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文化建设专题培训学习体会 建设“站得住脚”“生得了根”的校园文化 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在黄花初中举行的2015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暨责任督学专题培训。在一天的观、看、听、议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些许新的思考,私下认为,要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有实效,需做到“站得住脚”、“生得了根”。 一、“站得住脚”校园文化建设要能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只有提炼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才抓住了中心和关键,才能立得起来、站得住脚。 什么是办学理念呢。办学理念是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是统领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纲
2、领。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践行办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个人认为一所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理念的学校是一所没有目标的学校,同样一个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是一个没有价值的校园文化。 怎样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不成熟的思考后认为。一是从学校积淀中提炼,具有学校特色。学校通过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梳理学校优势或问题,剖析反思,提炼学校持续发展和领先发展的价值和因素,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二是从学生需求中提炼,符合学生的立场和成长需求。三是从现代教育理念中提炼,符合时代呼唤,具有现代精神。 个人十分喜欢邓村中心小学的新芽文化提炼出
3、“芽芽儿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一是因为符合学校特点。学校地处茶乡,多年来润浴在茶文化中,大部分师生都是种茶、采茶、制茶人,具有茶的气质和品性。二是因为展现了学校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立场。表述符合学生习惯,不生涩、不尖深,亲切、朴素,小学生一眼就能看懂。其次是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长成才的需求和渴望。它总能让人在脑海中浮现这样一幅画面:邓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就像生机盎然的新芽儿,稚嫩、纯朴、向上、生机盎然,在阳光、雨露中吸收养分、吐露新芽、昂扬成长。三是因为“都出彩”的提出,符合“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自立自强的时代需求。 二、“生得了根”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行之有效的推进举措
4、当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一个剖析自我、挑战自我、重塑提升的历程,会不断丰富学校内涵,产生强大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持续性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从观念到行动特别需要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来推进。怎样才能让校园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生得了根基,具有生命力呢。 首先,管理要富有效能。去年开始,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创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片区更是把2015年定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年”,总干事朱义洲亲自抓,聘请专家、组建专班,五月举行了片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七月各校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基本定形,年底将进行片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及评比。在这种形式下,各校校长把文化建设工作抓在手里,成立了引领团
5、队,确立了阶段性的目标。正因为富有效能的管理,截止现在,片区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比去年进了一大步,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起了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 其次,研究要助推实效。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问题研究的意识与用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十分重要。用研究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能凝聚合力,调动起师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和建设热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校长、校委会单一推进,老师、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状态。二是能优化过程,把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事件看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资源来研究和开发,相应的,由校园文化建设到内化为学校文化的实施过程变得更贴近需求、富有实效。三是能激发潜能,当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一个剖析自我、研
6、究问题的过程,学校会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自我审视,自我激励,蜕变提升。如:多年以来,鄢家河小学的善文化的建设不就是在研究中自我审视、不断激发潜能,不断改进提升,直到现在全国享有盛誉吗。 第三,“儿童立场”要站稳。因为有了“儿童立场”,校园文化建设才贴近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才接地气,有真价值。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社团活动因没有老师和家长参与助力,仅坚持了不到60天就解散了。大部分人认为这是个失败的活动,个别老师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因为对学生而言,失败也是一种体验,是一笔难得的财富。这个案例中,同一事件因为站在不同的视角,所以有了不同的看法与评论。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促进学
7、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只有站在“儿童立场”上考量、设计,文化的教育与熏陶作用才会凸现。一旦站在“儿童立场”上思考,你会有新的认识。如“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不会再以成人的视角和喜好去思考、布置,而是思考:要布置些什么。儿童能不能看得懂、喜欢、受教育。怎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布置、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又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才符合学生特点。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根据儿童喜爱图画的特点应该以绘本的方式编写,中高年级根据学生喜爱故事的情况则适宜多用案例,配以活动,课程文化就富有吸引力和实效性了。 以上观点仅是个人不成熟的思考,因水平有限,有不妥或偏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