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41586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0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基于本文基于CHARLS 2018数据,探讨家庭老年照料与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数据,探讨家庭老年照料与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照料老年父母会损害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子女照料者而言,照料老年父母将使其身照料老年父母会损害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子女照料者而言,照料老年父母将使其身体健康的概率下降体健康的概率下降9.2%,并使其抑郁的概率上升,并使其抑郁的概率上升12.3%。第二,家庭老年照料不利于子女照料者的身心。第二,家庭老年照料不利于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且这种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于农村的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

2、照料显著降低其身体健康与心健康,且这种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于农村的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显著降低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水平;而对于城镇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仅显著理健康水平;而对于城镇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仅显著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政府应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一方面,政府应充分考虑家庭的照料需求,根据不同照料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家庭及其成员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充分考虑家庭的照料需求,根据不同照料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家庭及其成员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对其进行家庭护理技能的培训,并为从事照料活动的家庭照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支

3、持,对其进行家庭护理技能的培训,并为从事照料活动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心理治疗、喘息服务等帮助,来减轻照料活动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家庭照料效果。料者提供心理治疗、喘息服务等帮助,来减轻照料活动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家庭照料效果。关键词关键词 家庭老年照料家庭老年照料,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lderly Care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 Caregivers Binbin Li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

4、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Received:Jul.20th,2023;accepted:Aug.10th,2023;published:Aug.24th,2023 Abstract Based on CHARLS 2018 data,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elderly care and 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07 心理学进展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 caregi

5、vers.The study found that:First,caring for elderly parents can damag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 caregivers,for child caregivers,caring for elderly parents will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physical health by 9.2%,and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depression by 12.3%.Second,family elderly c

6、ar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 caregivers,and the impact is differ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For rural child caregivers,family elderly care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levels;For urban child caretakers,family elderly care only signif

7、icantly reduced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On the one hand,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care needs of families and formulate a series of supportive policies for families and their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ifferent caregivers.On the other hand,it is also ne

8、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for family caregivers,train them in family nursing skills,and provid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breathing services and other help for family caregivers engaged in nursing activities,so a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nursing activities on health and improve the e

9、ffect of family care.Keywords Family Elderly Care,In Good Health,Mental Health Copyright 2023 by author(s)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CC BY 4.0).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1.引言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作为人口

10、第一大国,中国老年人口的规模与增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新华社,2021)。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与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客观上造成了老年照料需求的迅速增长。对于老年人的照料,可以分为正式照料和非正式照料,其中正式照料是指由专业化的组织或者机构提供的有偿照料服务,非正式照料,或者说家庭老年照料,则主要由家庭成员来充当照料者,强调照料服务的非市场化(Huls et al.,2015)。受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由子女等家庭成员提供的非正式照料是现阶段我国老年照料的最主要模式(杜鹏,孙鹃娟,张文娟,2016)。为老年父母提供照料不仅会给子女照料者带来各种显性花

11、费、由照料老年父母带来的各种机会成本,还会给子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Carmichael&Charles,1998)。与此同时,家庭照料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会反过来影响照料效果。因此,许多发达国家为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以及进一步发挥家庭照料的长期效益,纷纷出台家庭支持政策,对参与家庭照料活动的照料者予以支持。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子女照料老年父母的行为会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产生何种影响,以此作为对现有家庭照料领域以及中老年人身心健康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并为接下来我国构建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照料历程是一段漫长的过程,照料提供者如果都是同一个人,

12、那么很容易给照料者造成压力,当压力增大到影响照料进程的时候,如果照料者无法适当地缓解压力,那么照料者的身心就会受到损伤。美国众议院老龄化委员会于 1987 年就提出,家庭照料者的健康状况相比同龄的非照料者而言要更差。已有研究明确指出照料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差(Vitaliano,Zhang,&Scanlan,2003)。家庭照料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对身体健康造成负向影响:第一,照料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体力消耗,这可能会造成肌肉骨骼损伤,Open AccessOpen Access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08 心理学进展 关节炎和其他慢性病的恶化;第

13、二,照料者往往忽视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饮食和运动);第三,照料会增加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从而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几率(Pinquart&Srensen,2007)。但也有学者认为,照料者与非照料者在健康方面并不存在差异,甚至照料者的自评健康好于非照料者。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国外大量研究聚焦于家庭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Vlachantoni,Evandrou,Falkingham,&Robard,2013)。有学者指出,照料配偶主要来自内部的照料动机,照料父母则主要来自外部责任,因此照料老年父母更容易面临心理压力(Robison,Moen,&Dem

14、pster-McClain,1995)。进一步地,有研究指出,子女承担的照料负担与其自身的抑郁程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他们面临着众多相互冲突的压力,如养育年幼子女的压力、工作压力等(Wang,Shyu,&Chen,2008)。此外,照料老年父母会提高子女照料者的抑郁程度,且其自评健康水平会有所下降(Coe&Van Houtven,2009),还会对家庭照料者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Van den Berg,Fiebig,&Hall,2014)。尽管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在我国较为普遍,但国内研究照料活动对家庭照料者健康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前期更多的是关注被照料老人的健康

15、状况,近年来才开始关注到照料活动对家庭照料者自身健康产生的影响。国内学者指出,家庭照料使我国农村女性地区的已婚女性自评健康状况“非常好”及“好”的概率显著降低 7.4%(顾和军,刘云平,2012)。也有学者基于 CHNS 19912009 年共 7 期面板数据,探讨已婚女性照料父母(公婆)对自身健康状况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为父母提供照料会使女性过去一个月的患病率显著提升 5%17%,其自评健康状况等级中“差”与“一般”的概率也分别增加 0.1%和0.24%(陈璐,范红丽,2016)。还有学者利用 2011 年和 2013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老年照料对女性家庭照料者医疗服

16、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老年照料活动显著提高了女性照料者的门诊就医率,且存在年龄上的异质性(余央央,邹文玮,李华,2017)。除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有学者利用CHARLS 2011 年数据发现,照料老年父母会对子女照料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抑郁指数相比于非照料者增加了 2.6 个单位,且存在性别异质性(袁笛,陈滔,2019)。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就家庭老年照料活动对子女照料着身心健康的影响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但在照料活动会提高上达成了照料者抑郁程度、导致照料者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上达成了普遍共识。国内学界对家庭照料者健康的相关研究较少,关注子女照料者健康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照料活动对子女照料者

17、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少关注到照料对子女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而把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放入同一个分析框架的研究更为少见,且忽略了不同的照料强度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CHARLS 2018 数据,探讨照料老年父母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并为缓解家庭照料者身心压力提供政策建议。3.我国家庭照料者支持性政策分析我国家庭照料者支持性政策分析 我国针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方式较为单一,目前已有的能够减轻家庭照料者压力的支持只有喘息服务这一方式,主要通过为家庭照料者提供喘息服务,让他们能够有暂时的喘息机会,间接地缓解照料老年父母的照料压力,从而减少家庭照料者心理上的压力。目前

18、,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尚未出台明确的对家庭照料者进行支持的政策,但是从地方层面来看,部分省市先后出台了缓解家庭照料者压力的喘息服务政策。2011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率先推出喘息服务政策,强调要重视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使其在劳动密集型的照料活动中能够获得暂时的休息机会,这也是我国在地方政策里首次使用“喘息服务”一词。此后,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喘息服务政策,帮助家庭照料者实现短暂休息,从而减轻家庭照料者的照料压力。目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实施喘息服务来支持家庭照料者,如表 1 所示。服务内容包括为被照料的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不仅能够使被照料的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照料服务,更李彬

19、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09 心理学进展 能有效缓解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压力。尽管喘息服务不是专门针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政策,但是可以通过对被照料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使子女照料者可以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放松,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因此,喘息服务作为一项针对家庭照料者的重要支持政策,在缓解子女照料者身心压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Table 1.Respite care policy 表表 1.喘息服务政策 政策分类 政策内容 政策文本 时间 部门 名称 喘息服务 探索建立养老“喘息服务”,由长期居家照护的失能老年人本人或监护人申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每年安排老年人短期入

20、住养老机构或专业养老组织居家上门照护,使其家庭照顾者得到“喘息”。2020 中共徐州市委 中共徐州市委关于制定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 南京市人大 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 2019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 年)的通知 2017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16 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2015 北京市民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民政局

21、、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支持养老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的通知 2014 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2011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4.研究设计研究设计 4.1.模型设定模型设定 Grossman 健康需求模型中指出,个体的健康不仅会受到医疗服务的影响,还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紧密相关(Grossman,1972)。Grossman 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Hf M LS E S=,其中,H 表示个人健康水平,M 表示购买的医疗保健服务,LS 表

22、示是否抽烟、喝酒以及是否经常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E 表示个人受教育程度,S 表示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在现有的Grossman 健康需求模型中,加入照料老年父母变量 C,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来考察照料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者健康水平的影响。家庭老年照料用 Ci表示,i 表示子女,如果从事照料活动 i 就取值为 1,不从事照料活动,i 取值为 0。Hi 表示被解释变,表示健康水平,包括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家庭老年照料与子女照料者健康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10 心理学进展 i01iiiH CX=+其中,Xi表示控制变

23、量,包括性别、年龄、户籍等人口学特征,i是随机误差项。4.2.数据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 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对子女照料者的健康水平进行分析,剔除核心变量缺失的无效样本后,最后得到有效样本 7386 人。4.3.变量说明变量说明 4.3.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子女照料者健康水平子女照料者健康水平 被解释变量为子女照料者的健康水平,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以自评健康进行衡量,如果自评健康为健康,取值为 1,否则取值为 0。心理健康用 CHARLS 2018 调查问卷中的抑郁量表来进行测量,该量表包含 10 个问题来考察被调查者的抑郁状况

24、,采用 4 级评分,得分在 10 分以上则表明存在抑郁症状。4.3.2.核心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家庭老年照料家庭老年照料 如果被调查者对问卷中“过去一年,您或您的配偶是否花时间照料父母公婆(老年照料)?”这一问题的回答如果为“是”,则家庭老年照料取值为 1,否则为 0。4.3.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 参考现有的研究照料健康关系的文献,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教育经历、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变量,子女数、家庭成员数等家庭特征变量。相关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 2。Table 2.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表 2.描述性统计 变量 全样本 无照料活动 照料老年父母 均值 标准差

25、 均值 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身体健康 0.114 0.378 0.095 0.005 0.153 0.018 抑郁 1.864 1.368 1.925 1.453 1.688 1.356 家庭老年照料 0.187 0.356 0 0 1 0 性别 0.483 0.499 0.359 0.481 0.539 0.487 年龄 61.118 9.243 53.731 7.489 59.314 9.003 婚姻 0.701 0.421 0.640 0.489 0.823 0.287 民族 0.917 0.273 0.908 0.280 0.925 0.284 受教育水平 3.542 1.845 4

26、.231 1.653 3.869 1.927 子女数 2.836 1.634 3.677 1.953 2.563 1.308 5.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实证分析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实证分析 5.1.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健康的影响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健康的影响 表 3 为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自评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表中可以发现,照料老年父母会对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模型(1)(2)中,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92 和 0.123,边际效应分别为 0.037 和 0.030,且均在 1%的置信水平上显

27、著,即照料老年父母将导致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的概率下降 9.2%,导致其抑郁的概率上升 12.3%。从控制变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11 心理学进展 量来看,男性照料者相比于女性照料者其健康的概率要高出 4.3%,抑郁的概率要降低 8%;与配偶同住的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要比丧偶或者未婚的照料者高出 6.7%,同时抑郁的概率降低 16.8%;年龄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有显著影响;学历越高,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概率越大。Table 3.Impact of family elderly care on the health of child caregiv

28、ers 表表 3.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健康的影响 变量 自评健康 心理健康 1 dy/dx 1 dy/dx 家庭老年照料 0.092*(0.030)0.037*(0.011)0.123*(0.086)0.030*(0.021)性别 0.043*(0.014)0.016*(0.005)0.080*(0.039)0.002*(0.009)年龄 0.067*(0.016)0.027*(0.006)0.085*(0.047)0.020*(0.011)年龄平方 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婚姻 0.093*(0.016)0.

29、032*(0.005)0.168*(0.045)0.041*(0.011)民族 0.023(0.005)0.008(0.001)0.036*(0.015)0.008*(0.003)受教育水平 0.087*(0.010)0.035*(0.004)0.130*(0.030)0.031*(0.007)子女数 0.037*(0.005)0.012*(0.002)0.001*(0.015)0.000(0.003)样本量 11151 11166 注:显著性水平:*P 0.1,*P 0.001。5.2.照料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照料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 表 4 为家

30、庭老年照料对城市和农村的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首先,对于城市的子女照料者而言,照料老年父母会显著增加其抑郁的风险。在模型(1)(2)中,家庭老年照料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系数为0.234,但不显著,对抑郁的系数为 1.242,在 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家庭老年照料对城镇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会增加其出现抑郁的概率,从边际效应值来看,照料老年父母会使子女照料者抑郁的概率提高 42.3%。从控制变量来看,男性子女照料者要比女性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与配偶同住的照料者要比离异或者丧偶的照料者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学历越高,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也越高;子女数量越多,身心健康的概率也越

31、大。其次,对于农村的子女照料者而言,照料老年父母会显著降低其身心健康。如模型(3)(4)所示,家庭老年照料对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分别为 0.412 和 1.342,均在 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照料老年父母会显著降低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且增加其抑郁的风险。从边际效应值可知,家庭老年照料使农村子女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下降了 18.9%,使其抑郁的风险上升了 48.3%。从控制变量来看,在农村子女照料者中,男性的身心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年龄对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均影响显著;与配偶同住的照料者要比离异或者丧偶的照料者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学历越高,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水平也越高;子女数

32、量越多,身心健康的概率也越大。因此,家庭老年照料会对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于农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12 心理学进展 村的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显著降低其身心健康水平;而对于城市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仅显著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Table 4.Urban-rur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family elderly care on caregiver health 表表 4.家庭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 变量 城市 农村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心

33、理健康 1 dy/dx 1 dy/dx 1 dy/dx 1 dy/dx 家庭老年照料 0.234(0.341)0.053(0.121)1.242*(0.621)0.423*(0.211)0.412*(0.223)0.189*(0.054)1.342*(0.254)0.473*(0.045)性别 0.231(0.030)0.035(0.025)0.324*(0.066)0.065*(0.023)0.141*(0.042)0.039*(0.032)0.324*(0.039)0.075*(0.023)年龄 0.028(0.041)0.045(0.013)0.010(0.020)0.004(0.011

34、)0.066*(0.022)0.047*(0.008)0.044*(0.034)0.030*(0.007)年龄 平方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婚姻 0.294*(0.132)0.055*(0.032)0.263*(0.121)0.098*(0.036)0.234*(0.078)0.041*(0.038)0.269*(0.071)0.062*(0.023)民族 0.280*(0.144)0.033*(0.045)0.265

35、(0.128)0.054(0.032)0.145*(0.081)0.051*(0.035)0.061(0.086)0.058(0.032)受教育水平 0.079*(0.017)0.062*(0.003)0.062*(0.025)0.017*(0.004)0.043*(0.025)0.051*(0.001)0.095*(0.029)0.042*(0.003)子女数 0.187*(0.036)0.179*(0.034)0.118*(0.021)0.126*(0.035)样本量 6480 6480 4671 4671 注:显著性水平:*P 0.1,*P 0.05,*P 0.001。5.3.稳健性检验

36、稳健性检验 对于子女照料者而言,不论是全样本还是城乡样本,估计结果与基础回归结果保持一致。从表 5 模型中的(1)(2)可知家庭老年照料对子女照料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634 和 1.237,均在 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家庭老年照料会使子女照料者身体健康水平降低,同时增加其抑郁的风险;在模型(3)(4)中的系数分别为0.531 和 1.343,前者不显著,后者在 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照料老年父母会使城市子女照料者抑郁的风险升高;模型(5)(6)中家庭老年照料的系数为0.650 和 1.238,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照料老年父母会使农村子女照料者身体健康的概率

37、降低,抑郁的风险升高。因此,检验结果表明前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Table 5.Robustness testing 表表 5.稳健性检验 变量 全样本 城市 农村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家庭老年照料 0.634*(0.145)1.237*(0.132)0.531(0.326)1.343*(0.442)0.650*(0.41)1.238*(0.324)样本量 11,153 11,124 6421 6456 4530 4579 注:显著性水平:*P 0.05,*P 0.001。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13 心理学进

38、展 6.结论与政策建议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 CHARLS 2018 数据,探讨家庭老年照料与子女照料者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照料老年父母会损害子女照料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子女照料者而言,照料老年父母将使其身体健康的概率下降 9.2%,并使其抑郁的概率上升 12.3%。第二,家庭老年照料不利于子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且这种影响存在城乡差异。对于农村的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显著降低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水平;而对于城镇子女照料者而言,家庭老年照料仅显著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由此来看,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虽然可以满足被照料的老人的照料需求,但是会给长期提供照料服务的子女照料者

39、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我国家庭逐步小型化、核心化,照料服务主要由单一家庭提供的局面势必也会有所改变。健康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身体健康或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很可能会导致个体减少劳动供给或提前退休,对照料者自身效用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还可能反过来影响对老年父母的照料质量。政府应该在人口老龄化高峰来临之前,尽快着手制定公共政策来缓解家庭照料者的照料负担。一方面,政府应充分考虑家庭的照料需求,根据不同照料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面向家庭及其成员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以减轻家庭的照料压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家庭照料者的支持,对其进行家庭护理技能的培训,为从事照料活动的家庭照料者提供心理治疗、喘息服务等帮

40、助,来减轻照料活动对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陈璐,范红丽(2016).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口学刊,38(4),48-59.杜鹏,孙鹃娟,张文娟(2016).中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及家庭和社会养老资源现状:基于 2014 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人口研究,40(6),49-61.顾和军,刘云平(2012).照料父母对中国农村已婚妇女健康状况的影响.妇女研究论丛,(5),23-27.新华社(2021-05-13).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接受中新社专访.http:/ 余央央,邹文玮,李华(2017).老年照料对家庭照料者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

41、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劳动经济研究,5(6),13-35.袁笛,陈滔(2019).老年照料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时间、收入的中介效应分析.南方人口,34(6),50-64.Carmichael,F.,&Charles,S.(1998).The Labour Market Costs of Community Care.Health Economics,17,747-765.https:/doi.org/10.1016/S0167-6296(97)00036-2 Coe,N.B.,&Van Houtven,C.H.(2009).Caring for Mom

42、and Neglecting Yourself?The Health Effects of Caring for an Elderly Parent.Health Economics,18,991-1010.https:/doi.org/10.1002/hec.1512 Grossman,M.(1972).On the Concept of Health Capital and the Demand for Heal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0,223-255.https:/doi.org/10.1086/259880 Huls,M.et al.(201

43、5).Learning to Care for Older Patients: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 as Learning Environments.Medi-cal Education,49,332-339.https:/doi.org/10.1111/medu.12646 Pinquart,M.,&Srensen,S.(2007).Correlates of Physical Health of Informal Caregivers:A Meta-Analysis.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

44、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62,126-137.https:/doi.org/10.1093/geronb/62.2.P126 Robison,J.,Moen,P.,&Dempster-McClain,D.(1995).Womens Caregiving:Changing Profiles and Pathways.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50,362-373.https:/doi.org/10.1

45、093/geronb/50B.6.S362 Van den Berg,B.,Fiebig,D.G.,&Hall,J.(2014).Well-Being Losses Due to Care-Giving.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35,123-131.https:/doi.org/10.1016/j.jhealeco.2014.01.008 Vitaliano,P.P.,Zhang,J.,&Scanlan,J.M.(2003).Is Caregiving Hazardous to Ones Physical Health?A Meta-Analys

46、is.Psychological Bulletin,129,946-972.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29.6.946 Vlachantoni,A.,Evandrou,M.,Falkingham,J.,&Robard,J.(2013).Informal Care,Health and Mortality.Maturitas,74,李彬彬 DOI:10.12677/ap.2023.138438 3514 心理学进展 114-118.https:/doi.org/10.1016/j.maturitas.2012.10.013 Wang,Y.,Shyu,Y.L.,&Chen,M.(2008).Reconciling Work and Family Caregiving among Adult-Child Family Caregiv-ers of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Effects on Role Strai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67,829-840.https:/doi.org/10.1111/j.1365-2648.2010.05505.x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