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叶圣陶文集有感 翻开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我心中充满惊喜与震撼,深感这本书的实用性,同时也被叶老这样的“一代宗师”深入浅出的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论述所折服。对于像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应该如何来教学,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他的许多观点与我们当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致的,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体味,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叶圣陶先生也十分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语文是来自生活的,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是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他说,“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语文教学
2、应与儿童的生活相联系,而且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 学生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建构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的品位。阅读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生活,所以教学中要沟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如苏轼的定风波,在学习课文时,就要抓住作者的旷达来思考在生活中的自己。“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叶圣陶先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他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引导之后,学生能自己理解,要在学生走不通的时候,才给他们扼要点明。教师教语文课时,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是叶老教学
3、思想的精髓。当然,叶老并不是否定教师讲的作用。他认为“当讲则讲,而且要讲透。把文章讲透了,就也是文与道兼顾了”。叶圣陶先生对教学方法的论述对于当前我们正确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其实有着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张衡传里的“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征”。学生应结合整句话和上下文理解“征召”,要联系已学的征字(从此替爷征、岁征民间等等。)老师交给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已学知识、联系生活想象、画图理解等方法学习词语,那么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词语就可以自己解决了。这就是“授人以渔”。 三、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叶先生对
4、此问题也有见解。他十分重视通过语文教育,丰富学生心灵,培养他们丰富的人文精神,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吻合的。他说,“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近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特设境遇,发展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缜密,顺次而训练其的语言。“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语文课上使学生“情绪丰富,思想缜密”,才能真正发展他们他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承担的应有责任,也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写总理生活简
5、朴的句子“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总理简朴的作风,可以设计成:让学生想想宫殿式的房子,原来的主人是谁。里面应该有什么。(应该是大官住、是贵族大臣住、是皇上住应该有古董、珍宝、地毯、字画)可是这些总理的办公室都没有,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什么。(有沙发、地毯、柜子)可是也没有,只有什么。生:“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层层深入的地去品读去感悟,去体会总理那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动、人格的感化。 总之,先生的语文教育名著、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的深厚的研究,是值得我们不断重温的思想宝库、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导航灯。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