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希宁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分析形势,明确重点,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这个中心工作上来,把全市的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要任务上来,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努力实现“十一五”的“开门红”。在年前召开的市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和今年元月召开的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已经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主要就发展形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作风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着力营造加快发展的氛围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扎实苦干,经济和社
2、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保证了“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上一年的工作,可以说“亮点”频闪,可圈可点之处颇多。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 第一,市域经济整体实力增强,中心城市的作用开始有所显现。XX县区作为州首府所在地,理应成为全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近几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市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地位在逐步显现。从生产总值看,2000年我市为28.2亿,只占全州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到2005年,我市为44.3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从财政收入看,2000年,我市为16018万元,比利川少5982万元,比建始少58
3、0万元,比来凤多1000万元;到2005年,我市为2.82亿元,只比利川少2600万元,比建始多8000万元,比来凤多1.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州居第一位,比利川多2996万元,比建始多7339万元,比来凤多1.18亿元。从工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2000年,我市工业总产值为19亿元,只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23.8%;到2005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51.3%。更为重要的是,我市工业经济的质量不断提高,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4家,其中产值过1000万元的有23家,过亿元的有4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州城建设力度,
4、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品位不断提升。2003年以来,我们建成了亲水走廊、民族广场、硒都广场、东门橡胶坝等市政工程,改造了学院路、土司路、龙麟宫路等城市主干道,启动了施州大桥、凤凰大桥、209国道绕城线和XX县区片区开发,城市建设总投资达到6.76亿元。目前,州城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2005年,我市在中国中小城市大型系列评选活动中,跻身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之列。 第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在2005年,全市上下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上级支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一是特色农产品基地
5、不断壮大。按照“两叶一芋两草”的产业发展思路,全年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5.5万亩。全年种植烟叶10.4万亩,收购量25.4万担,收购值1.1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2296万元;新发展茶叶1.6万亩,累计达到11.6万亩,投产8.5万亩,实现产值1.3亿元;魔芋种植10.4万亩,实现产值1.7亿元;中药材留存面积20万亩,投产3万亩,实现产值1.1亿元;全市生猪、山羊、大牲畜、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头、18万只、6万头和178万羽,实现畜牧业总产值7.3亿元;高山反季节蔬菜和城郊蔬菜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产品远销2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产值近2亿元。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长较快。九洲牧业、宏业魔
6、芋、长友现代农业、华龙茶叶、弘翔药业、山里星山野菜、高岭药庄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总额达到1.6亿元。如九洲牧业公司,2001年改制时的产值仅为472万元,到2005年实现产值10144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641万元。为增强企业实力,2005年公司投资800万元在头道水建成了新的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同时在崔坝建成的年屠宰20万头生猪、10万只山羊加工基地今年可以投产。去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下跌、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我市农村经济能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产业化龙头企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比如说,红土石窑一带高山反季节蔬菜,如果
7、没有高岭药庄的带动,不仅规模上不去,农民也很难赚到钱;全市的生猪养殖,如果没有九洲牧业这个龙头企业作支撑,生猪市场也不会有去年下半年的稳定;华龙茶叶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解决了农民发展茶叶的后顾之忧,而且使茶叶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是农业标准化生产取得突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在这方面,我们有了新的突破。芭蕉富硒茶产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紫油厚朴”已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保护,“板桥党参”原产地域保护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审查。对这方面的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林业局等部门抓得很好,值得充分肯定
8、。2005年,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文明新村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7.5万口,42%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改厨6.9万户、改厕6.4万户、改圈6.3万户、改水4.5万户、改扩建公路2400余公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应该说,我们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已经走在了前面。我市“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的农村文明新村建设经验再一次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充分肯定,省委办公厅专门编发简报介绍了我市的经验。 第三,工业经济提速升温。我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关键是工业发展比较滞后。为了切实加快工业经济发
9、展,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一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4月份,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大会,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了全面动员和安排部署。为推动乡镇工业经济发展,10月份,市委、市政府组织各乡镇办党委书记和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到鹤峰、来凤考察了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晰了思路和措施。二是完善了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行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制、部门联系企业协理员制、工业经济发展例会制、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在企业界引起了良好反响。为鼓励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鼓励规模以上工
10、业企业“退城进园”的意见。三是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恩施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2005年是工业园区建设得到突破的一年。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同比增长62.4%;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37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技改。市区内长源轴承已进驻工业园区发展,星辰包装、宏业魔芋、山泰水设正在实施“退城进园”。金叶公司、军神集团、弘翔药业、康强科技等企业正在园区进行土地平整和厂房建设。2005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3.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完成工业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66.7%;完成财政收入1339万元,同比增长9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8亿元,同比增长37%。四是
11、乡镇工业经济重现生机。龙凤、沙地、太阳、红土、芭蕉等乡镇工业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龙凤镇引进了西岭矿业、佳合矿业、钜鑫工贸等项目;太阳乡引进了重庆客商开发煤矿;板桥镇引进了浙江索鑫矿业开发铁矿;芭蕉乡引进了江苏客商进行茶叶加工。XX县区三办也在积极为州市属企业搞好服务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以乡镇工业经济发展为龙头,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2989万元。 第四,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改革就是要破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条条框框,开放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
12、发展。一是轴承厂破产改制基本结束。在改制期间,改制领导小组及其专班,坚持按政策办事,认真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了改制工作平稳顺利进行。我市的改制经验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还将在全省推广。二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原有市对乡镇办的财政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财政管理办法。对市直49个一级单位实行了规范性部门预算,对政府集中采购实行了执行与监管的彻底分离。同时,对市直部门国有资产实行了集中管理和统一经营。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一年来,全市上下围绕富硒绿色食品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水电能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强力推进招商引资。我们
13、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恩施州首届药交会”等大型招商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富硒茶文化节”、“中国板党节”等节庆活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79个,合同金额10亿元,到位资金5.4亿元,其中利用外资7万美元。四是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市获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到8家,出口产品41个,完成出口创汇7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9%。 第五,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亮点多。2005年,是我市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文化工作卓有成效,茶山春、一张发票等文艺作品荣获省文化厅“群星奖”;反映恩施秀丽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土家女儿会电视音乐风光
14、片拍摄制作已经完成。组团参加了全州第五届体育运动会,并获得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科教兴市”战略取得新的成绩,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全省第二批县域技术创新示XX县区(市),这两个荣誉称号在全州都是唯一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全面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市农村人口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比例超过80%。民兵预备役工作卓有成效,市人武部被省军区表彰为“从严治军先进单位”和“全面建设先进单位”,这个荣誉对我市人武部来讲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我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集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我市总结推广的“1+4+x”村务公开模
15、式受到民政部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信访工作得到加强,湖北信访杂志刊发文章,对我市落实责任、搞好预防、健全机制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推介。维稳基层基础工作成绩明显,强化了农村“治安中心户”建设和XX县区“门店联防”建设,确保了一方平安;特别是农村“治安中心户”建设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周永康的充分肯定,在2005年全市十大新闻事件评选中也名列榜首。 新的一年,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发展机遇。一是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国家将实施以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和职业培训为主的新一轮扶贫
16、,对促进我市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步伐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四是受能源、土地、劳力等要素的制约,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我们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五是市内以“两路”为重点的大型项目建设将进入投资高峰期,必将有力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六是州委州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州城建设的领导和支持力度,州城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州市直利益关系得到较好处理,这也为XX县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州委州政府和州直各部门为支持州城建设,总的投入接近2亿元,其中亲水走廊拆迁建设5000万元、民族广场建设2000万元、风雨桥建设4000万元,州财政超调资金8000万元。这些机遇,为我市加快发
17、展提供了条件。 我们在看到成绩和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们的增长是建立在低基数之上的,经济总量小,所占份额与我市拥有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极不相称。就速度本身而言,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周边地区。从人均生产总值看,2004年全省是10500元,我市为5279元,只有全省的二分之一;与省内21个县级市相比较,排第20位,而排第一位的XX县区有16900元;二是财政基础薄弱,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紧缺。从财政收入来看,2004年XX县区为2.23亿元,在全省21个县级市中排第19位;与全国2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府城市相比较,XX县
18、区的财政收入居第13位。三是社会保障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部分贫困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一方面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值低,200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2%,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3%;另一方面是平均数掩盖了低收入人口的生活状况,就XX县区来讲,还有困难居民4000余户,1万余人,每户的月平均收入只有300多元;有城市低保对象3800余户,占XX县区总户数的8%,有低保对象近1万人,占XX县区总人口的6%。四是我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压力很大。我市目前农村人口为64万,占总人口的83%,农村人口比州内部分县市
19、的总人口还要多。与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府城市比较,我市的农村人口比例是较高的。比如说,XX县区总人口28.5万人,城市人口为17.45万人;XX县区总人口45.4万人,城市人口为29万人;XX县区总人口47.5万人,城市人口为20万人;XX县区总人口41.3万人,城市人口为38万人。在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扶贫攻坚任务大。比如说村级公路建设,按目前206个大村计算,通达率还比较高;如果按合并前596个小村计算,任务就十分艰巨。截至去年底,全市206个村中还有3个村不通公路,建设总里程38公里;按小村计算,还有45个村不通公路,建设总里程322公里。206个村中不通油路的
20、村有95个,总里程681公里;按小村计算则有482个村不通油路,总里程达到1900公里。五是观念、人才、体制、环境等因素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仍然十分明显。少数地方和部门发展意识不强,大局观念不强,创新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有所收敛,但慢作为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市委、市政府制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措施,在有些地方和部门推进效果不理想,影响和阻碍了全市工作的大局。 面对外地千帆竞发的咄咄态势,如果我们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紧迫感、危机感,不振奋精神、发奋图强,XX县区的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对于XX县区的发展,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妄自菲薄
21、。只要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不失,抢抓机遇的力度不减,促进发展的措施不软,XX县区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把握工作重点,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面对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能有目前这样的好形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党中央在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中的切实加强了农业和农村这个薄弱环节,扭转了前几年粮食生产滑坡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局面。这几次宏观调控的一大成果,就是把农业和农村稳住了,从而稳定了市场,稳住了人心。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
22、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就XX县区而言,过去“农特”两税有近3000万元,都是需要向农民收取的,但现在农民不需要上缴了。不仅如此,国家
23、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推广良种和购买农机具实行补贴,2005年国家对我市支付了粮食直补资金和水稻良种补贴1033万元。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免交杂费和书本费、补助寄宿学生寄宿费),使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学,2005年,我市共有35530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总金额达到500余万元。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在2005年,经过我们积极争取,我市已成为试点县市,农民看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保障。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使计划生育更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和参与。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
24、已经对解决“三农”问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农村整体面貌有待改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大批现代化城市在各地相继建成,并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是,农村的变化却远远赶不上城市。特别是在我们中西部地区,因为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农村整体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1998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3%。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
25、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1998年的2.5:1扩大到2004年的3.2:1。如果统一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三是农村需求不足。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有些方面已经出现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钢铁、水泥、铝等产品已经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是,由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缓慢,农村市场规模较小、购买能力较弱,对工业品的需求普遍不旺,影响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四是农村资金严重不足。许多地方县乡财政只是吃饭财政,一些地方连维持正常运转也遇到困难,更没有能力支持乡村建设。农村金融资金严重缺乏,许多地方农民和乡镇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是相当突出
26、的矛盾。正是基于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认真总结我市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近几年来,我们实施的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创新建设模式。从2000年开始,我们在借鉴四川巴中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改三建”的文明新村建设模式,后来又把“两提高”和“1+4+x”村务公开纳入了文明新村建设的范围,进一步丰富了文明新村建设模式的内涵。二是完善政策措施。为推进全市文明新村建设,市政府每年筹资对农民建一口沼气池补助一吨水
27、泥,努力提高农民投入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国土部门从优审批“五改三建”用地,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出台了技术服务政策,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良好机制。三是强化部门帮扶。近几年来,全市坚持走“部门帮扶、城乡共建”之路,市直所有单位都确定了帮扶对象,广大干部职工走出机关,进村入户,与农民结“亲戚”,从资金投入、物资扶持、投工投劳、技术指导等方面予以支持。几年来,全市机关干部共为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捐款捐物900多万元、投工投劳15万个。比如说市国税局联系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村,不仅安排工会副主席田益华同志驻村负责帮扶工作,而且实行“单位包村、股室挂组、支部定户”的目标责任制,全力支持该村
28、文明新村建设。四是狠抓典型示范。在2000年开始实施文明新村建设时,我们就选定芭蕉乡灯笼坝村、龙凤镇小龙潭村、白杨坪乡石桥子村等8个村作为示范样板,高标准建设。同时,各乡镇办也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了文明新村建设重点村,有的村还确定了“样板组”。通过典型带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建设文明新村的积极性,收到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五是加强项目工作。自实施文明新村建设以来,我们坚持千方百计向上级争取各种项目。如生态能源建设中荷合作项目,仅2005年就到位资金144.2万元。2004年实施的农村沼气池建设国债项目,总投资198万元,切实推动了盛家坝乡安乐屯等13个村的文明新村建设,共有1900户农
29、户在“一池三改”中获益。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005年争取到项目资金500万元,每个村平均投入25万元左右,有效拉动了全市重点贫困村的文明新村建设。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措施,我市文明新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五改三建”中的“建园”就是建致富园,到目前,全市已总结出猪沼茶、猪沼芋、猪沼烟、羊沼草等生态模式,带动了茶叶、烟叶、魔芋、蔬菜、畜牧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畜牧业的发展来说,按每口沼气池养4头猪计算, 7.5万口沼气池可养猪30万头,农民可获现金收入1.5亿元,获纯收入3000万元。同时建沼气池还节约了农民的支出,全市7.5万口沼气池,按一口沼气池年
30、产气300立方米、每立方米单价1.2元计算,沼液、沼渣综合利用节约化肥等费用按每口沼气池每年100元计算,年经济效益达3400多万元。二是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沼气池,大力推广生态能源模式,加快了全市特色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步伐。比如,XX县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虽然限制了施用农药、化肥,但由于过去家家户户烧煤,导致茶叶二氧化硫超标,产品一度被挤出国际市场。近两年由于茶园周围农民用沼气代煤,去年恩施茶叶又重返质量标准近乎苛刻的欧盟市场。同时,沼气池建设使不少农户长期以柴草为主要燃料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改变,按1口沼气池年保护5亩森林植被计算,全市可有效保护37.5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
31、伐。三是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习惯。“五改三建”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许多农民破除了习惯于脏、乱、差的落后生活方式,在“吃、穿、住、行、用”等方面在逐步向现代文明迈进。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今天在座的同志,大部分都直接参与了文明新村建设,对这一点应该是体会较深。以前干部下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收“三提五统”和“农特”两税。但是在文明新村建设中,干部下乡主要是组织农民搞建设、谋发展,而且农民也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自然拥护。特别是一大批乡村干部带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使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明显改善。有基层干部给我反映,当前农村出现了“三个不够用”的新气象,那就是村
32、民们都希望干部多帮他们出点子,提建议,干部不够用;家家户户争抢技术人员建沼气池,技术人员不够用;每家每户搞改建要换工互助,劳动力不够用。 我在这里总结我市文明新村建设成绩和经验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今后我们要继续坚持把文明新村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进一步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不断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二十字”方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起来是20个字,表述通俗、简
33、明,但涵义极为深刻,涉及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2006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中央即将出台的1号文件,其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五改三建两提高一公开”这种“恩施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以此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力争走在全州、全省的前列。 第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把握四个重点:一是要不断壮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要坚持“两叶一芋两草”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要通
34、过广泛宣传、典型带动、政策激励等措施,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除烟叶稳定在10万亩左右外,茶叶面积达到20万亩,比目前增加8万亩;魔芋面积达到15万亩,比目前增加5万亩;中药材面积达到30万亩,比目前增加10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头,比目前增加30万头。二是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的观念,大力支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当前要支持九洲牧业产品销售收入过亿元后,继续稳步发展;大力扶持华龙茶叶、长友现代农业、宏业魔芋、希之源等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尽快超过5000万元;培植同创实业、清江生物、弘翔药业、峰岚板党等企业成
35、为规模以上企业。同时,要着力培育发展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联合与协作,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目标。三是要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依靠科技,产业基地面积发展得再多也难以产生好的效益。针对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当务之急要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行农产品品质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要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25个农产品挤进全省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范围。四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多方努力,先后建成芭蕉茶叶、板桥药材、崔家坝山羊、桅杆堡菜牛等10余个农产品专业
36、市场,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发展到31个。这些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今后,我们要依托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培育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营销大户,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率。 第二,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使广大农民都过上宽裕的生活。什么叫生活宽裕,我的理解就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根据市统计局年前对16个农村小康指标测算结果,到2005年底,我市农村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已经向总体小康迈进了72%的路程,其中有9个指标已经实现和超过总体小康水平,有4个接近小康水
37、平,有3个离小康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客观地看,我市还有10万农民尚未摆脱贫困,部分农民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性仍然较大,XX县区的广大农村要全面步入小康,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一是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支农惠农政策,“两项减免”、“两项补贴”、“两免一补”等政策使农民支出减少了,收入增加了。今后,我们要坚持把中央、省、州各级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问题。从根本上讲,省委、省政府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巩固农村
38、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200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安排部署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2004年全省各县市办了试点,2005年对试点情况进行了总结,2006年将在全省全面推开。州委、州政府原计划在2005年12月召开动员大会,后来因为时值年关、事情比较多、时间比较紧,就推迟了。2006年一季度,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将全面铺开,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思想准备。2005年,市委、市政府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作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比较祥细地了解了白杨坪乡改革后的运转情况,对各个乡镇办的情况也进行了全面了解,我们还主动到省直有关部门做了一些争取工作。我的一个总体感受是,精简机构和人员是大势所趋,
39、即使现在不改革,将来也一定要改革。希望各乡镇办的同志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上来,经受住改革的考验。各乡镇办的主要领导要善于做宣传工作,多做过细的思想工作,确保改革平稳顺利推进。二是要大力发展打工经济。2004年,市委提出了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这个工程中的“十百千”是针对干部,“万”就是针对农民,也就是每年鼓励10万以上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民外出打工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第二是学习技术,增强本领;第三是获得现金收入。2005年,我市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5万人,务工总收入达到4.4亿元,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今后,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农民外出务工,通过鼓
40、励农民外出务工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鼓励引导农民外出务工方面主要是做三件事:第一是搞好培训。近几年全省实施的“阳光工程”就是要通过培训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2005年,我市共培训了2000多人,效果是比较好的,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抓好落实。第二是提供信息。据我了解,现在农民外出务工,其信息来源主要是亲朋好友,地方政府发挥作用还很有限。今后,市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要多做一些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第三是维权服务。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个政治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去年,崔坝农民谭大会在山西打工挖煤,因矿井垮塌致使他下肢受伤难以治愈。谭大会的家属多
41、次与煤矿老板交涉补偿问题,但未能落实。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要求劳动保障部门过问此事,劳动保障局专门派人前往山西,与当地有关部门沟通情况,最终使谭大会与煤矿老板达成了补偿30多万元的协议。我说这件事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对外出务工的农民,我们要关心关注,为他们撑腰鼓气,使他们能安心务工。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我市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市。近几年,我们按照“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市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改善,贫困人口有所下降。在帮扶贫困村方面,有许多市直部门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审计局、科技局、粮食局、劳动保障局、开发办等单位,既出钱,又出力,为
42、贫困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2006年,我们要完成2005年实施的20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新启动22个重点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解决好800户特困户的搬迁建房问题,逐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农村乡风文明。要达到乡风文明的目标,在农村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关键是要培养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首要任务是要认真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进一步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减轻了农民送子女读书的负担,可以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就我市来讲
43、,2005年,全市上下通过多方努力,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4万平方米,解决了25所中小学饮水难问题,解决了85所中小学如厕难问题,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我觉得,要办好农村教育事业,除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外,要重点抓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巩固率和入学率。党员干部和教师要多做农民的思想工作,教育农民一定要坚持送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三是要做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乡镇办密切配合。办好教育,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各级地方政府都有责任,全社会都有责任。各乡镇办的主要领导要经
44、常过问教育工作,多到学校调查了解情况,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教育部门要多向各乡镇办通报情况,重要事项要主动征求各乡镇办党委的意见。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从目标任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同志都认真读一读,并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农村5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45、要深入发掘、整理和开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如三岔乡就可以挖掘光大“傩戏”民间文化,红土乡可以大作“女儿会”传统习俗文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办村文化图书室,建立“文化中心户”,引导农民掀起学科学、学文化的热潮,从而带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五好家庭”、“卫生户”等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文明”。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我们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近两年来,我们结合贯彻
46、信访条例,明确了责任,完善了制度,处理了一批信访案件,使信访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对于信访工作,我们不要怕,不要躲,不要拖,要想办法解决。要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尽量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能等事情闹大了才开始重视。一个地方不怕出信访问题,关键是出了信访问题要依法依政策妥善处理。二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随着“两路”建设的开工和我市水电、矿产等资源的逐步开发,安全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们要强化“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责任分解到人,把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把安全隐患解决在初始阶段。三是要加大农村“治安中心户”建设力度。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农村“治安中心户”在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
47、逻、邻里关照、法律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到2005年底,全市农村已建“治安中心户”6000余户,覆盖了全市80%的农村居民。我们的作法被中央领导称为“这是群防群治的好经验”。既然是好经验,我们就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能“墙内开花墙外香”。2006年,在“治安中心户”建设上要努力达到“四个100%,一个80%”的目标,即全市“治安中心户”覆盖面达到100%,群众对户长知晓率达100%,户长对辖区基本情况熟悉率达100%,民警对户长熟悉率达100%,发挥作用的户长达到80%以上。要通过扎实开展“治安中心户”建设,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各地的
48、实际情况,制订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团结友爱。 第四,深入开展“五改三建”,促进农村村容整洁。“五改三建”是实现农村村容整洁的基础性工程。今年1月15日,中国新闻社专门对我市文明新村建设进行了采访,采访团在实地考察以后,对于我们总结推广的“五改三建”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把这一模式坚持好、发展好。一是要有步骤、有重点的搞好文明新村提档升级。我市开展“五改三建”的面比较广,但效果有好有差,建设质量差参不齐,有的是面上花,有的是路边景,建设成效好的还是少数。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先选几个基础好、有条件的村作为试
49、点,逐步搞好提档升级工作。今年,全市要突出抓好灯笼坝村、石桥子村、九根树村、高拱桥村等文明新村建设的提档升级工作,今后每年按比例逐步推进,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文明新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科学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乡村的村容建设,做到整洁有序,现代而富有民族特色。具体地讲,就是要因地制宜建设整洁有序的乡村家园,规划和建设农村的生活垃圾区、污水沟、厕所、畜禽栏舍等,使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农民生活环境优美。在这方面,红土乡大河沟村、芭蕉乡天桥“茶廊一条街”以及白杨坪乡九根树等村搞得比较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借鉴,条件不足的地方也可以因地制宜,从一家一户的环境卫生抓起,逐步规划和建好农民居住小区,改善农村环境。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逐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今年全市重点抓好1.5万口沼气池建设和致富园的建设,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