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长外出学习体会 九月下旬,我有幸与三位同行一同到南京、苏州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短短四天时间,参观了南京、常州、苏州的四所学校,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丰富了自己的见闻,也引起了自己诸多思考。学校要求我们把自己的收获给大家做一汇报,这无疑是给我们出了难题。虽说这次出去看也看了,听也听了,收获也不能说没有,但只能说所得相当浅薄,今天,就简单谈谈自己一点儿不成熟的体会,恳请大家能多多指教。 这次出去,我的体会可以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走出了一个误区,学到了一种心态,引起了一点思考。 走出了一个误区,就是走出了“全面发展”的误区。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和新世纪新课程推行以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了
2、被宣传较多的口号,成全人、发展人、造就人成了教育终极的目的。一直以来,我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为此我也倍感苦恼。这次听讲座,老师的话让我豁然开朗。有这样一个故事:小白兔在长跑比赛中取得了冠军,非常高兴。兔妈妈想,我的孩子长跑这样厉害,游泳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于是她就让小白兔去参加游泳训练。在一年后的森林运动会中,小白兔游泳成绩平平,连原本的长项长跑也名落孙山,兔妈妈一下子傻了眼:孩子,我原想让你能全面发展,没想到却害了你呀。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在教育中也会遭遇这样的尴尬: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目的即鼓励和暗示学生成长为一个“完美”的
3、人、一个“全才”。尽管每个学生都努力地追求“全面发展”,可在学期末评选时,老师常常犯难,因为语文尖子生往往数学成绩一般;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都比较出色的,音乐、美术又成问题;好不容易有一个音乐美术语数外不错的,恰恰又是个跑不快、跳不高的体育方面的“学困生”,结果“全面发展好学生”往往是“全面中等生”。其实,“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的能培养“全才”吗。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成长与发展。其实,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力结构本来就不平衡,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智力构成。
4、那些集各方面知识能力于大成的人只是人类中的特例,要求学生在各方面做到全优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该做的,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做到扬长避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感受成功的机会,获得有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每个个体个性的发展,从而实现集体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这样,教师个体有何尝不是这样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如果学校能够根据教师的特长进行合理的分工,文采出众的写写信息博客;擅长绘画的可以涂涂画画;喜欢辅导的组织自己的学习小组,扎实提高学生的水平;上课别具一格的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艺术,等等,这样,每个人的特长得到了发展,学校的工作自然也得以全面发展。 学到了一种心态,就是行
5、知学校杨瑞清校长提出的花苞心态。 在办公室或教室里,经常看到教师严厉地训斥学生,经常听到教师喋喋不休地发着牢骚,说学生如何笨。且不说这样对学生是否有益,就说教师自己,抱着这样的心态,长久下去身体怎么能吃得消。精神怎么能坚持得住。可是,讲过的知识,有些孩子就是记不住,作业就是不会做,不由得你不生气。有时我也会被学生气得七窍生烟。直到听了杨瑞清校长的报告,我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了。那天下午,南京行知小学的杨瑞清校长为我们做了一场报告。他一边讲,一边展示有关图片。当大屏幕上出现那片迷人的荷花池时,大家不禁发出了啧啧的赞叹。那个画面中最显眼的是一朵盛开的红荷花,旁边还有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人们总是把目光放在这朵鲜艳的花上,却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个花苞。其实,过几天这个花苞也会开出鲜艳的花来的。”杨校长说,“这就像我们教学生一样,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很少去关注后进生。即使关注,也是嫌它怎么还不开花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