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学 设 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第七章第一节
《力》
哈尔滨市第69中学
齐光学
教 学 设 计
时间
地点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第一节 力
授课人
齐光学
研究
方向
1、 培养学生能过感受、体验去学习物理,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收获
2、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会分析已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实验的感受、体验、观察,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 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背
景
分
析
教材分析:
力是常见但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因此我是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基本理念来设计本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在给出已知力的条件下,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难点是在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学情分析:
考虑到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力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积少,因此,设计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发现物理知识,体验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来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去获得知识的能力。
重点
在给出已知力的条件下,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
难点
在引导学生形成力的概念时,寻求现象的共性,从而形成对力的清晰认识
方法和手段的体现
感受、体验,同伴互助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引入新课
播放奥运节选片段
学生欣赏并质疑
激趣导入,唤起乐学
1分钟
进
行
新
课
什
么
是
力
组织、引导学生看书自学,找出什么是力
自 学
力的概念较抽象,不必让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2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去感受力的“作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
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分组到前面汇报本组的实验探究过程及实验收获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信息交流的能力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组织学生进行感受、体验力的作用
两名同学穿着轮滑鞋到前面,站好后,用双手彼此推对方
真正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掰腕子;学生用脚踹地。并找出对应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组织学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进行有效点评
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现象使学生真正确信力的作用效果
15分钟
相互交流、探讨存在的问题
交流与
应用
巡视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
分析解答当堂的检测题
检验学生本节课的收获,使知识进一步夯实
5分钟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说出来大家分享,还存在哪些困惑,说出来,大家为你分担
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总结能力
4分钟
教师总结
听、记
总结并且升华本节课的内容
作 业
以“我是力”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敢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但本节课是力学的开始,力的知识又有些抽象,部分同学理解的还不够深刻,如找到某个力的施力物或受力物的问题;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特别是有的同学提出力能否改变固体的形状,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背好课、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
板
书
接触
成对
不接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 力 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
的
作
用
效
运动状态改变 果 发生形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