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记忆的政治有感20XX年字 白豫熙2017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 作者对大生产运动的研究缘起来自于她的新闻从业经历与个人的思考。周海燕教授当过近十年的新闻记者,曾多次进入中国的乡村社会,报道一些生产典型和模范,久而久之她发现在新闻宣传中,这些典型和模范的塑造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的模式:制定政策、提出口号、广泛的政治动员、报纸上出现各地纷纷响应的报道,并推广其间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集体,展现出一呼百应的乐观局面,然后,这些活动渐渐泯灭,直到被新兴起的另一些运动所替代,然后,社会又进入了另一个轮回。于是作者不禁发问:这种运动模式是如何成型的。它们对中国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06年“新农村建设
2、”运动兴起,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旨在改善乡村社会整体情况,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地媒体配合中央的政策,积极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周教授也带队去南泥湾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之后,在当地的大生产纪念馆的门前,她意识到,类似于“南泥湾精神”这种广为人知的大生产记忆,是由权力话语精心建构而形成的社会记忆。社会记忆理论和话语分析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无论原来大生产运动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只要它符合权力的现实需求,当权者就会通过某些仪式,例如刊登纪念文章,建纪念馆,组织文艺演出等方式来唤醒民众对该事件的记忆;然后当权者再通过对事实的有意识的筛选,强调,甚至是遗忘来
3、改写、重构这一事件;最后,当权者再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反复刻写强调这些记忆,直到它们固化,在民众的头脑中形成当权者所需要的固有观念为止。这些发现,让周教授想到了用社会记忆理论和话语分析的方法去探究大生产运动真实的历史。 其实关于大生产运动的相关研究依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学术空间。长期以来,对大生产运动历史的解读和研究,大都是在官方认可的论断基础上加以研究,并将其视为一次解决军民温饱问题的生产活动,同时肯定其解决经济危机的价值。使用的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在理论创新性上存在不足。而针对从大生产运动初期就开始形成的众多话语文本,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记忆及影响,鲜有人关注。 本书的核心问题可以归为两个。第一,
4、大生产的相关社会记忆是如何不断被建构和重构的。其间权力和话语是如何相互纠缠的。第二,“大生产运动”的生产制度模式,是以何种方式、在哪些方面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它们是否会对未来的中国社会继续产生影响。 周教授认为,任何一个建国史都是一个神话,譬如在华盛顿,从方尖碑到国会大厦,都是这个国家神话的展示。对于中国来讲,从南湖建党到井冈山起义、八角楼的灯光、长征、大生产运动、三大战役等等,包括开国大典,都是国家神话构成的一部分。而大生产运动,其实具有“开天辟地”的色彩,人们通过短短四五年的生产建设运动,将中国改天换地,创造出了一个明朗的新世界。这一系列创业史的神话,建构了民众对新中国的社会认同。作为执政
5、党创业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当时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它的影响力也绝不仅限于为中国共产党解决了经济危机。一方面,大生产运动铸就了中国共产党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一整套运作模式,即政治动员式的生产方式与计划经济相结合,从中国共产党建国后直至今天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经济模式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从大生产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的社会控制运作模式,从而实现了“生产-整风”的双重规训;此外,大生产运动也是国家权力通过操纵话语以获得政治合法性的一个典型案例。而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政治口号甚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政治资源之一,在国家几次出现经济困难时,它们成
6、功的鼓励了人民进行生产自救。 在本书结论部分作者对大生产运动的“再发现”可以简单概括成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战时紧急政治动员的大生产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新生红色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大生产运动的首要起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急于扩展军事实力,而导致人口增长过度,财政入不敷出,使边区经济迅速走向崩溃边缘,不仅基层民众颇有怨言,中国共产党高层内部对此同样争论不休,使得民众对政权的认同感降低,导致政权面临合法性危机。为了应对危机,中国共产党领袖不得不通过紧急政治动员发动边区各界开展大生产运动。但这一政治动员行动必须被赋予正当性理由才能获得民众的认可,从而具有合法性,中国共产党因此直接将产生的困境归因为日本
7、侵略军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实行的经济封锁,通过诉诸民族主义,赋予其抗日救国的神圣意义,成功地将双重危机引向边区之外。第二,作为政治合法性资源的大生产运动,是一次建立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上的,革命话语的体系化构建。由于其丰富的多义性,这段社会记忆在不同历史时期被反复重新建构,为作为国家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丰厚的政治合法资源。第三,作为规训手段的大生产运动,是一次对边区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成功规训和控制。“生产-整风”的双重规训,成为后来新中国社会控制和改造模式的雏形。借助群体压力,通过对模范的表彰和对后进的惩戒,用满负荷的生产竞赛制度使边区人民被普遍驯服,从生产到生活受到全方位
8、的集体主义规训。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论文整体的研究方法设计以定性研究为主,包括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话语分析和个案研究等方法。纵观此书,作者搜集资料之全,涵盖面之广,足以显示其用心之深。鉴于一手资料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作者不但从延安和西安的档案中搜集了大量一手的历史材料,又阅读了当时的报纸档案以及之后陆续出版的各种回忆录,甚至还远赴香港中文大学和台湾大学的图书馆去搜寻内地少见的陕甘宁边区部分县府的地方志和年鉴。而在上述几地未能寻找到的原著,她则是借力于师生友人的帮助,想尽办法从海外高校的图书资源中获得。 更为可贵的是,鉴于图书报纸及档案往往受到严密管制,它们更多呈现的是权力掌控下的话语,因
9、此在对民间记忆的研究中,作者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在延安进行了四次田野调查,光是入户访谈的时间便长达约500小时。之后作者将田野调查中的无结构观察和深度访谈所搜集到的民间资料,与官方话语进行比对,通过考察它们之间存在的异同,来寻找其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内在理路。周教授做学术研究的这种严谨,踏实,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第二篇:读红色记忆有感“到死未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 阅读有感 六年 (三)班何书彧 60年,岁月沧桑;60年,涛声依旧。我们亲爱的惜芬阿姨啊,您走了整整60年。 难忘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如今,中华民族已是繁荣富强。厦门解放的前一天,您在冲锋号中,无所畏惧地走向刑
10、场。那天的夕阳格外的红,那天的记忆格外清晰。当“XX县区的天是明朗的天”的歌声响起时,我们共同怀念这位早逝的英雄。 有人说您是树木,为了人们的需要,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人说您是蜡烛,为了那片光明,那片盼望得太久的光明,燃尽了自己群惠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在聆听您的事迹。读过太多太多这样的书,令我感动不已。当凶狠的刽子手对你使劲手段,你依然没有说出任何对敌人来说有价值的东西,你忍受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在冲锋号响起的时候,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狱中,你总爱唱起那首歌。“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每当唱起这首歌儿,我们就能感受到您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您总是唱起革命歌曲鼓舞战友们,
11、歌声里,更多的是您对革命事业的坚定决心。 当敌人将针刺进你的手指,当敌人将辣椒水灌进您的鼻子您仍旧宁死不屈,不说出一个字,用坚强的毅力挺住了。 每当看见您生前的照片,我们心里就恨透了敌人。您走后的照片, 眼内充满了怒火,包含了您对汉奸的愤恨。“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永远活着。”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您的形象、您的精神永远刻在大家的心中。 “到死未消兰气息,他生宜护玉精神。”兰是高尚的,玉是坚硬的。您坚贞不渝,为真理而顽强奋斗着。您的精神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一定继承您的遗志,发扬您的精神,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不愧群惠之名。 第三篇:读功勋记忆有感读功勋记忆有感 春蚕吐丝丝
12、不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读功勋记忆有感 作者姓名:张慧嫔 单位名称:XX县区中心幼儿园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克拉玛依油田发现60周年的日子,作为新疆克拉玛依人民我感到高兴和自豪。为了了解更多的油城历史我利用闲暇时仔细阅读了功勋记忆这本书,它主要是记录了克拉玛依人奋斗史的丛书,让我们牢记这些英雄的事迹。在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1号井”胜利完钻并喜喷油流。从那天起,成千上万转业军人,青年知识分子,背负历史使命,从祖国四面八方踏上这片等待开发的戈壁。没有他们当年的奉献和付出,没有他们的流血流汗,没有他们用智慧和生命的奠基,就没有克拉玛依的 今天。而吴淑华就是她们千千万万
13、名前辈中的一名。 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的是吴淑华,原”三八女子钻井队”指导员、克拉玛依卫校党委书记。她出生于1937年11月26日,安徽蚌埠的一个难民家里。吴淑华在一贫如洗的窝棚里,开始了苦难的童年。童年的经历造就了吴淑华坚强的性格。1955年7月,吴淑华响应党和人民的需要,踏上西行的列车支援新疆。开始了她的援疆生涯。1958年女子钻井队成立,8月17日,女子钻井队接手了一台贝乌钻机。石油钻井是钢铁与钢铁的碰撞,是人与荒凉戈壁的征战。但是吴淑华她们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攻破一个个技术难关,打破一个个记录。吴淑华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困难,苦难,意志薄弱的人调头就跑,然而意志坚强的人却勇往直前,成功
14、自然属于后者。还要拿出一种勇往直前精神,我们就会看到阳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还需要一种等待,一种忍耐。没有十年 磨一剑的精神,没有坚持再坚持的耐性,谁能担保自己能成才。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苦难是一所学校,许多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都来自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最好的才干往往是烈火中锻炼出来的。”苦难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使它折射出光辉的人格魅力。吴淑华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追寻先烈、先辈的奋斗足迹中激发斗志,让伟大的抗战精神、老一辈石油人精神得以弘扬和传承。现在多数的家庭条件好了,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根本没有了吃苦的意志。殊不知,一个人要有所成就,能够担当大任,必须首先经受磨难,接受
15、各种考验,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经受得住苦难的磨练,才能取得成功。 春蚕吐丝丝不尽,吴淑华的经历是千千万万克拉玛依老一辈石油人的缩影,他们的人生经历折射着克拉玛依半 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回望昔日荒凉无度的克拉玛依,再看今日现代化的世界石油城。从心底深处,我由衷的感谢那些为我们奠基的父老前辈,没有他们的付出和奉献,就没有克拉玛依的今天。他们的精神将成为一种无声的动力,值得我们这些后辈传承着,升华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作为现代化油城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16、,我们要传承老一辈石油人的爱国奉献精神。把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奉献给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世界石油城的建设添砖加瓦。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界石油城的发展史上也会留下我们这代人辉煌的一笔。 第四篇: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读我的生死记忆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有太多的感慨,禁不住提起笔来仅用一些苍白的文字来形容我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生于泥土,落于尘埃,在大千世界中生死看似固然的,然而,在灯红酒绿中,人们对生死却是茫然的,不能坦然迎接,于是便有了悲嚎、眼泪、休克、绝望等诸多词语的出现,这一切看似用来修饰生死离别,却也是源于生死。 我本认为自己是个多么坚强的女性,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能坦然面对挑战,输
17、赢在我成长的24年中也落下了光辉的篇章。然而,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般脆弱,和柳叶刀的笔相比,我连骨子里都脆弱了,我和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一样,不敢正视生命中那温柔的一角。有人说,柳叶刀是手术刀,可我认为她的笔就是那把寒光逼人的手术刀的锋刃,刚划过皮肤的时候,皮肤的划痕是白色,几秒钟后才会有血从无数的毛细血管里渗出来。于是,在那血淋淋的一刻,过去就这样一点点的被解剖出来了,生命的火把在雨中无情的熄灭了,生命的终结也得到了诠释。于是乎,我想到了我们活着的人,在看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解剖时,内心是否曾激起千层浪。内心是否有一丝怜悯之情悄然掠过。亦或是那么一滴轻轻地、湿润地东西划
18、过你的双颊。看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盖上白布的一刹那,你是否看到了将来属于自己的宿命。可曾扪心自问,等死神的双手毫无征兆的扑向你的时候,你可否淡定对待。其实,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爱、有恨、有痛、有悲,流过汗、溅过血、打过架、撞过车、抢过劫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幸经历过,你不必鄙视这一切或说对丑陋的东西视而不见,轻描淡写,这都是成长的过程,都是一个人的生活经验,人生的经历,只是有人悲伤,有人幸福,人无贵贱高低之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虚伪,怎么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呢。不然,当官的和百姓相比,为什么前者办起事情来就利索的多呢。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是人的本质,人生下来赤裸裸的,走时也赤裸裸的,连半点东西都带不走
19、,这有何高低贵贱之分呢。生命的来临就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死亡未必不是一次新生,大自然中一切都是不断循环更替的,人类也不例外,用一句话说: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读了我的生死记忆这本书,觉得柳叶刀真厉害,她笔下的生灵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人物,唯有一个叫苇的姑娘似乎不同寻常点,可是,在她的笔下,哪怕是一只蚊子,都会无限的鲜活起来,显得特别有生命力,在她的笔下,爱恨情仇,生老病死,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强悍,似乎让人觉得自己真的不如她笔下的所有人。我很佩服柳叶刀,不仅是因为的她的文章写的好,更是因为她这个人,尖牙利齿、咄咄逼人、才华横溢、刚正义气,这是读过这本书后,她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她在书中
20、写了很多处自己是干卫生员工作的,每天给各种类型的病人端屎倒尿,我佩服她,换成是我,做不到。我们这一代的人,尊老爱幼的观念不知何时已奢侈的把丢在了一边,今天哪怕是自己的亲人卧病在床,让你去端屎倒尿,也许三两天没话说,时间 一久,肯定满腹牢骚,然而,我们和柳叶刀相比,不觉惭愧和无地自容吗。也许,你会说,这是她的职责,她的工作,她拿工资呢,那么难道伺候、关心我们的家人就不是我们的责任了吗。难道你已经忘记了是谁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就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你拉扯大了。人活在世上为的是什么。生活。也许为了送走死的,迎来新的,留下美好的,带走不快的。 我最敬重的是柳叶刀对死的淡定。那么多的死亡,堆积起来,已将
21、文字的太平间铺满。她笔下的小人物,将残酷与温情,苦难和快乐,理想和荒谬,忠诚和愚蠢紧紧的纠缠在一起,压着人的神经,撕扯人的脏腑,那些如老照片一样渐淡渐远的轮廓,那些对人生百态的素描和渲染,那些陌生而又潜藏人性奥秘的故事,都被刀尖一点招魂而来,柳叶刀用简练传神的叙述和劈头盖脸而来的动感画面使之复活,让我们认识到死是生命的最终归宿,是生的唤起之铃。 然而,柳叶刀的文章是不是就一点弊端都没有呢。我想不是的,她的整本书里的人物,或老或少,都有生死体验,活下来的人很少,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她的生活态度,她是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呢。虽然她自己坦言是一个极乐观的人,可是她的文字让我怀疑她的人生观,她所描写的一片死亡
22、,会不会把读者领进一片灰暗的世界。让我们原本澄净的天空蒙上一层灰色。她原本是想借助死亡,让所有的人都能珍惜生命,看到光明、希望,坦然面对人生的生生死死,可是,她笔下所表现的这样多的死亡会不会适得其反,让人更惧怕死亡呢。 这个世界上,有人孤枕难眠,有人有情人终成眷属,有人官场得意,有人失意、不得志,有人小材大用,有人大材小用,很多人正为自己的不幸痛苦着,可是有人早就不在了,比起他们,我们还知道痛苦。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情,干活、聚会、吵架、高兴、哭、笑、甚至爱、恨和领导顶嘴,那是因为我们有生命,书中说人生最愉快的时间就是两个十年:一个是生出来的十年,还没有忧愁压力,第二个是六十到七十岁,退休了
23、,还有力气为自由折腾,你们看,活着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多好啊。至少还可以看到明天的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人的生命是多么伟大,我们没有权利自私的剥夺掉它,请在座的每个人都能好好的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石门镇新群小学周伟俊 第五篇:读青涩记忆有感读青涩记忆有感 当你成为一个成年人的时候,你会想过报效祖国吗。我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觉得一个有志向、能为国争光的人是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的。 我自己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不知道法律的无情,那些坏人做了抢、偷坏事,后来被送进监狱劳动改造进行再教育,令人震撼。青涩记忆这部电影让我才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字幕,但是我却被它带动故事的情节里去了。虽
24、然这部电影主要是写青年的故事,但是我们从小学就应该重视。由一个好孩子变成一个坏孩子,再由一个坏孩子变成了法庭上的犯人。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部电影就是要让我们明白不要沉迷网络,不要养成一些不良习惯。俗话说的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要是泼出去是水,就再也挽不回来了。今天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增长本领,才能在明天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在这部电影片中,三名孩子因深度沉迷电脑游戏,才犯法去偷钱的,最后,还打伤了一名银行工作人员,然而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应有惩罚。 法律是严酷的,如果你不想犯法,就必须自己遵法守纪,要多懂一些法律的知识,现在我们还小,还不知
25、道那么多。我常想起爸爸说过一句话:“做人不能凭嘴巴,要凭实际行动才是真实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要比旧社会好多了,以前生活水平很低,没有汽车、火车。生活比较辛苦、贫穷,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21世纪,可以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要做让别人看不起的事,只有那些小时候没有良好教育的人,才会做对不起社会的事情。在这个世上有太多太多令人发指和痛恨的事情,比如:抢劫杀人、拐卖绑架、勒索钱财 青年的梦是无限的,青年的记忆是无限的,青春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让我们以后努力学习,攀登学习的高峰,把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世界建设得更加光明。更加美好。 我真为那几个初中生惋惜,他们正当花季,就要遭受这么大的挫折。愿他们吸取教训,改善自己,努力学习,愿我们一起成为祖国优秀的新一代。 栗雨小学四年级:雨天美景第15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