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省心读后感 (一) 冯小刚的新书不省心相信大家还未读到,虽然已经上架多时,只不过看个外表罢了,其实名人写书未必就那么难看,尤其是今天还杖着胆量出书的人,多少有了可预见性,读一读未必不可,从白岩松的幸福了吗。到郭德纲的过的刚刚好都不失为好书,尤其是男人写书,本身就另类,所以读起来也多少有了些另类的心态,读冯小刚的不省心或许多少就会有一点,我们不乏可以从书的扉页上读起,“我这么让人不省心一主儿,也能全须全尾儿、平平安安活到现在,老天爷真是厚道了。”这是冯小刚写在新书不省心封面的肺腑之言,相信也是箴言。正如我很少和不读书的人高谈论阔罢了。 记得早在2003年,冯小刚的那本我把青春献给你就热销了百万
2、册,让读者第一次从文字上全须全尾的认识了一个幽默犀利、情感丰富的著名导演。然而如今睽违10年,冯小刚的最新随笔文集不省心在2013年的国庆节前夕隆重推出,依然以其独特的“冯氏”幽默,道出了自己多年来拍摄电影与生活中的各种“不省心”,并首次展示了作者周旋在是非中的智慧,平衡于左右的韬略,提防明枪暗箭的辛苦和承受非议误解的委屈。 其实人活者就未必省心,冯氏经过多年历练之后,有了这番感悟多少让人有些同情,其实不省心也好真闹心也罢,相信每个人都要走上一遭,只要你还活着,你相信会省心吗。所以冯氏是智者,用最直白的话,回答了拥有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人,没文化真可怕,相信此刻变得无力而又苍白,因为冯氏还就真是
3、个没多大文化的人,但我更喜欢这样的人,至今我也没有从唐山大地震的感动中走出来,所以我是冯小刚的欣赏者。也相信这样的一个标题,足以会验证冯氏的哲学。 不省心全书共分“说实话省心”、“只有亲人,没仇人”、“别伤了您单纯的心”、“冥冥之中,都是缘分”、“庙都拆了还留什么神”、“拍电影累心”、“你穿什么也没有穿军装好看”和“艺术商人还是艺术伤人”8个部分。 “拍电影心累”讲述电影拍摄时不为人知的内幕故事,“不留神间青春已逝,大把的光阴和热情、精力都被电影掠夺一空,而她却仍然和你保持着距离,远远地向你抛媚眼。”作者对1942、集结号等电影中的演员们给予高度赞誉,并自我调侃了饱受争议的非诚勿扰2等电影;“
4、只有亲人,没有仇人”和“冥冥之中,都是缘分”,则是作者对家人和好友的真情描述;“别伤了您单纯的心”和“庙都拆了还留什么神”,则对热点时事进行了酷辣的点评。 冯小刚是个普通人,正如封面上的那段话一样,全书的语言同样极具调侃性,语句字字珠玑,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并且涉及到“屌丝”话题、退隐“江湖”、炮轰金马奖等内容,字里行间透着鲜明的平民化倾向。 在谈到当前社会热议的“公平”话题时,冯小刚直言不讳地写道:“机会应该公平,但不能要求结果均等。我没上过电影学院,也没念过大学。以往不是学院毕业的想当导演那就是醉话。幸而适逢改革,电影界破除门槛,予我机遇执掌导筒,这就是机会的公平。但我绝不会妄想结果也拉
5、平。俩木匠,谁的活细谁有饭吃。没手艺的和有手艺的、勤快的和懒的平分一块饼,那才叫不公平。”“我这本书名叫不省心,但您读起来还是很省心的。您如果有不省心的事呢,您就看看这书,保证您开心。” 对于名人写书,我曾做过几篇读后感,挖苦、讥讽、不削一顾者多,但对于冯小刚的新书不省心,我却怜爱有加,希望更多的朋友会心的读一读,会有快乐的,就像冯导说自己的母亲是“粉丝”,而到了徐帆这里便成了“漂白粉”一样,那么,就让我们用不一样的心态和眼光来看看不省心,用肉眼看一看纷繁世界里的落英,感受冯氏幽默是否会绽放更多精彩呢。 不省心读后感 (二) 读开头一章倒还有点小惊喜,跟他的贺岁喜剧一样,某些调侃令人捧腹。然越
6、往后翻越失望,拼凑成书的痕迹严重,似乎就是平常微薄里各种感慨汇总起来的,点评亲朋、点评时事以及泄露一点拍电影时的内幕,其中诸多内容早已在娱乐新闻中见识过了。 其实名人越把自己说得有草根阶层的嗜好越容易令粉丝们产生认同感,若再能适当调侃自己,更足证内心强大、气度恢宏。一个不端着不拿着不太把自己当回事的名人才有资格成为名人中的精英,这不是一个刚出道的人可以做到的,非在一个行当里经过多年的历练不可。 读这样的书,好处是既不费脑子也不费时间,且偶有小快乐。不好处则是笑过之后值得回味的东西不多,与翻八卦杂志基本没分别。所以,整本书看完,只两句话让我琢磨了一阵子,当然,挑出这两句话完全与个人心境有关。 其
7、一,冯小刚说,“穷人家的孩子发了财也学不会享福”,这话用他自己身上都未必合适,他一年打高尔夫的消费岂是穷人家孩子能够消受的。而且,暴发户们又有哪个不是之前的穷人呢。因此,这事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成长烙印的问题,有些被标榜为上流消费的东西,他已经很难从中得到消费的快乐了。人家就好两口红烧肉,你再怎么说有害健康也是没用的。 其二,冯小刚说“只要没野心不思进去不想做事就不用求人,”对他而言,可能做事就意味着拍新的电影,自然有若干求人处。所以,此话只有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则要看一个人如何定义所谓的“进取“与”“做事”,若打上世俗功利的标签,不求人自是万万不能,若仅为修身养性提升个人品质,求人又有何用。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