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年代中期观后感精选2篇 90年代中期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喜剧的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在90年代中期,主人公洛杉矶男孩stevie的成长故事。剧情丰富,真实,看完以后令人感受很深。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男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小了。演员本身13岁,但是稚嫩的脸,和其他人的身高对比让我觉得他只有不到10岁。这种片子让我不禁怀疑是否合法,当然在美国也被列入限制级(别问我怎么知道的,忘了带id的我差点进不去)。全片充满大麻,酒精,性,打架,非法驾驶,甚至性,都跟13岁这个年纪格格不入。如此冲突却又让人感觉合情合理。在la的夕阳和棕
2、榈树的夏日傍晚,没有什么事是不合理的。 第二感觉,整部片子基本目光锁定了这么多的男孩,却缺失一种男性的视角。主角stevie有妈妈,有个哥哥,却没有出现过爸爸。哥哥长期家暴自己,如若无人保护,那就只能自己强大起来保护自己。那个年代的美国小孩,大概觉得只有在某个团体当中才具有安全感。 滑板,看似贯穿了电影,但我始终认为是可有可无的。stevie只是觉得这帮人很酷,才去自学了滑板,但他是不是真的喜欢滑板我们不得而知。第一次打入这个小团体,获得sunburn这个外号,跟他花钱买滑板没什么关系。被大孩子们接受,是因为stevie的流血和勇气,哪怕没有滑板,他也会这样做。当一个孩子为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去努
3、力的时候,哪怕这件事要牺牲自己,他也在所不惜。 荷尔蒙的冲动下,stevie还是会选择saythankyou和在做错事情之后惩罚自己(拿梳子刮大腿,用绳子勒自己)。从小到大的教育,和大脑内部的冲动形成了一种对抗。就像他对抗哥哥,对抗妈妈一样。 青春,满满的无处安放的荷尔蒙,与原生家庭割裂,寻找自我意识的青春,都在这部片子里。每个人的人生太过不同,却又相似无比。 再后面的种种醉酒,集会,边缘性行为,暴怒,甚至撞车,这些事反而成了水流自然而然的方向。这不是sunburn必须做出的选择,但又注定会发生。哪怕是注定会发生,电影却又塑造了一种刻意的感觉。仿佛stevie不经历这一切,就枉费了他初次偷妈妈
4、的那40刀去买的第一块滑板,枉费了他13岁的青春年华。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电影一定带有着导演的真实经历。可能有些敏感的快乐和忧愁,jonah希望通过一些方式记录下来并且渴望得到更多人的共鸣。九十年代中期的美国,经济繁荣发展,没有人会考虑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孩子们都还有着自己的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我们再也踏不进那条河流。 一代的年轻人长进了世俗里,开始怀念自己的青春。历史又不断的重演,惊人的相似。 02 让一个土生土长的加州导演拍这类题材的电影,确实要更生动自然一些。mid90s,导演以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时代为背景,再次将美国街头文化搬上了银幕。就像这篇的题目一样,在这部电影里导
5、演已经不再是他人生中导演这个角色,他是一个对滑板文化充满热忱的加州boy,是他朋友们的dude,可能还是个想永远活在90s的伤感中年人。从larryclark到harmonykorine。从滑板鼻祖dogtownz-boys到青年亚文化的享乐主义。一代又一代人的老去,还是有人会像对待信仰一样向街头文化致敬。 看过两部dogtown(一部纪录片,一部带有写实意味地drama)的影迷们再看这部时会更有助于对滑板文化的了解和带入。dogtown讲述的就是滑板文化的起源以及skater们的一些习惯是如何来的(有的人经常问为啥他们这群毛小子非要在人家泳池里滑板。)看了就会了解。像这部里面出现多次不同的s
6、pots,以滑板商店为lsquo;聚点rsquo;的方式,sunburn如何融入他们的朋友圈子,喝水的方式,谈话用语的方式(比如最开始sunburn生怯害羞的和他们交谈,大家说他不要像一个gay一样,当然这并不是贬义),party上的sexpart以及女孩们对于男孩的抱怨,都是滑板文化的一部分(或者可以看作导演版教程菜鸟如何进入滑板圈子)。个人认为比起harmony的kids,这些细节刻画少了些drama更多了些真实的味道,实实在在发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只是那个时候的滑板文化已经不同于最开始的dogtown,更为成熟,已经构架起自己的一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体系,说得暴力一些:要按我们的规矩办事(这
7、在商店party那场戏里ray和fuckshit与别人交谈时也有所体现)。 关于演员导演也是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直接用真正的skater。他在一个采访中被问及选演员的事情。他说:我认为那些曾经以滑板为特色的电影的问题是,他们有演员,他们试图教他们如何滑板。我认为我和我一起长大的孩子,很有魅力,而滑板运动吸引了某种人类,一个愿意堕落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来的人。作为一个群体的那种个人主义-对我而言,我宁愿将滑板运动员变成演员,而不是将滑板运动员变成滑板运动员。我不认为反过来是可能的。这些孩子非常有才华,我很清楚,如果他们想要的话,他们就会成为伟大的演员,而整个体验的最大部分就是看着他们加强并认
8、真对待并成为如此伟大的演员。此处无限掌声。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选择,也给了这部电影新的可能。你不会听到真的skater看到这部电影时吐槽说:wtfisthis。要知道,滑板小哥最不怕的就是碰瓷。你要是把我们文化拍烂了,不但骂你,还要拿滑板砸你。 这段重点写harmonykorine。巨大的彩蛋出现在sunburn母亲的房里(只有几秒中)。也算是导演对那个时代的另一种缅怀。以harmonykorine的做事风格,他的出现也足以说明对90s的热爱。毕竟只有90s,才能造就harmonykorine。人到中年他胖了不少,但是招牌式低靡眼神出卖了他,有一秒我觉得他在笑:)和我同行的同时代成长的滑板基友也是
9、当作他是个中年大叔而已。这位美国青年亚文化的教父就此变成了sunburn母亲的男人。其他现场的美国人不得而知,铁粉估计都认得没什么好解释的。 摄影方面,胶片画面质感尺寸没什么好说的,颜色层次丰富有内容。一些细节的安排,配色上相比其他很美式的电影,更讲究。道具比如橙汁,演员之间肤色,发色的变化。都成为画面丰富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fourth的dv相机也是那个年代的标志之一,质感很90s,只是最后结尾放映的片子制作过于精良。再糙一些,或许更有味道。 每个人爱上滑板文化的理由不尽相同,抛去所有的外界因素,导演真的说出了滑板文化的精髓一个愿意堕落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站起来的人。 这是我人生第一篇影评,曾经有个影响我很深的人问我我想追求什么,我说,我不想追求,我想一直去体验,去感受。他说,你要的太奢侈了。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像我一样每天做梦都想飞的人。iamneverincontrol.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