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64363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61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DB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河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27.140 CCS P 59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 13/T 5542202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 BDB 13/T 55422022 I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总体要求 . 3 5 工程概况 . 4 6 编制依据 . 4 7 施工部署 . 4 8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 5 9 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置 . 6 10 施工测量 . 6 11 施工导流 . 9 12 施工技术方案 . 10 13 施工期度汛方案 . 28 14 工程进度管理及保证措施 . 29 15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2、 . 30 16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 30 17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证措施 . 32 18 水土保持目标及措施 . 32 19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 32 20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 33 21 交通组织措施 . 33 22 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 . 33 附录 A(资料性) 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置情况表 . 35 附录 B(资料性) 资源配置计划表 . 36 DB 13/T 5542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工程局集团有限公

3、司、河北金浩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石家庄市滹滏工程有限公司、承德北方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武孟元、李进亮、郑杏厂、张响、李志红、苗旭辉、曹正宇、路层书、刘冉、张云涛、刘武江、李亚存、卢腾、韩树军、赵丽嘉、王旭辉、霍苏博、孟剑、钱秀丽。 DB 13/T 55422022 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编制内容、编制方法与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除险加固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其他行业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

4、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5014 弹性柱销联轴器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T 14173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17656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GB 50005 木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17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

5、范 GB 50487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DL/T 5129 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 DL/T 5333 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 DL/T 5388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 JC 901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 JG/T 156 竹胶合板模板 JB/T 8854.1 GCLD型鼓形齿式联轴器 SL 17 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 SL 47 水工建筑物岩石地基开挖施工技术规范 SL 5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T 6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

6、技术规范 SL 174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L 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 260 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274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 3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L 378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 SL 381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SL 551 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564 土坝灌浆技术规范 SL 575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DB 13/T 55422022 SL 601 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SL 677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L 7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SL/T 789

7、 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安全保证措施 safety assurance measures 为保证实现项目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而制定的各种措施。 度汛方案 flood control plan 施工阶段为了预防洪水的危害,保护在建工程汛期安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来源:T/CWEA 62019,2.0.2有修改 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Seasonal construction guarantees measures 在不同的季节、气候施工时,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交通组织措施 traffic organization mea

8、sures 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期间,为保障施工及周边路网交通有序,减少施工作业对交通的影响而制定的措施。 来源:GB/T 50903-2013,2.0.4有修改 3.13.23.33.43.53.63.73.83.93.103.11DB 13/T 55422022 4 总体要求 为规范和指导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指导性框架,使施工组织设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制定本文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a) 符合施工合同文件有关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要求; b) 优

9、化施工技术方案,达到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并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工期、成本、资源进行优化,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布置现场、配置资源,实现均衡施工; c) 结合工程实际和工程特点,因地、因时制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工程各部位的施工。合理组织不同工种之间的平行施工和流水作业,做好工序之间的衔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d) 根据工程规模和工期要求,设置适宜的施工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e) 注意低温、高温及雨季等季节性施工的组织; f) 积极推广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g) 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

10、个管理体系有机结合。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前需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 a) 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 b) 施工组织设计可根据需要分阶段编制; c)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部署、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置、施工测量、施工导流、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期度汛方案、 工程进度管理及保证措施、 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环境保护目标及措施、水土保持目标及措施、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交通组织措施、构(建)筑物及文物保护措施等内容。 4657894.44

11、.23444444DB 13/T 5542202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除符合本文件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的编制内容包括工程主要情况和工程施工条件等。 编制工程概况时,语言宜准确简洁。与工程施工内容关联性小的施工条件宜简洁或省略。 工程主要情况编制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及等别、工程位置、施工范围及内容、工程结构形式、主要工程量、合同要求等。并符合下列要求: a) 工程位置包括所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相交的道路或河流等; b) 施工范围及内容包括起讫点桩号、施工内容、主要工程量等; c) 工程结构形式宜简要介绍各专业工程的设计内容和相关要求,如专业管线工程需介

12、绍管材类型、管径、位置、埋深等; d) 合同要求包括合同内容涵盖的合同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要求。 工程施工条件编制内容包括下列内容: a) 气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宜简要介绍工程建设地点的气温、雨和风等气象变化情况,雨期、低(高)温的期限,冻土深度等情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结合设计文件和有关勘察资料编写; b) 影响施工的建(构)筑物情况,包括工程承包范围内影响施工的和工程施工作业对周边有影响的建(构)筑物情况; c) 可利用的资源分布等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包括工程所在地的交通、通信、水、电、劳动力、地材等资源的分布及供应情况。 6 编制依据 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13、、规范性文件和工程所在地区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4.105.15.25.35.46.16.26.36.46.56.66.77.27.3DB 13/T 55422022 b) 对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做出统筹安排,对施工过程的里程碑节点进行说明; c) 从工程整体实施的角度,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在全局上实现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宜对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并制定主要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重点和难点工程着重考虑施工技术复杂影响整个工程的分部工程。 确定专业工程分包的施工安排, 并对专业工程分包施工单位资质和能力的选择要求及管理方式等进行说明。 8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8.1.

14、1 依据主体建筑物的布置、规模、型式、特点、施工条件和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为工程服务的各种临时设施。 8.1.2 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宜分离设置,并宜有利于施工封闭管理。 8.1.3 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布置紧凑、避开不良地质区和滑坡体等。 8.1.4 充分利用既有道路、构(建)筑物和设施,工厂仓库近路布置。 8.1.5 满足施工排水、防洪、度汛的要求,保证各种临时设施的安全。 8.1.6 符合节能、消防、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相关要求。 8.1.7 符合当地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及

15、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内容 8.2.1 施工交通 8.2.1.1 施工交通包括施工场外交通和施工场内交通,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施工场外交通依据工程所在地区可利用的交通条件, 确定施工工地与国家或地方公路的交7.47.58.18.2DB 13/T 55422022 确定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各类设施建设方式及位置和面积(建筑面积及占地面积)的布置安排。 8.2.5 其他辅助设施 根据施工及现场布置需要,确定施工现场通讯、安全、消防、保卫和环境保护等其他设施的配置,并进行简要说明。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8.3.1 依据工程项目施工范围内的地形、 地貌、 地物及拟建工程主体等,

16、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并附文字说明。 8.3.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区域相邻的地上、地下既有建(构)筑物及相关环境。 9 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置 施工组织机构 9.1.1 确定项目部的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层级,并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分工、职责和权限,宜采用框图的形式辅助说明。 9.1.2 项目部的施工组织机构及管理层级宜综合施工企业管理实际情况及工程的规模、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结构、专业)和地域范围等特点进行确定。宜设置为直线职能式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形式。 9.1.3 各层级的责任分工、职责和权限编制,包括施工组织机构的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副经理、项目部各职能部门、各专业班组等

17、方面。 管理人员配置 8.39,19.210.110.210.3DB 13/T 55422022 10.3.1.3 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根据建筑物总体布置、施工区的地形特征及施工放样精度要求确定。 10.3.1.4 平面控制网点宜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10.3.2 GPS 测量 10.3.2.1 GPS 布网时,可逐级布设或布设同级全面网,常规网可与 GPS 网组成混合网。 10.3.2.2 GPS 网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路线构成。 10.3.2.3 布设 GPS 网时,应联测 3 个及以上已知点做起算。 10.3.3 导线测量 10.3.

18、3.1 采用导线网作为平面控制网的首级网时,导线宜布置成环形结点网。 10.3.3.2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全站仪进行水平方向观测。 高程控制测量 10.4.1 通用要求 10.4.1.1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工程规模、范围和放样精度来确定。 10.4.1.2 高程控制网测量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 GPS 拟合高程测量等方法。 10.4.1.3 布设高程控制网时,首级网布设成环形网,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10.4.2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标尺等按SL52的规定执行。 10.4.3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在高程控制测量中

19、可代替三等、四等、五等水准测量,其技术要求按SL 10.410.510.6DB 13/T 55422022 a) 开挖工程施工前,需实测开挖区的原始断面图或地形图;开挖过程中,定期测量收方断面图或地形图;开挖工程结束后,实测竣工断面图或地形图。各阶段的断面图和地形图均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b) 断面间距可根据用途、工程部位和地形复杂程度在 5m20m 范围内选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c) 断面点间距以能正确反应断面形状、满足面积计算精度要求为原则,宜为图上 1cm3cm 施测 1 点。地形变化处应加密测点,断面宽度应超出开挖边线 3m10m; d) 土石料填筑量收方,根据实测的

20、各种填料分界线,分别计算各类填筑方量; e) 开挖工程量的计算按 SL52 的规定执行。 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测量 10.7.1 通用要求 10.7.1.1 安装测量包括测设安装专用控制网、测设安装轴线点与高程基点、安装点的放样和检查等。 10.7.1.2 安装测量的作业符合以下要求: a) 应使用精度不低于 DS3 型的水准仪和 DJ2 型全站仪或经纬仪; b) 量测距离的钢带尺,应经过检定并附有尺长方程式。 10.7.2 安装专用控制网、安装轴线及高程基点的测设 10.7.2.1 安装专用控制网、安装轴线可一次测设完成,也可随安装部位逐渐形成及时分层布设。 10.7.2.2 在安装项目较

21、多且各安装结构单元之间相对精度要求高的部位,布设安装专用控制网,对其他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宜另布设安装轴线和高程基点。 10.7.2.3 对于每一个独立的安装单元,安装轴线点不应少于 3 点,高程基点不应少于 2 点。 10.710.8DB 13/T 55422022 10.8.2.1 各级测图平面控制点、图根点、测站点和相当于测站点精度的断面里程桩,均可作为放样测站点。放样测站点的高程精度不应低于五等高程测量的要求。 10.8.2.2 挖槽放样应在横断面上设置五点标志:中心线,两岸上、下开口线点。标志纵向间距宜为 50-100m,弯道处适当加密。 10.8.2.3 陆上管线放样,应对水陆接头和

22、弯道接头转折点进行放样,并设立转折点之间的填挖高程桩。测设的管口位置距排淤场坡脚的距离不应小于 5m。 10.8.2.4 施工中的断面测量,横断面的间距宜在 20m50m 选用,以能满足施工和准确计算工程量为原则。横断面的方向沿河道中心线垂直布设,河道弯曲处,宜布设成扇形。 10.8.2.5 河道疏浚工程横断面测量宜测至堤角外 3m5m,湖泊、河口和沿海水域宜测至设计上开口线外 30m50m。 10.8.3 渠堤施工测量 10.8.3.1 渠堤中心桩(百米桩、千米桩及加桩)宜测有桩顶和地面高程。中心桩间距视地形变化确定,直线段 30m50m,曲线段 10m30m。 10.8.3.2 渠堤横断面

23、测量宜垂直于渠堤的中心线,横断面测至挖、填区外 3m5m,断面点间距以能反映渠堤的实际地形和准确计算工程量为原则。 11 施工导流 导流方式 11.1.1 依据河流水文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导流方式、施工导流标准、流量及导流时段。一般采用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方式或分期围堰导流方式,按泄水建筑物型式一般采用明渠导流、涵管导流等。 11.1.2沥水流量较小或只有降雨产生少量积水的河道工程,宜采用机械抽排的导流方式。11.111.2DB 13/T 55422022 11.2.11 不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和堰顶安全加高值按 SL 303 的规定执行。 导流泄水建筑物 11.3.1 导流明

24、渠 11.3.1.1 宜便于布置进入基坑的交通道路,进出口与围堰接头满足堰基防冲要求。 11.3.1.2 明渠断面型式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主体建筑物结构布置和运行要求确定。明渠断面型式有梯形、矩形、多边形和复式断面等。梯形断面适用于大、中、小型渠道;矩形断面适用于坚固岩石中开挖的明渠;多边形断面适用于在粉质砂土地区修建的渠道或渠床位于不同土质的大型渠道;复式断面适用于深挖渠道。 11.3.1.3 明渠断面尺寸根据导流设计流量、上游围堰高度及允许抗冲流速等条件确定。 11.3.1.4 明渠底宽、底坡、弯道和进出口高程宜使上下游水流衔接条件良好。弯道半径不宜小于3 倍明渠底宽,进出口轴线与河道主流

25、方向的夹角宜小于 30。进出口高程宜维持原河流的自然比降。 11.3.1.5 明渠衬护的范围和方式可根据地质和水力条件等确定。 11.3.2 导流涵管 11.3.2.1 导流涵管轴线宜顺直, 进出口高程结合河道地形、 地质条件确定。 涵管分段设置伸缩缝。 11.3.2.2 涵管内不宜出现明满流交替的流态。 11.3.2.3 软基上的涵管应确定管道结构或基础的加固措施。 河道截流 11.4.1 截流方式需综合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件和截流难度、抛投材料数量和性质、抛投强度等因素,并结合工程实际条件与要求进行确定。截流多采用戗堤法,宜优先采用立堵截流方式。 11.4.2截流戗堤轴线根据围堰布置、河

26、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围堰防渗、主流流向等因11.311.411.512.1DB 13/T 55422022 12.1.3 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并符合下列要求: a) 结合工程特点、国家现行标准、设计要求、工程图纸和现有的资源,明确施工起点、流向和施工顺序,确定各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宜采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b) 确定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图表等形式进行辅助说明。 12.1.4 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单项工程施工方法均需进行必要的说明。 12.1.5 施工技术方案按先专业工程后建(构)筑物工程的顺序进行编制。专

27、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中的内容不宜在建(构)筑物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中阐述。 12.1.6 建(构)筑物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宜按施工顺序进行编制,施工顺序宜为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主体、后细部,先结构、后装修的顺序。 12.1.7 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宜详细编制,常规施工方法简单编制。 土石方明挖 12.2.1 通用要求 12.2.1.1 依据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进行工程项目的土石方平衡规划,减少弃渣二次倒运。 12.2.1.2 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厚度依据地质条件、出渣道路、施工部位、开挖规模、开挖断面特征、爆破方式、开挖运输设备性能及有关规范要求等因素进行确定。 12.

28、2.1.3 可利用料的开挖根据开挖条件、开挖强度和可利用料的数量、物理力学特性、质量要求等因素,确定开挖方法。可利用料的开挖方法可参考 SL 303 料场开采方法。 12.2.1.4 出渣道路布置按 SL 303 的规定执行。 12.2.2 土方开挖 12.2.2.1 边坡开挖宜符合以下要求: a)依据设计要求和边坡的用途以及土的种类、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编制边坡开12.2DB 13/T 55422022 12 12.2.3.6 边坡开挖符合下列要求: a) 边坡开挖前,需做好开挖轮廓线外的危石清理、削坡、加固和排水等工作。需在边坡坡顶和马道等部位设置截水沟、排水沟; b) 边坡开挖

29、按设计要求的程序进行,爆破采用毫秒延时起爆网路; c) 设计边坡轮廓面的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钻孔孔径不宜大于110mm,最大单段起爆药量不宜大于 50kg; d) 紧邻设计边坡可设缓冲孔或缓冲空孔。 缓冲孔孔距、 排距, 可较前排台阶爆破孔减小 1/31/2,其爆破炸药单位岩石耗药量应与前排主爆破孔相同,按每个爆破孔所爆破的体积及爆破单位岩石耗药量来确定缓冲孔装药量。缓冲空孔密集布置,孔内不装药; e) 紧邻设计边坡的台阶爆破以及缓冲孔爆破的最大单段起爆药量,应不大于 100kg; f) 临时支护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地质条件、边坡形状、开挖顺序和设计要求等因素,

30、确定边坡支护的方式、支护与开挖的间隔时间、施工顺序及间隔距离; 2) 宜采用支护紧跟开挖面的方式施工;稳定性差的边坡,应先加固后开挖。 12.2.3.7 预留保护层以上岩石开挖符合下列要求: a) 预留保护层以上岩石开挖宜采用延长药包、分层台阶爆破开挖方式; b) 台阶爆破宜采用毫秒爆破。深孔台阶爆破钻孔宜采用斜孔方式; c) 台阶高度依据开挖高度、地质条件、岩体特性、施工进度、钻孔机械和挖掘机性能等因素确定; d) 紧邻保护层的台阶爆破钻孔孔径不宜大于 110mm。 12.2.3.8 保护层开挖符合下列要求: a) 依据地质条件、爆破方式和规模、爆破器材性能、爆破孔装药直径等,由台阶爆破孔底

31、以下的破坏深度试验结果确定保护层厚度。若无条件试验,保护层厚度宜为台阶爆破主炮孔药卷直径的 2540 倍; b) 预留保护层可采用分层爆破,且符合下列要求: 1) 第一层爆破孔孔底距水平建基面不宜小于 1.5m; 药卷直径应小于 40mm;应采用浅孔台阶爆破法; 2) 第二层对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和坚硬、较坚硬的岩体,爆破孔孔底距水平建基面不可小于 0.5m;对破碎、极破碎和较软岩、软岩及极软岩,爆破孔孔底距水平建基面不可小于 0.7m。爆破孔与水平建基面的夹角不应大于 60 ,药卷直径不应大于 32mm。可采用单孔起爆方法; 3) 第三层对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和坚硬、 较坚硬的岩体, 爆

32、破孔不应穿过水平建基面;对破碎、 极破碎和较软岩、 软岩及极软岩, 爆破孔不应穿入距水平建基面 0.2m 的范围,剩余 0.2m 厚的岩体应进行撬挖。爆破孔角度、装药直径和起爆方法,均同第二层的规定; c) 保护层爆破钻孔孔径不宜大于 50mm,应采用毫秒延时起爆网路; d) 邻近设计建基面的台阶爆破最大一段起爆药量,应不大于 100kg; e) 经爆破试验证明可行,紧邻水平建基面的保护层宜采用一次爆破法,水平建基面也可采用深孔台阶一次爆破法,且按 SL 47 的有关规定执行。 12.2.3.9 沟槽爆破符合下列要求: a) 宜采用小直径炮孔,分层、分段爆破开挖,周边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33、 b) 对于宽度小于 4m 的沟槽,炮孔直径应小于 50mm,炮孔深度宜小于 1.5m; c) 沟槽两侧预裂爆破起爆时间间隔应不小于 100ms。 12.2.3.10 水下石方开挖宜采用钻孔爆破法。依据设计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开挖规模、施工机械和爆破器材,以及附近水工建筑物,水流条件等确定水下石方开挖方法。 12.2.3.11 施工期安全监测符合下列要求: a) 依据爆破开挖规模、施工区的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按设计要求编制安全监测项目。监测项目按 DL/T 5333、SL 551 和 SL 601 的相关规定执行; b) 施工期边坡变形监测宜选择位移监测,宜结合边坡的永久监测进行;

34、 c) 施工期开挖爆破的动态监测宜选择质点振动速度、质点振动加速度和爆破噪声等项目; DB 13/T 55422022 d) 边坡、建基面岩体松弛范围采用钻孔声波法进行监测,宜进行爆破前后观测。 12.2.4 疏浚工程施工 12.2.4.1 依据水深、水流流速、地形、地质、开挖范围、开挖量等因素编制疏浚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2.2.4.2 通过试生产确定最佳的船舶前移量、横摆速度、挖泥机具下放深度和排泥口吹填土堆集速度等技术参数。 12.2.4.3 疏浚工程宜采用顺流开挖方式。在沿海地区施工时,宜根据涨落潮流对挖槽冲刷作用的大小、合理选择开挖方向。 12.2.4.4 疏浚工程采用分段、分条、分

35、层的施工方法。分段长度、分段重叠长度、分条宽度与数量、分条重叠宽度、分层厚度和前移距离按 SL 17 的规定执行。 12.2.4.5 分条施工时遵守“远土近调、近土远调”的原则,依次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分条开挖。分层施工时遵守“上层厚、下层薄”的原则。同一分层内挖泥机具下放深度宜控制在相同高程上。 12.2.4.6 排泥管线敷设按 SL 17 的规定执行。 12.2.4.7 开挖级配良好的密实砂、硬塑性黏土以及强风化岩等,宜先采用松动爆破等预处理方式进行破碎、松散,再用挖泥船疏挖。采用松动爆破预处理时,需符合爆破行业的有关规定。 12.2.4.8 挖泥船疏浚爆破后石渣按 SL 17 的规定执行。

36、 12.2.4.9 索铲、水力冲淤船、水力冲挖机组、两栖式清淤机的施工按 SL 17 的规定执行。 12.2.4.10 当绞吸式挖泥船、冲吸式挖泥船、水力冲挖机组的扬程或排距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可采用接力式进行施工。 地基处理 12.3.1 基岩帷幕灌浆 12.3.1.1帷幕灌浆施工符合下列要求:12.3DB 13/T 55422022 14 的 80%, 并不大于 1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澄清时止或不大于 20min。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在灌浆前对全孔进行一次裂隙冲洗。 12.3.1.6 帷幕灌浆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压水试验宜采用单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

37、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宜进行简易压水试验,简易压水试验可与裂隙冲洗合并进行;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前可进行全孔一段简易压水试验和孔底段简易压水试验。 12.3.1.7 灌浆施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灌浆材料、灌浆方法、灌浆方式、灌浆段长、灌浆压力、浆液比级、浆液变换、结束条件等,按 SL/T62 的规定执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12.3.1.8 全孔灌浆结束后,应以水灰比为 0.5 的新鲜普通水泥浆液置换孔内稀浆或积水,采用全孔纯压式灌浆法封孔。封孔灌浆压力为:孔口封闭法可采用该孔最大灌浆压力;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和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可采用全孔平均灌浆压力或不

38、大于孔口段最大灌浆压力。封孔灌浆时间宜为 30min60min。 12.3.1.9 帷幕灌浆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应在该部位灌浆结束 14d 后进行。检查孔数量可按灌浆孔数的一定比例确定。单排孔帷幕时,检查孔数量可为灌浆孔总数的 10%左右,多排孔帷幕时,检查孔的数量可按主排孔数的 10%左右。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12.3.2 混凝土防渗墙 12.3.2.1 混凝土防渗墙编制内容包括施工平台和导墙建造、泥浆、槽孔建造、墙体材料、成墙施工、墙段连接、质量检查等。 12.3.2.2 施工平台和导墙建造符合下列要求: a) 修筑施工平台和导墙之前宜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

39、理; b) 施工平台应坚固、 平整, 满足施工设备作业要求, 且应高于施工期最高地下水位 2.0m 以上。倒渣平台宜采用现浇混凝土铺筑,其下可设置石渣垫层; c) 导墙宜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筑。当地质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现场组装的钢结构; d) 导墙的结构形式、尺寸、力学指标等,根据防渗墙体厚度、深度、导墙下土质情况以及施工机械等施工荷载综合考虑确定,并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 12.3.2.3 泥浆的选择符合下列要求: a) 泥浆土料可选择膨润土、粘土或两者的混合料,膨润土、粘土的技术指标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b) 根据地质条件、成槽深度、成槽阶

40、段、成槽工艺、施工条件等选择相应性能的泥浆。膨润土、 粘土的浆液性能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 并满足设计要求。 宜优先选用膨润土作为主材; c) 根据地层特性、成槽方法、泥浆用途确定泥浆的配合比。 12.3.2.4 槽孔建造符合下列要求: a) 槽孔建造设备和方法可根据地层情况、墙体结构型式及设备性能进行确定,必要时可选用多种设备组合施工。可采用的成槽方法有钻劈法、钻抓法、抓取法、铣削法、射水法、锯槽法等。槽孔宜分期建造; b) 需综合考虑施工工期要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部位、成槽方法、机具性能、造孔深度、成槽历时、墙体材料供应强度、墙体预留孔的位置、浇筑导管布置原则及墙体平面

41、形状等因素确定槽孔长度; c) 槽孔建造时固壁泥浆面应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 300mm500mm; d) 清孔换浆方法根据地层特点、槽孔建造工艺综合确定。宜采用泵吸法或气举法,槽孔较浅时亦可采用抽桶法。 12.3.2.5 墙体材料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12.3.2.6 成墙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a) 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能力应不小于平均计划浇筑强度的 1.5 倍, 并大于最大计划浇筑强度,且能保证浇筑连续进行; b) 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不应小于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 6 倍。终浇高程应高于设计规定的墙顶高程 0.5m; c) 导管的配置布设、隔离塞球、混

42、凝土浇筑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 DB 13/T 55422022 12.3.2.7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墙段连接的方法。墙段连接一般采用接头管法、钻凿法和铣削法等施工方法。 12.3.2.8 质量检查按 SL 174 的规定执行,并符合设计要求。 12.3.3 土坝(堤)坝体劈裂灌浆 12.3.3.1 土坝(堤)坝体劈裂灌浆编制内容包括钻孔、制浆、灌浆、灌浆控制、灌浆结束标准、封孔、灌浆监测、质量检查等。 12.3.3.2 钻孔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a) 土坝的河床段钻孔应按设计要求分序进行施工, 宜分 2 序或 3 序。 土坝的岸坡段、 弯曲段、其他特殊坝段钻孔可不分序; b) 钻孔

43、孔位偏差不宜大于 10cm,孔底偏斜率不宜大于孔深的 2%。孔径宜为 45mm76mm,孔径应与所下注浆管相匹配。当孔深小于 30m 时,宜用干法成孔;当孔深不小于 30m 或孔深小于 30m 但坝体内有大量砂砾石时,可采用泥浆护壁钻进; c) 钻孔完成后及时下注浆管(或套管),注浆管(或套管)与孔壁应结合紧密、封闭。 12.3.3.3 灌浆材料性能指标和制浆用水按 SL 564 的规定执行,并符合设计要求。需掺加其他材料时,材料品质满足 SL/T 62 的相关要求。制浆采用专用机械,使搅浆机搅出的纯黏土浆液密度在1.45g/cm31.5g/cm3为宜。搅拌成浆后先清除大颗粒和杂物,灌浆前再通

44、过 36 孔/cm2过滤筛过滤。 12.3.3.4 灌浆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先灌河床段,后灌岸坡段和弯曲段;多排孔灌浆时,应先灌边排孔,再灌中排孔。同一排孔灌浆,应先灌第一序孔,再灌第二、三序孔; b) 劈裂灌浆一般采用孔底注浆、全孔封闭、分段灌注的纯压式灌浆方法,注浆管应下至距离孔底 0.5m1m 处,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c) 灌浆开始应先用稀浆灌注,经过 3min5min 的灌浆,坝体劈裂后再加大浆液稠度。若孔口压力下降或出现负压,应加大浆液稠度;12.4DB 13/T 55422022 16 a) 根据料场勘察报告、可利用建筑物开挖料质量和数量以及坝料设计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实际进

45、行料场复查; b) 料场复查内容按 DL/T 5129 的规定执行; c) 料场复查方法按 DL/T 5388 的规定执行。 12.4.1.3 坝基与岸坡处理符合下列要求: a) 坝区范围内的水井、泉眼、地道、洞穴以及地质勘测孔、竖井、平洞、试坑等;防渗体和反滤、过渡区坝基及岸坡岩石;岩石岸坡局部凹坑、反坡及不平顺岩面等;坝基及坝基中的软弱土层、不良地层等均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b) 确定顺水流方向的断层、破碎带等专项处理措施; c) 宜采用堵排、导渗等措施处理防渗体与基岩结合面的地下渗水,并保证填土在无水岩面进行; d) 防渗体、反滤体、均质坝体等与岩石岸坡的接合部位应采用斜面连接; e)

46、 土质防渗体与岩基或处理后的岩基连接面,在防渗体填筑前应用黏土浆抹面。邻近接触面0.5m1.0m, 防渗体采用不含粗颗粒的黏土填筑, 并控制在略高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填筑。 12.4.1.4 坝体防渗土料填筑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沿坝轴线方向铺筑防渗土料,铺土应及时,宜采用定点测量方式控制铺土厚度,宜增加平地机平整工序; b) 黏性土料采用进占法卸料,汽车不应在已压实土料面上行驶; c) 防渗体土料宜采用凸块振动碾压实。碾压应沿坝轴线方向进行; d) 防渗体分段碾压时, 相邻两段交接带碾迹应彼此搭接, 垂直碾压方向搭接带宽度应为0.3m0.5m,平行碾压方向搭接带宽度应为 1.0m1.5m;

47、e) 心墙应同上下游反滤料及部分坝壳料平起填筑,骑缝碾压,宜采用先填反滤料后填土料的平起填筑法施工。斜墙宜与下游反滤料及部分坝壳料平起填筑; f) 保证防渗体的有效厚度,同一填筑区域内建基面不平时防渗体从低处开始填筑; g) 防渗体的铺筑应连续作业。宜采用错距法碾压,碾压时错距不大于 50cm;因场地等条件限制时也可采用搭接法碾压,搭接宽度不小于 15cm; h) 心墙和斜墙内不应留有纵向接缝。防渗体及均质坝的横向接坡坡度不宜陡于 1:3,高差不宜超过 15m。 12.4.1.5 坝体反滤料填筑符合下列要求: a) 反滤料的材质、级配、不均匀系数、含泥量及铺筑位置和有效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b

48、) 反滤料宜在挖装前洒水,保持湿润,在挖装和铺筑过程中避免颗粒分离; c) 反滤料宜采用自行式振动碾压实,施工参数应由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应和其相邻的防渗土料、过渡料骑缝碾压; d) 反滤层横向接坡必须清至合格面,使接坡反滤料层次清楚,不应发生层间错位、中断和混杂。 12.4.1.6 坝体坝壳料填筑符合下列要求: a) 坝壳料宜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及时平料,铺料厚度误差不宜超过碾压试验确定层厚的10%。坝壳料与岸坡及刚性建筑物的结合部位,宜回填 1.5m2.5m 宽过渡料。过渡料填筑宜采用后退法铺料,并与同层反滤料一并碾压; b) 坝壳料应用振动平碾压实,与岸坡结合处 2.0m 宽范围内宜采用

49、垂直坝轴线方向碾压,不宜压实的边角部位应减薄铺料厚度,用轻型振动碾、平板振动器或其他压实机械压实; c) 堆石料坝坡不预留削坡余量,宜边填筑,边整坡、护坡; d) 砂砾料、堆石及其它无粘性坝壳料纵、横向接合部位,宜采用台阶式收坡法。每层台阶宽度不小于 1m; e) 级配较好的石料、砂砾(卵)石料等宜采用后退法铺料,铺料层厚度大于 1.0m 的堆石料需选用混合料铺料;碾压方向沿建筑物轴线方向进行,碾压宜采用进退错距法作业,碾压前宜适当加水。 12.4.2 碾压式堤防填筑 DB 13/T 55422022 17 12.4.2.1 碾压式堤防填筑编制内容包括料场复核、堤基施工、碾压筑堤、堤身与建筑物

50、接合部施工等。 12.4.2.2 堤防填筑开工前对料场进行现场复核,料场复核内容按 SL 260 的规定执行。 12.4.2.3 堤基施工符合下列要求: a) 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压载的基面,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 50cm; b) 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应予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以及水井、地道、墓穴等地下建筑物,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c) 软弱堤基、透水堤基、多层堤基、岩石堤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并符合 SL 260 有关规定。 12.4.2.4 碾压筑堤符合下列要求: a) 填筑作业符合下列要求: 1) 地面起伏不平时,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允许顺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