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员人民的名义精选观后感四篇 (篇一) 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此剧便是来源于生活,且贴近于生活,聚焦了近年来最敏感也最受关注的时政议题反腐。剧中塑造了一个个不同类型的官员、老板和群众形象:勤政为民、支持反贪的省委书记沙瑞金;拉帮结派、欺瞒组织、官场老手副书记高育良;追求gdp、正义无私、爱惜自己羽毛的市委书记李达康;坚持正义、机智勇敢的反贪局长侯亮平;滥用职权、草菅人命、为了升迁不择手段的公安厅长祁同伟;疯狂受贿、阴阳两面的处长赵德汉;扎根基层、苦干实干、一心为民的好官易学习;心灰意冷、消极懒政的区长孙连城;充满正义、热心为民的离休干部陈岩石;倚仗
2、权势、巧取豪夺、心狠手辣的官二代赵瑞龙;唯利是图、不讲原则的商人蔡成功;官商勾结、处事圆滑的女强人高小琴。剧中还出现了一批经典台词,反映了社会现实,富含深意。 观看中,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真相的逐步显露,通过人物正反两面对照,越来越觉得有现实教育意义,并感觉到党员干部必须要做到“四有”: 1.心中有党。正如剧中所言,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赵立春在任时长时间不召开民主生活会,不接受组织监督,出现了组织个人化,一把手成了一霸手,忠于组织变味成忠于个人,拉帮结派,搞人身依附。高育良隐瞒婚姻、财产等重大事项不向组织报告,丁义珍违规私藏护照出逃,赵德汉受贿巨款却扮演两面人。我
3、们有些党员干部啊,家里的情况组织上一概不知,有的全家都移民国外了,自己也拿了绿卡了,还在主席台上夸夸其谈,教育老百姓要怎么爱国,这都成了笑话。这句台词警示我们,要做到心中永远有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党忠诚,不忘初心,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2.心中有民。祁同伟心中只有副省长的目标,只有上级,唯独没有人民,为了目标不择手段,哭坟、刨地、杀人灭口的事也做得出。陈岩石讲得好:你心里有老百姓,你就技高一筹。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你当官,心里头就得有老百姓,你不能拿着人民的名义当幌子蒙事。要像陈岩石那样,心中装着人民,一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绝不
4、能像丁义珍在光明区信访局接待大厅那样隔离群众、冷淡群众。我们一定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3.心中有责。权力大小,那都是为人民服务。以前人民群众不相信政府做坏事,现在人民群众不相信政府做好事了。我们有的党员同志,争的是什么。是钱和权,是前腐后继。你别看他官小,在老百姓眼里,那也代表着政府。剧中这四句话,讲得很到位,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岗位职责,在其位谋其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像陈岩石讲的那样,争党员的抗炸药包特权,冲锋在前,像易学习那样勤政廉政,任劳任怨,敢于担当,而不是像赵德汉那样有权不可任性,但可以谋私,像孙连城那样
5、消极懒政。权力是人民给的,是用来服务人民的,不是用来欺压百姓、中饱私囊的。 4.心中有戒。周正评价丁义珍:你以为别人敬他酒敬的是他的人缘,那都是敬他手里的权力。蔡成功说:腐蚀革命干部,我靠的是票子、房子和女子,总有一样能打动你。腐败就像癌细胞似儿的,一点一点的侵蚀社会的机体,让私欲膨胀,理想缺失,正义缺位。贪婪之门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纪党规,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增强法规意识、边界意识,自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越雷池半步
6、,绝不搞权色交易、权钱交易、政治交易。就要有李达康说的这种勇气和底气:京州市委书记,不和任何商人做交易。你只要不干坏事,就没人能坏你的事 (篇二) 最近,一部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艺术的创作加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有触目惊心的贪腐场面、惊心动魄的侦破场景,更反映着当前反腐斗争的具体实践,回应着反腐斗争的民心所愿,观看后我感触颇深: 一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剧中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表面上忠诚正直,台上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台下却阳奉阴违,不守政治规矩,不择手段,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贪污腐败毫无底线,最终失去了理想信念。现实中,有多少这样的
7、领导干部存在。这种人以为自己聪明可以瞒天过海,殊不知,人民群众和组织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政治上的“两面人”终究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严明政治纪律,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党的纪律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做好群众的贴心人。剧中老纪检陈岩石常说一句话。“领导干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官不能当一辈子,为人民服务却可以干一辈子。”这句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因为党员
8、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掌权必须为人民群众办事,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时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这不仅影响到人心向背,更关乎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始终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三要做好发展的带头人。随着人民名义的火热,“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这句话也一度成为了流行的网络用语,达康书记也深受广大观众追捧,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李达康有脾气、有性格,办事风格果决
9、,不遮不掩,一心一意想做出点“成绩等特质,就连缺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人民的名义,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开出一条幸福之路,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要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正风反腐,是对世道人心的校准。党员干部要学习人民的名义中反腐斗士的浩然正气,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永远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做让百姓放心、安心的好公仆。 (篇三) “现象级”反腐剧炼成的“四要素”最近一段时间,人民的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并被认为是“近
10、年来尺度最大的反腐剧”。统计数据显示,这部剧刷新多项收视纪录,已成为“现象级”作品。从社交媒体舆论方向上看,这部剧赢得了较为广泛的正面评价。在各类偶像剧、没有任何历史和现实依据的玄幻剧充斥荧屏的当下,一部表现反腐败斗争的主旋律、硬主题电视剧,能赢得公众广泛关注与称赞,出乎人们的意料。但仔细体味,剧作的成功与其准确回应了公众当前对反腐败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密不可分:首先是适应了公众期待了解腐败行为发生全过程而非单纯知晓结果的新要求。长期以来,公众对贪腐案件的了解,多是来自案件判决书或新闻报道,信息往往局限于房产几套、金额几何、利益输送人员有几个,对腐败行为发生的全程难以知晓。一些公众有疑惑:腐败
11、行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腐败官员和利益输送者之间达成的协议会不会变卦等。这部反腐剧通过讲故事和人物塑造,把官员贪腐的过程、心理变化、利益输送的办法等进行了充分展示,让公众对腐败发生的全过程有了全面、形象的了解。同时,剧中展示的腐败官员在面临利益输送时,毫无顾忌地将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交换筹码,让人对腐败行为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剧中更把视角投向或被腐败侵害、或同腐败做艰苦斗争乃至腐败分子本身这样的个体,把腐败与反腐败斗争具象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其中有贪婪、有恐慌,有纠结、有决绝,充分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光辉。这些个体的不同境遇,可以说每个都现实存在着,让公众对腐败害党、害国、害民
12、、害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其次是回应了公众的消除反腐败工作神秘感的新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一直把公众作为反腐败工作架构中的重要力量,但普通公众对反腐败工作到底是怎样进行的、除了关注声援还能做什么、怎么做心中没底,反腐败工作也一直有神秘感,导致一些公众虽有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愿望和热情,但缺少基本的信息渠道,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消除这种神秘感,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后,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这部反腐剧原汁原味地展示了反腐败工作全貌,有诚意地努力还原反腐败政治生态,公众长期以来百思不解的问题、疑惑,有的得到了印证,有的恍然大悟。再次,这部剧让公众作为“第三只眼”直接参与到
13、反腐败斗争中,毫不避讳地全面展示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其中既能看到党委、纪委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也能看到贪官的狡猾、斗争的复杂,甚至把反腐败斗争中的一些无奈、拉锯等现实问题都真实地展现在公众的面前,迎合公众了解和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信息诉求和积极愿望,有血有肉有泪,细节毕现,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反腐斗争形势教育。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充分展现了执政党持之以恒推动反腐败工作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打击腐败工作力度空前,反腐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但随着一批大案要案尘埃落定,也有公众开始对反腐败工作下一步怎么走产生疑惑。这部反腐剧在故事设定中,将剧中的重大腐败案件同十八大以来现实中查处的大案、
14、要案以及舆论关注度高的“热案”相互呼应,没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不可能掌握到如此详尽的信息。敢于把自身查办的重大案件原原本本展现在荧屏上,显示的正是中央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并再次向全社会发出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的明确信号。可以说,这部反腐剧彰显了党中央同腐败行为斗争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成功地把中央的决心传递给了公众,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夯实了共识,让公众对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充满信心。给这部反腐剧“点赞”,正是公众对中央决心的正面回馈。吏治清国运兴。也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看完热闹品味道,对这部反腐剧的热映多做思考,从
15、而进一步深化对中央反腐决心、人民群众期待的认识,并从剧中腐败官员的结局中汲取教训,牢记殷鉴不远、警钟长鸣。 (篇四) 反腐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如何扩大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广泛的社会监督夯实反腐基础,收拾世道人心,形成反腐合力,改变政治生态,本来就是反腐的重要路径。 正在热播的年度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成了这个清明节社交媒体最热的话题之一,并引发年轻人纷纷“追剧”。这部被业界誉为“史上尺度最大反腐剧”,无论是人物设定、背景格局还是社会深度,较以往作品都有重要突破,反面角色的人物设定更是突破以往尺度直至副国级。 其实,与现实生活中波涛汹涌的贪腐案相比,剧中的“反角”级别、官场厮杀、利益输送等等,
16、并不特别新鲜,似乎也很难拽得住观众。此剧编剧周梅森此前就曾说过,“公布出来的腐败案件的广度、深度远远超出了作家的想象,生活远远走到作家艺术想象的前面去了。” 既如此,人民的名义为何还能成功地成为话题中心并引领舆论。 这一方面与艺术产品的“公共性”有关。一部反腐剧一旦播出,评价、衡量它的尺度,就不再是单向的剧情展示、价值输出了,而是必须要经由观众的互动才能完成“共谋”。剧中的情境与观众的体验相遇、碰撞,会有触动、有衍生、有想象,进而共同完成对作品的形象塑造与价值诠释。能不能找到一个契合点,能不能让民众的心声与作品产生共鸣,本来就是检验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以往的案情披露固然触目惊心,但贪钱几何、
17、房产几处、情妇若干,以及心路历程等等,往往只是结果的呈现,没有丰富的细节,缺乏过程的展现。而电视剧则不同,不只有血有肉、有内在逻辑,观众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而参与其中。也因此,往往有着更大的教育、感化意义。而这,也是判决书或庭审实录区别于艺术作品的根源所在。 另一方面,也与社会公众对现实反腐的深刻期许有关。尽管人民的名义只是一部非写实的电视剧,但因为反映的是反腐这一公众高度关注的题材,其所承载的是人民长久以来的不平、不满,甚至还被人赋予“改变国家”的殷切期许,因此也就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现实“代入感”。毕竟,至少十多年来,如此贴近现实的反腐剧已经基本看不到了。 这也难怪,人们不只一一“还原”剧中
18、角色,为其找“原型”,还“碎碎念”剧中台词,以为“尺度大”的佐证。比如,剧中贪官侯德汉被检察官侯亮平反驳:“你这种人,就是专门用来对不起人民的。”又如,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说某贪官:“科学家的名字一个都叫不出,再偏远的女干部的乳名都知道,每天晚上都跟女干部喝酒,总要喝倒几个。”还有,剧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说:“中国目前的政治生态,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等等。 这些台词,尽管均有特定的情境,但却往往在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一切尽在不言中。并不是反腐剧的言论尺度大,而是贪官的行为太出格、太戏剧化了。 事实上,反腐从来都不仅仅是中纪委的事,如何扩大公众参与监督,通过广泛的社会监督夯实反腐基础,收拾世道人心,形成反腐合力,改变政治生态,本来就是反腐的重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的名义就是这样一部收拾人心、凝聚共识、推进改革的上乘之作。第11页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