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委全委扩大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自治区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十五”期间和*年的主要工作,安排部署“十一五”期间的重大任务和*年重点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抢抓机遇,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关于*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赛力克同志将做全面的总结和具体安排。秦有贵同志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修改稿)还要作具体说明。下面,
2、我就“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围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两大核心目标,提升第一产业,加速第二产业,壮大第三产业,顺利完成了“十五”预期目标。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十一五”这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正确判断经济发展形势,保持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一,要全面看到我市的发展已经整体上进入新阶段。 一是速度加快。*年,全市实现生产
3、总值达27.77亿元,年均增长14.1%,人均gdp达到1.2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3亿元,年均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0.15亿元,年均增长27.8%,其中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年均增长28.2%;第三产业增加值7.79亿元,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1.48亿元,年均增长17.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5408元,年均增长8.5%;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1250元,年均增长1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年均增长16.4%。特别是*年,gdp的增幅达15.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22亿元,超过了前四年到位资金的总量。一些主要经济指
4、标和增幅创造了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种增长速度在*发展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质量提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与效益逐步统一起来,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3:27:30调整到35:37:28,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棉花产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稳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经济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屯河番茄、天玉淀粉、棉纺、粮油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农牧业生产的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效益不
5、断提高,管理更加科学,*啤酒、四棵树煤炭、中宇化工、北方新科等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增强,传统服务业得到提升,现代服务业得到发展,服务业涉及的领域不断延伸,一批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是基础稳固。“十五”期间,我们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4亿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达2.45亿元,高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万亩,水利设施更加完善,防洪抗旱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农网改造投资1.61亿元,农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满足;新修县乡公路220公里,沙石路200公里
6、,改造重要农村公路98.5公里,改造一般农村公路214公里;牧民定居达到252户;农田林网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项目承载能力、产业聚集作用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实施技术改造项目50项,投入资金7亿元,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引进资金17亿元,引进企业80家,新增棉纺能力10万绽。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石化工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培育了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化建设的后发优势开始显现。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城市建设市场化运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交通、现代通信、居民住宅建设、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条
7、件显著改善。通过招商引资,总投资2.7亿元的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污水处理、城市供排水扩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四是环境改善。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提升,为加快发展打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继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实用科学技术进一步普及;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卫生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卫生资源配置渐趋合理,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逐步完善;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全面实施;
8、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切实维护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领导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工作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团结协作,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大干快上的氛围日益浓厚,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 总之,“十五”期间通过全市上
9、下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农七师各团场、驻市单位和周边友邻广大干部职工及所有关心、支持*建设和发展的离退休干部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要清醒看到我市经济实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全局、深层次看,经济总量小、城乡发展不协调、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等问题,依然是长期制约我市快速发
10、展的主要因素。表现为“四个不相适应”:一是我们思想解放和职能转变的程度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中各种问题的方法还不多,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作风不实、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与经济数量的扩张不相适应,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含量偏低,产业层次较低,特别是工业经济还缺乏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企业外向度和关联度不高,工业带动、反哺农业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三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城市建设还缺少特色和亮点,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规模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市场化理念及现代化的方式管理城市
11、,已经成为迫切需求;四是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就业难、就学难、看病贵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群体访、越级访还时有发生。这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我们抓发展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怕的不是困难和问题,而是畏难观望,因循守旧,止步不前。面对这一“矛盾凸显期”,我们既要从大处看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不至于惊慌失措,又要从小处抓解决,由浅入深,力争主动,不至于影响全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遇变不惊,迎难而上,排难而进。 第三,要充分看到加快发展正面临着重大机遇。从我们面临的总体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看,“十一五”时期是有难得机遇
12、又有严峻挑战的时期。从国家政策看,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措施,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我们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投入不断增加,这是我们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从外部环境看,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发达地区正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一些传统产业因能源和资源制约加快向西部转移,这是我们顺应新一轮经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对外开放的扩大,为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13、两种资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从我们自身看,区位和资源的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这些机遇并非*独有,稍不抓紧,就有可能丧失。能不能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对我们干部智慧、胆识、能力、水平的一次最直接的检验。面对这一“黄金机遇期”,我们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作精力放到研究对策、谋划发展上,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重点项目,确保经济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特别是在发展重点产业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有利政策和项目,早认识、早动手,赶在别人的前面。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全新的观念促进经济
14、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在于对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握得准不准,思考得深不深,谋划得好不好,落实得到位不到位。 “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工业化为目标,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群众生活水平上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15、、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主要预期目标是: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8亿元,年均递增16%以上,人均gdp达到2.31万元;三次产业比例从*年的35:37:28调整到2253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1亿元,年均递增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6.6亿元,年均递增17.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增长8.1%;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7850元,年均增长9.7%。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五种观念: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十一五”时期,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
16、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要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突破城乡发展要素流动的“瓶颈”,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融合、联动发展。 二要树立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全面发展是目的。只有加快发展,把经济结构调优,把经济总量做大,把经济实力做强,才能适应天山北坡经济带快速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
17、的各种难题,才能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 三要树立招商引资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观念。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一靠投资的拉动,二靠工业化的带动,三靠城镇化的推动。“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缺,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是提升产业层次、推动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面临的最大差距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距,解决这些问题,保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招商引资依然是最有效的途径和主要动力。 四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靠人才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靠人才创新。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和竞争的制高点来认识、来开发、来管理。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党
18、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点,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五要树立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观念。思想解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在我们的干部中,还有一些同志受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目光短浅,缺乏敢想、敢干、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解放思想要真正触及灵魂,真正体现在具体的工作和实践中。在思想上要“重商、近商、亲商”,在行动上要“安商、
19、扶商、富商”,理直气壮为企业排忧解难,千方百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通过大招商、大开放、大引进,实现大发展。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确保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所以,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十一五”工作的重点。一方面,要立足全市抓农业,着眼未来抓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发挥
20、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到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0.5亿元,年均递增10.8%。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线。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站位要高,思路要宽,方法要活。“十一五”期间,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按照“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的原则进行。2010年,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2.8亿元,畜牧业产值达到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总播面积要达到120万亩,粮、经、饲比重达到17:72:11。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重点在提高品质、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和发展深加工增值上狠下功夫,打出*优质棉品牌,从根本上实现棉花生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
21、变,使棉花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适度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单产和复播指数,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提高粮食产业的综合效益;要依托龙头企业扩大玉米、番茄、水稻、中草药等特色作物的种植面积,着力解决生产经营分散、销售渠道不畅、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使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优质水果,以高档次、标准化生产开拓区内外市场,实现农牧民收入多元化;大力培育和壮大现代畜牧业,深入开展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紧紧围绕牲畜品种优良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防疫体系网络化、产品营销市场化,重点抓好牲畜防疫体系、品种改良和养殖小区建设三项工作,加大传
22、统畜牧业改造力度,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十分注重乡(场)镇依托优势资源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工业,提高农村经济中第二产业的比重;要结合小城镇建设,以方便农民,搞活经济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是发展农村工业,带动农业,拉动商贸流通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要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始终。要突出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两三个主导产业,集中突破,抓好产业化项目开发。二是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
23、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农业,加强产销衔接,规范供求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围绕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还贷、吸纳农民土地入股、进行技术培训等有效办法,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关系。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和企业牵动共促发展的联结机制。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棉纺、番茄、淀粉等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坚持走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的路子,小项目要坚持走特色型的路子;要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实际困
24、难,切实让产业化的龙头舞起来,基地壮起来,市场活起来,带动农民富起来。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要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棉花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良种推广等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产量、品质、效益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要推广科学饲养、胚胎移植、牲畜冷配、疫病防治等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要认真落实国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政策,提高良种覆盖率和农机装备水平;要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使每个农业劳动者都能够掌握一项致富技术,通过培训项目和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推进农民职业教育全面开展;要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
25、组织、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科技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说到底是农业工业化,其实质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的过程。要站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做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工作。把加强宣传和制定政策相结合,在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外出务工、进城务工的同时,创造有利于务工农牧民在子女就学、户籍管理、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权益等方面的良好环境;要把自由外出与有组织输出相结合,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逐步开发区外就业市场;要把提高就业技能与树立良好形象相结合,切实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增加培训投入,建立培训基地,
26、制定培训计划,扩大培训规模,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就业技能。“十一五”期间,力争年均转移劳动力1.5万人,人均创收7000元。 加强新农村建设是改变农村面貌的迫切需要。要立足实际,抓紧制定乡村建设规划,把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小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特别是教育和卫生事业,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保障农民能够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继续实施抗震安居工程,改善农民住房条件;要尊重农民意愿,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形式主义,采取政府引导、规划指导、政策鼓励、典型
27、示范的方法,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动。 (二)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时期,要围绕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四大产业”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工业布局,建好工业园区,全力打造能够支撑区域经济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实现工业强市。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0.4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化率达到35%以上。 做大做强石化产业是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有效
28、途径。石化产业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市发展石化产业的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减弱。当前,不管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我们周边地区来看,发展石化产业都是热点,竞争都很激烈。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盯着克拉玛依和独山子,思想要更解放一些,眼界要更宽广一些,工作要更主动一些。目前,*境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和石化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哈输油管道、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自治区已明确把*化工园纳入新疆独克石化工业园,地区为我市配备了石化专业援疆干部。这是我们发展石化产业的机遇,也是实现大发展的机遇。要按照“积极支持上
29、游、努力介入中游、大力发展下游”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加强和相关企业集团的沟通,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力度,新上一批石油化工项目,形成石化产业群、产业链,使石化产业成为我市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市场前景最广的支柱产业。*年,要扎实做好在建项目和已签约石化项目的服务工作,确保中国化工集团一期30万吨电石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提升棉花产业的发展层次是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整合棉花资源,在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建立棉花生产、加工、纺织与销售协调发展的机制;要抓好现有棉纺项目、油脂项目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见效;要下大力
30、气引进规模大、档次高的棉纺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时期达到50万锭的棉纺能力;要积极发展纺织和印染业,开发特色棉纺产品;要在棉蛋白、棉浆粕等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开拓棉花产业的新领域,在延伸棉花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煤电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届*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大型煤炭基地,调整改造中小煤矿,开发利用煤层气,鼓励煤电联营。国家把新疆非油气矿产资源勘查列入“十一五”规划,自治区也制定了把矿产资源补偿费全部用于勘探项目贴息的优惠政策。再加之当前内地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这为我市加快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要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切实掌握资源底数,使
31、煤炭资源的后发优势尽快转换为能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进一步加强煤矿的整合,力争到2010年煤炭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并不断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和行业综合效益;要把发展煤化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认真研究,在煤变油、煤变气等项目上找准切入点,做好前期工作;要利用煤资源,积极建设415万千瓦火电项目,利用水资源建设水电项目,营造成本低、质量高、容量大的新优势,主动承接内地高载能产业转移;不断扩大水泥、电石等高载能企业的规模,提高产品产量,走出一条“煤电高载能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到2010年,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7.5万千瓦,发电总量达到16.8亿千瓦时,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
32、需求。*年重点抓好四棵树河山口水电站项目建设,做好火电项目的前期工作。 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现实选择。农业资源是我市最大的可再生资源,要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以粮食、畜禽、乳制品、蔬菜、鲜果加工为重点,以绿色无公害为标准,构筑生态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向新型制造业的转变。到2010年,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增加值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10%。要做大基地,挖掘森林、草场、水土光热等资源优势,坚持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逐步建成优质高产粮食基地、玉米基地、番茄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要做
33、精产品,抓住群众对绿色无公害食品需求增加的有利时机,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示范种植、天然放养、舍饲养殖等方式,培育一批品质优良的绿色无公害产品,积极申报注册绿色农畜产品商标,创农畜产品品牌。要做强龙头,进一步壮大粮油、番茄、淀粉等企业,引进畜禽肉奶深加工企业。要做活市场。立足疆内市场,放眼国内外市场,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农技协会等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开拓市场的作用,促进农产品的大流通。 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还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当前,投资增长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并且这种格局将会长期保持。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淡出、国债投资规
34、模下降、银行信贷从紧的形势下,扩大招商引资是化解资金瓶颈的现实途径。“十一五”期间招商引资仍然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都要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务实性和有效性,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要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拿出全部优势家底,围绕重点产业,真正转变观念,全方位地开展招商引资;要进一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把*置身于全疆经济发展中考虑,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地筛选项目,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项目储备库,提高可行性,增强吸引力
35、;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四大产业”为切入点,进一步拓宽领域和渠道,重点引进一批对我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率大的项目;要继续完善党政主要领导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和项目落实责任制,进一步更新观念,拿出一批最有吸引力、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资源、优势地段,积极组织招商;要积极适应招商引资工作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走出去”,主动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以会招商、以节招商、以友招商,不断增强招商的主动性;要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以商招商工作力度,使已投资客商成为对外宣传我市投资重点、开发前景、市场潜力、优惠政策的窗口,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36、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是我市“十一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完善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创新运作机制,从促进产业聚集的角度,合理布局,形成特色。园区发展要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通过园区的规模化聚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促使分散的、低层次的企业结构向聚集的、高技术的企业结构迈进,以实现部分产业的跨越发展。要充分发挥石化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协调服务上的职能作用,让投资者从最低门槛进入,用最低成本经营,真正把园区建成运转高效、服务优良、发展快速的经济区。乡镇企业要向工业园区转移,新上项目也应向园区集中,民营企业都可共
37、享园区水电等公共设施。在我们受资金限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园区市场化、企业化、公司化运作,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使工业园区不但成为工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成为富有特色的城市XX县区。 优化发展环境,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经济社会要想大发展,投资环境要先有大突破。要以落实政策为核心,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地区西部大开发各项政策,抓好我市现行优惠政策的落实。以服务为核心,创造优质廉洁的服务环境,对所有投资企业和客商,实行首办负责,全程服务,限时办结。以诚信为核心,创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全面实施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努力打造信用政府、
38、营造信用社会,用良好的信用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创造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和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以加大执法力度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投资与发展环境事件的查处力度,为投资者营造公平有序、宽松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创造安全有序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宣传发动为重点,对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事例广泛宣传,让他们在事业上得到支持,在政治上得到荣誉,在社会上得到地位,营造鼓舞人心的舆论环境。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我市最具开发潜力的“无烟工业”。“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类型多、特色浓
39、、潜力大的特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建立一批精品旅游线,以点带面,提升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的品位,形成优势互补和多品种组合;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我市旅游市场,鼓励区内外企业以购买、租赁、兼并联合等形式经营旅游项目,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经营规模;以“梭梭林”、“泥火山”、“温泉”和民俗风情旅游为重点,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引导和支持一批企业集团参与我市旅游业的开发,发展富有民俗文化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田园景观旅游、城市休闲旅游,拓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年,要确保中旅集团*温泉项目开工建设。 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科技含量高、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
40、体系。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提升传统服务业,对商贸、餐饮、公共事业等行业进行改造,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形式的发展,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的商贸流通和服务企业。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城乡交易市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业。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法律援助和中介服务业,逐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非公有制经济不但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非公经济,不论哪种形
41、式,能搞活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不论业主来源,有作为就行,要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政策,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让更多的人通过直接掌握生产资料来创造财富,使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和繁荣经济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加快城市建设,打造城市新形象 城镇集中了资金、市场、人才、科技、管理、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发挥着区域经济的聚集、辐射、带动和资源配置作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打好基础,拉开框架”的思路和“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的要求,在3-5年内彻底改变*城市面貌。 要明确城市定位,抓好城市规划。城市定位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从*市经
42、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区位环境来讲,*市应该建设成为一个由农副产品加工业、石化工业、旅游业、矿产资源开发和商贸流通业为支撑的工业城市。要着眼于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编制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城市特色的规划,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设相协调,突出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特别是市场中心的功能,使其创造出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城市规划按法定程序审批后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切实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要突出城市特色,抓好城市建设。要牢固树立扩张城镇就是扩张经济的观念。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开发XX县区,扩大规模,调整布局,完善功能。要把城市建设同工业园区布局结合起来,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支撑
43、工业发展;机械厂片区和东工业区是我市城市建设的标志性XX县区,要在注重品质、注重质量、注重功能的同时,加快建设进度。小城镇建设,要和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结合起来,发挥乡镇企业对聚集生产要素、形成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建设要带动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要打破城乡分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有效聚集,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共同发展。 要提升城市经营水平。把城镇作为最大的产业来发展,最大的资本来经营,最大的增长点来培植。坚持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
44、一个支撑点,使城市建设的过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把城市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提升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形成城市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机格局。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推向市场,盘活土地资源,运用市场化经营手段,为城市管理开辟新渠道,注入新活力。同时,要从户籍制度、就学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降低农民进城门槛,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使更多外地人落户*,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提高城市人气。力争2010年全市人口达到25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万人,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管理水
45、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树立现代城市理念和城市品牌意识,交通管理、市容保洁、绿化管护、广告管理、社区管理等都要按照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要求,健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五年有新的进步。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进一步增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后劲。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十五”期间,要以建设骨干水利工程为依托,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加快三大流域综
46、合治理,通过重点河流开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协调的水资源有效供给、环境保护和防洪抗旱减灾三大防护体系。改造四棵树河、古尔图河、奎屯河、车排子灌区干渠80公里,抓好吉尔格勒特山口水库项目前期工作,推广高新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加快堤防和控制性工程建设,确保防洪安全,“十一五”期间,新建城市防洪工程和四棵树河防洪工程,完成西海子水库、马场湖一二库的除险加固,建30年一遇防洪坝195公里。 加强城市道路XX县区乡公路建设。以实现干线通畅和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程度为重点,实施“通达计划”和“村村通工程”,提高现有
47、县乡道路、乡镇道路的密度和等级。完成*市北京东路至XX县区北京西路9公里区间道路及跨河大桥一座,新建改建县乡三级公路450公里,新建改建乡村四级路586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局利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流失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牧业生产的环境和条件,有效规避、减轻自然灾
48、害的不利影响;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草场承包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发展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培育人人节约资源的社会风尚。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研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四、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问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稳定。坚决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清醒认识当前对敌斗争的严峻形势,始终坚持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科学论断,贯彻“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