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438468 上传时间:2024-12-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廉政文章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廉政文章读后感 灾祸至 近日,认真阅读了被金钱吞噬的灵魂廉政文章,对省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乔洪涛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感到是贪欲将这位“高官”的灵魂吞噬,引领他走向了不归路。 贪欲起,乔洪涛竟然亲手撬开了潘多拉魔盒。乔洪涛出身贫困,被人瞧不起使他产生了对金钱的渴望,他用“穷怕了”总结自己腐败的原因。当上副矿长后,李某为得到重用和提拔,给乔洪涛送来2000元钱,这在当时是乔洪涛的几倍工资,留下这笔时他心里也曾充满了矛盾,但小时候埋藏在心底的对金钱的渴望一冒出头,就使贪欲战胜了理智,自欺欺人的认为手里有权了,就有人给送钱了,苦尽甘来了。贪欲使他一发不可收,光收李某一人“进贡”的钱财就达3

2、6笔、11.3万元。 贪欲起,乔洪涛公然厚颜无耻地索贿受贿。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就会如同疯狂的猛兽一样吞噬人的灵魂,如同洪水一样一泻千里。权力成了乔洪涛手中发财的“魔棒”。受贿已经不能满足他日益高涨的欲望,他便开始不知廉耻地索贿。当上鸡西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乔洪涛利用手中职权帮黄某要回欠款,索要了27.9万元的好处费;帮哈尔滨某公司要回欠款,索要了130万元的好处费。到案发, 1乔洪涛索要和收受了59名干部、职工及个体户贿赂共计600多万元。 贪欲起,乔洪涛胆敢无视法律非法经营。为了将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聚敛更多的钱财,乔洪涛不顾自己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身份,暗中入股山东煤业集团,

3、非法经营公司。他入股公司自己不出一分钱,而是左蒙右虎,欺瞒霸占,导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为自己牟利500多万元,犯下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贪欲起,灾祸至。乔洪涛终被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经营同类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锒铛入狱,落得铁窗为伴,终老死囚的下场。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止则自溺。”乔洪涛之腐化堕落,究其根源,贪欲是始作俑者。他起初也曾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不贪不占,但“对金钱的渴望”,终被贪欲吞噬了灵魂。 近年来,一个个腐败案例都在不断警示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公而忘私,公私分

4、明,廉洁奉公,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一辈子淡薄权力、名利、地位,一辈子实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做到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 不为权力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共产党人的权 2力观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为广大群众去谋福利。现如今,个别领导干部党性理念不强、政治意识淡薄,用“权”谋一己之私“利”,从而滑入极度危险的泥沼。而正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不为权力所累,就是坚守住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基石。 不为地位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共产党人的地位观理应是“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意味着“居庙堂之高更应忧民”。现今却有极个别领导干部

5、把“地位”看得很重,他们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往上级看的多,到下层走动的少,急于提高“成绩”,一旦升迁无望,则安安稳稳地做“太平官”。领导干部只有在其位谋其政,不为地位所累,“精神家园”的支柱才能稳固。 不为名利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共产党人的名利观绝非要求领导干部抛开名利,而是不要追名逐利,为其所累。美名会促使领导干部更加爱惜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而合乎法律道德的利益则是安身立命之所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淡泊”的是私利己誉,精心维护的是群众的利益。 不为私情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私情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干部不可能都六根清净,但是不徇私情,秉公办事是最基本的原则。领导

6、干部的“私情观”如何,往往最能反映价值观。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为己谋 3私、为儿女谋私、为身边人谋私,最终沦为为私情所累。只有胸怀国家、心系群众,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徇私情,过了“私情关”。 总之,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守一如一,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廉洁图书读后感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管仲就发出了这一千古警世名言。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腐败,作为廉洁的对立面,千百年来始终如幽灵一般伴随着

7、各朝各代的政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先生曾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一部贪污史。读罢从政警戒,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腐败犹如梦魇,纠缠着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更腐蚀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肌体。 自古以来,众多有识之士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可见,领导者能否廉洁自律,直接关 4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者来说,更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刘青山和张子善一生在枪林弹雨中未被敌人的枪杆子征服,却在新中国成立后,放松了思想改造,蜕化变质,毛主席含泪批示处决。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吴世明,科研成果丰富,屡获大奖,面对诱惑却无法把握自己,也逃不过“贪”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中国水产舟

8、山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孙信昌,曾为舟渔公司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在其“贪内助”的怂恿下,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XX市委书记罗荫国、XX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叶树养、中国银行XX市分行原行长叶征,还有慕绥新、胡长清、成克杰等等都欲壑难填,大肆索贿受贿,结果成为人民的罪人。这些原本优秀的领导干部之所以沦为阶下囚,根源之一在于他们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淡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造成自身思想道德防线的失守使得“腐败”有机可乘。反腐难,倡廉更难。如何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廉洁从政,关键在于: 一、要加强学习,提倡自律。刘禹锡的一句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9、涟而不妖。”可以代表党员廉洁自律的决心,只有坚定了这个决心,才能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要求时刻以道德、国法、党纪、党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根本上增强政治免 5疫力,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袭,经得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不要等上了被告席才明白自律的重要性。有鉴于此,当举国上下都在同一切贪污腐败现象作斗争的今天,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协力创造一个风清、民乐、国泰的和平世界。 二、要崇尚道德教育。崇尚德治,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优良传统。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

10、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德治”传统。我们党也历来重视道德的作用。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著作,全面阐述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新型道德观。60年代初期,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蔚然成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纪初,

11、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古今中外国家兴亡废替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6 三、要密切联系群众。牢记并坚持“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本质所在,也是以德从政的核心。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也是新世纪加强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密切联系群众,不在于要做多少轰轰烈烈的事情,而在于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敬业精神,职为民守、责为民尽、利为民谋、益为民求、业为民兴、绩为民创,以民忧而忧,以民乐而

12、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诚心诚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以真诚踏实的办事作风,拉近与群众间的距离,消除与群众间的隔阂。 四、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群众的影响很大,在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行政,发挥道德示范的作用,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成为先进思想道德的引导者和模范的实践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新时期的 7共

13、产党员,我们要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精神来恪守“廉洁”二字,不为金钱、美色、权力所羁绊。我们应该牢记“八荣八耻”,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牢记党的纪律,做党领导伟大事业的坚定基石。 第二篇:廉政教育文章读后感身教的力量 阅读了市纪委“廉文荐读”文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讲的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大学者梁启超的教子之道。他五儿四女,个个成才,个个爱国,长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次子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三子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四子是经济学家,五子是著名的火箭专家;长女是诗词研究家,次女是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做过XX省妇联主席,四女是陈毅元帅引以为荣的新四军女战士。满门俊秀,且第三代

14、仍个个成才。人说龙生九子不成龙,梁启超却生子成龙,生女成凤,这是如何做到的呢。细读此文,他是以“爱”、更以“大义”教育子女的。其“大义”是“四要”:一要爱国,二要正直,三要清白,四要自强。他教育子女“勿求做大官,唯求做大事”,要求子女牢记孟子的教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梁氏后人循此而行,皆成益世益民之人才。 读后,我不禁陷入深思。为什么梁启超九个子女个个都能成才。梁启超的子女们怎么就这么听父亲的话。那些望子成龙心切的父亲不也大都这样教导子女吗。结果怎么又大都事与愿违或不能如愿以偿呢。 再一细想,再一深想,就不难找到答案,那就是梁先生律

15、人先律己,以身作则,为子女们树立了榜样,教育子女的 1话他自己首先做到了,且做得很好,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使我想起有位领导分析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国民党为什么失败的话,他说,共产党打仗,听到的都是连长、营长、团长喊,同志们跟我冲;而国民党的军官喊的都是,弟兄们给我上。这一跟一给的结果是一胜一败。 小处看一个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犹如一面镜子,影响着孩子,你“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就会跟着做;反之,他也会照着学。特别是身教,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个行动;讲再多的道理也不如亲身而为来得更易让人接受。 大处看一个社会,近来不时

16、会在书刊、电视、网上看到某地某单位领导层集体腐败、一窝一窝地烂掉。其根源在哪里。在主官。主官贪,主官受贿,主官以权谋私,主官卖官鬻爵,其左右、身边的人才会跟着学,才敢做,才敢干,才肆无忌惮。如果这些“主官”们做到严于律己,身正影直,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不该自己得到的,一丝一毫也不沾,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做官,其左右、身边的人还敢腐败吗。有腐败的条件、空间吗。即使有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吧。这就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道理,就是身教的力量。 要做到梁启超那样大才集于一身,满门龙凤俊秀非常人 2所及,但洁身自好、为官清廉,应是能够做到的。一个人如果做到了清白做人、干净

17、做官,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慎思、慎言、慎为,就不仅自己事业成功,也会影响到家人和身边的人。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这是做人之本,为官之道,也是律己育人之要。 第三篇:廉政文章读后感贪欲起灾祸至 近日,认真阅读了被金钱吞噬的灵魂廉政文章,对省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乔洪涛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剖析,感到是贪欲将这位“高官”的灵魂吞噬,引领他走向了不归路。 贪欲起,乔洪涛竟然亲手撬开了潘多拉魔盒。乔洪涛出身贫困,被人瞧不起使他产生了对金钱的渴望,他用“穷怕了”总结自己腐败的原因。当上副矿长后,李某为得到重用和提拔,给乔洪涛送来2000元钱,这在当时是乔洪涛

18、的几倍工资,留下这笔时他心里也曾充满了矛盾,但小时候埋藏在心底的对金钱的渴望一冒出头,就使贪欲战胜了理智,自欺欺人的认为手里有权了,就有人给送钱了,苦尽甘来了。贪欲使他一发不可收,光收李某一人“进贡”的钱财就达36笔、11.3万元。 贪欲起,乔洪涛公然厚颜无耻地索贿受贿。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就会如同疯狂的猛兽一样吞噬人的灵魂,如同洪水一样一泻千里。权力成了乔洪涛手中发财的“魔棒”。受贿已经不能满足他日益高涨的欲望,他便开始不知廉耻地索贿。当上鸡西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乔洪涛利用手中职权帮黄某要回欠款,索要了27.9万元的好处费;帮哈尔滨某公司要回欠款,索要了130万元的好处费。到案发

19、, 1乔洪涛索要和收受了59名干部、职工及个体户贿赂共计600多万元。 贪欲起,乔洪涛胆敢无视法律非法经营。为了将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极致,聚敛更多的钱财,乔洪涛不顾自己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身份,暗中入股山东煤业集团,非法经营公司。他入股公司自己不出一分钱,而是左蒙右虎,欺瞒霸占,导演了一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为自己牟利500多万元,犯下了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贪欲起,灾祸至。乔洪涛终被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非法经营同类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锒铛入狱,落得铁窗为伴,终老死囚的下场。 “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止则自溺。”乔洪涛之腐化堕落,究其根源,贪欲是始作俑

20、者。他起初也曾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不贪不占,但“对金钱的渴望”,终被贪欲吞噬了灵魂。 近年来,一个个腐败案例都在不断警示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公而忘私,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心灵纯洁,情操高尚,一辈子淡薄权力、名利、地位,一辈子实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做到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 不为权力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共产党人的权 力观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为广大群众去谋福利。现如今,个别领导干部党性理念不强、政治意识淡薄,用“权”谋一己之私“利”,从而滑入极度危险的泥沼。而正

21、确地运用手中的权力,不为权力所累,就是坚守住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基石。 不为地位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地位观。共产党人的地位观理应是“职务越高、责任越大”,意味着“居庙堂之高更应忧民”。现今却有极个别领导干部把“地位”看得很重,他们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往上级看的多,到下层走动的少,急于提高“成绩”,一旦升迁无望,则安安稳稳地做“太平官”。领导干部只有在其位谋其政,不为地位所累,“精神家园”的支柱才能稳固。 不为名利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共产党人的名利观绝非要求领导干部抛开名利,而是不要追名逐利,为其所累。美名会促使领导干部更加爱惜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而合乎法律道德的利益则是安身立命之所在

22、。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深刻认识到“淡泊”的是私利己誉,精心维护的是群众的利益。 不为私情所累,就要树立正确的私情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党员干部不可能都六根清净,但是不徇私情,秉公办事是最基本的原则。领导干部的“私情观”如何,往往最能反映价值观。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把手中的权力为己谋 私、为儿女谋私、为身边人谋私,最终沦为为私情所累。只有胸怀国家、心系群众,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徇私情,过了“私情关”。 总之,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守一如一,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为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奋斗终身。 第四篇:廉政文章读后感16篇廉政文章读后感16篇 【一】

23、 为丰富自己的廉政知识,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

24、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

25、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

26、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二】 在廉政教育活动月期间,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一书,通过阅读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我觉得该书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着借鉴和参考作用。 追根溯源,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

27、、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尽管廉政迄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该书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时间跨越5000余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中国廉政史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批判继承。 首先,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

28、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经验。在中国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治、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比较起来,还是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理想,对于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但还是有

29、正面作用。在此制度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 第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中国廉政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 第五,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 以上有关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是我们中国廉政文化的宝贵财富,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值

30、得我们学习研究。 【三】 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同时增加自己的廉政知识和响应关于组织开展廉洁读书月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近日我阅读了廉政书籍中国廉政史话。通过几日大略阅读,我对廉政的意义和历史上中国的进行廉政建设有基本的了解,增强了我的廉政文化。 回溯中国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它本来的意思是与廉正一词相同,其中廉为官德,政者正也,也就是指出清廉公正的政治环境。中国廉政史话一书记载了廉政文化在中国经历了漫漫长长的5000年发展演变,上至上古氏族社会至国家制度出现之初的夏商周,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历经了5大社会形态,源远流长。书中通过讲述具体的人

31、物事例,生动活泼的再现了廉政概念的内涵,时至今日,廉政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大致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政策而言,制订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措施;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与不贪不淫的私德。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该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廉政,中篇为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廉政,下篇为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腐败与廉政新风。本书从中国历史的辩证角度深刻剖析了廉政文化的发展与弊端,在中国廉政发展史

32、上有许多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正如我们一直所熟悉的古代科举制度,曾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也存在着自身的弊端。古代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而兴盛于宋明清,它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崇文尚教、知书达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为社会上层统治阶级提供了理性、人性的用人和决策,加强了统计阶级以文治世的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科举制度也使古代人民愚昧于封建教条,不能开拓创新,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枯燥僵化。 本书绪论中提到了中国廉政历史中沉淀了许多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总结继承和批判。它提到首先是,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经验,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爱民传统。此一条在如今社

33、会依旧沿用,也是当今党治理国家的一条最基本的方针。可以说民本与爱民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与法制关系的经验。例如孔子曾提出过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认为人不能单纯依靠法治,必须用德治加以感化;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国家法治,认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道家则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这些不同的政治模式早在先秦时期被提出,而回溯中国历史这些不同的治国模式都曾起到过积极作用。其三,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在中国古代由于政治的封闭性,往往是由君主一人的思想把持国家,从而决定了国家兴衰,这就要求君主们善于听取忠言排斥奸臣,同时要求身边大臣要敢于进谏不畏强权。例如

34、战国时期的唐代的魏徽明代海瑞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其四,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例如东汉光武时期强行令董宣,宋代包拯,明代刘宗周就是公正廉明、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官吏典范。其五,严于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此一点阐明了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与行政作风与当代廉政密不可分。 通过学习中国廉政史话我对中国社会廉政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书中讲述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画面犹如一面明镜,不断警惕我。书中总结的经验和揭露的封建弊端也使我联想到当代社会政治中存在的好与坏,例如当代中国党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正是中国古来有之的廉政思想的优秀点,同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5、亦是一项优越社会制度,它使我国大多数的人民成为了主人,治理国家,人人享有参政议政的基本权利;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演变廉政思想,已经深入民心,深入我国政治体制。读完中国廉政史话使我获益匪浅,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时刻让自己警惕金钱和权力的诱惑,始终保持一颗清正廉洁的心,我们既要从中国廉政史话汲取精华,又要从反面教材中寻求教育,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重、自律、自省,排除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做损害人民的事情,不做法律所不容许的事情,让贪污腐败远离自己。中国廉政史话使我时刻把握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洁身自好、清廉自守、提高自我,让

36、我不断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四】 读了中国廉政史话,我深刻了解了廉政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的历史经验。该书从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部落的廉政萌芽娓娓道来,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开展廉政新风,时间跨越了5000多年,历经五大社会形态,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廉政史,优秀的廉政文化和传统,充分证明中国有史以来是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不管是屈原还是范仲淹,不管是于成龙还是海瑞,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 我国有着以人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自从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民本思想之后,历代进步的思想家和比较开明的统治者都能

37、坚持民本与爱民的思想传统,并在统治制度与政策的设计上有所体现。民本与爱民,既是中国廉政史的优秀传统,也是历代廉政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次,是如何处理德治和法治关系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历代政治史上,出现过德法并举、单纯法制、无为而治、德本法用等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模式,但儒法结合的德法并举模式更加符合统治阶级需要。但就廉政而言,无论是德法并举还是德本法用的思维,对中国的廉政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严于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都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中国的儒家、道家及其主流思想家总会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个人廉洁修养,不断强化

38、廉政意识。在中国廉政史上,大凡清官廉吏,都是做好这一点的楷模。 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和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优良传统,谱写了无数的廉政凯歌。在廉政史上,御史监察制度虽然有人治之弊,其正面作用也是不容否认的。在此类制度的激励下,涌现了许多勇于、善于或巧于向君王进谏的清官廉吏,也涌现了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典型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儒学大师刘宗周。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其义与廉正相同,廉为官德,政为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其反义词为腐败.古代政与正相通。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廉政就是廉洁正直。后来,廉政

39、中的政是指特定政治上的涵义。廉政,从政治上去理解,即指政治上的廉洁清政,为政清廉。战国周礼天官冢宰上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这表明,考察大小官吏的治绩虽包括善、能、敬、正、法、辨等六个方面,但皆以廉为本,都要体现廉的基本精神。如果为官治政能保持廉的本质,做到处事公正、公平、不苟取,为人正直、清白、不奢华,就是体现了廉的基本精神与特色。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会被金钱、名声、享受、利欲抛之于脑后。有的领导干部认为你知、我知、没人知。便安然无事。然而,正如陈毅所说: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后汉书杨震传有这样的记载:杨震去荆

40、州赴任,道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当年举荐上来的,王密为了表示对杨震当年提挈之恩的感谢,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杨震拒绝接受,说我举荐你是因为我了解你,你这样做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了杨震的一番话,羞愧而出. 历史是一面镜子,给人以警醒和借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澹泊明志,宁静志远.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清廉精神,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保持清廉的政治本色。每日三省吾身,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远做清正廉明的人民的公仆

41、,永远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惟有拥有廉政之心廉政之行的人,才能够如出水芙蓉般纤尘不染,亭亭玉立于世俗之间,流芳百世。 【五】 古往今来,礼义廉耻都作为社会上不可逃避的敏感话题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挑拨我们的神经。对于这个现象,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但在读了中国廉政史话后找到了原因。之所以绕不开它们,是因为为官者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用它们的对立面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他们不顾礼义,抛开廉耻用最卑劣的手段去谋取最不义之财。极其讽刺的是,廉洁的政治在中国是有渊远的历史的。早在春秋战国时管仲就曾说过:礼义廉耻,国之思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则无所不

42、至。然而,即使每个王朝,每个政权的执政者都极力倡廉,腐败贪污还是像幽灵一样伴随着各朝各代的政权。有始有终,从不中途易辙。 中国廉政史话记载了上起国家制度出现以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廉政萌芽,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共产党开创的廉政新风。5000年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逐渐展开,我们可以看到,廉政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欣慰。 然而,在读书后难免思考,为什么当今社会会有贪官污吏。为什么一个人在权利的染缸里浸泡后就迷失了自己。又或者是为什么反腐倡廉工作一直推进却一直收效甚微。现如今,很多私自挪用公款、打着公务的幌子请客、旅游的现象充斥我们的耳膜和眼球。让人们愤怒。难怪王亚南先生说:中国的二十四史其实

43、就是一步贪污史。这一切也许是金钱诱惑太大,又或者是人的欲望太无克制,再或者是兼而有之。总而言之,廉政之路艰难而漫长,我们所有人都任重而道远。 从中国廉政史话中也获得一些启示。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要的。近来社会上有一个特别讽刺的现象知贪而不敢揭贪。人们不敢揭露的原因是他们觉的官官相护,揭露后会遭到报复。这就是这个机制的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切实的措施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所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第二,坚持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毕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国家领导人只有心系人民,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才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去损害人民的利益。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

44、第三,坚持德治与法制的结合的原则。法制中要有温情,德治也不能太无原则。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最后,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邓小平曾说: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了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的现象。 廉政之路任重而道远,这其中也需要加强政府官员对权力的学习和认识。通过学习,明确权力意味着责任,权力意味着服务,权力意味着奉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只有如此廉政之路才会走上更光明之处。 【六】 廉洁读书月,我读了廉政忠告这本书,这是一本谆谆教诲、铮铮忠言,使人感受到诫言在耳、警钟长鸣的

45、书,此书以一文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条文、一案即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案例、一诗即讲解条文的现代诗、一画即对应主题漫画的形式,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地为党员干部提供针对性、个性化教育。此书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特权荫蔽子女,自己终尝恶果。 我记得书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某市委书记陈甲之子陈乙因其父亲的影响,以市政府的名义巨额贷款并由公家出资私用成立了某汽车开发区分厂,此厂作为陈乙与走私分子陈丙走私团伙掩人耳目的走私汽车拼装基地。陈乙在其父不断支持下,在境内外大量贷款并用于走私汽车、成品油等物品,仅走私汽车就逃税1.65亿,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给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陈甲因滥用权力,自

46、酿恶果,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造成上述无可辩驳的以权谋私现象的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个人利己主义思想作祟,也有权利过分集中跟法制建设滞后,监督不力制度方面的原因,此种特权福利化一旦成为风气,则相关地方、部门将会把这种不公平、不合理视作理所当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将成为司空见惯的常态,而普通人家子弟凭学识、能力跻身其间,反倒会成为特例,难怪有人说,当今年代拼的就是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把双刃剑,把权力当作奉献加上职责,就会为人民服好务;把权力当作权术加上谋利,腐化堕落,对党和人民就是犯罪,也最终会毁掉自己。权力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今天给你行贿的人,

47、明天就是打倒你的人;宁可没钱,不可伤廉,等等。上述道理,领导干部要常思常省,时刻慎用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克服权力商品化的现象。 【七】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突出体现了以制度促落实的指向,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保护神,同时也是高压线,目的是为了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其8大禁止、52个不准,直指要害,涵盖全面、准确,令人赞叹之余,又倍生期待。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在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在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建设者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舍小家,顾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那激情奔涌、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