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巡视利剑观后感例文五篇 (篇一)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一经播出,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民众纷纷点赞称快。巡视利剑劈开了我国反腐倡廉之路,拨正了社会之清风,是民之所向,众望所归。 巡视利剑是抓贪反腐的利器。巡视利剑讲究方式方法,坚持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亮剑、用剑,不忽视任何一个可能存在腐败的问题,不错判任何一个贪污腐败案件。巡视利剑的“执剑人”面对重重困难毫不退缩,面对众多诱惑不为所动,甚至面对威胁时依然勇往直前。巡视利剑正是凭着这种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让涉嫌贪污腐败的高官小吏都心服口服,伏法认罪于利剑之下。不论“苍蝇”还是
2、“老虎”,巡视利剑铁面无私,将贪污腐败现象公之于众,让损害国家、人们利益的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巡视利剑在反腐之路上所向披靡离不开人们群众的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拥有不竭的智慧与无穷的力量。巡视利剑正是利用好了这点,重视人民群众的举报反映,依法查找证据,核实情况。对于情况属实的,决不姑息;对于情况不实的,还之清白。人民群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举报是有用的,巡视利剑是刚正不阿的,因此举报贪污腐败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巡视利剑的使用更加畅快无阻。 巡视利剑在当前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我国的反腐倡廉之路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巡视利剑高悬于神州大地,敲响警钟,形成威慑。因此,巡视利剑不仅是遏制住贪污腐败的一时之
3、风,更要形成常态化,将贪污腐败之风永远扼杀于萌芽之前。只有坚持不懈,勇于同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继续加强党内监督,发扬群众监督,才能让巡视利剑永不生锈,反腐败而正清风。 巡视利剑正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作为公民的个人,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全力支持,让贪官污吏闻风丧胆,让社会的清风正气重回神州大地。 (篇二) 昨晚,巡视利剑首集开播,引发关注热潮。仅4小时,互联网播放量已近90万。 中央巡视背后的故事,赢来许多网友点赞。“扫光害人虫,中央巡视组好样的。”“巡视不能停,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而片中首次披露的一些细节,也引人唏嘘一些党的高级干部,曾几何时为了对抗巡视、掩盖自己的违纪
4、事实,机关算尽太聪明。 中央巡视组巡视中国石化时,曾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苏树林已在福建任省长,但依然关注着巡视组的一举一动,巡视组要了什么资料,看了什么账目,找了什么人,他都千方百计地打听。还安排人员协调删帖,把大额发票换成小额发票,把原来的经办人调离 XX省公安局原局长武长顺更难“对付”。巡视组在天津工作期间,为了提防武长顺,专门用仪器设备对会议室、宿舍全面扫描,看看有没有窃听器当武长顺意识到情况不妙时,召集手下作最后的挣扎,把家里相关文件全部用粉碎机碎掉,物品拉了一汽车还没拉完。 这些不是电影杜撰的情节,却是真真实实发生在中央巡视过程中。 无论过程如何惊心动魄,结局总是毫无悬念。
5、 精明如苏树林也好,狡诈如武长顺也罢,不管以怎样的方式干扰、对抗巡视,不管和我们党怎样“斗智斗勇”,最终还是一败涂地,难逃被查处的下场。 若要问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回首这极不平凡的五年,在我们党与腐败分子的无数场较量中,正义一方的身后总是站着人民大众。巡视利剑铿然出鞘,反映的是人民的呼声,体现的是人民的意愿,又有谁,能与人民的力量对抗到底。 擅长“边抹平边违纪”的苏树林,抹不平干部职工的看法。中央巡视组进驻中石化之后,陆续收到了大量关于苏树林的反映。 有着丰富反侦查经验的武长顺,再怎么伪装掩盖也都毫无意义。中央第五巡视组在天津巡视期间,收到群众来信来电来访1万多件次。哪个教练场是武长顺家亲戚办的
6、,哪个检测场是他家的,哪个信号灯、广告牌也是他家做的,群众在举报信里说得门儿清。 正如巡视组同志在专题片中所说。“群众也有一个观望的过程,让群众感受到巡视组是在真巡视,真去查问题,这样群众才有信心,才会去积极地给你来信,给你提供材料、提供线索。” 当巡视组真正向腐败分子亮剑的那一刻,也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群众敢于讲真话、道实情,巡视中大量问题线索都是由他们提供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12轮巡视共处理来信来访159万件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谈话5.3万人次,发现各类突出问题8200余个。实践证明,巡视监督是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自上而下的
7、组织监督与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在这里相遇,共同维护和促进党和国家的肌体健康。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反腐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加增强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决心与意志。 曾经在当地不可一世的“武爷”,待到身陷囹圄才终于认识到自己“跟人民对立了”。其实历史与现实早已无数次证明,谁跟人民对立,谁必然大厦倾颓;谁投身人民的海洋,谁必然获得最强大的力量。 我们的事业,顺党心合民意。这是真正的“以人民的名义”取得的胜利。 (篇三) 近日,大型反腐专题片巡视利剑在央视开播,该片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在惩治腐败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反映了
8、巡视制度在反腐倡廉道路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该片一经播出便引起广泛关注。 在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央巡视组“回头看”的工作中,安徽两名副省级干部陈树隆和杨振超因同一次巡视落马,他们违纪违规的问题发映出了诸多共同之处,那就是把商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了党政机关,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这条亦官亦商的道路,最终通向的是毁灭。 巡视永远在路上,创新也需要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使巡视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精准地击中问题,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服务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9、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篇四) 近几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仔细观看了这五级电视专题片,很有感触。巡视利剑通过对王珉、黄兴国、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武长顺、虞海燕等20名因巡视发现问题线索被查处的官员,现身说法,首次为我们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巡视细节,既凸显了巡视工作的权威性,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上敢于“刮骨疗毒”的气魄与决心。 巡视乃监督利器,赢得人心。巡视既是治标之举,也是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和全面从严治
10、党的重大举措,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赋予巡视制度新的活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有效破解了党内自我监督的难题,探索出一条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巡视组来了,群众很高兴很期待,但是对一些有问题的干部来说,则是心惊胆战、忧心忡忡。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巡视利剑所向披靡,关键在于真巡视、真发现问题、真整改落实,敢于动真碰硬,赢得了党心民心,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对党的充分信任,说真话、道实情。“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官员,凸显了巡视的利剑作用。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强有力。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
11、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管党治党必须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在履新伊始就向世人做出了从严治党的庄严承诺,并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围绕管党治党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使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顺应民意,打铁还需自身硬。他提出干部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要“三严三实”。四个不唯:不唯票数、不唯年龄、不唯gdp,不唯分。领导干部要做廉洁从政的表率,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坚持秉公用权、正确用权、依法用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要把好选人用人关,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党的十
12、八大以来,“八项规定”常抓不懈,“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郭伯雄、徐才厚等一大批不遵守法律,严重违反法律、破坏法律的害群之马,无论其职务多高,都得到了依法严惩,净化了政治生态。 法治护航改革,从严治党。改革驶入深海,离不开法治护航,更离不开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保证。巡视监督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全国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护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党中央直面现实问题、建设廉洁政治的坚强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大幅飞跃。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
13、度化、常态化纵深发展,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了党风、社会风气的深刻变化,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改革发展,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也昭示着管党治党护航改革踏上新征程。 巡视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要利剑高悬,扎紧制度的笼子,“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敢于正视现实、直面矛盾,把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党定能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定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篇五) 近日,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在央视播出。透过一
14、组组镜头,我们看到,曾经意气风发、颐指气使的高官们,如今纷纷跌下权力的“神坛”、锒铛入狱,王珉悔了,苏树林哭了,武长顺白头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利剑”始终举头高悬、剑指四方、震慑常在,其强度、力度、效果更是前所未有。 巡视是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是国之利器、党之利器,是悬在党员干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彰显的是党中央坚定反腐的决心。权力失去监督是灾难祸害,私欲失去约束是洪水猛兽。惟有让巡视的“利剑”始终高悬,才能对广大党员干部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将“潜规则”、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贪腐现象“一网打尽”,不断扎紧管党治党的制度篱笆,还党内政治生态一片洁净天空。 深化政治巡视。政治性是贯穿
15、巡视工作全过程的根本特性,必须坚持政治巡视定位,强化巡视政治展位。对巡视组而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科学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对照党章党纪党规,紧盯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突出问题,并及时如实反馈,从严抓好问题整改。对各级党员干部而言,必须将巡视监督作为一种提醒和爱护,坚决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栽花、少挑刺”的庸俗思维,主动接受监督,学会在监督下干事,习惯在约束中工作,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对党忠诚负责上来。 坚持问题导向。党纪如尺,量出高矮胖瘦;监督似网,虑出真假美丑。开展好巡视工作,关键在于抓住问
16、题这个风向标。在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像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巡视工作就是要发现和反映问题。”巡视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将发现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当好党中央的“千里眼”,综合运用好个别谈话、调阅资料、巡视调研、询问、个人有关事项核查等,瞪大眼睛发现问题,不放过“蛛丝马迹”,火眼金睛找出“老虎”“苍蝇”,肃清“乌烟瘴气”,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形成震慑常态。唐代御史韦思谦讲过,“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巡视要形成震慑态势,就必须用好专项巡视、全覆盖巡视、巡视“回头看”、暗访式巡察、交叉巡视等手段,带着问题去,盯着线索查,形成精准震慑、整体震慑、持久震慑的强劲态势;要多杀几个“回马枪”,让心存侥幸的干部感到震慑常在,使问题干部无处藏身;要对发现的党风廉政、“四风”等问题,把握好节奏,分清轻重缓急,该反馈的反馈给巡视对象,该移交的及时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办,确保件件都有着落,赢得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充分信任。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