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盒源于日本的福袋,最初的福袋是一种处理尾货的方式。百货公司通常会 在福袋里随机装入价值高于定价的商品,之后福袋销售活动在特定的节日被固 定下来。人们为什么会对盲盒蜂拥而至,花钱买自己喜欢的款式不香吗?这就要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 释放多巴胺来奖励某些行为。这个“奖赏机制”非常独特,即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 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实验人员研究发现,给猴子喝一口果汁,这时猴子大脑释放的多巴胺增加, 但重复几次以后,多巴胺会趋于平稳。此时,如果在猴子预期只能喝到一口果 汁的情况下,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会再次增加;如果给它喝三口,多巴胺
2、 会进一步增加;但是如果重复给它喝三口果汁,多巴胺就又会趋于平稳。这个实验意味着分泌到大脑中的多巳胺并不取决于果汁的绝对量,而在于有 多少果汁是意料之外的。大脑之所以会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为了给新奇 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力。购买喜欢的手办固然让人高兴,但是不会有意外的惊喜,然而盲盒不同,你 事先并不知道得到的是哪一款,假如你意外得到了一款非常喜欢的手办,那么 大脑就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这个行为。这“奖赏机制”对人类的生存有积极的意义。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假如我们 成功地尝试某种新的打猎技巧,走上一条新的小径,在树林中发现大片浆果, 多巴胺会让我们不断产生尝试这些行为的
3、冲动,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鼓励我 们打破常规,去尝试全新的捕猎技巧和觅食模式,接受更大的风险。抽到喜欢的手办令人惊喜,但是这件事情又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这同样和 多巴胺有关。人们通常认为多巴胺是一种快乐剂。在如愿以偿或者收获意外惊喜的时候, 多巴胺会产生一种不可抑制的内部快感。然而多巴胺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它 还会激励我们去捕捉这些回报。就像买彩票一样,盲盒里有什么也完全是随机 的。人类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当我们精心研究后,会认为 自己发现了某种“规律”,例如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区出现某种盲盒的概率很大。 在你迫不及待地拆开盲盒后,正好印证了你发现的“规律”一一你得到了某个稀缺
4、 的“隐藏款”,这时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只要这件事让你足够高兴,多巴胺就会对某些图像、声音形成永久性的提示。 当你看到商家有新出的系列盲盒时,甚至只是听到拆开包装的声音,你当初的 愉快情景就会再现在你眼前,在多巴胺的推动下,你就会忍不住再次购买。这种对预测成瘾的本能,同样源自人类的远古历史,这种识别和解释简单模 式的能力,帮助我们的祖先度过了危险无处不在的狩猎阶段,让他们找到食物 和住所,学会根据时令种植庄稼并得以延续。只要是面对随机事件,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去探寻其中所谓的模式,这就是我 们大脑的本能,我们既不可能关闭这个功能,也不可能赶走它们。大脑中的某 个专门模块会驱使人们去探索某种模式
5、和关系,即便根本不存在这种模式和关 系。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对模式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的 确是遵循某种规律模式的,比如闪电出现之后,雷声便会如约而至;大雪也常 常预示着丰年的到来。然而很多事情并不存在规律,比如彩票的中奖号码、股票的涨跌、盲盒的好 坏,但是我们的大脑不习惯“随机”,通过多巴胺的助推,大脑会积极寻找规律, 再现从前愉快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瘾”。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都是我们的本能。因此,这件事情 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就看发生在哪里。博物馆推出盲盒系列,让我们对传统 文化着迷;每一本不期而遇的好书就是一件盲盒,我们会在书中遇见一个全新 的世界;通过
6、望远镜探索星空,发现未知的行星让我们兴奋不已.这一切, 出自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 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素材运用】产品还是那些产品,但是被包装进盲盒后,就巧妙地刺激了消费者如拆礼物 般的神秘感及好奇心带来的多巴胺刺激。诸多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 理,加上抽齐全套及隐藏款的设定,最终达到提高销量的目的。惊喜和期待的 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上瘾心理也容易滋生畸形消费。总之,盲盒经济需要创 新,更需要规范。【速用名言】1.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一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2. 巽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 所必需的。一一俄罗斯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适用话题】打破常规;适可而止;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