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梁家河有感: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 读梁家河有感 装焊一车间朱鹏飞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眺望未来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然而梦想不是靠敲锣打鼓实现的,而是要攻坚克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纪实文学梁家河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的工作生活。7年间,他脚踏黄土,置身窑洞,和乡亲们同吃穿共患难,在为乡亲们谋福祉的艰苦奋斗中,他不变初心,踏实做事,真实待人,聚焦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兑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中办实事办好事的铮铮誓言。 拿到梁家河至今已通读两遍,细
2、细品咂,感动、钦佩备受鼓舞。觉得意犹未尽,又上网搜索相关视频观看数次,再回想书中字里行间的生动场景,当年的一幕幕仿佛真实再现:他干活从不撒奸儿、沼气专业户、要为人民做实事等等,指引我向如何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正确前进。 他干活从不撒奸儿吃苦受累踏实干,当工作中的行动派 没有手套,习近平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第二天再干,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累多苦,近平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 既是工作,必然劳心费力,惟有吃苦受累踏实干,知行合一,才能干出成绩。回想我们企业历经三次创业发展壮大,靠的就是一代代陕汽人踏实肯干,敢于吃苦的认真实践,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陕汽2035战略清
3、晰明朗,我们誓将用行动续写陕汽发展的新篇章。 沼气专业户勤奋好学不服输,敢想敢干敢创新 在梁家河,有人当着正在忙碌挖池的习近平说。好后生哩,别逞能,四川暖,延川冷,沼气在咱这儿办不成。沼气过不了秦岭。 在工作中,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熟练新业务,才能担负起肩上的责任往前走。在实现千亿陕汽的新征程上,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敢于创新想办法,全力以赴找准问题的关键,协同资源,攻克难关,最终,就会像习近平的沼气灶一样呼的一声,窜起一尺高的火焰,成功了。 要为人民做实事想在先干在前,彰显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梁家河普及沼气后,他就谋划着给村里人办更多的事。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村里陆续成立
4、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菜园,甜水井,扫盲班,为乡亲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做为党员,要始终保持先进性,想在先干在前,真心实意沉下心做事情,以实际效果做为评判工作的唯一标准。践行123456双理念,是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关键指导,是做新时代合格党员的重要指南。我们要奋斗以谢青春,拼搏以显雄志,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失锤炼党性的新契机,牢牢把握助力陕汽迈向高端的新机遇。 第二篇: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的阳光梁家河的阳光 -读梁家河有感 文/远山近水 梁家河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行走的轨迹,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民贫困问题,中国的发展
5、才会迎来灿烂的朝阳,民富则国强是不变的真理;梁家河是一种力量,设身处地为民请命的人,人民会和他携手向前,披荆斩棘,一起奋斗,把幸福创造;梁家河是一把尺子,浓浓情意,温暖漫漫长夜,重情讲义,心怀天下,必将得到世界的尊重;梁家河是一张名片,记录了同甘共苦的艰难,照出了一个政党俯身为民的光芒;梁家河是一种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新体现,它书写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它演绎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气象。 植根沃土,才能收获人生的春天,向群众寻求智慧,才知道谁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为民办事的心,早在梁家河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已种植,于是,无论走到哪里,牵挂成了一份厚重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那份为百姓办
6、好事的初心一直都在。七年的磨砺,在梁家河生成一种信念,一种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它像一束阳光,把人民的心房照亮,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如此坚定。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对人民的牵挂成了一份浓浓的恩情,对梁家河的牵挂成了一种责任与一份深深的牵念。 最温情的地方,也是最初的记忆,更是最深的一份感怀。在梁家河,最回味的事情,便是改变思想的事情。梁家河的每一孔窑洞,都装着温暖的记忆。因为经历,所以深记每一个相关的故事,亲切地叫着每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改变,所以总是难以忘怀。走遍梁家河的每一个角落,记忆的橱窗里总映着曾经的岁月,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不仅有回忆,更有记忆深处不变的初心。温暖的家,美
7、好的过往,亲切的滋味,埋藏已久的回忆,一切都是同甘共苦的情景。在人民大海里掀起的朵朵浪花,泛着些许的波纹,荡漾一池的笑靥。总书记的笑是舒心的,告别贫困的梁家河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梁家河的笑,是快乐的,也是富足的,因为牵挂已温暖,日子已红火。 在梁家河,那些有温度的事情挥也挥不去,和梁家河一起成长的日子,总萦绕在心头,那些在人民的生活里汲取智慧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人,只有融入自己生活的圈子,才会珍惜彼此相遇的真情,一份酸菜,却是一份情怀的展露,更是一个脱贫攻坚使命的开始。在梁家河的艰难日子里,吃苦成了一种修炼,修得苦中苦,方知万事难。梁家河,中国农村发展的窗口,人民与党心连心,深情厚谊不老情,逐梦
8、征程在路上。那个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弥足珍贵。却是一份真情的传递。真情感怀,只待花开。一份情意,一份珍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梁家河的经历,让生命的过滤有了守护与牵挂。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对人,对村庄有了感情,一生都企盼那个地方,那些人有快乐的未来。陕北高原给了总书记一个信念,那便是改善民生,让善良的中国农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似乎就是梁家河精神的写照。穿越千山万水去牵挂,只因你的幸福要有获得感。六一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照金北梁孩子们的信,照亮了孩子们的心,这才是伟大的关怀。传承红色基因,便是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有些问候是要送给人民的,因为我们的党植根于人民,这些问
9、候的送达,是如此温暖,如此坦然,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岸的情怀。 延安,革命的圣地,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延安精神的力量源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忘初心,牢记党心,心系民心,只为修身。共产党人,只有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的需求,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是人民富足的梦,是文化传承的梦。为民奉献的信念是每个共产党人信守的承诺,为民奉献的信念源于延安,源于梁家河。这便是总书记人生大手笔启程的开始。共产党人只有心里有人民,始终解决人民的疾苦,始终想着人民的幸福,这样的政党,才会有力量,中国的发展才会有方向。改变世界,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必
10、一路顺畅。唱响共赢,文明才会更灿烂。 梁家河 挥之不去的乡情 拂之不去的责任与使命 几多回忆 几多牵挂 那片陕北神奇的土地里 生长着为民服务的丝丝信念 那个小小的梁家河 却是共产党人 为民谋福祉的精神高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 那些朴实的话语里 有中国崛起的万丈光芒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只有共同富裕 过上美好生活 才是中国留给世界最美的风景 当年的知青下乡,像星星,落入人间,带来知识与实践的伟大探索。梁家河让这种实践结出了硕果。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为创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声音铿锵有力,“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
11、好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中国人的朝气与力量让世界惊奇。层出不穷的中国制造,联通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引领世界。 与书结缘的人,一生都是富足的。在艰苦的环境中,甚或安逸的生活中,与书结缘,才能一世美好,永远年轻。书是生命的力量,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文学滋养并盛放梦想,历史的回眸孕育并变革生命。伟大源于书本。伟大的思想则缘于深度的思考。“锅里有了,碗里就有了”“国家强了,人民就幸福了”。大格局,才能有大方略。正是梁家河的经历,才让中国发展有了硬实力,有了世界目光。帮助,只为发展,只有帮助,才能赢得回报。这便是梁家河的视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工作好不好,
12、全靠群众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这便是梁家河的阳光。 2018年6月4日 第三篇:读梁家河有感读梁家河有感 初读梁家河时便深深地被习主席那跌沓起伏的人生之路紧紧地吸引住,受时代的影响青年时期便与父母分开,从天之骄子到“黑帮子弟”,从衣食无忧到三餐不保,他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日子。但就是在这么一个逆境当中,成就了他顽强不屈的性格,为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 在书中他说“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这使我想起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
13、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上天要把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他首先会让你经历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你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你身受贫困之苦,在你做事时,使你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你的心惊动,使你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你过去所没有的才能。这在习近平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青年时期父亲被迫害,母亲和兄弟姐妹分别被下放,自己还差点没命。北京户口被注销,自己回城的机会渺茫,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乐观向上、积极学习,做好手头的事情。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七年之后他的人生迈向了另外一个巅峰
14、。试想:如果在这七年之中,他不思进取,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自我放弃,那么他还会是我们如今见到的习主席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她家住在距离县城50多里的高山上,每周她和弟弟需要从家里背来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有一次星期天她和弟弟在返校途中遇到大雨,山路被水淹了,于是他们翻越了两座大山,鞋子都走破了,最后光脚走进了城。即使生活这样艰苦,也从来没有听她抱怨过一句,这些事也还是在她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后我们闲聊才知道的。由此可见早年生活的困顿对一个人来说并非坏事,吃够了生活的苦后,学习上的那点儿苦还算什么呢。一个人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后是没有什
15、么能阻挡他的。 回想自己,大学毕业后被分到秦家坝这个村子,与其他被分到中心小学的同学相比,心中少不了苦闷。由于教师人手不够,我一人一周的课程竟然达到了30余节,此外还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工作。三年时间一晃而过,现在的心态已和当时截然不同,不再认为地方偏远自己就没有机会成长,课程繁重就是领导不公。相反这是一个磨练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所说“书里有更广阔的世界,有更丰富的知识,通过学习,人增长了见识,汲取了知识,就会变得更坚强、更强大”。乡村生活总是单调的,在下班后我会呆在宿舍看看各种书籍,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有任何培训都积极参加,不知不觉自己也在成长。习近平还说“一个人身处什么样的逆境当中,只
16、要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无私地为他人奉献,抱有远大的理想,那么你无论将来成为工人、农民、学者、医生、教师或是国家干部,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直至成为栋梁之才”,所以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但我心怀信念,坚信用赤诚之心能够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能够一心为学生,为他们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一定可以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迎来自己的美好人生。 第四篇:读梁家河有感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近期我公司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及中层学习了梁家河一书,经过集中宣读学习,让我对习总书记、对梁家河地区有了新的认识和崇敬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用自身的经历和行动,为基层干部如何真正地走群众路线,为群众
17、干实事,树立了典范。7年上山下乡,对习近平同志而言是财富的记忆,更是激励广大基层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投身到为群众做实事、谋幸福中去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知青生活,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考验,有的人抱怨、逃避;有的人珍惜、坚守;有的人认为是炼狱,有的人更认为是熔炉,是体恤民情,磨炼意志,丰富人生阅历,贡献人生智慧,感受质朴、憨厚民风,增进纯粹友谊的绝佳时机,因而惦念终生。习近平同志就是这个特殊群体当中的榜样和典范。 本书为大家如何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读书中修身,在实践中锻炼,在奋斗中成长。书中蕴含的为民服务的初心、艰苦奋斗的毅力、不怕吃苦的作风,无论在多么艰苦的环境
18、下,始终不忘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作为企业中一名普通的党员更应该以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实干中坚定信念。我坚信,学习弘扬梁家河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奋发作为,我们企业的振兴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学习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梁家河这本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读了这本书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到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近平对知识的如饥似渴和注重修生养性的精神。还记得书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习近平,除了劳动之外
19、,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 另一方面,是办事原则问题。当年习办事坚持原则,十分耿直。有一次,队里的拖拉机需要拉到县城维修,维修时,村民梁玉忠买了3包两毛钱的烟,用于请人帮忙抬机器,回来后找报销,因为不符合队里规定,坚决不报销。不久后,梁玉忠的父亲病重,自掏腰包买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个一年难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这件事让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动。 从这些日常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习总书记既重情重义,又坚持原则,让我深受教育。基本总结为一下三点: 一是为民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党员干部应
20、多踩泥巴、身子下沉,带着感情,深入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干群才更和谐,党和政府才能得民心。 二是实干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就是因为他敢想敢干,实现了自我价值。作为党员干部要善谋事、会干事,把自我价值发挥到极致。 三是公平才能得到群众点赞。“一碗水端平”是一种管理智慧,更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手段。总书记为人正直,处事公道,深受梁家河人的爱戴。作为共产党员就要保持一颗公心,做到公道正派,廉洁奉公。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我定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敬畏心”“同理心”“责任心”温暖身边的每一位人。
21、第五篇:【读“梁家河”有感】 青春的岁月【读“梁家河”有感】 青春的岁月 宋瑞莲 在读梁家河纪实文学的过程中,我几次泪眼婆娑,深受感动。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了让他魂牵梦绕40年的地方-梁家河。见到这些曾经朝夕相处、久久不能忘怀的乡亲,叫着他们的小名,“随娃”、“迎春”、“成儿”,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亲切,没有一点生疏感。 1993年9月27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第一次回来。在那天中午,他吃了两大碗羊肉,再此以后,他就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羊肉了。此时我在想,那是儿子阔别母亲多年后回家,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唯有此种情怀,才能如此香甜。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在
22、他不满15岁时,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他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的牵连,坐上知青的下乡的列车,一路转折,来到梁家河,这个成就他一生伟大梦想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他留下了雷厉风行,实说实干,从不撒奸溜滑的精神。他的付出最终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拥护,为增加村民收入,他牵头创建铁业社;为解决村民做饭上山砍柴产生的困惑,他带领村民开挖XX省第一口沼气池;为彻底解决村民的吃饭问题,他带领群众在沟口打坝,形成万亩良田。再此期间,他和村民相互影响,村民敦厚朴实的品质熏陶着他的心灵,村民也被这个来自城市肯干、不怕苦、不怕累且知识渊博的小同志深深的感动着。 在这里,我看到了
23、,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勤奋好学。为了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他会徒步30里地,借书回来看。他到处找书、看书,来成就他年少时的读书、修身的志向。他涉读范围广泛,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等领域。同时,他把书借给村民看,让村民知道书里有田地间地头没有的东西。后来,事实证明,正因为他的博学,在历次中外论坛会上,他旁征博引,包罗万象,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就连挑剔的国外记者,也对我们的习主席渊博的知识加分喝彩。我忍不住叩问自己,自己读了几本书,又真正读懂了几本书,我仔细回味,几乎没有。无怪乎我解决问题时如此浅薄,往往是浅尝辄止,不够深入。仔细想来,自己的所涉猎的书籍太贫乏,无法做
24、到处触类旁通。我自惭形秽,立志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涉猎书籍的海洋,充实自己。我深知伟人的思想不可复制,但至少会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 在这里,我看到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近平,他当选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不久,一个离奇大胆的想法充斥他的大脑,他要在沟口打一座水坠坝。打水坠坝就是在山谷筑起两道坝梁,引水冲刷山体,让水流挟带着泥土在山底淤泥成坝。这是一个大智慧、前所未有的想法。他想解决梁家河的吃饭问题,若沟口土地改造成功后,将会变成万亩良田啊。经过质疑、论证、详细布局方案后,村民同意在沟口打坝。于是,他投入了全部的热情,铆足了干劲。他一边指挥、一边劳动,不分白天和黑夜。他终是抢着干最重最累的活,在这个先锋
25、官的带领下,乡亲们拿出了冲天的干劲,终于大坝打成了。以今为止,这个坝田仍是梁家河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了。这是他留给梁家河最丰厚的一笔财富了。试着拷问当下官员,谁能有如此的热情。有如此这坚强的意志。有如此为国畅汗淋淋的壮怀。面对困难,面对挫折,又是怎样态度。抚书而思,不禁心生愧疚。不只是自我的惭愧,还有社会的惭愧。现在的人们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与金钱,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我们要重拾这种精神。 在这里,我看到了,近平精神一路传承,“随娃”是石春阳的小名,他跟着近平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当领导要“一碗水端平” “随娃”永远难忘的是,近平教他如何实施一碗水端平,有了想法,不推辞
26、,雷厉风行的实施,才能有效避免投机取巧机会。要想一碗水端平,就要多动脑,不存私心。只要一碗水端平了,才能得到群众长久拥护。石春阳已经深刻领悟近平的这个“为官”思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如鱼得水,顺风顺水的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成功创办了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养猪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等,使村民的收入较以前翻了好几番。 铁锁是武晖的小名,他跟着近平学看书,还时不时的向近平借书、看书,近平对他说:“书里有更广阔的世界,有丰富的知识,通过学习,人增长了见识,吸取了知识,就会变得更坚强、更强大。”武晖深信不疑,他像近平一样,坚持看书,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使他眼界大开。后来,坚定了他上大学的决心。最终他
27、成为教师行业里的一员,并辗转担任过好多角色;但是,不管到哪里,他都要求自己像近平一样少说多做,做行动上的巨人。在他的带领下,曾经的禹居中学终于脱胎换骨,人们都说禹居中学变了,里里外外都变了,禹居中学能走在全县的乡镇中学的前列,武晖付出了不少。在他退休之际,他来到经他一手打造的永坪中学,久久不肯离去,这儿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与汗水,但他无怨无悔,他没有辜负生命的意义。 刘永耀是个出了名的“能人”,他自己说让他刘永耀佩服的人很少,但是习近平看的远、想得深、办法多,让他彻底佩服。他从近平带领大伙用柴油机带动水泵抽水,水从山坡高处把土冲成泥浆,泥浆流到人工筑起的两道土梁中间凹槽里,沉淀后形成了坝梁,既省工
28、省力,又结实牢靠的事迹里,他深受鼓舞。习近平说过,我们做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蛮干。在近平的倡导下,他集思广益开办柴油机学习班。并总结出43条柴油机的故障解决办法,油印成册,发到各大队。“有了这个小册子,一般的柴油机问题,都能解决。”柴油机管理员说。 有了这么多近平精神的传承者,梁家河怎能不快速的发生巨大变化吗。梁家河懂得了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开始发展固定规模化养殖业。习近平给梁家河的第三次回信中写到:“发展特色农行,拓宽增收渠道,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完成带领好群众致富的各项任务,统筹办好村里各项事业,共同创造梁家河存的美
29、好未来。”近平的这封回信,坚定了乡亲们,发展特色农行,拓宽增收渠道的信念。 “听近平的没错”,村民用这句话相互鼓励着。随后,近平的小伙伴张卫庞成了一名果农,他认真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熟练的掌握了果树的生产的管理技能,经过几年的精心的务作,他给果园配套了集雨窖、化粪池、灭虫灯等现代化设施,建成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果园给他带来了28万元的收入。从此他彻底醒悟了,走精细化、科技化、优质化的发展之路才能快速致富。” 以石春阳、武晖、刘永耀、张卫庞等为代表,一批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新农民成长起来,在奔小康的路上一路前行。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农村,都应该学习梁家河在致富道路上所呈现出的精神,学习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埋头苦干的作风,学习他们攻坚克难的意志。让这种精神风貌代代相传,永不磨灭。(科技发展处宋瑞莲)第17页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