊严、正
29、直、忠诚、率真、爱情 这些东西本来人人都有,可是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他们丢失了、遗忘了,遗忘和丢失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不仅以上这些,还有许许多多发人深省的话语,值得我们去读,值得我们去思考。哲学就是如此,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在每一遍的思考中得到的新的东西。喜欢哲学喜欢静静的思考即便人
30、生道路上充满荆棘当走过那一切的时候就算是我一无所有我还有那闪闪发光的思想。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以前买书在当当网,一般要3-4天送到,这次上了卓越,6号中午下的订单,不想,7号一早就有人敲开了送书的门。卓越比当当快。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
31、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
32、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
33、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
34、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从古到今,人们都会用“盛世”和“乱世”来形容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历史状况,其实不管是盛世还是乱世,都是“俗世”。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通常用利益来衡量一切,并学习各种求生的本领来适
35、应社会,以致不被社会所淘汰,这样是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然而人们会忽视一些人之所以被称之为“人”的那些精神价值,信仰、真诚、尊严、正直、忠诚、率真、爱情这些东西本来人人都有,可是人们在追逐名利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把他们丢失了、遗忘了,遗忘和丢失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更不知道人是什么。有些人一生都在追逐一样东西却始终追不到,就像狗总喜欢咬自己的尾巴,却总是咬不到,我们只看到那只狗拼命地在转圈,却始终跳不出那个圈子。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一个人如果刻意追求快乐,往往得不到快乐,就算得到也
36、很容易失去。相反的,当一个人化解自我的执着之后,就不再刻意追求快乐了,结果当他不去追求快乐,快乐反而自己降临,换言之,真正的快乐是在无意之中来到的。快乐是一种由内而发的感受,不是向外探求所能获得的 记得很多年以前,我就职于一家建筑单位,在这家公司里有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同事,大家都很谈得来,既是同事又成了朋友。那段日子过得很快乐。后来由于企业不景气而裁员,我也不得不离开那了。本来每天朝夕相处在身边的同事一下子就没有了,心里非常的失落,总希望他们有空时来看看我,大家聚聚,回忆以前开心的日子,我也非常期待每次的聚会。可是很奇怪,每次聚会结束后,心里失落得感受比没聚会时还要厉害,有点举足无错的样子,后来对于聚会,我既是期待又是担忧,矛盾极了。 后来,我渐渐地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从散文、诗词、到孔孟之道、经典著作等等,虽然看的书不多,却能在阅读中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每看完一本书就像经历一次旅程,在旅程中感怀历史、感悟人生、感知生命,感激这些文字给你带来无穷的快乐。晓风残月,青灯黄卷,丝丝秋雨,手捧香茗,此情此景,岂不快哉。朋友,向外探求;读书,由内而发,两者兼顾,相得益彰。 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是一种能够让人在一刹那之间觉得无所缺憾、一切美好圆满的感觉。第21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