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9184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80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参考文献:1张文,谭璐.新时代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价值及培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7):73-80.2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3夏果平,谭德礼.内在动力激发视角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8(5):61-66.4张岩,李新纲,齐文彬.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0):58-61.5董慧,邱小健,欧阳小宇.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逻辑、困境及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6):60-67.6田鹏颖,刘

2、康.“劳模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49-51.7于忠武,范锐彦.高职院校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合培育路径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2,24(8):3-9.学科实践,在劳动中追求卓越,内化精益求精的职业风范。着重从两方面来落实。一方面,整合校院资源,激发师生共同参与校园劳动文化活动。重视校史文化的梳理,各专业、各领域杰出校友案例的整理,行业巧匠、劳动模范的联络,组织以工匠精神为主线的校园劳动节活动,各院系更要注重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从办学历程、教职工奉献精神、名师典范塑造中,向学生诠释匠心的本真意义,让学生从心里敬佩匠人,尊重

3、劳动者,见贤思齐。另一方面,要从软硬件环境建设上,为学生创设工匠精神宣导环境。工匠精神的学习、体验与内化,要具有可感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史、校训、工匠精神等文化宣传,可以通过建筑、雕塑、文化长廊、校园景观等物质载体进行呈现。各院系也要对接行业,体现专业特色,打造物化工匠精神育人环境。比如,在校内实训室、教室,细化职业岗位操作规范,明确专业技能标准,展示优秀教师、优秀大师、技能能手等杰出代表的事迹。同样,在软环境建设上,要依托团学活动,拓展劳动课程教育途径。如引入红歌合唱、“大国工匠”演讲比赛、“匠心”劳动技能竞赛、“劳动周”等特色品牌活动,让学生从思想、言行、专业素养等方面获得全面成长。

4、另外,要重视“名师工作坊”“工匠(校友)讲堂”宣导平台建设,特别是在对接专业技能、职业精神上,要传承工匠精神,培育学生优良劳动素养。四、结语弘扬工匠精神,依托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打造高职劳动教育文化品牌,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工匠精神蕴含丰富的价值,高职院校要着重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与学生专业成长、职业素养发展融合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型综合人才。工匠精神要强调学生专业技术的精进与提升,从劳动中树立质量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敬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认同与劳动自豪感,用过硬的技能、高尚的操守,优良的匠心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年 9 月 第 9 期廖先琼

5、摘要 专业群建设适应产业链发展既是职业教育的内生价值追求,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要求。从专业群匹配产业链的耦合关系及组群逻辑分析,提出构建以协同治理,区域创新,社会创新,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重构课程体系以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建立匹配绿色低碳建筑产业链的专业群,以建设更加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结构,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服务产业链,打造人才高地。关键词绿色低碳产业链;专业群建设;建筑设计;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23)9-0012-04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路径(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6、 510000)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该计划提出“要以提高高职学校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推动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化培养”1。在“双高计划”建设文件中指出,专业群建设总的原则是,“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1。可见,面向产业链的专业群建设12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战略2。建筑领域基于绿色低碳提出绿色建造,它是在提倡“可持续发展”

7、“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提出的。绿色建造关注建设项目的规划、项目建立、设计和施工过程的全生命周期,旨在减少资源投入、高效利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3。在现实中由于立项、设计、施工各阶段各自为政,政府、企业、行业协同性不足,企业缺乏绿色建造复合型人才,技术创新不足等,和行业紧密联系的是职业教育,对于绿色建筑建造的职业技能与新技术、新业态的融合和提升迫在眉睫,对于相关利益参与人进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宣传以及职业培训显得至关重要,强化全民绿色低碳意识。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对接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聚焦节能减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评价,结合产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趋势,以服

8、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协同治理,区域创新,社会创新,结合市场动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助力国家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一、建筑设计专业群教育链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耦合关系(一)专业本质属性指向专业来源于职业,职业诞生于产业,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专业发展始于职业性培训的系统化、机制化和规范化的过程2,职业教育的专业是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及市场需求变化设置的,取决于社会产业、行业企业的变化,建筑领域涵盖很多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专业的教育,专业本质属性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产业需求。因此,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

9、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发展及国家战略的外在需要,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转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设置需要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并和产业对接,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养产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建筑产业行业需求关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数字化建筑等一直是建筑界关注的问题,要实现绿色低碳,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周转过程。从建筑材料生产,原材料的选用,绿色低碳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介入,进行生产新型环保低碳建材,材料运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节约成本,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量以及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采用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技术,数字化建筑的参数

10、化设计布置灯光,减少能源损耗,BIM 技术介入建筑设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可持续性绿色建筑设计,从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阶段-项目使用阶段,可以实现信息、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建筑物终止使用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等。传统单一的专业建设难以支撑现代的产业体系,应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把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基础的专业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形成服务于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形成优势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专业品牌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三)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021 年 3 月 15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力争 2030 年

11、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把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作为“十四五”的重点工作。“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系统,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推动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4。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推广减污降碳技术,完善绿色低碳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一)采用“以院建群”和“以群建院”相结合的方式“以院建群”指基于现有二级学院中设置的专业建立专业集群。根据专业集群

12、的发展需要新增或淘汰专业,专业之间的关系相对松散,不打破现有的二级学院架构5。建筑设计专业群教育链的专业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建筑工程学院院系内采用“以院建群”的逻辑,在二级学院的组织下开展专业群建设。“以群建院”指高职院校根据行业(链)或岗位(群)的需要,组建专业群,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组群专业不考虑专业目前所在的二级学院,专业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每个专业的定位是基于专业群体的定位,在群功能的基础上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强调专业群对二级学院的影响5。建筑设计领域涉及人工智能、数字化以及机械工程、能源动力、设计等专业,需要考虑通过跨越二级学院“以

13、院建群”的逻辑,优化专业布局、整合教学资源。(二)专业群建设要匹配产业链传统单一的专业建设难以支撑现代的产业体系,应主动适应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把具有相同或相近学科基础的专业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形成服务于全产业链的专业群,形成优势合力,整合教育资源,打造专业品牌特色,增强社会影响力。高职建筑设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以绿色低碳产业链为向导,聚焦建筑领域产业发展,以特定的产业链、岗位群进行组建,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专业群的需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定位,为区域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三)专业群建设要兼具稳定性与灵活性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和布局要满足专业设置的特殊性,

14、即专业相对稳定,高职专业群是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形成到比较成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与发展6。由于市场是变化的,群内专业方向设置能够13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保持专业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要强调灵活性,不断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群结构6。三、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路径(一)以协同学理论构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协同学理论是 20?世纪 70 年代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Herman?Haken)创造并提出的,并在 20?世纪末期提出了“协同学”的基础理论架构,用以分析较为复杂的系统间所内涵的多个小的系统模块的协同和配合7。要实现绿色建造,建筑产业链从立项策划,到设计施工需要协同进行,建筑设计

15、专业群建设涉及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组织等各个专业,培养不同的专业人才,各专业之间需要协同促进,推进共同发展,以建筑设计专业为核心专业引领,辐射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专业,把具有相同专业基础绿色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集合,协调推进,共同发展。在组织管理上,打破以教研室为单位的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横向和纵向的 T 型人才培养模式。横向的相关知识广度和纵向的垂直专业技能深度,即既要学习职业素质基础课程及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又要掌握核心课程的专业技能。教研室之间的课程要打通,甚至跨越二级学院采用“以院建群”的方法。绿色低碳涉及领域范围很广,除了建筑领域从前期策划到设计施工以及建成使用到建筑废弃,还涉及

16、经济学,物流交通,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学科内容。因此,教研室之间需要进行协调组织管理,这也就要求师资建设方面需要协同建设,设计规划和施工预算以及其他学科,如关于绿色低碳经济,人工智能专业教师以及可持续发展学科研究的专家等。相应的也要进行教学的协同创新,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建筑领域绿色低碳产业链的需求,实训室建设方面校内外协同建设,共享实训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统筹引导,学校组织管理,行业企业参与,建成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治理模式,创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校企协同创新育人中心。(二)以区域创新打破校际壁垒,实现区域内特色专业群融通发展在专业群与产业链的互动中,产业链的发展需求

17、始终居于主导地位8。当前各学校的专业群建设是以学校为主,各校资源共享程度低,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仅靠一两所学校难于支撑整个产业链。因此,区域内学校之间应该结合自身优势,依托区域产业链,准确把握建筑领域产业链的结构及未来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打破校际壁垒,专业群间融通发展,能够更有效提高专业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三)以社会创新开展技术服务,打造社会服务平台创新驱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中国正处于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创新”时代,当代社会创新理论和实践先驱杰夫 摩根(Geoff?Mulgan)的观点,社会创新是“为满足社会需要的目标所驱动且主要通过具

18、有社会目的的组织来开发和扩散的创新性的活动和服务”9。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以绿色低碳产业链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群建设就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并能够改善能力、关系以及更有效利用资产资源的新解决机制,能增强社会行动能力的社会创新。专业群建设在于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10。通过社会服务平台进行社会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需求的变化,实行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加强技术技能服务提升,构建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协同的创新驱动系统,共建网络化、全球化的社会创新体系,研究建筑绿色建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致力于解决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问题,实现绿色低碳建筑可持续发展,为

19、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四)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建立协作高效的网络平台,共谋专业群建设思路碳排放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对绿色低碳建筑的研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不能仅靠个人或者某个社会机构或者某个国家就能实现,应该全球携手共同面对挑战提出策略,成功的高等教育应该越来越网络化,并结成联盟来应对共同的挑战11。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能够“引进来,走出去”,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标准、数字化教育资源等,如国内“仰恩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美国社区办学,德国的双元制等,开展跨地区跨国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

20、享实训基地,学分互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走出去”,使专业群建设具有更加宽阔的思路,开拓国际视野,致力于打造中国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的世界品牌。(五)重构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绿色低碳建筑产业链是一个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报废拆解及废弃物处理)过程的产业链,是一个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必须遵循建筑生命周期的系统规律。系统是把一系列内在关联的元素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并共同达成一个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必须遵循建筑生命周期的系统规律,根据整个产业链的生命周期对应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职业素质课可以开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绿色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评价,建筑

21、节能,生态与文化等课程,专业课程可以从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再细分到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新能源新设备的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智云物移”等信息技术、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创新应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评估现有建筑性能,流体力学仿真模拟,人体感受评价指标等措施,有助于营造风热舒适环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进行项目实践,借助参数化的工具和基本的热力学原理来实现14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物质、流动之间的平衡,即将热力学作为建筑设计的引擎,设计出一种超越可持续性排名体系的热力学建筑12。校企共建“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坊,形成“产学研”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建筑科研基地,为建筑设

22、计专业群建设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以“平台+模块”的模式开发课程,结合专业发展所需的共性特征,通过“平台”进行课程设置,并根据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模块”,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以便培养新时代具备基本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能力的真正的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六)推行“1+X”证书制度,加强学生建筑新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满足建筑产业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促进我国“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里程。针对绿色低碳产业链,开发高质量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照相关规范,联合行业、企业和院校等,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借鉴国

23、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3。根据建筑行业新技术、新职业、新工艺、新业态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需求,与一些行业的产业联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设置建筑信息化技术类、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类、绿色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类和技术工人等,采用“线上+线下、培训+测评”的方式,快速推进全国建筑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七)建立引领和导向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专业群建设是一个具有发展状态的过程,由于市场是更新变化的,要根据市场产业链需求动态调整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能够引领专业群改革发展现实走向的可观测、可比较、可反馈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关注投入和产出的内在关系,

24、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匹配程度,实现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专业课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等14。从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关联性、内外协同性、资源配置合理性以及专业群建设的贡献性,来评价建设的成效,评价其办学质量是否提高,是否得到区域产业的认可,是否形成专业特色,只有充分考虑各项影响因素,对其指标进行评价,才能推进专业群建设,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四、结语专业群建设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创新方向,是高水平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石。专业群建设要匹配区域产业链,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纽带”,将成为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面对当前绿色低碳产

25、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建筑产业链,提出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思路。专业群建设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采用协同治理,区域创新,社会创新,充分认识到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产业分布的突出特点,以更前瞻的眼光,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布局、新趋势,优化专业群建设,构建更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国内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绿色低碳的经济建设与发展而服务。参考文献:1任小波.基于产业经济结构建设职业院校鞋类设计专业群探索J.西部皮革.2020,42(23):110,123.2陈保荣,高文杰.专业群匹配产业的价值向度及协同治理要义J.职教论坛,2020(7

26、):52-57.3肖绪文.以绿色建造引领和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J.建筑,2021(2):22-23.4刘飞,黎晓茜,张春.建设科技动态J.住宅与房地产,2021(5):53-54.5王玉龙,刘晓.以院建群还是以群建院?兼论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层治理模式J.职教论坛,2020(7):34-39.6吴升刚,郭庆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与重点任务J,现代教育管理,2019(6):16-20.7刘学之.绿色建造产业链协同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0.8唐春霞,谢丽琴,李昱.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 70 所高职院校 138 个省级一流特色专

27、业群建设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33):55-60.9纪光欣,覃欣.当代创新理论从技术创新向社会创新的“范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7(8):33-36.10林徐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50.11廖先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行动以同济大学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15-17.12宋雅楠,王祥.绿色智能的地球未来2019 IEID 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分论坛纪实J.建筑技艺,2020(8):3.13张宁.1+X 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实践与思考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1):28-32.14高军.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管理策略初探J.高教学刊,2020(3):188-190.基金项目:2021 年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规划课题“基于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建筑设计专业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CANFZG21171);广东省教育厅 2021 年度普通高校创新团队“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科研团队”(项目编号:2021WCXTD032)作者简介:廖先琼(1983-),男,江西兴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建筑设计教育、环境可持续设计。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