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移动计算 所在院(系、所) 软件学院 适用专业 软件工程 大纲撰写负责人 张惠娟 填表日期 2012年2月8日 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签字)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制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移动计算 英文名称:Mobile Computing 开课单位:软件学院 开课学期:2课内学时:54 教学方式:讲授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考核方式:考试预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导论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移动计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在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移动设备发展基础上的提升,是一种以移动性为特征的新的计算和问题求解规范。本课程较全面、系统地
2、介绍移动计算的基础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以及移动计算应用案例。重点是移动网络技术、接入技术、中间件、数据管理以及位置管理技术,难点是理解移动计算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机制。通过本课程中基础理论和系统构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移动计算技术发展动态,掌握移动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熟悉移动计算典型应用案例,拓展与移动计算领域相关的通信知识,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二、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 绪论(4学时) 1.1 移动计算概念 1.2 移动计算模型 1.3 移动计算发展第二章 无线通信与移动网络技术
3、(6学时) 2.1 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2.2 无线网络 2.3 移动无线网络第三章 移动终端与其系统平台(2学时) 3.1 移动终端简介 3.2 移动终端信息输入 3.3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3.4 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第四章 移动接入Internet(4学时) 4.1 移动WWW 4.2 动态文件 4.3 动态URL 4.4 无线WWW应用体系第五章 移动Agent技术(4学时) 5.1 移动Agent概念 5.2 移动Agent关键技术 5.3 移动Agent标准 5.4 典型移动Agent平台 5.5 移动Agent应用及其开发第六章 移动中间件(4学时) 6.1 移动中间件概念 6.2 移动
4、中间件关键技术 6.3 移动中间件主要类型 6.4 移动中间件实例第七章 移动数据管理及移动数据库(6学时) 7.1 移动数据库的特征 7.2 移动数据查询 7.3 移动数据管理 7.4 移动事务及事务处理 7.5 移动数据库应用解决方案第八章 Ad hoc网络(6学时) 8.1 Ad hoc网络简介 8.2 Ad hoc网络体系结构 8.3 MAC层接入 8.4 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8.6 无线传感器网络第9章 移动定位技术(4学时) 9.1 移动定位概述 9.2 移动定位原理与技术 9.3 基GSM的移动定位系统 9.4 移动定位系统案例 9.5 Ad hoc网络定位技术第十章 移动
5、位置管理(4学时) 10.1 移动模型 10.2 GSM网络位置管理 10.3 移动IP位置管理 10.4 Ad hoc网络位置管理第十一章 移动安全技术(4学时) 11.1 安全基础知识 11.2 移动通信安全技术 11.3 无线局域网安全 11.4 Ad hoc网络安全 11.5 移动IP安全 11.6 移动应用层安全第十二章 移动电子商务(4学时) 12.1 概述 12.2 移动支付 12.3 移动电子交易 12.4 移动商务安全 12.5 移动商务案例第十三章 移动计算技术发展探索*(2学时) 13.1 移动多媒体业务及其QoS 13.2 移动计算系统的可生存能力与容错性注:带“*”者为机动的内容。三、教材 1徐明. 移动计算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主要参考书1袁满. 移动计算. 北京: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2. Chander Dhawan. Mobile Computing.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