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数学真题近十年考题路线分析(高数部分)以下给出了高等数学每章近10年(1997-2006)的具体考题题型,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各章出题的方式、命题的频率及其分值比重,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点知识的明确和强化。 高等数学(10年考题总数:117题 总分值:764分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5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60%)第一章 函数、极限、连续(10年考题总数:15题 总分值:69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2%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9%)题型 1 求1型极限(一(1),2003)题型 2 求0/0型极限(一(1),1998;一(1),2006)题型 3 求-型极限(一(1),1
2、999)题型 4 求分段函数的极限(二(2),1999;三,2000)题型 5 函数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有界性)的判断(二(1),1999;二(8),2004)题型 6 无穷小的比较或确定无穷小的阶(二(7),2004)题型 7 数列极限的判定或求解(二(2),2003;六(1),1997;四,2002;三(16),2006)题型 8 求n项和的数列极限(七,1998)题型 9 函数在某点连续性的判断(含分段函数)(二(2),1999)第二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10年考题总数:26题 总分值:136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2%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 1 与函数导数或微分
3、概念和性质相关的命题(二(7),2006)题型 2 函数可导性及导函数的连续性的判定(五,1997;二(3),2001;二(7),2005)题型 3 求函数或复合函数的导数(七(1),2002)题型 4 求反函数的导数(七(1),2003)题型 5 求隐函数的导数 (一(2),2002)题型 6 函数极值点、拐点的判定或求解(二(7),2003)题型 7 函数与其导函数的图形关系或其他性质的判定(二(1),2001;二(3),2002)题型 8 函数在某点可导的判断(含分段函数在分段点的可导性的判断)(二(2),1999)题型 9 求一元函数在一点的切线方程或法线方程(一(3),1997;四,
4、2002;一(1),2004)题型 10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或讨论(八(1),2003;二(8),2004)题型11不等式的证明或判定(二(2),1997;九,1998;六,1999;二(1),2000;八(2),2003;三(15),2004)题型12在某一区间至少存在一个点或两个不同的点使某个式子成立的证明(九,2000;七(1),2001;三(18),2005)题型 13 方程根的判定或唯一性证明(三(18),2004)题型 14 曲线的渐近线的求解或判定(一(1),2005)第三章 一元函数积分学(10年考题总数:12题 总分值:67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0%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
5、8%)题型 1 求不定积分或原函数(三,2001;一(2),2004)题型 2 函数与其原函数性质的比较(二(8),2005)题型 3 求函数的定积分(二(3),1997;一(1),2000;三(17),2005)题型4 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一(2),1999;二(10),2004)题型 5 求广义积分(一(1),2002)题型6 定积分的应用(曲线的弧长,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变力做功等)(七,1999;三,2003;六,2003)第四章 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10年考题总数:3题 总分值:15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题型 1 求直线方程或直线方程中的参数(
6、四(1),1997)题型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4),2006)题型 3 求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直线方程(三,1998)题型4 求直线绕坐标轴的旋转曲面方程(三,1998)第五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10年考题总数:19题 总分值:98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6%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多元函数或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的存在的判定或求解(二(1),1997;一(2),1998;四,2000;四,2001;二(9),2005;三(18(),2006)题型 2 多元隐函数的导数或偏导的求解或判定(三,1999;三(19),2004;二(10),2005)题型 3 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
7、系(二(2),2001;二(1),2002)题型4 求曲面的切平面或法线方程(一(2),2000;一(2),2003)题型5 多元函数极值的判定或求解(八(2),2002;二(3),2003;三(19),2004;二(10),2006)题型 6 求函数的方向导数或梯度或相关问题(八(1),2002;一(3),2005)题型7 已知一二元函数的梯度,求二元函数表达式(四,1998)第六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10年考题总数:27题 总分值:170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22%)题型 1 求二重积分(五,2002;三(15),2005;三(15),2006)题型 2 交换
8、二重积分的积分次序(一(3),2001;二(10),2004;二(8),2006)题型 3 求三重积分(三(1),1997)题型 4 求对弧长的曲线积分(一(3),1998)题型5求对坐标的曲线积分(三(2),1997;六,1998;四,1999;五,2000;六,2001;六(2),2002;一(3),2004;三(19),2006)题型 6 求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八,1999)题型 7 求对坐标的曲面积分(三(17),2004;一(4),2005;一(3),2006)题型 8 曲面积分的比较(二(2),2000)题型 9 与曲线积分相关的判定或证明(六(1),2002;五,2003;三(19
9、(),2005)题型 10 已知曲线积分的值,求曲线积分中被积函数中的未知函数的表达式(六,2000;三(19(),2005题型 11 求函数的梯度、散度或旋度(一(2),2001)题型 12 重积分的物理应用题(转动惯量,重心等)(八,2000)第七章 无穷级数(10年考题总数:20题 总分值:129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7%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6%)题型1无穷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六,1997;八,1998;九(2),1999;二(3),2000;二(2),2002;二(9),2004;三(18),2004;二(9),2006)题型 2 求无穷级数的和(九(1),1999;五,200
10、1;七(2),2002;四,2003;三(16),2005)题型3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或收敛域或判断其在端点的敛散性(一(2),1997;七,2000;五,2001;四,2003;三(16),2005;三(17),2006)题型 4 求函数的傅里叶系数或函数在某点的展开的傅里叶级数的值(二(3),1999;一(3);2003)第八章 常微分方程(10年考题总数:15题 总分值:80分 占第一部分题量之比重:1%占第一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求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六,2000;一(2),2005;一(2),2006;三(18(),2006)题型 2 二阶可降阶微分方程的求解(一(
11、3),2000;一(3),2002)题型 3 求二阶齐次或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3),1999)题型 4 已知二阶线性齐次或非齐次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反求微分方程(一(1),2001)题型 5 求欧拉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一(4),2004)题型 6 常微分方程的物理应用(三(3),1997;五,1998;八,2001;三(16),2004)题型 7 通过求导建立微分方程求解函数表达式或曲线方程(四(2),1997;五,1999)考研数学真题近十年考题路线分析(线代部分)以下给出了线性代数每章近10年(1997-2006)的具体考题题型,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各章出题的方式、命
12、题的频率及其分值比重,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点知识的明确和强化。线性代数(10年考题总数:51题 总分值:256分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0%)第一章 行列式(10年考题总数:5题 总分值:18分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7%)题型 1 求矩阵的行列式(十(2),2001;一(5),2004;一(5),2005;一(5),2006)题型2判断矩阵的行列式是否为零(二(4),1999)第二章 矩阵(10年考题总数:8题 总分值:35分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5%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3%)题型 1 判断矩阵是否可逆或求逆矩阵(八,19
13、97)题型 2 解矩阵方程或求矩阵中的参数(一(4),1997;十,2000;一(4),2001)题型3 求矩阵的n次幂(十一(3),2000)题型4 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的判定(二(11),2004;二(12),2006)题型5 矩阵关系的判定(二(12),2005)第三章 向量(10年考题总数:9题 总分值:33分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17%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向量组线性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十一,1998;二(4),2000;十一(2),2000;二(4),2003;二(12),2004;二(11),2005;二(11),2006)题型 2 根据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判断空
14、间位置关系或逆问题(二(4),1997;二(4),2002)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共考过约11题, 约 67分)题型 1 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的求解或判定(七(1),1997;九,2001)题型 2 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十二,1998;九,2002;三(20(),2005)题型 3 讨论含参数的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如果方程组有解时求出通解(三(20),2004;三(21),2005)题型 4根据含参数的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反求参数或其他(一(4),2000;三(20),2006)题型 5 两个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和它们的系数矩阵的关系的判定(一(5),2003)题型 6 直线的方程和位置关系的
15、判定(十,2003)第五章 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0年考题总数:13题 总分值:76分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25%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29%)题型 1 求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一(4),1999;十一(2),2000;九,2003;三(21(),2006)题型 2 已知含参数矩阵的特征向量或特征值或特征方程的情况,求参数(七(2),1997;三(21),2004)题型 3 已知伴随矩阵的特征值或特征向量,求矩阵的特征值或参数或逆问题(一(4),1998;十,1999)题型 4 将矩阵对角化或判断矩阵是否可对角化(七(2),1997;三(21),2004;三(21(),2006)题型
16、5 矩阵相似的判定或证明或求一个矩阵的相似矩阵(二(4),2001;十(1),2001)题型 6 矩阵相似和特征多项式的关系的证明或判定(十,2002)第六章 二次型(10年考题总数:5题 总分值:27分 占第二部分题量之比重:9%占第二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 化实二次型为标准二次型或求相应的正交变换(三(20(),2005)题型 2 已知一含参数的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正交变换,反求参数或正交矩阵(十,1998;一(4),2002)题型 3 已知二次型的秩,求二次型中的参数和二次型所对应矩阵的表达式(三(20(),2005)题型 4 矩阵关系合同的判定或证明(二(4),2001)题型
17、5 矩阵正定的证明(十一,1999考研数学真题近十年考题路线分析(概率部分)以下给出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章近10年(1997-2006)的具体考题题型,可以使考生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各章出题的方式、命题的频率及其分值比重,在全面复习的过程中,也不失对重点知识的明确和强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年考题总数:52题 总分值:249分 占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3%占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9%)第一章 随机事件和概率(10年考题总数:7题 总分值:31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3%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2%)题型1求随机事件的概率(一(5),1997;一(5),1999;一(5),2000;十一(2),
18、2003;一(6);2005;三(22),2005)题型2随机事件的运算(二(13),2006)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年考题总数:6题 总分值:25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1%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0%)题型 1 求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或分布函数(九,1997)题型 2 根据概率反求或判定分布中的参数(一(5),2002;二(14),2006)题型 3一个函数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或分布密度的判定(一(5),2002)题型 4 求一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的概率(一(6),2004)题型5求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三(22(),2006)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0年考
19、题总数:13题 总分值:59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25%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23%)题型1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或分布函数或边缘概率分布(十一(2),2001;三(22(),2004;三(22),2005)题型 2 已知部分边缘分布,求联合分布律(十二,1999;二(13),2005)题型 3 求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或分布密度或边缘密度函数(一(5),1998;三(22(),2006)题型 4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条件概率或条件密度函数(十一(1),2001)题型 5 两个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或相关性的判定或证明(二(5),2000)题型 6 求两个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三(22()
20、,2004)题型 7 求二维随机变量在某一区域的概率(二(5),1999;一(5),2003;一(6),2006)第四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0年考题总数:8题 总分值:43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15%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7%)题型 1 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九,1997;十二,2000,十一(1),2003)题型 2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或方差(二(5),1997;十三,1998;十一,2002)题型 3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或相关系数的求解或判定(二(5),2001;二(14),2004)第五章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10年考题总数:1题 总分值:3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
21、之比重:1%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1%)题型 1 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估计概率(一(5),2001)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10年考题总数:17题 总分值:88分 占第三部分题量之比重:32%占第三部分分值之比重:35%)题型 1 求样本容量(十四,1998)题型 2 分位数的求解或判定(二(13),2004)题型3求参数的矩估计量或矩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十三,2000;十二,2002;三(23(),2004)题型4求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量或估计值或估计量的数字特征(十,1997;十三,1999;十二,2002;三(23(),2004;三(23),2006)题型 5 总体或
22、统计量的分布函数的判定或求解(二(6),2003;十二(1),2003;二(14),2005)题型 6 讨论统计量的无偏性,一致性或有效性(十二(3),2003)题型 7 求统计量的数学期望或方差或两个统计量的协方差(十二,2001;三(23),2005)题型 8 求单个正态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一(6),2003)题型 9 显著性检验的判定(十五,1998)今年的数学考研大纲跟去年对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第一,试卷的内容。今年的考试大纲依然保持了数学一和数学三在高等数学占比是56%。线性代数和概率各占22%。数学二,依然是高等数学占了78%,线性代数占了22%。从试卷内容的结构上,跟往年来
23、比没有任何变化。第二,试卷的题型结构。试卷的题型结构保持了三种提醒。第一种题型是选择题。第二种题型是填空题。第三种题型是解答题。题型的比例依然是保持了8、6、9的分布,有8个选择、6个填空、9个大题。分值和题型的结构跟往前是保持一致的。最主要的一块是考点和考试要求,我们把今年的考试大纲和往年的考试大纲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结果发现无论是考点和考试要求上都与去年没有任何变化。对于广大考生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我们广大考生对自己的数学复习不需要做任何调整,按部就班进行后续的复习就可以了。 2012年考研数学的难度,首先要看近几年数学考研难度的变化,2008年和2009年考研数学的难度是基本保持一
24、致的。对于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都是这样一种情况。到了2010年,数学一的难度稍微有所上升,数学二和数学三保持了平稳的难度。就刚过去的2011年来讲,2011年数学一和数学二、数学三的难度都略有微调,从大家的平均分可以看出来,从去年的考试分数来看一、二、三的平均分较往年有所上升。预计今年与往年相比,尤其与去年相比,2012年的考研难度可能会有所上升,但是总体的难度是保持平稳发展的,难度适中。广大考生也不用担心考试变难如何应对,实际上我们考研命题组一直是本着对“三基”的一个基本要求。也就是注重对基本概念和性质,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在9月份大纲出来之后,我们考研数学的复习由基础复习向强化提高
25、复习过渡。9月份之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全面地毯式的复习。到了9月份之后,一定要由全面的复习向重点复习进行过渡。下面我就考研数学的三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三部分内容在每一章节的考试或者考查重点跟大家说一下。 首先,高等数学。一是函数极限部分,求极限是一个基本题型,也是一个基本的运算能力。广大网友一定要对它的基本方法和运算思路理解到位。第一章当中除了求极限之外,还有无穷小的比较,等价无穷小这样一个概念,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比较都是往年考查的重点,也希望大家在复习当中予以关注。另外,关于间断点类型的判断,这块出题也是比较频繁的,大家在复习当中要引起重视。 二是一元函数的微分学。大家一定要注意导数的
26、定义,对它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包括导数概念的一些充要条件要清楚。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关于复合函数求导和隐函数求导的一个应用。在一原函数微分学当中还有导数的应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内容,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以及方程根的应用都会在这块内容当中出题,这是一个难点。 课本上还有关于微分中值定理的部分,大家比较担心它会不会出证明题,证明题一直是大家的一个难点,实际上大家没有必要有这样的担心。我们今年的考试大纲分析当中明确了这样一个特点,对于微分学当中比较重要的定理,像微分中值定理隐函数存在定理,这些定理注重对基本内容、基本性质,以及使用方法的考查。我们对于证明题这块,只要求大家掌握常见的解题思路就可以了。 还
27、有一元函数的积分学,大家注意一下变上限积分,它的连续性、可导性、奇偶性、周期性都是我们考查的重点。变上限积分函数跟微分方程结合的一个点也可以出题的。还有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当中求面积,求旋转体的体积,一定要熟悉。 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学。微分学要重点掌握多元函数连续,多元函数偏导数存在以及偏导数存在以及可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计算一定要掌握多元复合函数求导和多元隐函数求导。积分学当中数二和数三的同学,重点非常单一了,我们要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包括二重积分的基本计算,选择合适的坐标系,选择合适的积分次序,以及进行必要的简化计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基本运算。这一部分一定要非常熟练。 对于数一的同学,
28、还多了一块三重积分和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我们数一的同学一定要更多关注二型曲线积分和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它跟格林公式结合都是可以出大题的。另外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也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这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重点。 还有微分方程,除了要求大家掌握大纲上关于常见的几类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之外,提醒大家还要注意微分方程的一些综合题。比如前面提到的微分方程和变上限积分函数相结合,和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都可以结合,对这块大家要格外注意一下。 微分方程数三多了一个差分方程,数一多了一个欧拉方程。它不是我们的考查重点,大家只需要了解它的一般解法就可以了。数一和数三的还有无穷级数,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两方面
29、:一是常数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要知道一般的解题思路。二是对于幂级数的收敛域、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幂级数求和与展开。 以上是关于高数整个几章分布下来的一些重点,希望大家在自己的复习过程当中,抓住全面的同时要突出重点。 接下来看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在考研数学当中占比22%,对于这块的考查,大多数同学都存在一个入门的问题,认为线性代数非常难学,这可能跟我们对于高等数学接触一直比较多有关系。线性代数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从研究对象和处理方法上是比较新颖的一点。但只要我们抓住了线性代数的特点,突破它还是比较简单的。看一下这一门大家需要关注的重点在哪些方面:第一章是矩阵。大家一定要注意矩阵的求解。还有行列式,不管
30、是字母的行列式,还是数字的行列式。第二是向量的线性相关和向量的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秩等等概念都是比较突出的。第三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讨论,在这儿我提示大家关注含有未知参数的方程组的讨论,在往年当中这种题型是比较常考的。第四是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矩阵的对角化问题,这些都有常规的解题思路。最后是关于二次型,关注一下正定二次型的判定。 除此之外,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线性代数有比较强的连贯性,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到的概念也比较多,但是各知识点和概念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相互联系的。基于这样一个特点,大家一定要养成总结的好习惯,尤其是在后期一定注意多总结,最后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关于所有知识点的一个知识性的框
31、架,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接成网。对于线性代数坚持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后期成绩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后是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是数一和数三的考查科目。概率的概念和性质,要求大家熟悉常见的一些公式,加法公式、乘法公式等等,这些公式的应用一定要非常熟练。关于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只要大家掌握到中等难度的题就可以了。第二,随机变量的分布,这是难点。主要是对于随机变量函数分布的一个考查,我们介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分布函数法,一个是公式法,分布函数法要求大家都要掌握。公式法应用起来比较便捷,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关于多维随机变量的函数,这是一个考查重点和难点,还要注意随机变量的函数,尤其是和函数和最值
32、函数,最大最小值函数的分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是我们概率当中重点考查的一块,希望大家熟悉一些常见的概率分布的数字特征,这时候在考场上可以提高我们的解题速度。在我们考卷上还表现出一个特点,对于数字特征考查这一块,往往是一个结合点,它结合随机变量函数以及后面的概率统计,对于相关的一些题型大家可以进行复习。 统计部分。统计部分可以出大题的地方关于参数估计,两种估计方法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法,它的一般解题思路和步骤是什么样的。关于数一的提醒大家注意,参数估计这一块,可能会结合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比如说有效性和无偏性可能结合起来考查。 以上是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每个章以及重点分布的一些情况
33、。三科高等数学线性数学概率都介绍完了。希望大家针对自己的复习情况在课下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 考研常识篇考研数学考哪些科目?分值如何分布?答:数学一、二、三的考试内容2011年数一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卷形势与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答题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内容比例:高等数学 约56% 线性代数 约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约22%(3)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2011年数学二考试科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
34、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高等教学78% 线性代数22%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填空题 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2011年数学三考试科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微积分 56% 线性代数 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2%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选题 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填空题 6小题,每题4
35、分,共24分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9小题,共94分2012考研数学一真题知识点分布科目/知识题题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择题1.渐近线 2.泰勒公式 3.连续、极限 4.变上限积分5.向量组的线性相关 6.对角矩阵7.指数分布 8.相关系数填空题9.常微分方程 10.定积分计算 11.梯度 12.三重积分13.矩阵秩的计算14.条件概率解答题15.函数单调性证不等式 16.极值 17.幂级数收敛域及和函数 18.二重积分 19.曲线积分 20.线性方程组 21.二次型2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23.似然估计、无偏估计2012考研数学二真题知识点分布科目/知识题型点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36、选择题1.渐近线 2.求导的计算 3.数列有界性 4.变上限积分 5.二元函数的微分 6.二重积分7.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8.对角矩阵填空题9.二阶偏导数 10.极限的计算 11.全微分 12.微分方程 13.曲率14.矩阵的运算解答题15.无穷小 16.极值 17.平面面积、旋转体体积 18.二重积分 19.曲线拐点 20.函数单调性证不等式 20.线性方程组 21.二次型2012考研数学三真题知识点分布 科目/知识题型点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选择题1.渐近线 2.求导的计算 3.二重积分的变量替换 4.级数收敛性5.向量组的线性相关 6.对角矩阵7.均匀分布 8.t分布填空题9.
37、极限的计算 10.偏导数 11.全微分 12.二重积分13.矩阵的计算14.条件概率解答题15.泰勒公式 16.二重积分 17.导数的应用 18.函数单调性证不等式 19.曲线拐点 20.线性方程组 21.二次型2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23.概率密度相比2011年,2012年考研数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科目所占分值基本与去年持平,和考纲规定的分值基本一致,即高数56%,线代22%,概率论22%(数二不考概率,将分值放到了高数部分)。 二、各科考查知识点变动不一。 数一 高等数学:考查知识点的侧重变动较大。今年在多元函数积分学部分出题较多(11、12、18、19),而2011年仅针对二重积分(19)出了一道大题。变动较小的是级数收敛性在这两年都出了大题。 线性代数:考查的知识点基本没变,但是题型有变动。如2011年针对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出了一道解答题,而今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概率论:主要考查前半部分中的内容,如条件概率、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和往年一样,针对后半部分的内容出一道大题。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最后一道解答题和2011年考查的都是似然估计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