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中药的学习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学习前在我印象里,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
2、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基本特性及其五行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
3、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望是运用视觉对人体的全身情况、局部表现,排出物以及舌象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测知健康状况;闻是运用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声音和气味变化;问是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经过以及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是医生用手对患者体表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重要辩证资料。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
4、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由于每种药材产地很多,产品的品质不一,或加工,贮藏方法不当使药材性质发生变化,或不法人员故意用非药用物质冒充正品药材等,需要用性状、基原、显微理化等科学方法鉴定药材商品的真伪(品种)优劣(质量),以保证流通领域中的药材名实相符,价格合理,临床用药的品种准确安全有效。拿人参来讲,他分为园参和山参,山参
5、形态较复杂,通常以“芦长碗密枣核,紧皮细纹珍珠须”来概述其外形,园参气味发甘,山参质地硬而脆. 有了好的药材,在入药前需要进行炮制,炮制对中药来讲非常重要。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需求和中药材自身性能,为满足医疗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进行的一项制药技术。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炮制方法,同样的药材也有不同的炮制方法,他所治的病症也不同。如:半夏的四种炮制方法: 1、生半夏有毒,不能内服,外用消肿止痛。 2、清半夏,擅于燥湿化痰,并可消除辣刺喉的不良反应。 3、姜半夏,擅于降逆止呕。 4、法半夏擅于燥湿化痰。中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他的保管和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中药主要受湿度、温度、风、
6、空气、光线、仓虫及时间因素等影响,因此中药在储运的过程中有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法,不同的药物放到不同的功能仓库中。入库商品应做到四分开: 1、品种规格分开。 2、质量优劣分开。 3、干湿分开。 4、有虫害霉变与无虫害霉变分开。特殊的药品进行特殊管理,如:毒麻中药、易燃中药、细贵中药、鲜活中药等。 中医药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与时俱进。在甲流还没完全消散的今天,北京地坛医院和广州中医医院用纯中药治愈了多例甲流患者,并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治疗方法和中药方剂金花清感方,为我国防控甲流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手段,并使全球的人对中医中药刮目相看。近些年来,日本、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部分产品)纳入其全民医疗保险体系,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期待中医药象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