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陶瓷文化传播模式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8541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5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陶瓷文化传播模式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陶瓷文化传播模式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8 1基于美育视角下的陶瓷文化传播模式探索摘要:中国陶瓷文化是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基因,蕴含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陶瓷文化在当代美育传播具有非凡价值,既能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也能让大众感受陶瓷文化内在的美学价值,对提升大众自身的美学素养有重要意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如何将陶瓷文化融合时代背景,实现数字化再现和文化遗产传承。在未来,依托数字化传播对陶瓷文化背景的设计创新和美育核心内涵的结合,赋予全新的时代价值。文章从中国陶瓷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揭示其与美育教学领域结合的深远意义,并探索其在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型策略。阐述中国陶瓷文化的传

2、承过程中与数字媒体结合的优势,探索其在美育教育传播的现状,尝试给出创新的传播和设计策略。关键词:美育;陶瓷文化;数字化传播中图分类号:J 5 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0 9 8 9 2(2 0 2 3)0 8 0 8 1(0 3)E x p l o r i n g t h e Mo d e o f C e r a mi c C u l t u r e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0 前言美育教

3、育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健全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美育作为净化心灵的源泉,关系到每个人的成长尤其是儿童对世界观的构建。一个具有独立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人,才能具备更高的自我认知、明辨是非的能力,美育的教育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同时,教育部也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在课程中的比重,强调素质类教育课程美术、音乐、体育等在义务教育中的课时要求,这些政策的出台都表明国家对美育给予高度重视。那么何为美育教育,美育对当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美育即审美教育,从广义角度上即是指人类在情感活动中的认知和判断,如果我们将美育突破学科教育的认知范围,将其看作是培养人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的社会性活动,美育的核心目

4、的是实现人格完善和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愿景下,美育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美育教育自古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制社会,当时所盛行的“礼乐”体系,“礼”指家族伦理关系的礼仪规范,“乐”则包括诗词、歌赋、舞美在内的综合艺术。到了春秋末期,以孔子为主导的儒家学派提出的美育教育理论,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书育人的基础,这些早期的美育理念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也开创了中华美育教育体系的先河,典型的中华美育精神。儒家学派的美育思想对中国早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诗歌、文来妍珍(北京工商大学,北京,1 0 0 0 4 8)A b s t r a

5、c t: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e l e m e n t t h a t c o n s t i t u t e s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i s t h e g e n e 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e r a m i c a r t c r e a t i o n,a n d c o n t a i n s t h e

6、p r o f o u n d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o f t h e 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P r o m o t i n g t h e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o f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 i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h a s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 v a l u e,b o t h i n b r i n g i n g

7、n e w s p a c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a n d i n a l l o w i n g t h e p u b l i c t o 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i n t r i n s i c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o f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w h i c h i s i m p o r t a n t f o r e n h

8、a n c i n g t h e p u b l i c s o w n a e s t h e t i c q u a l i t i e s.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d i g i t a l a g e,h o w t o i n t e g r a t e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 i n t o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t h e t i m e s,t o a c h i e v e d i g i t a l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9、 n d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i n h e r i t a n c e.I n t h e f u t u r e,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d e s i g n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t h e c o r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r e l y i n g o n d i g i t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b a

10、 c k g r o u n d o f 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 i s g i v e n a n e w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v a l u e.T h e a r t i c l e a n a l y s e s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v a l u e o f C h i n e s e c e r a mi c c u l t u r e,r e v e a l s i t s f a r-r e a c h i n g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 r e l a t

11、i o n t o t h e t e a c h i n g f i e l d o f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e x p l o r e s i n n o v a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i t s d i g i t a l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I t e x p l a i n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c o m b i n i n g C h i n e s e c e r a m i c c u l t

12、u r e w i t h d i g i t a l m e d i a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r a n s m i s s i o n,e x p l o r e s t h e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f i t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i n 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a n d t r i e s t o g i v e i n n o v a t i v e s t r a t e g i e s f o r d i s

13、s e m i n a t i o n a n d d e s i g n.K e y w o r d s:A e s t h e t i c e d u c a t i o n;C e r a m i c c u l t u r e;D i g i t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L a i Y a n z h e n (B e i j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B u s i n e s s 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 0 0 0 4 8)第 3 8 卷 第 1 5 6 期 2

14、0 2 3 年 0 8 月陶 瓷 研 究C e r a m i c S t u d i e sV o l.3 8 N o.1 5 6A u g u s t.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4-1 0 修订日期:2 0 2 3-0 7-2 2作者信息:来妍珍,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0 8 2学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孕育出中国传统美育雏形。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陶瓷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学和艺术的表现形式,其中蕴含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陶瓷的创作过程中结合了陶艺制作、书法创作、篆刻创作、图案纹样等丰富的内容,这种独特的艺术教育形式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扬中国传统文

15、化、重树文化自信等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1 1 陶瓷文化:传播中华美育的价值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传承的核心,对民族伦理教化、审美情操陶冶等起到支撑作用。中国陶瓷文化元素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是中华民族的符号象征,在历史演变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价值被传承下来,其独特的魅力和背后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当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当代人对陶瓷文化的创新型运用,让陶瓷艺术兼备实用性和创新性,这不仅对提高中国整体设计水平和内涵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陶瓷内涵和陶瓷制作技艺。1.1 器形:先人的造型艺术陶瓷作为一门“创造的艺术”,陶瓷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智慧。从陶瓷制作的角度来说

16、,陶瓷是人类借助泥土和火创造的古老又充满想象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都源于陶瓷的滋养。人对泥土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作为人类及万物发展的起源,泥土孕育和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子孙。我们用泥土创造生活中的万物,相反泥土是大自然最质朴的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都触手可及的,适合每个中华子孙学习和感受。陶泥的属性也决定它是一门多变的艺术,可以凭借无穷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同时也为陶瓷的制作赋予了丰富性和可能性,是一种将艺术和技术融为一体的优秀文化。在儿童素质教育和美学培养中,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挥陶瓷在其中的价值。1.2 色彩:陶瓷的艺术色彩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构成,我们感知色彩、了解色彩再到运用色彩

17、,这些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陶瓷作为功能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追求视觉上的观赏美感。色彩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对陶瓷的整体效果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陶瓷的色彩是指从材质中透出的颜色,材料服务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形式又为艺术作品的内涵所服务。中国陶瓷中所传达的是古人对自然的观察,将自然色彩重现在陶瓷艺术作品,整体色调处理和色彩搭配在陶瓷作品中非常重要。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如青花、粉彩、斗彩、五彩等不同的色彩表现,创作者在掌握了色彩表现的内涵,与观赏者达到内心的共鸣,让作品更富含内在情感和意境。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除了蕴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还要融入民族文化和时代背景,创作者将个人主观情感融到作品中,用

18、色彩抒发个人情感。因此,陶瓷艺术中的色彩和情感这两者的融合,对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有重要意义。1.3 纹样:动静结合的组合陶瓷纹样和图形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录和精神表达,对凸显一个国家的历史文明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现代社会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艺术失去成长的土壤。中国陶瓷在不同的朝代有其独特的纹样特征,这些风格的形成和演变都和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我国陶瓷纹样即融合了自然界物象,又融合了吉祥纹样来表达美好愿望。当代所保留下来的陶瓷艺术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更要进一步认识其中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2 2 公众关联:弘扬中华美育的途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所有价值和意义都是作为“人”这个主体的感受和体验,

19、如何将中华美育与公众关联,发挥美育的价值是核心。中华民族所留下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被散落在民间各地,以多样的方式感染着我们一代代子孙,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美育教学中谈到,当代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精神,遵循美育特点,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这段话指出,我国发展美育教育应当立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美育理念,并赋予中华美育以新的形式,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其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与其内在核心价值进行深度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厚的美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中华美育实践活动的智慧源泉。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

20、化,其中展现着精妙手工技艺,是人类第一次创造的“人工合成工具”除了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凝结了古人时代的审美水平。在制陶的过程中将均衡、和谐、韵律、节奏等造型艺术都考虑在内。3 在传承中需要扎根本土基因,把核心理念融到美育教育全阶段、全流程。让美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以此来增强大众对艺术的感知力。其二,在推动美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协同新型媒介的传播手段。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自媒体、流媒体等高速发展,新兴媒体成为文化艺术传播的主要力量。大众接受文化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创新的美

21、育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是必不可少的。尝试将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结合,利用数字化将陶瓷文化展示和传播。特别是在儿童美学教育中,尝试新媒体形式来调动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融入认知体系,让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活”在身边,形成可参与可互动可青年学者 Y o u n g S c h o l a r s0 8 3学习的文化形态,而不是存在于书本上的文化留存。3 时代表达:陶瓷文化的美育模式探索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中,内容的传播者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认知特点进行强行灌输,导致传播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对内容传播仅仅停留在静态化、平面化的方式,使得受众对陶瓷的理解停留在视觉欣赏的层面,这种方式并不能深入感受文化

22、内核。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和文化传播的结合,推动视觉传播方式和文化传承形式发生了变化。数字化的手段为文化传播领域提供了新的方向,突破停留在物质性的传播束缚。更好的助力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同时益于中华文化精髓在“共时性”上有更好地发扬。因此,数字化手段在中国传统陶瓷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中可从以下角度出发:在传播方式上,尝试从“提升用户体验”和“增强可用性”的逻辑出发,先从用户观赏线上展厅的陶瓷作品,了解不同器具的历史创作。再通过线上体验的方式,让用户通过亲手制作陶瓷领略陶瓷的精美工艺。采用循序渐进性的美育模式,经过个人经验全新探索动手创造建立认知的过程。数字化展览和线上传播的探索,

23、有益于陶瓷文化的历久弥新,更好地在时代的发展。这种数字化手段为陶瓷文化的时空在线,以及对陶瓷文化遗产的再利用都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例如在本项目的陶瓷文化传播的探索中,通过线上展厅的新媒体学习方式,以讲述传统陶瓷故事的方式,引出中国陶瓷文化和发明起源。让受众的脑海中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再通过线上陶瓷体验的游戏设置,为受众提供可以学习和体验制作陶瓷的整个过程。在线上陶瓷制作的尝试,让受众慢慢学习动手感受创造的快乐,潜移默化地去感受陶瓷的魅力。与传统的线下陶瓷体验相比,这种线上体验平台不会收到地域空间的限制,并以渐进性的美育教学,让受众在趣味体验中自然而然的获得认知,对陶瓷文化不论是细节还是全貌都会形

24、成更深入的解读。这就如同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知识时都用该像最初学习语言,先从用耳听、嘴说开始。透过听、说的故事讲述再拓展至各种游戏体验和参与,通过不断的探索学习,再用自己的日积月累形成的方式去表达、创造,自然而然地形成对内在美的认知。对当代大众而言,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应该是看得到、摸得着,能身临其境感受其中,只有让人有眼见为实、亲身经历,甚至是上手体验的互动,这样具有“古老东方韵味的陶瓷文化”才能实现在时代传播的即时性传递。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赖于文化在当下的“展示”而新媒体的时代环境为文化传播创造了环境。类似的线上体验产品很好地将陶瓷艺术和文化传播和展示,成为大众交流和展示的媒介桥梁。4 结语

25、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改革。将传承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价值传承的核心,深度解读其内在的美育价值,创作更加丰富、生动的文化遗产故事。利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数字化转型,将陶瓷文化更好的贴近人民群众,借助交互式的体验收获美育传播。在当今时代,万物互联来唤醒中华文化遗产和大众艺术之间关联的机遇。总的来看,面向陶瓷文化的数字化体验,在充分展示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好助力中华美育的传播和发展。在充分运用数字化所创建的新内容展现平台,用具有时代特征的语言,更好的创造出即能表达陶瓷文化内涵,又具备时代精神的数字化体验。参考文献 1 徐望.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

26、美学精神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滋养 J .艺术百家,2 0 2 1,3 7(0 5):4 2-5 1.2 邹佳慧.非遗文化在城市中的传承与发展路径研究以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为例 J .美与时代(城市版),2 0 2 2(0 7):1 2 2-1 2 4.3 程佳.宁钢:加强美育工作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J .艺术教育,2 0 1 9(0 4):1 8-1 9.4 范晓荣,张琳.浅谈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美育模式探索 J .参花(下),2 0 2 1(0 1):7 3-7 4.图 1 陶瓷线上体验设计看见手艺,学生:来妍珍 2 0 2 2青年学者 Y o u n g S c h o l a r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