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优化方案】201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第8课知能优化演练 北师大版必修2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
2、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摽掠其人,倚叠如山倚叠:积累B金块珠砾,弃掷逦迤 逦迤:委婉曲折C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磷磷:这里形容钉头露出而繁多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独夫:指秦始皇解析:选B。逦迤:绵延不断,这里指到处都是。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
3、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解析:选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关系,一个表顺承关系。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二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给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三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
4、极为深刻。解析:选C。C项,分析错误,作者在文中对秦的灭亡没有给予同情。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_(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_(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答案:(1)为什么夺取的一星一点都不剩,而使用起来却像用泥沙那样不爱惜? (2)灭亡六国的是六国,不是秦国。灭亡秦朝的是秦朝自己,也不是天下的百姓。(3)后来的人哀伤秦朝的灭亡却不借鉴秦亡的原因,这将使后来的人再为后来的人哀伤。二、语言运用5以“红叶飘零”为主题写一段文字,具体细致地描绘红叶飘零的过程,不少于80个字。答:_答案:示例:深秋时
5、节,层林尽染。一枚红叶从树梢向树根探下了身子,悄然下落。她想,冷风萧瑟,我们的母亲树根该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子女来呵护啊。红叶优美地舒展着身姿,飘过一根根树枝,向姐妹们发出真诚的呼吁,于是,一片片红叶,翻转飘零,纷纷聚拢在母亲的脚下。6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句子。痛苦是一本书,需要认真领悟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善待”它。是痛苦,使我们拥有成熟、沉着和冷静;是痛苦,_。痛苦,可以锤炼思想;_;痛苦,更如一剂良药,使我们从“过分的幸福”中清醒答案:使我们脱离幼稚、低俗和肤浅痛苦,可以激发生命的活力一、基础考查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
6、向B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昏暗C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谷仓D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暇:空暇解析: 选B。“杳”:遥远的,远远的。2下列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 选C。C项,都是夺取,获取;A项,前者为“统一”,后者和“旦”一起组成副词“一旦”;B项,分别为“喜欢”,“吝惜”;D项,“秦族”为“秦朝”,后者为“灭族”。3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选D。D项,都是介词,比。A项,前
7、者是形容词词尾,可翻译成“的样子”,后者是句末语气助词, 不译;B项,前者表并列,后者表承接;C项,前者是“那个人”,后者是语气助词。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A BC D解析:选C。“钩心斗角”指走廊迂回曲折,互相连接,屋檐彼此相向,好像兵戈相斗;“气候” 是气温;“经营”是名词,指搜集保存的珍奇宝物;“可怜”是“可惜”的意思。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书褒城驿壁唐孙樵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
8、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汨泥尽鱼而后止; 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 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吏治之,其能补救数十百人残暴乎?”语未既,有老氓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
9、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 :明日我即去,何用于此?在县令亦曰: 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 当愁醉浓, 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予既揖退老氓,条其言,书于褒城
10、驿屋壁。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胶:搁浅B庭除甚芜 除:废弃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解析:选B。除:台阶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揭示褒城驿破败原因的一组是()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苟夕得共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A BC D解析:选A。是褒城驿建造情况,与褒城驿破败无关。排除和即可。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褒城驿是号称天下第一的驿站,现在已经是一片狼藉,根本看不出原来建筑的高大华丽,也看不
11、到原来热闹的场面。B褒城驿原来是节度使的治所,建在忠穆公作梁州牧期间,当时繁华之极,车马来往络绎不绝,但也正是因此遭到破坏。C作者通过与驿吏的对话,交代了褒城驿遭受破坏的原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补会官吏腐败、制度混乱的现实。D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借一老人的话进一步点明了本文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心以及对贪官虐吏的警告。解析:选B。B项,“褒城驿原来是节度使的治所”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8断句与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呜 呼 州 县 真 驿 耶 矧 更 代 之 隙 黠 吏 因 缘 恣 为 奸 欺 以 卖 州 县 乎 如 此 而 欲 望 生 民
12、 不 困 财 力 不 竭 户 口 不 破 垦 田 不 寡 难 哉!(2)把文言义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盖当时视他驿为壮。译文:_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译文:_远者三岁更,近者一二岁再更。译文:_答案:(1)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2)(褒城驿)在当时比其他驿站更为壮观。(宾客)都是晚上到早上离开,怎么会有爱惜之心呢?(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短的一两年就轮换两次。参考译文:褒城驿号称天下第一。等到亲眼所见, (才发现)水池很浅,浑浊肮脏;舟船破损搁浅;庭院台阶一片荒芜,房屋走廊残破,
13、哪里能看得出它(曾经)宏大华丽呢?询问驿吏,(驿吏)回答:“忠穆公曾经作梁州牧,用褒城控制两个节度使的治所,龙虎形状的节仗旗帜,奔驰的驿马车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因此把褒城驿建造得高大、豪华,来展现雄大的气势。(褒城驿)在当时比其他驿站更为壮观。一年之中到这里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如果晚上能有地方住,饥时能吃饱,(宾客)都是晚上到早上离开,怎么会有爱惜之心呢?至于驾船,那么一定是篙断船破才罢休;钓鱼,一定要泉枯鱼尽才停止;甚至有在廊轩之上喂马,在堂屋里养鹰:所有这些都会使屋宅肮脏破败, 器物毁坏浪费。官职小的,他的属下虽然气势凶猛,但还可以制约;官职大的,他的属下更加凶暴蛮横,难以禁止。因此(
14、褒城驿)一天天破败,和先前大不一样。我们八九个人,虽然在招待的空隙,(腾出)一两个人手修整,怎么能顶得住几十上百人残忍地毁坏呢?”话未说完,有一个老人在一旁笑了,并且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像驿站一样啊。我听说开元年间, 天下富足,号称太平盛世,到千里之外的人不用带干粮,抚养子孙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现在天下没有战争,可人口一天天减少,疆土不用担心侵略,可田地却一天天减少,百姓一天天贫困,财力一天天竭尽, 又是什么原因呢?大凡与天子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刺史、县令们,因为他们跟百姓最接近,而政令也能尽快推行。现在的朝廷命官,既不屑于担任刺史、县令,又频繁调动。况且刺史、县令, (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
15、,(任期)短的一两年就轮换两次。所以州县的政令, 如果有不利于百姓,可以革去的其中某些弊政,在职刺史就说:“明天我就要走了,怎么用得着这样呢?在职县令也说:明天我就要走了,怎么用得着这样呢?在发愁时有美酒喝,在饥饿时有美味吃,金银绢帛装进了个人口袋, 高高兴兴地一直到任期结束。”唉!州县真像一座驿站啊!况且(还有)在换代之时。奸吏借机任意侵吞, 来出卖州县的(情形)啊!这样的话,想要百姓不贫因,财力不竭尽,户口不减少,耕地不减少,真难啊!我拜别老人以后,整理了一下他说的话,写在了褒城驿屋子的墙上。三、语言表达9下面两题给出的都是2011年兔年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1)题上联:虎
16、去犹存猛劲下联:_(2)题上联:送虎岁共庆山河壮下联:_答案:(1)兔来更显奇才(2)迎兔年齐歌业绩新 10.把下面的几个短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子。(可以酌情删减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改编成了36集同名电视剧。该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以及催人泪下的剧情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 答:_答案:根据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改编的36集同名电视剧,以其唯美的画面、经典的造型以及催人泪下的剧情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1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示例: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和良知。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答:_答案: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成长于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与恬淡。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