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解构主义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符号更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381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构主义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符号更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解构主义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符号更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影视制作VIDEO PRODUCTION近些年,由中国传统神话改编的动画电影日趋增多,且成绩斐然。众所周知,神话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反映,包含众多精神内蕴,显示出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和内在思维,其凝结到具体的事件和人物中则形成了一定的神话符号。而神话这种“神魔斗法”的浪漫主义文化作品改编为现代的动画电影,在当代的审美视野下,必定会对其传统神话符号加以现代化的解释和传播。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魔丸转世的魔童哪吒降生在陈塘关李靖夫妇家中,但因生而为魔而被施以天劫咒,三年之后会遭天雷劈死,其无意间与由灵珠转世的龙王三太子敖丙相识,展开一段可歌可泣的为命运而斗争的故事。本片在中

2、国传统神话的基础上加以重新创作,利用解构主义的手法重构了众多神话符号。本文以此电影为例,浅析在中国神话符号更迭中解构主义的运用与发展。解构主义下的电影发展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诞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法国,由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旨在反对西方存在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思想。事实上,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相辅相成,它是后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同时也是结构主义批判性的重生。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处在一定的系统结构之中,认为任何事物只有在系统整体中才能获得其意义,并把结构分析作为观察、研究、分析事物和现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以发现事物背后的结构模式。结构主义认为,客观的由人或事物组成的各

3、种关系,都具有客观的能够支配或认识的规律和原则,从而进行操作和重建。而解构主义则与之相反。哲学家德里达对于符号有更深的认知,他认为符号本身足够反映真实含义,对于单独个体而言,其研究意义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简而言之,德里达口中的解构主义,主要是为了打破现有的个体化的含义和单元化秩序,包括现有的社会道德秩序、伦理规范秩序,甚至包含创作习惯、思维习惯、接受习惯等,打破原有的对于符号的认知,对其重新解释、赋权并加以运用。解构主义主张解构物体的本质源义,从而颠覆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重新定义符号的统一性和确定性,这影响到建筑、美术、影视等多种艺术领域。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其引领了一股

4、解构主义的艺术思潮,对当今社会,尤其是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对电影发展的影响电影作为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对反映社会生活,重现传统文化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想,在电影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电影作为一项二次创作的艺术形式,在导演和编剧进行构思时,存在着对经典著作进行解读的偏差。是否遵从原著的经典形象,是否按原本故事结构来进行摹刻,这些问题即可演化为解构与重构的问题。运用解构主义的思维在电影的二次创作阶段,融合自身的审美需求,进行经典形象的解构与重组,在电影中集中表现为重新塑造人物、更换表现手法、突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等,可以在电影艺术中得到不同的艺术追求。在后现代主义的

5、文艺思潮中,解构主义在电影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例如由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改编的电影大话西游,由射雕英雄传改编的喜剧电影东成西就,改编自经典神话白蛇传的电影青蛇,改编自冯梦龙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的电影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等作品。解构主义的影视艺术作品可谓鳞次栉比,大量影视化的符号被解构主义重新解读,拓宽了理解层面,打破了固有的僵化思维。解构主义的哲学思潮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研究经典作品、寻找突破方向、塑造经典形象来说,作用非常。中国神话的符号内涵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神话故事主要分为上古神话、道教神话、佛教神话和民间神话故事等几种类型,在文化的发展与交

6、融中,这些故事逐渐融合,成为中国特有的神话体系。神话发展源远流长,到后来逐渐出现了历史化、寓言化、宗教化、艺术化等多种文本形貌。在多种历史神话文本的传播下,神话中的人物、场景、道具、事件逐渐符号化,成为一种可供辨别与引用的符号象征。“哪吒闹海”的神话故事最初流传于民间,后整理编纂于道教典籍中,而后由明朝许仲琳所作长篇小说封神演义 加以完善、推广,从而成为中国人民熟知的神话故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神话逐渐演化为一种精神或一类事件的象征,从而蜕变成一种象征性符号。象征符号是以直观的可视的形象,去代替抽象的普遍的某种精神,它的特点是通过对神话中的符号内容,根据其原型特征,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提炼,

7、确保逻辑上的吻合相似,使人看后解构主义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神话符号更迭文/付婷孟子昂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23DIGITAL VIDEO TIMES能够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较为著名的人物例如哪吒、杨戬、孙悟空等,都被赋予了特定含义的象征符号。“哪吒闹海”从诞生之初就被当作是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寓言故事来传颂。这些神话形象背后的符号化含义非常直观,人们对最初的神话符号的解读,始终维持着同一个时代背景下,较为一致的美学价值观。中国神话中的这种符号内涵,受中国百姓的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人们将自身的情感愿望赋予至理性的逻辑思维中,从而开拓了神话丰富的符号意义。但是,每一时代的神

8、话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形态,中国自古的思想者,除孔子以“存而不论”“君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超时代的态度看待神话形象之外,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对神话内核进行了改造。而在现代这个文化高速发展,思想泉涌喷发的时代,中国的神话符号也注定会有新的理解方式。电影符号的创新解构及建构含义人物形象的符号化解构与建构影片 哪吒之魔童降世 在中国原有的神话故事框架下,运用解构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影片人物角色的解构与建构。在影片中,哪吒的形象被设定为“魔童”,浓厚的烟熏妆、粗哑的声音、顽劣的个性,几乎颠覆了原有著作中哪吒“男身女相”的神话般相貌。除人物的外观设定以外,人物的性格与表现均有所变化。传统神话中的哪吒是一位极叛逆但

9、热心善良的小英雄式人物,而在动画电影中,哪吒的性格极具“魔性”,从出场就自带“反英雄”的影子。德里达曾说,重复性是符号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当一个符号,在不同情况下,都被认可为相同信息元素时,符号才能够称其为符号,才能起到符号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谓符号,在不考虑讲话人的意图的情况下,依然能被人们正常地加以理解和接受。那么影片中重构的哪吒形象,就是能被人们重新认知和理解的符号更迭。如果说传统神话中的哪吒自带“灵珠子”属性,是一种符号化式的模范英雄,那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符号化定义则被解构为一种“底层”精神的抗争,他的坚强、不服输、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由影片重新建构而成。“哪吒”在这种新的精神认同

10、中,被重新构筑为一种新的精神符号,成为不可屈服、坚决抗争的新青年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当代观众对新的价值理念的认可。在这种新的符号建构中,影片采用了传统的文化符号,向观众输入相似但不相同的价值理念,借助传统文化符号,来建构动画电影中的民族性。这种人物形象的建构模式已然成为国产动画电影走向世界的创新之路。不仅是哪吒,影片中的敖丙、李靖夫妇、太乙真人等都进行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影视化重构。在背景小说封神演义中,李靖是典型的封建家庭中的“大家长”,不懂教育;母亲殷夫人身份不明,但懦弱无知;太乙真人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大罗金仙;反派人物敖丙则桀骜不驯,一副恶公子的坏人模样。而在影片中,导演完全解构、重建了这些

11、人物形象。这种改编解构了原有的神话内核,将中国的神话宗教系统与时代意识杂糅起来,融汇成为新的内容。“闹海精神”的重新认知如果说人物的解构再建是一种英雄解构,那对“哪吒闹海”整篇故事的翻拍就是一种文化解构。在作品中,这种文化解构,首先是一种整体内核上的重构,即以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对传统神话的再演绎。原著中,“哪吒闹海”包含了反对强权(龙宫)、反对父权(哪吒自杀)等相对动态的抽象符号,挑战了那个时代以父权为核心的封建家庭思想,通过大闹东海、杀龙子、抽龙筋,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而“闹海精神”也被看作是一种大无畏的反抗精神。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原有故事精神解构,重新塑造了新的精神内核。其赋权了人物以及神

12、话事件新的含义,将整篇故事由反抗封建统治、反抗父权,重新解构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在原本的神话故事中,人们会对哪吒父母的教育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反思,并没有太强烈的家国情怀。而在重新解构后的电影内核中,无人再诟病哪吒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是各方各面对事件的处理方式,而是直面主人公的内心,同时也描绘出了配角,如敖丙、李靖夫妇等人内心的挣扎,将镜头聚焦单个的“人”,使得故事逐渐变成了剖析人物的传记。电影中的新的文化认知,即由电影的重新叙事构成。一部电影往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叙事矛盾,二是视觉效果。从视觉效果而言,动画电影对于经典故事的改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3、,有利于改编者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对动画形象的理解可以抽象化为一种精神符号,这种精神符号则与神话中的抽象化含义十分近似,也更加有利于表现这种精神内核。在叙事矛盾的处理上,电影通过与哪吒同生却不同命的“反派”人物敖丙,来强化这种精神认知。在电影中,龙宫太子敖丙是“灵珠”转世,既有慧根,又有家族法力加持,心地善良,一表人才。但敖丙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畏首畏尾,不知该如何进行选择,任由命运摆布。这种对命运处理的反差,刚好使得哪吒与敖丙构成了一组相互对立的行动元,这种对立双方的行动元,不仅仅互相在矛盾中向相反方向转化,同时也使矛盾双方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并发展的条件,进行着矛盾的转化,并印证

14、了对方的精神价值。也就是说,这种精神认知在电影中本身就有双方的相互辩证,其合理中存在着不合理,不合理中存在着合理,使得这种解构、重组的精神认知,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完善了重新建构的“哪吒闹海”故事的人文精神与内涵。结语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之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究其缘由,一是其超高质量的制作水准,二是其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在含义。影片在解构主义的重新解读与构建下,将传统神话故事进行了改编,赋予其不同时代下不同的符号含义。这种关于中国传统神话的重构式解读获取了极大成功,不仅使动画电影推动了解构主义对艺术的运用,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神话的内在美学意蕴,为中国传统神话的改编和动画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极大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