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工开物两则阅读练习 寿州八公山侧土中及溪涧之间,往往得小金饼,上有篆文“刘主”字,世传“淮南王药金”也。得之者至多,天下谓之“印子金”是也。然止于一印,重者不过半两而已,鲜有大者,予尝于寿春渔人处得一饼,言得于淮水中,凡重七两余,面有二十余印,背有五指及掌痕,纹理分明。传者以谓泥之所化,手痕正如握泥之迹。襄、随之间,故舂陵、白水地,发土多得金麟止马蹄。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刻极工巧。马蹄作团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乾楝,土人谓之“楝子金”。赵飞燕外传:“帝窥赵昭仪浴,多裒金饼以赐侍儿私婢。”殆此类也。一枚重四两余,乃古之一斤也。色有紫艳,非他金可比。以刀切之,柔甚于铅,虽大块亦
2、可刀切,其中皆虚软。以石磨之,则霏霏成屑。小说,麟趾马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汉书注亦云:“异于他金”。予以汉东一岁,凡数家得之。有一窖数十饼者,予亦买得一饼。(梦溪笔谈卷二十一)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传者以谓泥之所化 B.手痕正如握泥之迹 C.襄、随之间 D.乃古之一斤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鲜有大者 鲜:少 B.传者以谓泥之所化 化:溶化 C.麟趾中空,四傍皆有文 傍:通“旁” D.殆此类也 殆:大概 ,差不多 3.下面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寿州八公山旁边的地里及溪涧之间,人位往往能拾得小块的纯金饼,上
3、有篆文“刘主”的字样,这就是世间所传“淮南王制药用金”。 B.作者曾经得到一块金饼,是他从淮水中捞得,大约重七两多,表面有二十几个印记,背面有五指印及手掌痕,纹理分明。 C.在襄阳、随州之间的舂陵、白水一带,掘地多得金麟趾马蹄金。麟趾中间是空的,四边都有花纹,刻雕得极其工巧。 D.有种“柿子金”,用刀切这种金子,比铅还要软,即使是大块金也可用刀切,中间是虚软的,用石头一磨,纷纷屑下。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发土多得金麟止马蹄 小说,麟趾马蹄乃娄敬所为药金,方家谓之“娄金”,和药最良。 8 天工开物 1.答案A,A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其他三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
4、词“的”。 2.答案B,“化”应该是“化炼”的意思。 3.答案B,不是作者从淮水中捞得。 4.掘地多得金麟趾马蹄金 据小说记载,麟趾马蹄金是娄敬制作的药用金饼,炼丹家称之为“娄金”,入药最佳。 附:译文: 寿州八公山旁边的地里及溪涧之间,人位往往能拾得小块的纯金饼,上有篆文“刘主”的字样,这就是世间所传“淮南王制药用金”。得到这种金饼的人很多,即世间所称“印子金”。一般金饼上只有一个印记,最重的不超过半两,很少有大个的。我曾经从寿春渔民那里得到一块金饼,据讲是从淮水中捞得,大约重七两多,表面有二十几个印记,背面有五指印及手掌痕,纹理分明。相传是以泥做胎化炼而成,手指印痕正是握泥留下的。在襄阳、
5、随州之间的舂陵、白水一带,掘地多得金麟趾马蹄金。麟趾中间是空的,四边都有花纹,刻雕得极其工巧。团饼状的马蹄金,四边没有模子印痕,大概是在平物上滴铸而志,很像现在的干柿子,当地人称之为“柿子金”。赵飞燕外传记载:“皇帝偷看赵昭仪洗澡,常带很多金饼赐给侍女和昭仪的亲近婢女”(以防这些人声张坏了他偷窥的情趣)。大概所说的金饼就是这种“柿子金”。一枚重四两多,即古代的一斤。金色夹有紫艳光泽,其它类金子不可与之相比。用刀切这种金子,比铅还要软,即使是大块金也可用刀切,中间是虚软的,用石头一磨,纷纷屑下。据小说记载,麟趾马蹄金是娄敬制作的药用金饼,炼丹家称之为“娄金”,入药最佳。汉书注释中也讲,(此金)“异于别的金子”。我在汉东一年,听说大概有好几家拾得此种金饼。有一窖藏有数十金饼,我也买了一饼。 评议: 古代炼丹家异想天开,总是用黄金、宝玉等物混在一起炼烧,试图制成长生不老药,真不知浪费了多少好黄金。但黄金从中医学上讲确实有清凉、镇静的功效,继日本人有“金箔酒”后,现在国人也有“金屑酒”,我总觉得是哗众取宠,浪费资源。藏医也用黄金、白银、珊瑚、猫眼石等入药,据讲有解毒、滋补和抗衰老的效能。藏药用黄金之前有去毒程序,先用七、八种药液泡浸黄金,再煮一遍,反复泡反复煮,然后用特种石锅烧好多天,最后再研成粉末入药,据此,我想肯定比中药用黄金有药用价值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