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以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为课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345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以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为课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以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为课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以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为课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持语(主持人:林银光,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秘书长、本刊特约编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梅堰实验小学领导和教师写的4篇文章,是苏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课题三学联动的启智课堂实践研究”的成果。梅堰实小此项研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有以下三点值得借鉴:一是领导重视,校长、教科室主任亲自 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制订研究计划,分析研究状况,确定研究策略;二是联系实际,课题研究紧扣本校办 学理念(“为每个孩子的智慧人生奠基”)、特色追求(“睿智教育”),为学校工作的大目标服务;三是全员参与,课题研究面广,覆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全体教师关心课题研究、参加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的主人,成 果既有班级管理

2、的总结,也有学科教学的体会。梅堰实小已有113年历史,构建学生成长场域,实现师生智慧 生成,是她不懈的办学追求,也是她青春永驻的精神动力。立德树人背景下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以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为课例张晓兰摘 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下,课堂教学应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活动体验式 的数学课堂是充盈着创造力与生活力的课堂。目前,在教学课堂活动实践中出现诸如追求虚假主体、固化书 本知识、看重学习结果等问题。本研究提出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即从虚假走向真实、固化走向活化、从结果走向过程三个层面努力。以活动体验为纽带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激发学生的 创造力与

3、生活力,提升核心素养。关键词:活动体验;“学”为中心;创造力;生活力作者简介:张晓兰,女,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教科教师。案例背景活动体验是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实践的一个必要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学习活动 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教师往往更加关注自身 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的结果、整班评价等。部分教 师盲目追求显性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活动实践中出现 诸如追求虚假主体、固化书本知识、看重学习结果等 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活动体验”常被浓缩 成只剩“活动”,个体化、过程性的体验感受常被忽 略,学生“与人交往”“与物交往”的能力得不到持续、健康的发展。笔者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未

4、来终身发展考虑,认为当前要深度开发数学学科的育人方式,将育人价 值巧妙地渗透到常态课中,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地 成长。笔者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积 极探索培养小学生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笔者执教的苏教版六上树叶中的比,注重引导学 生用好身边的材料和学具,以小组实验的方式营造安 3 3本期专题20 22.12(下)心、融洽的学习关系,通过活动持续地向探究性学习 挑战,在互动交往中引发感性的共振与理性的进阶。案例描述师:大自然美妙神奇,一片片树叶给我们带来无 限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树叶,仔细观 察你认识这些树叶吗?生1:它们分别是柳树叶、银杏树叶、香樟树叶、枫树叶

5、、枇杷树叶。师:这位同学能够结合本单元的知识,学以致用,这点做得很好。老师在课前,请大家每人采集了若干 片相同种类的树叶,请大家拿出来。猜一猜你带来的 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可能是多少?生:我猜测香樟树叶的长与宽的比值是2。生:我猜测我带的枇杷叶,长与宽的比值可能是3。师:大家猜测的对不对呢?请大家按照屏幕上的 任务分小组进行活动,先测量,再填一填,算一算,比一比。活动时间8分钟。活动中,教师指导,了解 学生操作时的感受。活动后,大家交流数据和想法。生:通过测量、计算后,我们小组发现这些香樟 树叶的长与宽虽然不同,但他们比值很相近。生:我们计算的枇杷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也是非 常接近的。案例分析教育

6、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这句话当然是正 确的,但教育质量有显性的,也会有隐性的,如学生 的自我评价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对答案的质疑能 力、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等并不会在纸笔测验中得 到有效考查。教师要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 长,不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应结合学生的 个体特质和年龄特征,通过丰富、深刻的活动体验,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间 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履行全员 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职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叶澜在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一书中提到,“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等于学科的德 育价值。育人价值指向学生个体精神发展

7、的全部”。活动体验是一种同客观世界、同他人、同自身交 往的过程,应以真实、活化、过程为导向,创建具有 创造力和生活力的数学课堂。本课例中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和比较的过程,发现自然界中树叶的奥秘。一、从虚假走向真实,关注学生主体创建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既不是追求表面的 喧哗热闹,也不是让个体漫无目的地自行研究。教师 应建立积极、平等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个学生真实的 学习状态,平静的心理与沉浸式的探究更有利于学生 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动体验要融入于日常的课程学习 中,抛弃虚假的形式,让每位学生真正受惠。(-)关注学生本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反映在数学学 习上,可能学生对有些内容特别喜欢,对有

8、些内容兴 趣不大。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某一学习内容兴趣 不大时,教师不能理所当然直接否定该生,而是应意 识到这样的学习表现也是自然的,健康的。要想办法 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观察他们的神态、表情,甚至 是聆听模糊不清的语言。良好的活动是让每个学生都 动起来,手、耳、眼、口动起来,思维也转动起来。本课例中,教师不能把活动中的操作技能作为评判优 劣的标准,而是鼓励让每个人先参与到”探究树叶中 的比”这个活动中来,先观察后实验。笔者看到,有 的学生在测量叶子长与宽时很细致,计算比值时慢了 一些,看上去有些急。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慢 慢来。个别学生一开始没有行动,教师以为学生对这 个活动不感兴趣,

9、询问后原来是忘记带树叶了。教师 协调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关心他们的所想、所需和所做的 事,这才是教师设计活动体验最朴素的初衷,也是育 人的目每个孩子学有所获。(二)关注学习伙伴学生不是零散的个体,学习伙伴的建立,有助于 学生形成相互进步的良好氛围,这也是学习共同体存 在的意义。小组活动并不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而是 在活动中互帮互助,互相交流。更可贵的是,教师还 要鼓励学生跨过小组间的外在界限,主动聆听其他小 组的意见,把整个班级的同学都看成是自己的学习伙 伴。通过倾听伙伴的想法,与自己内心的想法相比较,4 4看是要补充、部分否定还是要全部否定。在这个过程

10、 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发言的学生,也要关注那些在静 静聆听的学生,以眼神来传递对他们倾听的肯定,产 生“1+1 2”“1+1 2”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凝聚成 一股强大的学习力,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课堂 管控和协调力,教师眼中不能只有个别人,而是要有 全部的人。二、从固化走向活化,创造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主要载体。固化教材,生搬硬 套,容易产生知识本位思想。教师要因材施教,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教材给了我们教导学生的一个指南,其中蕴藏的知识、思维和品格,要靠教师自己去挖掘,活用教材。(一)吸取教材精华,回归学习的本质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后供儿 童学习的重要材料。教师经过

11、深层次解读教材,领会 其中的内容进而利用教师的专业素养去形象化地、趣 味化地呈现,保障学生能理解、掌握和应用。正如案 例中教师并没有按照教材内容的“探索实践”环节直 接让学生参与测量活动。而是引导学生先观察、后猜测,再实验、验证,用数据来说话。在活动中,教师不仅培 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渗透数据分析观念。如果 说知识是教材中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的 一条暗线。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抓知识,忽略思想说、态度、情感价輙的养成。卓越的教师 可以引领学生把一本书由薄到厚,再能由厚到薄。(二)结合学生学情,联通知识与生活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 完整的结构把它们连

12、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 知识。”教师教导学生求知,务必要结合学生的知识 经验背景。教材中的知识虽然按照单元、课时进行分 割,但从大局观和整个学段来看,内在又有着紧密联 系。学生在理解知识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把碎 片化的知识像网一样联通起来,另一方面还要将数学 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教育很多时候走的不是 一条宜线,而是一条曲线。活化教材,灵活地开发课 程资源,就是充分建立在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 上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造呈现。数学来源于 _些席彩青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案例中,教师借助一片片树 叶搭建起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打破了数学给人留下 的“枯燥、单调”的刻板印象。学生

13、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体验,几乎都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 自然界中一片小小的树叶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多的数学 知识。数学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如果我们用数学的 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相信还能发现更多的奥秘。三、从结果走向过程,内化重构知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成长。有意义的课堂是从 知识“传递”到“建构”的教学。作为学习促进者的 老师,仅关注结果是远远不够的,更不是育人的目标。数学知识抽象且严密,一些不易理解的知识,往往需 要经历知识的再创造才可能真正的领会。(-)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 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本案例中,围绕树叶中 的比,教师通过设置丰富的

14、体验活动,让学生亲历猜 想与实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 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有意识地渗透“回 顾性反思”的意识,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再一次认识”比 的意义”。过程是思想的载体,是能力进阶的通道。数 学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产生对知识的 渴求和对问题的疑惑,引发学生产生个体内部的认知冲 突,并最终在活动中内化重构为自己的知识,感悟到人 的主观能动性对人能力和思想发展的重要性。(二)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知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进行的过程,数学 文化史告诉了我们知识发展的源远流长。在苏教版数 学教材中除了像本案例一

15、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外,还编 排了“你知道吗?”这样的拓展知识。这些知识让大 家了解到中外数学家发现知识的艰辛与锲而不舍的精 神,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跨越时空感受前人的智慧,转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教师除了让学生阅读数学文 化史,还可以通过模仿古人发现知识的活动,进一步 体会知识形成与演化的历程。例如,学生在学习圆周 率时,就可以尝试用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作为拓 展实验作为补充。5 5本期专题20 22.12(下)小学生刻纸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一基于“三学”联动价值取向的思考沈晨丽摘要:基于学生兴趣、创新力、学习力的养成,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是“三学”联动教学的价值指向。因“三学”联动的刻纸教学侧

16、重有所不同,教师应撬动刻纸教学的基点、推动学生学习刻纸的热点,触动学 生学习刻纸的界点,让刻纸在“三学”联动教学中得以传承,与时俱进,历久弥新。关键词:“三学”联动;刻纸;创新能力;策略作者简介:沈晨丽,女,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吴江区教学能手。刻纸是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之一,能培养学生们 的集设计、绘画、剪刻于一体的艺术创新能力。刻纸 教学因继承与发展传统艺术,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但 不少教师在刻纸教学实践中缺乏行知有效的策略。本 文尝试通过运用先学、问学、拓学的“三学”联动刻 纸教学,引导学生在刻纸过程中反思、探究问题,提 升学生刻纸元认知技能水平,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17、”的转变,尊重学生的经验,促发学生的 生长,真正借助“三学”联动的刻纸教学,提升学生 美术素养。_、刻纸教学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在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中,每一册的教材中都 涉及剪纸,以欣赏、技能为主,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混淆了剪纸与刻纸的种类。小学低年级学生 年纪尚小,注意力易分散,模仿能力强,创新力不足,而且无法长时间集中,无论动手能力还是协调、创造 能力皆要耐心培养,欲速不达。中段的学生,在刻纸 实践创作过程中,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们有了一些 自信,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刻纸良好习惯、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关键时期。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思考能 力,能将生活中的东西与刻纸相结合进行设计应用。

18、此阶段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显著增加,动手能力增强,创新需求旺盛,但自我情感意识增强需教师关注引导。二、刻纸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优势()开展刻纸教学的必要性刻纸历经岁月的淘洗,具有独特性和丰富的底蕴。刻纸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剪刻、造型形式、构图形式、色彩特征。剪刻方法主要有阴刻法、阳刻法、阴阳结 合等刻法,从而生成各种不同的剪刻特点。构图形式 特征具有平面性,适形完整型结构;色彩上随意性较建构活动体验式的数学课堂,并非是针对于特定 的某节课,它可以适用于许多的常态课。它也并非要 贯穿于整节课,可以进行十分钟甚至是几分钟。其课 堂效果要靠教师的潜心研究与用心实践。良好的活动 体验立意高远,操作平实,感悟深刻,巧妙融通了“教”与“育”。参考文献1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 季湄,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 14.2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16.3 娄鑫.例谈自主交流评价中表达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 师J.20 20(5):59-63.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