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35409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1.21 No.3June.2023118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Industrial Technology&Vocational Education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李红艳,艾静蕊,李 璐(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推动“非遗”传承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通过调研“非遗”人才培养现状,以“芦苇画”为载体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展“非遗”传承研究,从“打造师资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非遗课程体系”“建设非遗课程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五个方面,提出“曹妃甸芦苇画”传

2、承发展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非遗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芦苇画;非遗文化传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23)03-0118-03ResearchontheEducationalInheritanceofCaofeidianReedPaintingCulturefromthePerspectiveof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heritanceLI Hongyan,AI Jingrui,LI Lu(Tangshan Polytechnic College,Tangs

3、han 063299,China)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n unshirkabl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teaching team,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curre

4、nt situ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lents,have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art design major with reed painting as the carrier,and have propos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aofeidian reed painting fr

5、om five aspects:building the teaching staff,reform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restructur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build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and carrying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

6、e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words:reed painting;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lent training;reform of teaching mode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

7、和实施,保护、传承并振兴各类传统工艺美术遗产项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唐山曹妃甸湿地面积达 540 km2,自然条件优越,盛产芦苇,芦苇画文化底蕴深厚。芦苇画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精品的一朵奇葩,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的“苇席”,到了明清年间,工匠艺人受瓷器和西洋文化的影响,从工艺技术与色彩效果等方面对芦苇画不断创新与改进,并将之更名为“苇编工艺画”2。2009 年,芦苇画制作工艺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自然天成美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芦苇画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延续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创新芦苇画非遗文化,已成为高职院校义

8、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2 “非遗”人才培养现状2.1 非遗文化难以融入专业教学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与非遗文化的融合普遍存在片面性、不深入的问题,思政融入设计教学的范围不广、程度不深,难以实现以文化人3。2.2 传统课程教学难以提升人才素养传统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和知识体系较为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特色教学模式处于探索阶段,特色课程教学体系尚不完善,短时间内无法融入实践和产业发展。2.3 专业与创业对接不畅难以实现乡村振兴传统的艺术设计类课程存在设计服务能力弱、收稿日期:2022-12-26基金项目:20222023 年度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后疫情时代艺术设计

9、类专业线上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JKT202214)主持人艾静蕊。作者简介:李红艳(1976-),女,河北唐山人,硕士,高级讲师,主研方向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 3 期119与社会关联不紧密、发展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专创融合不到位,没有完全发挥教育优势;区域和企业资源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区域文化产业、乡村振兴发展结合度不够,造成人才服务社会能力和影响力较低。3 “非遗芦苇画”传承发展策略3.1 实施“引培并举”策略,打造非遗师资队伍艺术设计专业全面落实“三教改革”,实施“引培并举”策略,引进芦苇画“非遗”传承人兼职教师,成立“非遗芦苇画”大师工作室;以“非遗

10、”传承人才培育基地为依托,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术研发、社会服务为载体,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综合技能,全力打造“非遗”传承创新教师团队,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非遗”传承师资队伍。3.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非遗文化传承教师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将非遗传承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立足区域文化、结合行业特点创新设计“产学研创秀”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加工生产”“非遗文化学习传承”“产品设备创新研发”“线上线下销售”“文化传播推广”,培养学生非遗思想、非遗技能和非遗创新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培养层次。如图 1 所示。“产”指

11、教学团队依托“非遗芦苇画”实践基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芦苇画手工艺品生产。“学”即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专业技能两个层次。由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将芦苇画手工艺融入教学内容,指导并带领学生边生产、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培育具有传承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芦苇画工匠,使非遗技艺后继有人。图 1“产学研创秀”人才培养模式“研”即教学团队与学生共同组成创新团队,进行产品设备的创新研发。创新团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对科研带动教学的有益尝试。“创”即教学团队采用辅助学生创办商贸公司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作的芦苇画手工艺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获取了经

12、济效益。“秀”即创新团队走进乡村进行“非遗”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开展支农工作,帮助剩余劳动力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3.3 重构“非遗”课程体系,推进非遗技艺传承课程团队重构芦苇画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学元素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注重在专业实践环节融合非遗文化内容,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实践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又传承了非遗文化,培养学生非遗思想、非遗技能和非遗创新综合能力,解决了艺术设李红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野下曹妃甸芦苇画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序号课程课程内容教学要求1设计素描1)设计素描的基本能力训练;2)超级写实精细素描训练;3)创意素描训练;4)工笔花

13、鸟临摹;5)工笔花鸟写生创作实践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透视规律、艺术造型表现技能;能够将创新思维应用到芦苇画设计中2设计构成1)美学规律认识与实践;2)平构构成训练;3)色彩构成训练;4)立体构成训练;5)造型的基础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的能力;学生能够利用设计语言与设计方法完成设计任务;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专业知识并能够绘制芦苇画艺术作品3图形处理1)图像编辑;2)图层样式的添加和使用;3)色彩、色调调整方法和技巧;4)特效字的制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根据用户要求完成基于PHOTOSHOP软件下的图像处理、芦苇画效果图设计与制作工作4装饰设计1

14、)装饰设计概述;2)装饰设计的表现方法;3)植物花卉装饰设计;4)动物人物类装饰设计;5)风景类装饰设计。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装饰设计基础知识,能利用装饰设计原理完成相关芦苇画设计任务5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1)文创产品开发的要素与种类;2)文创产品开发的创新方法;3)文创产品的实物制作;4)芦苇画产品设计综合项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非遗产品芦苇画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工作中制作各种文创产品打下基础表 1“非遗芦苇画”内容融入课程情况第 21 卷120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计类课程非遗传承度不够、实践性不强、创新力不足等问题,助力人才

15、培养。教学团队将芦苇画中的技艺技巧与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丰富课程内涵,实现从技法实践到作品创作的转化。例如:在“工艺与材料”的设计实践中,教师对非遗产品材料和工具特性运用、制作技法与流程进行研究,结合国内外的艺术设计作品,找到更多的设计语言表达,推进非遗技艺创新;在“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学团队归纳总结非遗产品图案和色彩的运用规律,对不同寓意、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图形应用进行分门归类,为非遗产品赋予时尚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使学生的策划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实际操作制作能力、项目执行能力以及可持续性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非遗芦苇画”内容融入课程情况见表 1。3.4 打造优质课程

16、资源,改革非遗教学模式教师团队从学生学习规律出发,依据芦苇画特点开发立体化优质课程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非遗课堂,采用团队合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芦苇画的兴趣。3.4.1 开发“非遗”传承创新型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非遗”相关的活页式、手册式教材是必然发展趋势。教学团队秉承德技并修的教学理念,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非遗”立体化教材和典型案例教材,将“非遗”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中,参照相关职业标准、依据岗位需求和课程标准组织教材内容,将职业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提升教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场项目的驱动下,团队秉承“做中学,

17、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实现做与学真正融合,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3.4.2 建设“非遗”课程资源教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由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共同组成资源建设团队,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依据芦苇画特点开发立体化优质课程资源,将新技术、新工艺融入非遗课堂,搭建“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平台,开发多门在线精品课程。3.4.3 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团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法改革,探索“混合课堂”实现路径,实现学做一体、产学结合,营造“精设计、高互动、满活力、爱学习”的教学新生态,激发学生学习芦苇画的兴趣。3.5 开展创新创

18、业教育,促进非遗价值衍生教学团队将艺术设计专业优势与“非遗芦苇画”文化产业结合,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的“芦苇画”工艺品。同时,教学团队不断完善校企“双主体”育人管理机制,将创新创业成果与企业合作,走进乡村开展文创产品设计作品展,培养区域产业急需人才。部分产品分别在线上网店、线下商店进行销售,给村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解决了乡村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振兴农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实现非遗文化的社会价值,助力乡村振兴4。4 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5。高职院校在推动“非遗”

19、传承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要多措并举打造高水平非遗师资队伍,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大力推进“非遗芦苇画进课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王雪涛.“非遗”文化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发展策略研 究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戏剧之家,2022(32):196-198.2 张松志.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优势分析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224-225.3 杜文娟.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教育创新研究 J.大众文艺,2021(23):186-187.4 周雨,冯娜,何金琼.川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 模式研究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文化学刊,2021(11):207-210.5 班岚.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路径探究 J.文 化产业,2021(17):5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