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库车水文地质资料 日期:2011/5/29 0:00:00 编辑:宁波农经网 一、水文地质(库车河流域) (一)库车河概况 库车河是库车河系中水量最大的河流,又称苏巴什河,史称“东川水”,上源西支乌什开伯西河是其主要来源,源于科克铁克山的莫斯塔冰川,流向东南、玉库台克力克陆续汇入东支阿恰沟、东支科克那克河、卡尔塔西后南下,经康村切穿却勒塔格山达栏杆。积水面积2946km2, 兰干站多年平均迳流量36051104m3/a。多年平均流量1.098m3/s,最大流量1940m3/s(1958年),最小流量0.62m3/s(1966年)。兰干站以下河水经引水枢纽,总干渠被引入农田,原河床经20km卵砾
2、石锥形洪积扇,通过喀兰古向东南消失于荒漠戈壁之中。河源最高点海拔4553m,河尾最低点海拔930m,河流全长221.6km。库车河兰干站不同保证率典型年月径流量分配表 单位:104m3典型年项目一月 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全年年分年别1971年平水年(P=50%)水量570573809121621783784980366965132172596989734352%1.71.72.43.66.411.028.519.514.95.02.82.6100.01966年偏枯年(P=75%)水量554501407679180551324205487563242207110410
3、7728870%1.91.71.42.46.317.814.616.921.97.63.83.7100.01977年枯水年(P=75%)水量62154250487619126791286642592877111787669423935%2.62.22.13.68.028.412.017.812.04.73.72.9100.01957-19731975-1998年多年平均(41年)水量5955666861788450072587580624132401682105586036051%1.61.61.95.012.520.121.017.39.04.72.92.4100.0 (二)水质 1、库车河
4、冲洪积平原 亚肯背斜横卧于库车河水系冲洪积平原的中上部,从而将其中更新世末至上更新世初形成的完整而统一的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割成南北两大部分,构成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北部山前凹陷储水构造、中部亚肯背斜过水台地储水构造、南部库车沉降带储水构造),至使地下水的补给,迳流与排泄出现了二次重复,但由于亚肯背斜过水台地的联接,三者仍还存在着密切的水力联系,而成为一个大的比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 库车河水系山前冲洪积平原的地下水自北而南迳流。北部山前凹陷储水构造洼地的潜水埋深由100m至40m,水力坡度多在3左右;待越过亚肯斜使水力坡度增至815,南部库车沉降带储水构造内的潜水埋深由北侧的3050m,向南过
5、渡到510m、5000m3/d) 地处库车河冲洪积平原中上部,为单一潜水含水层赋存区,全新统上更新统厚80150m,单井涌水量(Q)5000 m3/d,达到8000m3/d之多。 含水层主要为晚更新世的砂卵石,沿欧勒伽斯北山龙库甲克与库车河老河道一线,沉积厚度大,在150m左右,为地下水的强迳流带,单井涌水量可达到6000800m3/d,渗透系数(k)为80160m/d,为矿化度0.380.68g/L的HCO3ClSO4CaNa型淡水。其下部含水层为中下更新统,厚6001000m,为砂泥质、粉 土质胶结半胶结砂砾石,渗透性差,富水程度中等。 水平方向变化。从北而南,由扇顶到扇缘。沉积物从卵砾石
6、变为砂卵砾石、砂砾石,富水性由强而变弱,矿化度由低而增高;从扇缘到轴部,全新统上更新统厚度由120150m、向东变至120m,形成从西至东、地下水由强迳流带过渡到弱迳流带,含水层富水性由强变弱,渗透系数(k)为80160m/d,渐变至4080m/d。 垂直方向变化。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变化十分明显:扇西侧厚10001200m以上,其中上更新统厚在120150m以上,中下更新统厚8001000m以上,形成地下水强迳流带,基本沿老河道一线分布。扇东侧厚6001000m,并向东变薄,其中上更新统厚80120m,中下更新统厚400600m左右。富水程度亦自上而下变弱。 水量丰富区(10005000m3/d
7、) 东部水量丰富区:地处波斯坦托克拉克沟冲洪积平原中上部,由于其水力条件变差,全新统上更新统厚5000m3/d) 基本均为单一潜水含水层分布区, 只是在南侧的克里塔木色根苏盖提一线为多元结构赋存区。单一结构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依西哈拉乡、库车镇及亚肯背斜以南35km范围内;第四系厚在亚肯背斜南多为80150m,由于亚肯背斜西端在喀兰沟西支地段的向西倾没,使依西哈拉、库车镇一带,其厚度可达250300m。含水层均为中晚更新世冲洪积的砂砾石、中粗砂,并自北西向南东颗粒变细,单井涌水量919311373m3/d,为矿化度1.0g/L的HCO3ClSO4CaNa型淡水。 水量丰富区(10005000m
8、3/d) 分布于喀拉布喀、托克奈、牙哈乡农场一带。含水层为砂砾石,潜水埋深25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2666m3/d,西侧属矿化度1000m3/d,二八台农场地区为1195m3/d。大都为矿化度2.0g/L的ClSO4CaNa型微咸水,二八台农场地区为矿化度0.81.0g/L的SO4Cl(Cl SO4)NaCaMg型淡水。 承压水 水量丰富区(10005000m3/d) 分布于喀拉布喀至塔干希一带。第一层承压水顶板埋深50100m,单井涌水量508710m3/d,属矿化度2.0g/L的ClSO4NaCa型微咸水(东侧)。 水量中等区(1001000m3/d) 分布于小克尔、克几列克,以及二八台一
9、带。第一层承压水顶板埋深2.0g/L的SO4ClCaNa和ClSO4NaCa型的微咸水。 中部亚肯背斜过水台地储水构造 位于南北两大储水构造之间,因背斜隆起使基底抬升。其间分布的南北向侵蚀冲沟,堆积了厚80m左右的全新世晚更新世冲洪积物,构成南北两储水构造间的通道,且富水程度较高。第三系主要为砂岩、砂砾岩互层,在北部储水构造内地下水的补给之下,形成第三系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单泉流量1 l/s。 (三)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1、北部山前凹陷储水构造 地下水虽于碱性、弱碱性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中,但因其地处水文地球化学的溶滤迁移区,使之水化学类型变化不大,仍保持着低矿化的天然背景含量。 2、南部库车
10、沉降带储水构造 亦地处碱性、弱碱性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及其地下水的迁移集累区,仍以蒸发浓缩及吸附作用为主,即上部溶滤作用亦很微弱。 在平原上部因迳流较强烈,在迁移溶滤作用下使潜水仍保持着矿化度1.0g/L的HCO3ClSO4NaCa型淡水的特征。但平原下部至扇缘,因地处水文地球化的迁移集累区,则受蒸发浓缩及吸附作用的影响,使地下水矿化度由2g/l地下水量320104m3/a,共计1388104m3/a,则库车河平原地下水资源量为20396104m3/a。现状年地下水开采量为4914104m3/a。 库车河平原灌区 灌区的潜水、承压水多为ClSO4(HCO3)NaCa(Mg)型水,氯化物含量120
11、250mg/l,全盐量为6002000mg/l,基本达到了GB508492农灌用水的要求。可溶性钠(SSP)为5070%、处于60%左右的区间内,钠吸附比(SAR)为1535,盐度(S)为514,灌溉系数(Ka)为515。 二、库车铜场水库简介 铜场水库位于新疆库车县境内,在库车河中游河段的尾部,坝址南距县城25公里,设计库容6560万m3,坝长240米,坝高59米,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壳坝,设计洪峰流量为百年一遇1944m3/s,校核洪峰4063 m3/s,(二千年一遇)。 铜场水库是库车河控制性骨干调蓄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生态等综合效益。水库建成后,可将库车河的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100
12、年一遇,使库车乡村、城市、交通、大中型企业防洪要求达到国家设防标准,通过调节供水,将使库车工农业用水得到基本保证,同时可调济解决工业及城市用水,对保证库车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水库建成后经济效益预测 1、防洪效益:通过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将重现期100年洪峰流量1944m3/s削减到3700m3/s下泄,使下游库车县城镇及六乡两场20余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得到保护,保证国家重要交通、通讯、水利等工程设施和大小型工矿企业的安全。 2、在适度调节库容下,并利用部分调洪库容,拦蓄调节峰后洪水和冬季余水,使工程在保证率50%来水的情况下,能为下游调节供水2.3
13、6亿m3。 3、铜场水库的建成,将极大降低洪水对下游工农业的威胁。 三、库车河洪水及库车河防洪坝情况 库车河在1958年8月13日发生过特大历史洪水,据水文站实测流量达到1940m3/s,铜场水库防洪标准设计洪峰流量为百年一遇1944m3/s,校核洪峰4063 m3/s,(二千年一遇)。可从根本上解决洪水威胁。 库车河两岸已建成浆砌石防洪坝28.607km,其中右岸(西岸)16.477km,左岸(东岸)13.13km。主坝段最大坝高在林基路大坝高为4.15m,坝顶宽度4.5m,防洪坝基本上能抵御300m3/s的洪水。 四、库车河水源 库车河水源为高山积雪性融水,库车河最大流量及最小流量分别为最大流量(1958年)1940m3/s,最小流量(1966年)0.62m3/s。 五、地下水 库车河灌区今年将建成铜场水库,对库车河截留蓄水,下游平原区水位将会有所下降,多年来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较快,不利于在库车河流域平原区再开采地下水。