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管理学习题集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选择判断题一、单项选择题1、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的现象,称为燃烧。A、 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2、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A、可燃物、助燃物、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B、可燃物、氧气、引火源C、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D、助燃物、温度、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3、近代链式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其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 三个阶段。A、链引发、链催化、链终止 B、链分解、链传递、链活化C、链引发、链催化、引火源 D、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4、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发生
2、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 。A、助燃剂 B、还原剂 C、可燃物 D、燃烧产物5、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也称为氧化剂。A、助燃物 B、引火源 C、可燃物 D、燃烧产物6、下列物质中, 不可作为氧化剂。A、氧气 B、氯气 C、氢气 D、氟气7、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 的化学氧化过程。A、放热 B、吸热 C、聚合 D、热量不变8、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区别在于 。A、可燃物浓度 B、氧气含量 C、点火能量 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9、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 现象。A、物理 B、化学 C、氧化 D、还原10、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含量低于 时不能维持燃烧。A、16.4 B、15 C
3、、18 D、2011、下列物质中, 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A、氯酸钾 B、硝酸铵 C、赛璐珞 D、环氧乙烷12、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称为 火灾。A、A类 B、B类 C、C类 D、D类13、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A、纸张 B、钾 C、石蜡 D、沥青14、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 。A、麻制品 B、煤气 C、木材 D、原油15、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 火灾。A、A类 B、B类 C、C类 D、D类16、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 A、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稀、乙烯等 D、甲烷17、C类火灾指 火灾。A、气体 B、液体
4、 C、固体 D、金属18、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 。A、木材 B、汽油 C、煤气 D、钾19、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和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分类,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上(“以上”含本数,下同)死亡,或者 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A、30,50 B、50,50 C、30,100 D、10,10020、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和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分类,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以上”含本数,“以下”不
5、含本数,下同)死亡,或者 人重伤,或者 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A、30人以上50人以下,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B、50人以上100人以下,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C、3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D、5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21、下列选项中, 是化学灭火方法。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22、窒息法灭火的主要灭火机理是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氧浓度 D 降低燃点23、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A、降低温度、降低氧浓度 B、抑制链式反应C、减少可燃物 D、稀释可燃物24、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
6、A、降低氧浓度 B、降低温度C、抑制链式反应和降低氧浓度 D、降低氧浓度和降低温度25、 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灭火。A、水 B、干粉灭火剂 C、沙土 D、卤代烷灭火剂26、七氟丙烷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破坏和抑制链式反应27、卤代烷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破坏和降低链式反应28、IG541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破坏和抑制链式反应29、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破坏和抑制链30、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机
7、理的本质是 。A、物理作用 B、化学反应 C、抑制链式反应 D、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31、下列物质中,除 外的气体可用于降低氧浓度进行窒息灭火。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氯气 D、氩气32、在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A、闪燃 B、自燃 C、燃烧 D、爆燃33、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 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A、环境 B、液体 C、气体混合物 D、蒸气34、 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35、在低于某液体的 温度下,就不可能点燃它上面的空气和蒸
8、气的混合物。A、闪点 B、自燃点 C、燃点 D、沸点36、液体的闪点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系物的闪点随 的增加而升高。A、分子含碳比率 B、分子含氧氯 C、分子量 D、氢原子的含量37、液体同系物的闪点随其沸点的增加而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成比例降低38、液体同系物中异构体的闪点 正构体的闪点。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不一定低于39、等比例的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 。A、低于平均值 B、等于平均值 C、高于平均值 D、无比然联系40、车用汽油的闪点是-38oC,照明用煤油闪点是40oC,若二者按1:1的比例混合,则
9、混合物的闪点 。A、高于40 oC B、低于-38 oC C、低于1 oC D、高于1 oC41、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A、闪点45 oC B、闪点28 oC C、闪点45 oC D、闪点28 oC42、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A、闪点28 oC B、28 oC闪点60 oC C、闪点60 oC D、闪点60 oC43、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A、闪点28 oC B、闪点28 oC C、28 oC闪点60 oC D、闪点60 oC44、下列物质中, 的闪点小于28 oC。A、丁醇 B、甲醇 C、煤油 D、柴油45、下列物
10、质中, 的闪点大于60oC。A、汽油 B、乙醚 C、煤油 D、机油46、下列物质中, 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A、苯 B、丙酮 C、樟脑油 D、石脑油4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闪点 B、燃点 C、沸点 D、自燃点48、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 的可燃液体的防火,具有实际的意义。A、闪点较低 B、闪点较高 C、浓度较大 D、浓度较小49、 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 为特征。A、着火,表面炭化 B、受热分解,火焰C、着火,火焰 D、闪燃,温度升高50、下列易燃液体的闪点分别为:乙醚-45,乙烯醚-30,乙胺-18,甲乙醚-37,按闪点
11、划分,其火灾危险性的排列顺序为 。A、乙胺乙烯醚甲乙胺乙醚 B、乙烯醚乙醚甲乙醚乙胺C、乙醚甲乙醚乙烯醚乙胺 D、乙醚乙胺甲乙醚乙烯醚51、初始温度对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是 。A、很小的 B、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C、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慢 D、没有规律的52、对于同一种固体物质,其比表面积对燃烧速度 。A、没有影响 B、有影响,越大越快C、有影响,越大越慢 D、影响无规律53、根据物质燃烧的机理可知,燃烧速率最快的是 。A、胶体 B、气体 C、固体 D、液体54、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 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A、分解、氧化 B、裂变
12、C、链引发 D、链传递55、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 ,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的发生燃烧。A、加热、通风、蒸发 B、受热、蒸发、热分解C、受热、热分解 D、热分解、蒸发56、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这类油品含水率一般为 。A、0.12.0 B、0.32.0 C、0.34.0 D、2.06.057、一般来讲, 的燃烧较为简单。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含碳物体58、在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中,往往造成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A、扩散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59、管道、容器泄漏口已发生的气体物质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
13、燃烧均属于 。A、扩散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60、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A、闪燃 B、自燃 C、阴燃 D、爆燃61、阴燃是 的一种燃烧方式。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62、下列物质中, 可能发生阴燃。A、塑料 B、煤 C、橡胶 D、蜡烛63、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 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和化学64、从物质燃烧的过程来看,物质能够发生自燃的条件是 。A、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B
14、、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C、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D、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或等于散热速率65、固体可燃物颗粒 ,比表面积 ,自燃点越低。A、越粗,越大 B、越粗,越小C、越细,越大 D、越细,越小66、下列物质中, 可能因吸附生热发生自燃。A、锯末 B、活性炭 C、金属硫化物 D、硝化棉67、油棉纱、黄磷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发酵反应68、硝化棉、赛璐珞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吸附生热 D、发酵生热69、在一定的环境下,稻草、树叶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发酵反应7
15、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在 混合气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称为氧指数。A、空气 B、氧气、空气 C、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71、 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72、下列物质的氧指数分别为:聚乙烯17.4,聚氯乙稀46,聚氟乙烯22.6,氯丁橡胶26,上述4种物质中最难燃烧的是 。73、对于建筑物中使用的窗帘、幕布、家具包布等装饰用纺织品,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1级,则氧指数应大于或等于 。A、22 B、26 C、27 D、3274、可燃固体生产和粗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75、下列物质中,
16、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A、蚁酸 B、二硫化碳 C、氨气 D、氟气76、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A、镁粉 B、钾 C、动物油 D、过氧化钠77、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A、氧气 B、松节油 C、蜡 D、漂白粉78、助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属于 类。A、甲 B、乙 C、丙 D、丁79、镁、铜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80、木材、棉花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81、硫、沥青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82、木炭、焦炭的燃烧属于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17、C、表面燃烧 D、阴燃83、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沸点84、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沸点85、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 。A、10 B、10 C、10 D、1086、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 。A、10 B、10 C、10 D、1087、在确定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时,使用、生产、储存 10的气体为乙类。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燃烧上限88、由于物质急剧氧化
18、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 。A、爆震 B、燃烧 C、轰燃 D、爆炸89、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 D、核爆炸90、 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A、易燃气体、水蒸气或粉尘 B、可燃气体、水蒸气 C、易燃气体、水蒸气 D、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91、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 表示。A、浓度百分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百分比 D、温度92、爆炸温度极限 。A、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B、只有下限,没有上限C、没有上、下限之分 D、有上、
19、下限之分93、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 。A、可燃可爆 B、不燃不爆 C、可燃不爆 D、不燃可爆94、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含氧量增加时,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危险性增大。A、上升,降低 B、降低,上升 C、降低,降低 D、上升,上升95、充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 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96、煤气的爆炸极限是 。A、15 B、4.540C、1539.5 D、37.546.597、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是 。A、1.933 B、4.540C、5.315 D、4.174.298、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下限是 。A、2.0
20、B、4.1 C、4.7 D、5.099、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主要区别是 。A、爆炸发生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有无变化B、释放的能量多少不同C、能否直接造成火灾D、爆炸的微力不同100、粉尘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101、粉尘爆炸的条件之一是粉尘必须具有 。A、相当大的体积 B、相当大的粒径 D、相当大的比表面积D、相当小的比表面积102、 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A、连续性爆炸 B、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 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103、颗粒度大于 的粉尘一般无爆炸危险性。A、10-3cm B、10-4cm C、10-5cm D、10-6cm
21、104、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的爆炸,属于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蒸气爆炸105、烟头中心火焰的温度一般为 oC。A、500600 B、600700 C、700800 D、800900106、醇类物质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 火焰。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橘色107、 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智不清等症状。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氰化氢108、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位置越高,热对流速度 。A、愈快 B、愈慢 C、不变 D、影响不大109、
22、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称为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110、发生火灾时,火焰由起火房间延烧至楼梯间、走廊,主要是 的作用。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蔓延111、 是影响室内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112、热辐射以 形式传递能量。A、光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113、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 是热传播的主要形式。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114、固体物质导热系数愈 ,厚度愈 ,传导的热量愈多。A、大,小 B、大,大 C、小,大 D、小,小11
23、5、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中, 物质是最强的热导体。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混合液体116、下列物质中, 的导热系数最大。A、空气 B、水 C、铁 D、木材117、控制可燃物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118、隔绝空气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119、消除引火源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C、破坏
24、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120、阻止火势蔓延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121、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道的灭火方法是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122、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容器、设备,其基本原理和措施是 。A、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B、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C、消除引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D、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123、用不燃物或难燃材料代替
25、可燃材料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124、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125、留足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126、阻止或隔绝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稀释或降低燃烧区的氧浓度属于哪种灭火机理?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27、使着火物与未着火物隔离,防止扩大燃烧范围属于 灭火机理。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28、通过干扰抑
26、制自由基,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属于 灭火的原理。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29、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属于 灭火机理。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30、在灭火过程中,拆除毗连的可燃建筑物属于 灭火。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31、封闭着火的空间进行灭火属于 灭火。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32、火场上不间断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属于 灭火。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133、下列特性中, 不是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A、自燃危险性 B、熔点、燃点低、易点燃C、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性 D
27、、带电性134、下列特性中, 不是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A、遇空气(氧)自燃性 B、遇湿易燃性C、挥发性 D、受热分解自燃性135、下列特性中, 不是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A、遇湿易燃易爆性 B、挥发性C、自燃危险性 D、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136、下列特性中, 不是氧化剂的危险特性。A、强烈的氧化性 B、自燃危险性C、混合接触着火爆炸性 D、可燃性137、下列特性中, 是有毒品的主要危险特性。A、毒害性 B、易爆性 C、氧化性 D、易燃性138、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从接警到消防站接到出动命令的时间不应超过 。A、45s B、60s C、30s D、15s139、城市消防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28、。A、城市公安消防机构 B、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C、城市人民政府 D、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140、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 min内消防部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A、2 B、5 C、10 D、15二、多项选择。1、发生有焰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B、一定的氧气含量C、一定要有明火 D、一定的点火能量 E、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2、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 。A、有机可燃物 B、气体可燃物 C、无机可燃物 D、液体可燃物E、固体可燃物3、下列物质中, 可作为氧化剂。A、氧气 B、氯气 C、氯酸钾 D、氮气 E、甲烷4、根据引起物质着火
29、的能源来源不同,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光能、核能以及 等。A、高温物体 B、机械热能 C、电热能 D、化学热能E、生物能5、燃烧的类型主要有 。A、闪燃 B、着火 C、自燃 D、阴燃 E、爆炸6、下列选项中, 等现象不属于燃烧。A、白炽灯发光 B、炽热状的焦炭 C、铁生锈 D、炽热状的铁铸件 E、为增强舞台效果施放的烟雾7、气体物质燃烧的主要方式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扩散燃烧 E、预混燃烧8、可燃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 等性质有关。A、闪点 B、密度 C、蒸气压 D、沸点 E、蒸发速率9、一些固体可燃物在 情况下可能发生阴燃。A、空气流
30、通 B、空气不流通 C、加热温度较低 D、含水率较低 E、含水率较高10、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主要有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扩散燃烧11、下列选项中, 的燃烧方式是分解燃烧。A、纸张 B、钨 C、麻织品 D、合成橡胶 E、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12、下列选项中, 的燃烧方式是蒸发燃烧。A、石蜡 B、磷 C、松香 D、钾 C、热塑性高分子材料13、引起可燃物本身自燃的主要原因有 、聚合生热、发酵生热。A、氧化生热 B、摩擦生热 C、分解生热 C、吸附生热 D、活性物质遇水和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14、引起可燃物受热自燃的主要原因有化学反应、 。A、接触灼热物体
31、 B、直接用火加热 C、摩擦生热 D、绝热压缩 E、热辐射作用15、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A、压力 B、受热时间 C、氧浓度 D、催化剂 E、容器的材质和内径16、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A、压力 B、受热熔融 C、固体的颗粒度 D、受热时间 E、挥发物的数量17、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地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地现象。按照爆炸地能量传递速率,化学爆炸有 。A、爆燃 B、爆炸 C、爆震 D、核爆炸 E、液化气钢瓶爆炸18、爆炸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3种形式,下列选项中, 属于物理爆炸。A、炸药爆炸 B、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
32、爆炸 C、蒸汽锅炉爆炸 D、液化气钢瓶爆炸 E、煤矿瓦斯爆炸19、下列选项中,可能发生化学爆炸地是 。A、炸药 B、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 C、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物 D、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 E、高压氮气20、影响爆炸极限地因素主要有 。A、初始温度 B、初始压力 C、惰性介质及杂质 D、混合物中氧含量 E、引火源21、粉尘爆炸的条件是 。A、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 B、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C、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D、有足够的点火能量E、粉尘必须在密闭空间内22、粉尘爆炸的特点是 。A、连续性爆炸 B、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比较高C、压力上升较缓,较
33、高压力持续时间长D、释放的能量大E、破坏力大2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 。A、颗粒的尺寸 B、粉尘浓度 C、空气的含水量 D、含氧量E、可燃气体含量24、下列物质中, 等粉尘可能发生粉尘爆炸。A、硫磺 B、铝粉 C、有烟煤粉 D、松香 E、硬质橡胶25、以闪点作为火灾危险性分类重要参数的物质有 。A、气体 B、液体 C、固体材料 D、可熔化固体 E、核物质26、闪点是 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A、固体 B、液体 C、液化气体 D、生产厂房 E、储存物品仓库27、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戊类28、下列物质中, 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A、汽油 B、煤油 C、乙醚 D、柴油 E、丁醚29、下列物质中, 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液体。A、汽油 B、煤油 C、-35号柴油 D、润滑油 E、机油30、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A、黄磷 B、液氨 C、电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