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读后感 荣成18中中心完小周晓妮教师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这本书曾经深刻而积极地影响过许许多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早就想读读这本书,今年暑假就去书店买了本。 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实例告诉我们书应该这样教,教师应该这样当。这些实例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就说第一节吧,苏氏在开头就提出了一个至今令许多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苏氏所处的那个年代存在,就是在当今,丝毫未见减少。那么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
2、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这句话说白了,就是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这样有些基础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学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这里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举了一个优秀教师如何上数学课的例子,对我非常受用。他们把所教的班分成了好几个组。第一组是学习最好的儿童,第二组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第三组是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
3、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的学生,第四组是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的学生,第五组是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习题的学生。在这样的课上,学生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想想自己班的数学成绩不好,是和自己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本来孩子们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我却一味地期望所有孩子都能“在此刻”达到自己所要求的水平。其实这很不现实。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部分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恐惧、厌烦的情绪。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马上就要开学了,我想把书中提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希望能取得好的效果。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