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8103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0CONSTRUCTiONSAFETY第3 8 卷2023年第8 期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研究秦定康(黔东南州丹寨县消防救援大队,贵州黔东南州557500)摘要:基于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消防安全现状,分析该地区农村防火安全问题,从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监督整改、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与措施,旨在将消防安全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保护了当地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也保护了国家珍贵的森林植物资源。关键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消防;现状;瓶颈与问题;对策措施中图分类号:X932文献标志码:A0引言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以农村居多,整体经济基础相对落后,该

2、地区不仅有着大量的苗族、侗族人聚居,还有其他多个少数民族人民聚居。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中有许多关于火的内容,火是这一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的经济水平已显著上升,兴建了许多现代化设施,但是该地区受木质结构建筑普遍、用火习惯等影响,导致该地区火灾发生的频率较高,威胁到当地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积极采取行动,从多个维度提升地区消防安全。尽管如此,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地区的防火仍旧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建立更加全面的农村防火安全体系。1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消防安全现状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少数民族聚集

3、的地区,在这片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高山和原始森林,这样的地理条件也使得苗族侗族人民选择使用木材建造房屋,且房屋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时有“小火亡人”和“火烧连营”事故发生。黔东南号称“百节之乡”1,围着篝火跳舞是苗族侗族地区人民惯常的生活方式,这种风俗习惯的养成也造就了当前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农村防火的以下三大特征。1.1消防安全意识基本具备火,既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工具,也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这一观念自古就在黔东南苗族侗族人的心中扎根,所以苗族侗族农村村民是具备基本防火安全意识的。在古代,黔东南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不发达,建筑大多以木材修建而成,既通风透气,又能够遮风挡雨,但是木质建筑在面临火

4、灾时相比起石材建筑更容易被焚毁,这一基本情况苗族侗族的先民也早已洞悉,所以他们会比较注重建筑内外的防火问题,通常在灶台边都不会堆放柴火,生火的地方也往往远离易燃物。同时,各村寨按照当地政府、消防部门有关要求,创新防火办法,如“鸣锣喊寨”“户户联防”措施,避免火灾的发生2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一直以来使用的燃料都是植物燃料,这些燃料如果不多加小心,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但是纵观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地区,从古至今很少发生波及较大的特大火灾,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苗族侗族农村村民一直都有基本的防火安全意识1.2消防安全设施基本建立在苗族侗族地区,消防安全设施基本建立,其中门海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消防安全设施,

5、自古以来,在院子里放一个门海(即装满水的大缸)就是中国人的习惯3 ,放置这一个大水缸,既是从民俗的角度出发,取藏风驻水风水宝地之意,同时也是作者简介:秦定康,19 8 0 年生,侗族,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E-mail:91秦定康:基于黑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研究古代人消防安全意识的体现,有这样一大缸水在庭院中,一旦失火,可以迅速取水救火,将火灾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这样的设施对于农村防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有着“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4”的地理条件,水源地往往距离村民生活聚集的区域有一定距离,所以如果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取水,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正是因为

6、这一情况,苗族侗族农村除了门海,还有其他的消防安全设施,比如水塘和水车,这些设施通常都修建在村民居住的房屋附近,平时可以作为灌溉取水的设施,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发生火灾时又可以迅速转变为消防设施,在最短的时间内扑灭火灾。虽然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少水,但是却有着四通八达的水系沟渠等设施,这些设施既能服务于农业,又能够保障消防安全,是古代苗族侗族先民智慧的体现。1.3现代化消防安全建设体系基本成形新中国成立以来,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在党的带领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人才教育、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苗族侗族农村更是迎来了一波极大的发展机遇。

7、相应地,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的消防安全体系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化的消防安全体系已经基本建设成形,地方政府推动的消防设施建设、消防教育宣传、消防隐患排查等活动都逐步开展,这也提升了苗族侗族农村的消防能力。在苗族侗族农村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取代了原本的木质建筑,但防火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人们的消防意识却没有随之而发生转变,所以黔东南苗族侗族的消防安全体系也只是初步建立,仍旧存在着提升之处。2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存在的问题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的农村防火体系建设中,仍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问题。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本身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木结构建筑较多,用火庆祝的历史悠久,人们对于

8、火的敬畏之心实际上并不足够,即便从古以来就具有一定的消防意识,但是这并不能适应新时代苗族侗族农村的发展。具体而言,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消防意识存在薄弱环节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村民的消防意识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这种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在苗族侗族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原本的村民消防意识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期,反而导致了消防隐患的产生。消防意识不足的典型体现包括两个方面。(1)电气防火意识不足。随着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用上了家用电器和燃气5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

9、于这些新事物的防火意识并不足够。在电器方面,很多村民并不了解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这一物理常识,缺乏正确使用电器的科学知识,也就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注重电器防火的问题,所以容易出现短路着火的问题,也容易导致触电危险。用气也是同样的道理,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很多村民没有使用燃气的经验,而且受到地方条件的限制,村民使用较多的是罐装液化气,燃气泄漏的风险更大,并且许多村民没有完全习惯燃气使用方式,仍旧保留着传统的灶火用火习惯,没有养成随手关闭燃气的习惯,很容易发生燃气泄漏事故。并且在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很多村民都是同时使用燃气和柴火,二者往往同处一室,距离不远,更加大了燃气爆炸的风险。(2)可燃物堆积的风

10、险意识不足。由于生活需要,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村民的家中堆了许多可燃物,但是村民的知识水平往往不能及时认识到该物质的易燃属性,而将其随意堆放在具有火灾隐患的地方,这也加大了起火风险2.2防火水源仍旧不足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少水多山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农村防火水源不足的现状,虽然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改造下,兴建了一些储水取水设施,但仍是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全州的消防用水需求,无法实现常态化的消防用水储备。由于地理条件局限,全州9 5%以上村寨依山而建,地势落差大,消防水源缺乏,遇上干旱季节,不仅农业用水无法保障,就连人畜饮水都很困难,消防用水更是无法落实。水是防火灭火的最主要资源,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

11、缺乏消防用水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演变为大型火灾,难以被及时扑灭,遇到干旱时期,山火爆发更容易引发严重的火灾6 92第3 8 卷CONSTRUCTiONSAFETY2023年第8 期消防安全建筑容全2.3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力度不够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消防工作认识不到位,加之相关机制不健全,县、乡、村虽层层签订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但是在具体的防火责任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到位、不精确的问题,由于整个防火责任体系中的层级较多,相关人员数量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部分人员防火责任意识薄弱,防火安全工作开展不足的问题。防火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的后果就是无法保障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有

12、关责任人往往推卸责任,不愿意插手该地区的农村防火事务,导致需要的防火设施建设不起来,相关的防火政策制度落实也不到位,农村防火工作流于表面2.4防火宣传教育效果不显著当前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安全工作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防火宣传教育效果不显著。农村防火工作的重心之一就在于对村民的防火宣传教育,提升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但是由于部分乡镇、村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了很多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不深人、不具体的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并没有得到显著提升,消防防火宣传教育对村民而言,并不能动摇他们上千年来形成的用火观念。3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对策针对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存

13、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实际的防火需求,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防火对策与措施,应从多个维度着手,建设完善农村防火体系。3.1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1)在农村建立村寨定点联系制度,并且精确落实责任到人。从县级领导开始,每个村寨明确负责防火的县领导、乡镇干部和驻村干部,实行责任精准包保制度,一旦出现火灾以及相关的消防情况,对有关责任人根据责任大小严肃追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政府单位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提高各级单位对消防安全的责任意识。督促村民小组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建立对留守儿童、病、残、智障、长期酗酒等“高危”人员的火灾救援疏散预案;督促、指导联系

14、各村搞好消防“六改”等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完善消防“电改”工作。(2)完善责任考评体系,将农村消防工作作为重点内容纳人社会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州、县、乡逐级签订,定期考评,实施奖惩,并将考评成绩作为县、乡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3)加强责任追究。凡发生亡人火灾,或受灾10户以上火灾事故的,应按照有关政策制度,由州政府组织和实施责任倒查,举一反三,引以为戒。3.2构建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需要构建该地区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消防基础设施。首先需要整合资源,拓展资金渠道。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资金投人,

15、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黔东南苗族侗族农村地区有着更加丰富的资金来源,因此需要整合这些资源,获取更多的消防资金。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体系(1)各地要对现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功能完好。对村寨缺乏的消防设施设备,包括消防栓、消防水池、灭火器、隔离带等设施都需要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建设,要安排财政资金或整合项目资金立即补建、购置。明确消防设施专门管理人员,加强培训、演练,确保设施设备发挥作用。(2)各地实施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等整村建设时要按占地面积每3 0 0 0 m设置12 m以上防火隔离带的标准规划布局,不再修建二级耐火等级以下的房屋,积极引导村民在自建房时,不建

16、二级耐火等级以下的房屋。3.3全面落实农村消防监督检查与整改机制建立农村消防监督检查责任制度,将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开展农村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一旦出现问题,问责有关负责人,并且按照政策规定责令整改,确保农村消防监督检查机制发挥作用。农村消防安全离不开监督检查,黔东南苗族侗族地区地理面积大,但是人口较少,部分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发生火灾很可能无法及时被探查,所以更需要地方消防单位和政府落实监督检查与整改的职能,消防部门应联合应急管理、公安、工商、广电、水利等部门开展更高效高频次的农村消防安全检查,对于存在消防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责令其进行整改,尽可能减少农村消防安全隐患。同时,由政府负责联络以及资金投入等,提高消防监督的专业性。(下转第9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