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 基 竣 工 说 明 - 4 - 一、工程概况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公路大理-丽江联络线建设项目,建设里程共长259.181km,其中主线长191.77km,路基宽24.5m,设计速度80km/h。该项目位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境内,主线起于大理州大理市凤仪镇,止于丽江黄山垭口西。第12-1合同段线路起讫里程为K80+000K82+997,线路全长2.997km。主要工程内容为路基、桥式通道和隧道工程;其中路基长1478m,路基填方为44万立方,挖方4万立方。二、设计依据1、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发布的“大丽高速公路第2合同段勘察设计中标通知书”;2、与云南大丽高
2、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签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公路大理至丽江联络线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第2合同段合同书”(大丽合同【2007】002号);3、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瑞丽公路大理丽江联络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4、云南大丽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函件、会议纪要等;5、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联络线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勘察(勘测)设计指导书;6、“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7、设计执行的规范、规程:(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
3、03)(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5)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6)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设计规范(JTG F10-2006)(7)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8)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9)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0)交通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11)交通部公路沥青路
4、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50-2004)(13)交通部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等九项(JT/T 513521-2004)(14)交通部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15)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16)建设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三、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3.1路基横断面布置3.1.1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整体式路基,全幅路基宽24.5m,路幅布置:0.75 m
5、 (土路肩) +2.5 m (硬路肩)+3.75 m (行车道)+3.75 m (行车道)+0.5 m (路缘带)+2 m (中央分隔带)+0.5 m (路缘带)+3.75 m (行车道)+3.75 m (行车道)+ 2.5 m (硬路肩) +0.75 m (土路肩)=24.5 m。路基竣工标高及超高旋转轴位置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行车道为2%,土路肩为3%。碎落台宽2.5m,碎落台采用圆弧形,填方坡脚处不设置护坡道。分离式路基,路基宽12.25m,路幅布置:0.75 m (土路肩) +2.5 m (硬路肩)+3.75 m (行车道)+3.75 m (行车道)+ 0.75 m (硬路
6、肩) +0.75 m (土路肩)=12.25 m。路基竣工标高及超高旋转轴位置为路缘带边缘处(距离路基边缘1.00 m处),路面横坡:行车道为2%,土路肩为3%。碎落台宽2.5m,碎落台采用圆弧形,填方坡脚处不设置护坡道。3.1.2公路用地范围主线:一般路段路基填方路堤坡脚(排水沟)外缘2m为公路用地范围;水田路段路基填方路堤坡脚(排水沟)外缘1m为公路用地范围;挖方路段以坡顶外缘或截水沟外缘2m为公路用地范围;桥梁路段以桥梁垂直投影线外侧2m为公路用地范围。3.1.3中央分隔带形式及开口中央分隔带采用凹起式,全宽2m,表面种草绿化、并植树防眩。为抢险、急救和维修方便,中央分隔带每2km左右设
7、一处开口,开口端部为圆头形,开口长度为25m。3.2加宽、超高3.2.1超高标准及方式圆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设超高。超高:路基竣工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的路面标高;超高设置方式为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外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硬路肩的超高坡度与行车道路面超高坡度一致;土路肩横坡保持3%(向外) 不变,中央分隔带始终保持水平。3.2.2超高过渡方式超高的过渡均在缓和曲线的某一段或全长范围内完成,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不使路面滞水,设计考虑在超高缓和段内采用三次抛物线过渡,超高渐变率控制在1/3301/200之间。当超高坡度不大于路拱横坡时,路拱横坡仍采用2%。四.路基
8、、施工工艺、填料4.1填方路基填方路基应清除表土再进行填前压实,基底和回填压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清除表土厚度按一般路段20cm,水田路段30cm计;水田路段清表后,回填透水性好的材料(砂砾、碎石等)。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开挖成宽22.5m,向内倾斜2%4%的台阶。1、填方路基:填方边坡不设护坡道,填方路基H8m时,边坡坡率为1:1.5;填方边坡高度8mH20m时,每8m设置2m宽的平台,平台横坡3%,上部8m采用1:1.5,8m以下变坡为1:1.752.0;当边坡高度H20m时,根据稳定性验算结果进行特殊设计。2、低填路基:当路基边坡高H1.52m时,应先开挖路床范围内路基并进行
9、填前碾压,基底压实度90%,之后换填碎石土或砂砾,控制路基压实度96%。3、零填土质路段:零填土质路段应开挖至路面以下80cm并换填碎石土或砂砾,控制路基压实度96%。4、土石路堤:软石、全风化石质挖方用于路基填料和硬质岩石含有35%的粘土,按土石路堤设计、填筑。土方呈土石混杂特征,碾压较困难,填压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40cm)、对大粒径的颗粒采用人工破碎,选用50t振动压路机压实,并每填高2m,用250t的冲击式压路机冲碾,确保压实度符合土质路堤压实标准。5、填方路床特殊处理:本项目对路床填料作了特殊要求,要求所有填方路基的路床部位必须填筑碎石土或砂砾,即填方的路床80厘米换填筑碎石土或砂砾
10、。4.2挖方路基1、土质、第三系泥岩及全风化岩石地段的路堑边坡为1:0.751:1.5。2、挖方边坡高度H8m,边坡高度一般每8m一级,各级间设2.0m宽平台。3、要求所有挖方段落的路床根据基底为石质、土质、富水情况,分别在路床部位超挖40、60、80厘米换填碎石土或砂砾。4.3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设计本标段不良地质为盆地软土,软土主要分布在K80+000.0K81+400.0部分段落,为软塑流塑状粘土和淤泥质粘土,地基承载力=60140kPa。浅层软基采用换填砂砾石或者片石处理,换填深度小等于3.5米;深层软基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处理。4.4桥涵过渡段路基的处理由于桥涵结构物地基以及路基沉陷,导
11、致结构物两侧沉降不均,产生桥头跳车现象,为减小这种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病害,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采用对构造物两侧路基进行回填碎石土处理。桥台台背顺线路方向长度:桩柱式及肋板式桥台台身底部6.0m、重力式桥台6.0m,顶面按1:1.5放坡,在路面下设两层土工格栅,要求锥坡填土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涵洞或者通道两侧顺线路方向长度为基础底部各加4.0m,具体回填范围详见 “结构物台背回填设计图” 。台背填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竣工后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应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和密实度,回填土的分层厚度宜为0.10.2m,具体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检查频率及压实度要求见表4.5-1。结构物台背回填检测频率及压实度要求 表
12、4.5-1项次实测项目规定值检查方法和频率1压实度(%)96同路基检查方法,每50m2每压实层至少检查1点五、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5.1压实标准与压实度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路基填土不同部位的压实要求严格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见下表5.1-1。 路基压实标准 表5.1-1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路堤上路床03096下路床308096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3零填及挖方路基08096特殊路段台背填土台背规定范围内96高路堤回填范围内94翻挖、清表、清淤换填基底换填范围内905.2填料路基不同部
13、位填料的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如下表5.2-1。 注:路床施工结束进行冲击碾压。路基填料要求 表5.2-1 填挖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CBR值(%)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80510上路堤80150415下路堤150以下315零填及浅挖上路床030810下路床3080510注:路床80cm采用碎石土填筑。 六.路基支挡、加固及防护工程6.1填方边坡防护1、路基通过农田段时,路基填高12.0m设M7.5浆砌片石路肩墙;填高大于2m设M7.5浆砌片石护脚。2、植物防护:当路堤边坡高度小于4.0m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 3、拱形骨架防护:当边坡高度大于
14、等于4.0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拱形骨架防护,拱圈内采用植生袋防护土工格室培土防护。6.2挖方边坡防护1、植物防护:当边坡高度小于4.0m的土质或全、强风化岩质路段时,采用三维网植草防护。2、骨架防护:当边坡高度大于等于4.0m时采用M7.5浆砌片石或者C20混凝土现浇拱形骨架防护,拱圈内采用植生袋防护土工格室培土防护。七.路基、路面排水7.1依据和排水设施组成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本项目排水系统由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组成。路基排水:包含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主要有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急流槽及地下盲沟、仰斜式排水孔等。据实际情况可加深边沟。7.2路基排水1、路堤采用矩形
15、边沟,边沟尺寸为60cm60cm。沟身用M7.5浆砌片石加固,浆砌厚度厚度为40cm,沟底纵坡均不小于0.3%。2、路堑设置一般埋入式边沟,底宽50cm,深60cm。沟身采用C30现浇混凝土,厚25cm,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厚12cm。盖板顶覆土厚20cm并植草,每隔520m设置一处集水井。对于挖方段落长度小于60m的土质路段设置浅碟形边沟,顶宽200cm,深30cm,下设碎石盲沟。3、填挖交界处地形坡度大于1:2.5时,设置边沟急流槽;挖方路堑在设有截水沟路段两端设置急流槽。4、当路堑边坡顶汇水面积较大时,在路堑边坡顶5m以外设置山坡截水沟,以排除山坡流向路基的坡面水,山坡截水沟采用3
16、0cm厚M7.5浆砌片石,0.40.6m梯形沟,拦截山坡水,沟底纵坡不应小于0.3%,设置山坡跌水槽将山坡水引入边沟及排水沟,排出路基范围外。5、挖方边坡在平台中部均设40cm40cm厚30cm 的M7.5浆砌片石矩形截水沟,拦截边坡水,并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急流槽,大于300m长挖方路段,并每隔200m设一处急流槽,将平台截水引入边沟及排水沟,排出路基范围外。6、对于向外侧倾斜的地形,不设置边沟,路基、路面水让其自然排除。八、高速公路路面1、主线上面层: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封
17、层:0.6cm乳化沥青封层(不计入厚度)基 层:34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总厚度:72cm2、隧道复合式路面结构:上面层:4cm细粒式阻燃改性沥青混凝土(SMA-13)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24cm水泥混凝土3、桥梁沥青铺装结构:上面层:4cm改性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 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纵坡桥梁与隧道的水泥混凝土路(桥)面需进行喷砂打毛处理,其上设防水粘结剂,数量计入路(桥)面工程数量中。4、通道路面结构公路(汽车通道、机耕通道、人行通道)面 层:20cm水泥混凝土基 层:15cm水泥稳定
18、级配碎石总厚度:35cm九、施工采取的措施1、施工前对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强风化石料或软质岩石填筑路堤时,检查其CBR值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时按土质路堤的技术要求施工。2、加强施工阶段地质工作,贯彻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勘探数量的局限性,特别是软土路段和高边坡软质岩土路段的野外调查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因而施工阶段应加强现场核对和地质状况调查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设计,做到既安全合理,又经济实用,达到最满意的施工效果。3、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在大面积施工前,先试桩,取得各种指标和参数后方才全面展开。4、完善边坡监测措施,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合理安排工序等是保证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各单位及部门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5、浆砌片、块石砌体按伸缩缝分段砌筑,伸缩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塞,座浆饱满,空隙用砂浆及碎石填塞紧密,圬工表面应作勾缝处理。6、填方路堤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控制填土含水量,做好施工排水,增加路堤基底填土的压实度或选用强度较高的土体填筑,采用慢速填土施工,并按规程控制每层填土的压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