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原理之读后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星星一样渺小的火焰,可以烧遍整个国家,整个世界。这就是带领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毛主席说的话。如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已经改编成了一本讲述革命的书,名叫星火燎原。萧华曾经说过:“星火燎原是革命烈士鲜血、革命群众鲜血构成的一部书。”我在这本书里,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烈士坚忍不拔、勇敢奋战的精神。当读到这本书时,我就像进入到真正的战争里一样,充满了激情,在每次战争中,我都觉得中国共产党是最棒的、最坚强的,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颗关爱人民的心,他们的所做作为是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党的关心和爱护是令我深受感动的。 星火燎原是认识二十世纪中国的
2、一部恢宏巨著,它由参与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最伟大事件的人的亲身经历写成,它的以血肉组成的不寻常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纪录,也是文学的人学还原,这种史诗的双重性,构成了星火燎原这部巨著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了解中国革命的渊源、中国人民的诉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提供了最重要也最真实的依据。 我沉浸于历史文本的阅读中,感受着由二十世纪而来的穿越时间的无穷的力量。这力量当然由重温其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而来,如刘伯承的我们在太行山上,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它们给与我们的力量是艰苦岁月中的信仰的赤诚,是人在最穷困最危难的时刻仍能想国家之所想,急民族之所急的胸怀的宽广。而还有一种力量,是我以前的阅读范畴不及或者于阅
3、读中忽略了的力量,这力量分散在这样一些阅读中,我愿拿来与大家分享。第2卷中,千家饭的作者是吴先恩,湖北黄安人,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文中他写1931年红军战士保卫麦收战役,前线战士缺粮,部队派他去后方借粮,老百姓一碗一碗的节省出来的饭,倒在桶里给前方战士吃,其中他写到了一个细节,村里的一个女孩子端了一碗面条,这碗面原是给女孩子生病的妈妈吃的,但是妈妈嘱她捎过来给战士们带上。这个细节没有一点文学的渲染,就是朴实而原始的记录,但是却有着感人的力量。第10卷,郭宝俊的女向导写了1948年辽沈战役攻锦州城,军械科为前方运送炮弹,深夜找老乡带路,村子里只有一个30左右的妇女,一个只会哭叫的娃娃,一个病卧
4、不起的老奶奶,这个30岁的妇女自告奋勇,为十五辆大车带路,在黑寂寂的原野上,有时一个勇敢的女性就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输赢。这是人心所向啊。 更可贵的是,星火燎原为我们呈现了我们的共和国诞生的基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可能正是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星火燎原”四个字的最深含义。 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我对革命精神的热忱,但那沸腾的血液,滚烫的热泪,将我的灵魂浇灌得愈益清明。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思想始于星星之火,必有燎原之势。 第二篇。马克思原理总结一、请简述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考点:哲学定义,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意义)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
5、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
6、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二、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意义。(考点:物质定义及特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质的一个基本原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其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其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3、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7、意义。其一,与唯心主义、二元论、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其二,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其三,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其四,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三、如何实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考点:两者关系,如何更好发挥主观能动,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和主体选择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
8、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需注意: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需要正确认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能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所以,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关键在于主体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四、普遍联系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考点(联系与发展的定义,特点)
9、1、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是: 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 物处以一定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2、发展:事物相互作用,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定形式的运动意味着一定的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特点是: 1、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其有 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和
10、条件;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适合新环境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过程才能实现自身发展; 3、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考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定义,辩证关系,意义) 1、矛盾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总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
11、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它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其二,在矛盾普遍性原理下着重分析矛盾
12、的特殊性,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其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六、请谈谈适度原则在实践生活中运用的重要性。(考点。量、质、度、质变、量变定义、量变质变关系) 1、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
13、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4、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过度的范围,事物就会转化为他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坚持适度原则,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运用中取得成功。 七、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考点。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定义、关系) 1、真理的绝对性。即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推翻;人类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
14、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的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相对性的真理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3、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的辩证统一,是同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辩证统一的。 八、简述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考点:基本问题的概念、意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定
15、义、关系)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对该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九、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点。人民群众的定
16、义,是历史创造者的理由,意义) 1、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物质条件、经验材料或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首要的、
17、决定性的影响。 4、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马克思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主要内容。(1)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 (2)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 根据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
18、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3)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1)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这和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原理是一致的,是有认识的秩序决定的。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由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真正任务决定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和相互渗透的。感性认识中包含有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渗透着感性认识的成分,感性认识和经验丰富与否对事物的 4、唯
19、心史观的缺陷是什么。 答: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 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 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5、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答:群众观点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 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想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不变资本(c)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20、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v)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区分不变资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 削的实质。(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 据。(3)为理解资本的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理解的深度也大不相同。 7、简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 化。但是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使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越来越尖锐。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什
21、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原因是: (1)克服了社会化在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2)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 界限。 (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再生产的要求。 (4)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矛盾及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 (5)通过国家出面进行国际经济调节,使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得到协调和发展 9、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动因。 答: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的: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 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有。
22、(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10、简述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期间的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答。(1)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2)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3)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4)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1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2、简述苏联模式的功过。 答: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23、其基本特征是:在经济制度方面,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 划经济模式,完全排斥市场机制。在政治制度方面,形成了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 导机制。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国防等重工业的发展,为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 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力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 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了苏联社会主义的解体。历史证明: 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二、辨析题: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
24、上是实践的。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2、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有些事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 反映或者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们的 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的反应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 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
25、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 了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3、“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原因。“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它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种典型形态。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意志看作是一种神秘的精 神力量的体现而已。 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 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内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 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
26、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 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 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 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就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 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5、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 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 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即股票控制
27、额的少数金寡 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6、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应为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 物主义的。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 吸收,而不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时才 被创立,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住,并且,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才真正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 科学社会主义。 三、论述题: 1、试论述辩证否定观的及其意义。 答: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
28、辩证的否定有两个特点,一是否定式发展的环节,二是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即“扬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 留。 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坚持辩证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分析,不加分析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错误的。 (2)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有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3)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2、怎样
29、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答:(1)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 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绝对性。任何真理都包含 着相对性和绝对性。 (2)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 包含的。 二、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反映了在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了160多年的实践证实的真理,因而它具有 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
30、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 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 对性,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 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4)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必须坚 持,否则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宗旨,但马恩、列宁、毛泽东等人在具体历史环 境下形成的看法(尤其是各种战略和策略)不能被当做神圣的教条,随着时代条 件、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变换,马克思主义需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如何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把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割裂开来的倾 向,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都是错误
31、的。 3、试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说明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生产力 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方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2)生产关系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的 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合生产力。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基本 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体现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趋 势。 (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
3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它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自我完善。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国的 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多层次的,我国的生产关系应适合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建 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层次经济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我国 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它,充分发挥其作用。经济体制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4、为什么说单纯
33、的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并不能自动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答: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1)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调节生 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的生产率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但价值规律在调节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后果: (1)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2)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在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
34、变化及其原因和实质。 答。当代资本主义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 二战以前相比,主要有以下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欲值得变化是:一是国家资本所有 制形成并发挥作用;二是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 式。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二战后,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为了缓和阶级 矛盾,避免社会冲突和动乱,先后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变。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高 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
35、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 增加,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二是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 趋势;三是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影响日益扩大。 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力量。 (2)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作用是退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质:(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 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
36、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 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6、试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论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答: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 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 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一平均每年增长10的速度 高速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 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探索,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37、,多种非公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建立了“以按劳分 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政权,即民民主 专政或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同时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即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四篇:马克思原理作业四观漫谈 -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当代大学生四观研究 林嘉颖
38、 工科试验0948班 390100768 作为一个人,我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思考自己对祖国的贡献与责任;作为一名中国大学生,我思考学习与生存发展能力管理之关系;作为一个工科生,我思考当今科学领域对人类的意义;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思考中国科技领域之现状与发展方向以上便是我对四观的一个总体看法,由于知识,经验缺失,观点显得稚拙,还请包涵. 马克思立志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这也应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一个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很大,像马克思一样写出一本超越时间空间维度,影响了全世界并具有遇见作用的巨著;这个目标也可以更小,想白求恩一样全心全意救助中国病人.无论是大是
39、小,他们都怀有兼济苍生的心胸,都志存高远. 国际主义观在我看来是一种人人生而平等,人们抛开国籍与肤色的差别,相互尊重敬爱,的观念.而这种理念便接近于孔子提倡的仁.由此看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有其普世价值理念是有理可循的。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认为发明出更优质的产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便是个人对国际主义观的一个具体看法。但是当遇到民族矛盾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这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国家间的科技资源共享问题,与战争遗留问题等,在我们选择铭记历史的同时,又该怎样兼顾国家安全与各国友好往来之间的平衡。也许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问题
40、,既需要以直报怨,在自己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也应该有宽阔的胸襟,跨越国家的鸿沟,增强国际间合作。 曾参加赢在中国节目并被认为是最牛选手的黄艳泽在我们学校演讲时,他的开阔的胸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及如今很多真人cs俱乐部都是模仿他的俱乐部建成,关于模仿与抄袭他怎么看待时,他淡然一笑:我成立这些俱乐部的原因,就是希望能让更多复员军人再就业,同时希望这个项目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许百年以后,它能替代常规射击项目成为奥运项目中极具观赏性的比赛。如今全国各地都纷纷建立了真人cs俱乐部,其中数百家与我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他们也招聘了许多复员军人,也让这项运动有了很好的发展,这样就足够了
41、。当我们有很好的点子但我们却一时无法实现时,我们应该贡献出来,让这个点子能造福更多人,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也许他对创造与分享的理念也无形中代表了我们应该拥有的国际主义观念:全人类有福同享,当然这是在保证自己国家的福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首先我自己的真人cs俱乐部能维持我的生活。 如今的时代似乎并不单纯,我们马原班上的同学也做过两个有关爱国主义的讲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和在网络时代的爱国主义,他们都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们当今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态度。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国,只不过太长的和平年代使我们淡化了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风向标,每个人都有不同
42、的需求,于是爱国主义就表现出空前多元化的趋势。就像一块去了磁的磁铁,但是一旦有一块吸铁石放在旁边,让磁铁重新磁化,那么他又会恢复很大的磁性了。汶川地震时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是个很好的证明。 在集体主义观上似乎也有这样的磁针规律:前不久我们系组织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赛前许多队员都有点不愿意,有的表示只是为纪实考评加分而来的,但是当我们拿起那根绳子的一刻,所有人都只想着胜利,每个同学都是尽全身的力气,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有共同的目标胜利。落后一场,我们赶紧讨论新战术,领先一场,我们相互鼓劲再接再厉,最终我们力压群雄夺得了冠军。那一刻,大家都疯狂的叫喊,像一群孩子一般,欢呼着来之不易的胜利。这一切都能
43、体限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特有的集体主义观:也许我们不会将以集体利益为重挂在嘴边,但是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也许我们会对集体表现的不屑一顾,但是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将每一件事做到最好。这也许就是年少轻狂的我们吧。 泛泛而谈,胡言乱语,但这些也算是自己的一些想法吧,希望老师指教。 第五篇:货币战争读后观点之马克思原理货币战争读后感 货币,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却足以毒死众多世界霸主。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如果这个地基不牢靠,或者这个地基由被人提供材料建造,纵使你建造很精美的建筑,但是只要地基愿意,那么你的建筑就会顷刻倒塌从18世纪开始,银行家就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以放贷的方式敛财
44、,让他们腰缠万贯。也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放入欧洲各国继续高利率的放更高品质客户的放贷,其中,那些种种公关技巧令人侧目,让人赞叹不已。从当时的平民放贷的金匠店,渐渐的进入宫廷,成为“殿下的代理人”然后再游走再各国之间,开始在各国君主的放贷,成功成为各国的债权人,进入政治舞台。 这时,罗斯切尔德家族以种种社会交际,打开了他们的财富之路。当时罗马教廷的授封“帝国皇家代理”足以说明很多问题,罗斯切尔德在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前期聪明的放给帝国,成全他的金币。而后当拿破仑上台,斯切尔德家的孩子们成为了战火中“跑的最快的人”不。确切的说是在战火中“赚的最快、赚的最多银行家”。内森、杰姆斯们,后来人评价说“他们是世界金钱市场的主宰,当然也就是几乎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