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谈时间管理,指出了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启发我们如何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大多数时候总是觉得时间管理是属于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成功人士的事情。对于我们这种闲散的平凡人士,时间管理似乎显得没有必要。但读了这本书以后,犹如醍醐灌顶,原来自己的那种好逸恶劳而又自欺欺人的想法是多么荒谬。 “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很多人都是抱着人生短短数十载,何不及时行乐的想法,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也许并不是没有想过时间管理,但有时又觉得,自己这样的人有什么必要进行时间管理呢,时间管理有用来做什么
2、呢。管理了时间又有什么用呢。然后带着这样白痴的问题又继续没心没肺地浑浑噩噩下去。 这是现如今千千万万度过高考而没有找到明确方向的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的真实写照。对于大学这种得来不易的清闲时光,总是耽于享乐无所事事。听到合理安排时间,好好学习的忠告时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却再转过头的瞬间又忘了,继续沉溺在手机、小说、电脑、游戏里不可自拔,然后在若干年后带着悔恨与不甘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像是活了半辈子不到,而有的人活了一辈子却像是度过了几辈子一样充实。其实现在想想,曾经那些自以为享乐愉悦的时光到现在依旧留在脑
3、海的却连一个小小的幻影都难以捕捉,那些伴随着无营养肥皂剧和网络小说的日子在记忆中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反而是曾经觉得又脏又累的社区服务,和同学一起在草丛里捡烟头,擦玻璃,发报纸。现在想来依旧是那么记忆清晰,连当时因为被大妈骂时那种表面上不屑一顾,内心不服得要死的别扭表情都依旧那么鲜活灵动。然而那些所谓的享乐的日子却好像没有在人生中留下任何痕迹一样。因为享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惯性。那种无所事事的日子过久了以后,当每天都成为“享乐日”的时候,所谓的“享乐”似乎也不是什么值得人愉悦的事情了。于是越发觉得人生真是没有意义,一边痛恨着自己的不思进取一边继续没心没肺地不思进取着。偶尔
4、看到一篇励志小文章以后会内心激动澎湃一阵子,然后又抛诸脑后继续过自己空虚的享乐日子。 其实人生的意义是自己定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自己拉大的。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那些牛人,他们之所以成为牛人,一是他们懂得凡是走在别人的前面,二是他们懂得管理时间,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洋里的水,只要挤一挤,还是会有的”。所以他们的时间永远比我们充裕,他们遇到紧急情况总能淡定自若无所不能。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是一本励志书,却又不是一本简单意义上的励志书。较之一般的励志书,他显得平平淡淡,却又将一些问题那么真实那么赤裸裸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不能像对待心灵鸡汤那样简单看过觉得很有道理,却在转眼间忘个干净。
5、 即使当我们不知所措,毫无方向感的时候,也不要永远沉溺于空虚的享乐中,因为空虚与毫无意义的享乐会成为一种可怕的惯性,当你意识到自己不应该这样的时候,已经再也走不回原来的轨道了。可以尝试着学学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参加一些实践,不要仅仅因为功利的原因而选择自己的道路,有的时候无心插柳反而柳成荫。因为兴趣而学到的东西,在当时因为没有被社会的主流所接受,在将来也许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记得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位牛人写的一篇评论,他说:“以我国目前的教育,绝大多数人在踏上社会的那一刻,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该怎么办。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请沿着大家认为正常的路先走。当你意识到你需要的和你所从
6、事的不符的那一刻,要坚决地走到自己的路子上去。”是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接触过社会,从小到大一直被父母、亲人、老师、学校保护得很好,只知道读书考试,却极少有人会去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未来的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想在哪个岗位上奉献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只是迷迷茫茫、浑浑噩噩地一天又过一天,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爱好没有未来,所以将手机、网络、小说这些虚拟的东西当做是精神的寄托,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这些毫无价值的东西上面,错过了自己该去做的事。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没有做好,却总是幻想着自己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当上总经理、出人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些都只是白日梦罢了
7、。所以,与其迷茫,与其不知所措,与其对未来一无所知,还不如先不去想未来,先做好当下,在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谈恋爱的时候谈恋爱,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孩子的时候生孩子,在该干嘛的时候干嘛,别再胡思乱想,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想自己改如何走,未来该做什么,路在何方,定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该做的事,掌握好自己的时间,利用当下的每一分钟,去做去走,而不是一味地空想要怎么做怎么走。路总是走出来的,就算没有路,走多了,也便成了路。“时间管理的秘诀在于,发现你的每一分钟都是有价值的”。过好当下,做好自己,利用珍惜每一分钟,就是时间管理最关键的秘密。 第二篇: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读把时间当作朋
8、友有感 高尔基先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自休假后,告诉自己可以趁着休假多读书,于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朋友推荐淘来各类书籍如安娜卡列尼娜、放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得未曾有、把时间当作朋友等进行阅读,多少有所得。而以下将自己对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感想记下分享。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谈时间管理,指出了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作者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启发我们如何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大多数时候总是觉得时间管理是属于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成功人士的事情。对于我们这种闲散的平凡人士,时间管理似乎显得没有必要。但读了这本书以后,犹如醍醐灌顶,
9、原来自己的那种好逸恶劳而又自欺欺人的想法是多么荒谬。人总是会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和错误找各种的借口,在我看来借口是一种思想病,也是对时间管理的心智不成熟。而如我读书的习惯,一直以来身边人都告诉我要看书,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而我自己也深刻的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却总是以“没时间”、“没兴趣”等搪塞了自己,而当真正捧起一本书,却也能因为惦记书中未读完内容而舍不得放下。 “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却是也能说“人生苦短,得之不易”。人生的意义是自己定位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自己拉大的。从小到大我们遇到的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高人一等,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目标方向,同时朝着
10、自己的目标方向去努力,而人生的努力离不开对自己时间的把控。我们总在忙碌的一天结束时看着未完成的事项感慨,时间不够,太忙,来不及,但是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还是会有的”。把时间当作朋友即是告诉我们,时间管理的结果,就是时间充裕,遇事淡定自若、无所不能。而时间管理的基础,是理正自己的心智。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生活无法彻底回避比较,但是,事实上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也确实太多太多,只不过常常被人们忽略。于是,大量的时间被用来去追求必须通过比较才可以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最终获得的只有更多的痛苦。可是时间却不会仅仅因为结果无法承受而倒流
11、,时间的属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真正拥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如果仅仅因为这样的结果就开始寄希望于来生来世,就更加可悲了。其实,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如果说,“成功”是与他人比较的话,那么“成长”则是与自己比较: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的比较。后一种比较显然比前一种对个体来说意义更大,也能够带来更加踏实的幸福感。正如抽出时间多读书,我们不一定成功,但我们一定会有所得,一定有所成长。 而理清自己的心智以后,“行动起来”是管理好时间的重要保证。只有那些将计划付诸行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才有科学合理管理好时间的机会。工作中有很多人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热衷于滔滔不绝、
12、口若悬河,计划或规划做的是漂漂亮亮,工作措施是一条又一条,听了让人激动不已、热血沸腾,可一年过去了,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没有一点点进步,甚至还退步了,这就是没有解决好“计划”和“行动”的关系,重视了前者却忽视了后者,结果仍然无法让人满意。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迅速行动,不要在等待的道路上左顾右盼、犹豫不决,浪费的是时间和青春,绝对不要像明日歌中所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那样蹉跎岁月。 你要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你到底是想与时间为友与否。你的行动力,意志力,都将会影响到你与时间友谊的深度。因此,我们需要的就是现在的觉醒了,把一切拖拉,懒惰的毛病,统统改掉,积极与我们的时间做好朋友,获得内在
13、的满足与成长。 第三篇:把时间当作朋友把时间当作朋友书评 对于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我用了接近五天的课余时间将它看完。本书作者李笑来老师以其自身的人生经历,引领读者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管理时间,并获得解放。作者结合自己职业生涯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这本书通过朴实的语言,将一些简单却少有人看透的道理传递给了我,每一个部分都有一些观点让我震惊,包括朱敏和俞敏洪为本书写的序。当我被这些简单道理点醒时,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悠然而生。在阅读的整个过程中,我有很多次都觉得心底阵阵发凉
14、,感觉这本书就犹如一个诊断器,对我的心智彻底地检视了一番,将我的隐性心智“疾病”全都暴露无遗,它颠覆了很多我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与看法,让我多少有点难为情。说实话,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的确有点相见恨晚。尽管李笑来老师说,为昨天而悔恨是最浪费时间的,也是毫无价值的。但就在悔恨一分钟后,我又感到庆幸,庆幸我在研一看了这本书,而不是在多年后,或者几十年后,至少自己比一部分人抢先一步明白了这些道理,了解了自己真实的心智水平,懂得了如何去发展心智、运用心智来解放自己。 在第一部分“所有人的困境中”,李笑来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面,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或疑惑
15、。最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对此,我并不完全赞同李笑来老师“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源自于所人有共有的弱点:懒惰”。我不得不承认,有很多的学生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很基本、很低级的问题。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书获得解答,比如“什么是及物动词。”及某个英语单词是什么意思等。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问题,是学生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即便他们查阅所有的参考资料)。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一个目前并无答案却又很有价值的问题,而与老师的交流探讨,也许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 “时间恐慌症”是所有人面临过的困境,它让我们深感时间压力。“时间不够用了”的感
16、受或恐惧,使得我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时,“没有时间了”往往也成为懒惰的借口和失败的理由。发生在我身上的类似经历也很多很多,本科的普通话考试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前在准备普通话考试时,考前总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情而占用时间,等到处理完这些事情后,发生离考试已经不远了,而当前准备又不足,突然觉得通过考试的胜算 不大。此时,我就会懈怠下来,不会继续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最后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考试。但是,等到考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差,离达标分也就那么几分。之后,我又犯李笑来老师指出的第二种错误为昨天而悔恨、责备。我心里会一直想,其实即便是在处理完
17、意外事情的情况下,余下的时间也完全足以应付考试。发生在我同学身上的这种情况也不胜枚举,我们都无一例外的犯了“时间恐慌症”错误,最后自食苦果。 对于兴趣,就如作者所说,一些人对某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如果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且做得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那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在些,我想说的是,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件事情,所以每个人的表现出有限性。又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或者说每个人自身条件、优势的不同,就会导致每个人做同一件事情的效果不同,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利用自身的长处或优势,去做好不同的事情,最后也就出现了大家
18、兴趣各异的情况。 懒惰是每个人固有的人性弱点之一,而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最好工具就是纸笔。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诫我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真正明白其深意的人确实不多。我是到高中时候才慢慢体会到“烂笔头”的好处。在高二以前,我都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平时在读者、萌芽等杂志上看到一些好的事例时,即便认为这些事例用在作文中充当论据,但我当时也只是多看一遍来加深记忆。直到在高一下期的语文考试中,我想用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故事来进行认证,而自己又死活想不起。在这之后,我就不再那么相信“好记性”,而更相信“烂笔头”的可靠性。为此,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抄录本,分类记录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的句子、事例,
19、每周周末再把这些笔记翻阅一遍。到高三时,我的读书笔记已经写满了一个抄录本,每逢语言考试的的作文部分,都有很多现成事例供我选择,这着实让我感受到了做读书笔记的好处。除了做读书笔记之外,我也做过金钱开销记录和任务列表。只不过我只做了一年的金钱开销记录,因为我的确没发现它对我有何意义,而做任务列表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我喜欢用小的便签本来制作任务列表,好处是便签本小巧、方便携带,可以随时检查任务列表,查看是否有重要事项被遗忘。我通常根据任务的紧急性来排列任务的先后顺序,再给每项任务拟定一个完成时间,每项任务之间会预留一些时间,这样的任务列表具有一定的时间弹性,能较好地应对意外事情的发生。 对于计划与
20、目标,就如作者所说,“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并非只有一种半途而废,目标的不可行、不现实也是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会制定计划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履行到底。当我们不幸遭受计划失败时,我们更多地是怀疑实施步骤与手段的合理性,或是自身是否一直在坚持,而很少审视目标的可行性。如果一个人的目标是制造出一个永动机或者炼制长生不老丹,他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没意义的,因为这样的 目标并不现实。此外,我完全赞同作者的观点,即计划也不应该一层不变,计划应随变化而变化。当既定目标可靠,实施计划充分考虑到变化后,那么,接下来走向成功就更多地依赖于行动与毅力了。 在第四章“开拓我
21、们的心智”中,作者提出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有体验、试错、阅读、思考等五个逐级向上的阶段。人类也正是从这五个阶段来获取知识,开拓心智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与其他动手站在几乎同样的起点上,心智要从零开始进化。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就是心智进化的过程。语言和文字成为人类记载心智进化历程的工具。生命有限的个体则可借助语言和文字来了解前人的心智进化历程,避免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体验或试错上。此外,我认为交流也是促进心智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和比自己心智水平高的人交流。以前,我本科选修了一门“教师发展概论”课程,那老师提出,教师除了与学生交流外,还必须与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同时,我们最好只与比自己
22、优秀的人做朋友,你身边的朋友越优秀,你的进步就越快。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去了解世界,探索人生。至少,这样可以加快我们走向优秀的进程。 在效率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一个人有效率的前提是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如书中所说“事实上,就好像没有任何机器可以一直用100%的功率运转一样,没有任何人可以100%有效率。”我高中有一室友,她是我们高中班上最刻苦的人。她每天都是早上6点起床,中午基本没午休,晚上宿舍统一熄灯之后,她就跑到厕所去看书,或者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一直看到深夜12点多才睡觉。她平时很少运动,连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都会被她用来看书,甚至每次吃饭,她都是跑向食堂的。但是,她的成绩并没长进,
23、一直处于中偏下水平,高考那年她只考上了专科。后来,在高考填志愿那天,她对我说:“其实我平时也很困,上课也想睡觉,只是自己在硬撑而已。”她这种疯狂式的学习状态,不但没有效率,反而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这认证了书中的另一个观点:不要盲目地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为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就好像车和车有区别一样,有的车耗油多,有的车耗油少。我对这点也深有体会。在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期间,我的好几个研友可以做到一天只睡6个小时,白天还精力充沛。我出于羡慕之情,就尝试了一个月就放弃了,因为每天6小时的睡眠时间并不适合我。我每天至少得睡7小时,少于这个睡眠时间,我第二天上午就会严重犯困,以致做任何事都毫无效率。因此,不能
24、盲目减少睡眠时间。 在“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这一小节中,作者借用“时间银行”的比喻,告诉我们时间是这世界上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不过很多人爱钱,却不爱惜时间。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秒换成一元钱,那他就会非常开心。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时间转换成金钱,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把时间成同等额度的金钱,所以每个人的时间价值呈现差异。这样,我们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越是收入低的人越是不爱惜时间, 越是收入高的人越是吝惜自己的时间”。 在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后,我对之前一篇名为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的文章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同等条件下,人的差异并不在于
25、时间本身(因为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分配与利用不同,从而引发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常常羡慕那些才华横溢的师兄师姐们,却没有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当我们每天早上对被窝依依不舍而睡懒觉时,师兄师姐们、同学、竞争对手已经独自一人到图书馆学习去了;在我们忙生活的时候,别人却在为事业奋斗;当我们轻松懒散时,别人在辛勤努力;当我们浅尝辄止时,别人却全心全意地追求;当我们心胸狭隘怨天尤人时,别人胸怀宽广勇于担当;当我们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时,别人却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长此以往,日积月累,日差毫厘,年差千里。这也许与“性相近,习相远”有着相通之处吧。而有时,尽管努力程度一样、时间一样
26、、效率一样,但仅仅是一个外在条件的差异,也会拉大心智水平的差距。比如财富的差异,想想富裕家庭和穷困家庭在为孩子提供的学习机会、成长环境方面的差异,就能更好地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财富就决定智商”这话了。 最后,就如作者所说。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在看完这本书,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接下来就应该为改善心智而行动了。 第四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以前的我们或许会有这样的感觉:或许因为考试临近,或许因为工作需要,你现在必须写篇论文或要起草一个策划方案,于是你坐到电脑前开始码字。刚坐下没多久,你突然觉得口渴了,因此你起身倒了杯水喝,然后重新回到电脑前,继续写了会,可又想起来你特想看
27、的那场球赛马上要开始了,于是你斗争着决定看完球赛后再接着写,可比赛完了,你肚子又饿了,又去冰箱找东西吃,等吃饱喝足之后,一看时间,快3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可你才刚开始了一点。于是你开始说“要是我不浪费那么多时间就好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更改的,现在的烦恼的更是无济于事的。既然不想浪费时间,那么就应该想尽办法了解时间、感知时间并运用好自己的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由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书,看完后我觉得受益匪浅。当我看完引言的内容,发现书中所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例如如何运用好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对我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取得成功,这将在我们学习和工作当中起到
28、很大的指导作用。告诉我们如何真正了解自己心智,如何精确地感知时间,如何通过管理自己最终与时间作为朋友。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每个人都想成功,成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在试图探究成功的奥秘,不少成功人士总结出一整套成功的秘诀,但是无论是如 何的精彩绝伦,发人深省,也无非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能够认识到自己心智力量的作用的,少之又少。 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
29、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每个人专注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少数情况下,一个人可以专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看看那些几天几夜打麻将的人,或者看看那些每天无所事事的人,或那些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打游戏的人就知道了。不过,这些都是负面的例子。通过前面讲的那些道理,你可以知道这些人本质上应该是被自己的大脑控制的人,而不是那些控制自己大脑的人。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
30、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上的愉悦。正如书中所讲的,要想真正的打开自己的心智模式,管理自己的能力,我觉的我们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产生欲望,然后满足欲望的过程。欲望是多种多样,如何选择所需坚持的欲望,推迟欲望的满足感到来,是一个人意志力坚强的表现。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被当前 名利所诱惑,能按社会需要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奋斗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能主动推迟满足感的人一般都具有远见,能看到事物将来的变化趋
31、势,可以放下眼前危小的利益去换取将来更大的利益。 其次,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智成熟的人不应该被兴趣支配,而是要看这种兴趣重不重要,值不值的你投入时间和精力,即使你开始对他没有兴趣你也应该逼着自己去做,就像易中天说的一样“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这样的人心智发育不是很健全,因为,他们太容易满足于并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而很少甚至无法感知 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操作才可以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 最后,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无论做什么事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
32、。真正的原因是这些人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有很大的学问在里面,比如说看书,你不能一下子看的太猛,那样只会让你对它产生疲倦感,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 我觉得能够改变人生命运的无非两样东西。一个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人;一个是你所读过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只浅读了一遍便让我知道,当我们在享受轻松安逸的时候,预知到这可能是未来生活的成本。时间飞逝似流水是无法跟随我们的,可心灵 的丰富会伴随我们终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生活,而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有一个机会得以实现。生活,也不仅是为了
33、别人眼里自己的光荣,而是为了自己能发现自我,感知自己的需要、感知自己的梦想、感知自己的能量。时间不再是用来打发、用来消磨、用来虚度,而是将有限的人生,活的更加有内容、更加有深度、更加有意义。这便是我看完此书的感想。 第五篇: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原创:ydsgfm 第一次听说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是在2017年9月份,开通了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课程,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它讲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说句实话,我对这类时间管理的书不是很感兴趣,第一再好的方法少了做的这一环都是苍白无力的,第二很多时间管理的方法都是无效的、老生常谈。今年真正翻到这本书,才发现它与
34、时间有关,却不是单单只讲时间管理,如果用一句贴切的话来说:它讲的是思维模式,升级的是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 通读完整本书,我开始思考我整个读书过程的变化。26岁之前读书,真的只是读书,会选择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情感类、心灵成长类的书籍去读,首先这些书没有经过筛选和甄别,也许存在很多误导性的观念;其次读完就是读完了,没有去辩证性思考这本书带给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和思考,哪些观念是真正值得推敲的,哪些观念是误导性的,更别说读完之后再总结性的回头反思。这样的读书方法收效甚微,很容易误导自己的思维。现在再读书会很慎重,那些没有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书不急于去读,真的对哪类书籍感兴趣会仔细研究之后,再选择好书去
35、仔细研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里也讲到了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根据作者自己的实际感悟提炼了很多通俗易懂的原则思维方式,我们常常被一些看似玄玄乎乎的事物所迷惑、吸引、盲从,但真正朴素的道理才能去执行坚守,坚守到质变,就是巨大的改变。那些看似高深的观念并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不一定易于执行,无法执行的道理,就像漂亮的海市蜃楼,除了观赏没有实用价值。 整本书里有大量的这种朴素的观念,大部分是经过作者亲身验证的,读完一遍在某种程度上会打通我们的一些思维,再配合上长期的做,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人认为读完此书对人的心态也是有所助益的,随着年龄渐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人生际遇都是不一样的,没
36、有通适的法则,无需过度依赖外界的评价和别人进行比较,若真要比较那就和自己比较,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在思维上在生活能力上在感情处理上在工作处理上等,也同样需要明白努力并不意味着一定成功,那又怎么样呢。人走一遭,去体验去经历去做去修行,便是圆满,对“知足常乐”这句话我是有保留意见的,整体方向上我们应该有个知足常乐的平和心态,但在对待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应该投入100%的热情认真,特别是那些对你非常有意义重要的事情。不要把知足常乐作为糊弄自己,糊弄人生的借口。 整本书通俗易懂,观念朴素不华丽,但是在动不动就要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华丽化的当代,很值得一读,读完再细细对照自己,会发现很多自己可以改进做的更好的地方,相信这本书我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第20页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