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人民的获得感”诠释了改革的真正含义 xx年深秋,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一场关乎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拉开大幕。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展开的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 人民的获得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收尾篇,它全景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不同群体的感受再现了改革带给人民的红利。我们常说,改革为了人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诠释了改革的真正含义。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
2、根基和宗旨体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时面对中外记者庄重承诺。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
3、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年过去,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学有所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力度,缩小群体差距,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劳有所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激发重点群体
4、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开展了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居住证制度、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一体化制度等专项改革。xx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长74%,实现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从xx年的0473下降到xx年的046。发展成果在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病有所医。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xx年起步,到xx年建立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这张网越织越密,今年已经覆盖了13亿人。xx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提高了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目前,我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
5、13亿,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以上。 老有所养。一个国家对待老人的态度,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xx年10月11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决定降低准入门槛,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养老服务市场的大门被彻底打开。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等,一项项关系到亿万老年人福祉的改革,都在坚定而审慎地推行。 住有所居。中国人讲究“安居乐业”,居不安则心不定。在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上,处理好政府
6、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以政府为主满足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 户籍改革。xx年6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构建新型户籍制度的纲领性文,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是让农民简单地进城,而是要真正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居住证暂行条例“双落地”,城乡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明显增加,在异地他乡城市工作、生活的常住人口有了更多“归属感”。 文化服务。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部署,各地以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坚持
7、政府主导、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还初步建成了包括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改革才能改到人民的心坎里。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多少个日日夜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百姓,夙兴夜寐,只为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在经济下行寒意阵阵之时,民生改善却从未停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在不断增强。瞩望未来,一幅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第二篇: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人民获得感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
8、加人民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人民获得感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成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以人民的获得感篇收尾,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可见“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之言的重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场关乎13亿人全面发展、走向共同富裕的改革拉开大幕。通过对民生领域的各项改革,让人民能够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
9、“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向中国人民作出的庄重承诺。为此,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脱贫攻坚军令状”等一系列首创举措相继出台并施行,以期能够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异地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愚公移山,久久为功。相信我们在党的带领下通过努力,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让人民生活切实得到改善,增加人民的获得感。 同时,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引下,就业、教育、文化、社保
10、、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相继得到改善和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便指日可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强调并践行“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全党同志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将改革进行到底人民的获得感观 后感 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已经在央视综合频道全部播完。本片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式、权威性的梳理总结,
11、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又讲述了人民群众身边生动的改革故事。 十期主题涉及到我国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人文等等,每一期都令我激情澎湃。其中有一期节目人民的获得感,有这么一句解说词“改革之所以带来人民的获得感,从源头上说,是由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决定的。”令我印象深刻。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因此,我们党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更将“是否给人民群众带
12、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升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改革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就是要拓展与群众直接联系和沟通的渠道,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让人民满意。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场以人民为最高宗旨的改革,这场改革正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只有大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才能使人民始终成为改革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 最大公约数 大型政论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xx年新年贺词时说:“
13、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40年前,当时人们呼吁改革,是只要改就行;现在民众要求的改革,是必得好才行。所谓的好,就是老百姓期盼着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更优美的环境 改革,就是不断为人民群众奉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实惠,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获得感。 人民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着力点与落脚点,也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最大公约数。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必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的群众。把事关民生的民心的事
14、情,一接着一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心之忧。 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要分好“蛋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实现了强国富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上下有口皆碑。但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蛋糕”并没有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在医疗卫生、教育招生、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公共文化服务等与民心息息相关的领域,不同群体间的差别仍然很大。 我国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要想在各方面迅速拉平,很困难。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大决策、大战略,就是为了确保公平制定了一系列
15、坚实管用的顶层设计。国务院的每年一号文,都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五年来,人民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工资涨了,药价降了,火车更快了”供给侧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全面推行河长制,精准扶贫一又一的民生大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审议中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落实。 将改革进行到底,无论是40年前的改革初期,还是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其最大的公约数都是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获得感。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全面深改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观后感:
16、全面深改增强人民的获 得感 对于“获得感”一词,人们并不陌生。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引发了社会广泛共鸣。全国“两会”前夕,媒体梳理了群众对“两会”的期待,大到国家治理、社会改革,小到柴米油盐、衣食住行,背后无不体现了老百姓对“获得感”的渴望与追求。而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 “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释放制
17、度新红利。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场大变革就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简政放权”,是为了企业和群众方便办事,减少向上跑的次数。但如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结果企业和群众跑得路程短了,却要面对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窘境,不但浪费了时间,也寒了心。“最多跑一次”,便是通过明确要求,消除推诿扯皮的现象,真切实在的为群众提供便利。 近几年,通过河道保洁、截污纳管、投放鱼苗、河道清障、种植水生植物等措施,一条条河道逐渐变得干净美丽。但要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治水的成效,则需要我们再建设一条条步行绿道、一个个亲水公园,让群众在清晨朝阳前、在日落黄昏后,能够自在的漫步河边,真切实在的感受到环境的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增进群众的获得感,需要党和政府永无止境的努力,为群众提供真切实在的福祉和便利。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